中国和平崛起与俄罗斯民族复兴的互动关系_中俄论文

中国和平崛起与俄罗斯民族复兴的互动关系_中俄论文

中国和平崛起与俄罗斯民族复兴的互动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关系论文,俄罗斯论文,中国论文,和平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如何看待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反响

通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成为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国际社会的关注程度可谓与日俱增,反响愈加强烈。从传统的思维角度看,当一个人口众多的中国用短短近二十年时间改变了自己落后的局面,使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了好几倍时,必然对其邻国心理造成地缘安全上的压力。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言论在俄远东地区更是不绝于耳。

俄媒体上发表的许多涉及“中国威胁论”的言论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1.国家安全与人口威胁

这一论点的产生背景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与俄罗斯的现状存有内在联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经济陷入了艰难时期,综合国力出现了大衰败,而同样处在经济改革中的中国却出现了经济上升兴旺的景象,两国经济社会状况对比呈相反两种走势。随着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这一反差愈加明显,“中国威胁论”便在俄罗斯一部分具有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的势力和亲西方派人群中鼓噪喧嚣而起。

2.合作与安全两难

俄罗斯政界、商界、军界和学术界对中俄之间的经济和军事合作一直存有一种微词,认为从长远利益看,俄中能源与武器交易有损于俄罗斯地缘利益,降低了俄罗斯的安全感,对俄罗斯构成不利。虽然俄方从中方获得了所需的资金,但却大大加速了中国的实力增长,帮助中国提高了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对俄罗斯形成安全威胁,中俄合作与安全难以两全。

综上所述,俄“中国威胁论”的提出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国崛起势必对俄构成威胁。二是中国崛起必然走扩张之路。三是中国向俄索取能源和军事技术构成俄本土安全问题。

3.中国崛起是否构成对俄威胁

据实而论,俄罗斯媒体出现“中国威胁论”的主要根源并不在于中国实力增强有否对俄罗斯构成什么威胁,而是俄方部分人不愿意接受一个比其强大的邻国的存在事实,或者说,中国的崛起有损于大俄罗斯主义形象,他们宁肯去放大这种态势,以此激化俄罗斯民族情绪,挽救俄罗斯人的颓废心态。

俄罗斯“中国威胁论”的产生与俄罗斯部分人的思维方式和心态亦密切相关。表现在:第一,由于传统的地缘安全观的思维模式所造成的一种判断,似乎一国实力的增强必然导致向外扩张,对邻国的安全构成威胁,衰弱的俄罗斯无法抵御这种扩张,也就难以保证国家安全;第二,由于俄罗斯国力衰退在民众心理上形成的一种失落和悲观心态,造成对国家前途渺茫的信任危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转化为民族主义的情绪化宣泄;第三,俄民众由于缺乏对客观真实的了解,常常以偏概全,夸大、歪曲事实,以讹传讹;第四,由于受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和亲西方立场主导,视中国为潜在威胁,无法彼此信任。

4.中国和平崛起是中国外交的具体实践

许多研究中俄关系的学者曾就中俄未来关系的发展态势作过不少预测分析。他们认为,中俄两国今后的经济实力发展变化可能会出现三种可能:一是中俄综合实力相对平衡增长;二是俄罗斯重新崛起,中国的发展受阻;三是两国发展速度呈“中快俄慢”,彼此差距继续拉大。

在俄方学者中,有人认为俄中关系的顺利发展首先在于保持两国实力的平衡发展,一方实力的过于强或弱都将对另一方构成威胁。

在中方学者看来,保持中俄之间的实力平衡发展是不现实的,他们主张中国以内敛式的方式和平崛起,走和而不同、不同而和之路,即扩大双方“共守的规范、共享的理念、共有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崛起过程中与他国的摩擦。中国的崛起不是要压倒、控制其他国家,而是在世界上多了一个建设性的、有能力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是一个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的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又不是很丰富,要成为经济实力强国必然会受到资源不足因素的制约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中国能否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强国。

中国提出走“和平崛起”的道路,这不仅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做出的重大承诺,也是中国政府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后作出的一个长期发展战略的选择。中国要发展、要壮大,只能走适合自己发展的强国道路,选择与当今世界发展体系相融合的方式,以他家之长补自家之短,韬光养晦,循序渐进,真正塑造一个能承担义务、愿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华民族复兴依靠的是和平发展的环境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机遇,而不是依靠对外部资源和市场的扩张和掠夺来增强自己。

中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是中国倡导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胡锦涛主席200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作演讲时曾向俄方重申了中国这一立场。“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同世界各国人民开展友好交往和各领域的合作。即使今后富强了,中国也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政府提出的“以邻为善、与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表明的正是这样一种观念和决心,并且还以正式的国际条约义务和正式的双边、多边合作行动加以确认和落实。

二、中俄崛起过程中的战略协作关系

无论是俄罗斯奉行的激进式改革模式,还是中国推行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双方作为近邻,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伙伴关系,它主要集中表现三个方面:1.在国内改革问题上,相互间需要取长补短,借鉴成败经验;2.在两国经贸合作上,彼此作为重要贸易伙伴,相互间互补性很强;3.在国际安全问题上,彼此的看法和立场十分相同,相互间需要依赖和支持。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客观条件以及主观意识上的一些因素,如两国的地缘政治观、国际安全观和大国战略取向等。

1.地缘政治观

作为两大邻国,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出发,中俄之间的地缘利益始终紧密相连,尤其在两国经济改革的关键阶段,地缘利益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了实现振兴民族、复兴强国的战略目标,中俄两国迫切需要双方相互能予以承诺,共同维护一个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建立彼此和睦相处、互信友好的双边关系。

2.国际安全观

中俄两国面对新的地区冲突与民族分裂活动,需要相互配合,共同打击三股恶势力和跨边境贩毒、犯罪活动,保卫边界的安全与社会稳定。此外,至今尚存的个别边界地段划分问题,边界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移民等问题的协商与解决,都需要两国本着互信合作的态度去妥善处理。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两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上发挥了特定的作用。两国都主张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以及积极促进裁军进程和加强多边军控,有效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两国在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协调和缓解地区紧张与冲突局势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堪称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榜样。

3.大国战略取向

面对冷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新形势、新特点,中国选择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韬光养晦,坚持以和平与发展原则作为本国发展的治国之本,提出“与邻为伴,以邻为善”的和平外交,与俄罗斯缔结了长期睦邻友好条约,适应了中国发展内生改革机制的需要。

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处境和战略利益看,俄罗斯的大国战略取向有过很大的调整,从“一边倒”最终转向了“东西平衡”。

由于双方现实基础的限定,双方不能不强调各自利益的特殊性,它们既可为共同的战略目标结伴,又有为维护本民族利益的特殊要求。在强调互信的同时,应该本着各自的原则,求同存异,正确处理彼此之间协作与竞争的关系,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及双边高层会谈机制不断增进相互认识和理解。中俄之间现在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将来也可避免利益冲突的发生。中俄结成世代友好是两国战略上的根本决策,是两国对冷战后的世界政治与复杂的国际局势变化所作出的一种共同选择,决不是战术策略上的需要。

三、中俄关系应与时俱进

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俄两国所具有的主要共识。这一共识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是两国以互信、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的指导思想。基于这些共识与原则,两国的战略协作才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对中俄两国来说,保持这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就是要保持两国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相互利益的协调和密切协作。中俄两国没有强烈的利益冲突和不可解决的问题,两国的共同利益多于局部利益,所以,双方在处理双边问题上始终是深思熟虑,慎重对待,力求兼顾双方共同利益。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本质是强调合作与发展,而非冲突与对抗,这就保证了中俄两国之间现在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战略伙伴关系的长期性与稳定性。

在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发展中,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在国际交往中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样,中俄两国在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上往往表现得务实而不予让步,这在某种程度上给双方的积极互动关系增添了利益协调和兼顾的难度,同时,来自不同国家和集团的参与增添了中俄双边合作过程中的竞争因素和政治复杂背景。这种“竞争”有时充满不稳定的因素和变数,给双方合作带来波折,造成双方意见不和。要协调好中俄之间的经济利益与政治互信关系,首先,双方应慎重对待双方的协议,履行彼此之间签订的书面包括口头承诺,遇事多协商,即使发生一方有负于我,另一方也应本着大局原则,通过双方磋商机制,采取相应的解救和弥补措施,而不是“以怨报怨”,加深彼此的分歧;其次,要充分估计到中俄合作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因事制宜,因势利导,加强协商沟通,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

首先,双方应该与时俱进,突破受限于双边协作的传统方式,少一点理想主义,多一点现实主义,扩大国际关系中的双边互动和多边联动,形成一个多方位的与周边国家协作的整体,共同承担和履行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职责,共同促进地区内的经济与贸易合作;其次,加强双方各层面的人员交流与信息交换,扩大协商领域与共识基础,突出中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联动效应,即中国和平崛起有利于俄罗斯复兴,同样俄罗斯复兴亦能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合作对双方最为有利,反之,对双方无利。

展望中俄的未来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俄参与国际体系的过程必然是互为联动的,两国在地缘政治与经济中所具有的优势将充分放大,中俄两国间的战略协作,无论政治上的互信度,还是经济上的结合度,在维护本国安全和经济利益前提下,将突出务实性与建设性,按照互信——合作——发展——竞争这样一种互为协作模式,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友好发展。

标签:;  ;  ;  ;  ;  

中国和平崛起与俄罗斯民族复兴的互动关系_中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