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PCl)术后两种拔管方法对患者出血及舒适度的影响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择期经桡动脉进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患者先把血管压迫器放在桡动脉穿刺点上再拔管,对照组先拔管,按压穿刺点后再用血管压迫器压迫。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均给予相同的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效果、舒适度和压迫处皮肤缺血坏死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一次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8% 和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部肿胀率大于实验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压迫处皮肤缺血坏死,仅在对照组观察到3例患者受压皮肤呈轻度青紫色。且实验组患者舒适度较好,对照组较差。结论:经桡动脉行PCI术后先用血管压迫器再拔管,可以有效达到一次止血的效果,并能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压迫处皮肤缺血坏死的发生。
【关键词】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出血;舒适度;血管压迫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336-01
经桡动脉行PCI是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治疗后是先用血管压迫器再拔管还是先拔管再用血管压迫器成了备受争议的话题[1]。本研究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压迫器使用后的情况,探讨经桡动脉行PCI术后先使用和后使用血管压迫器对患者出血和舒适度的影响,并总结相关临床护理措施。要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本院采取经桡动脉行PCI治疗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35~65岁,平均45岁;对照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38~63岁,平均4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等比较无差异(P>0.05)。入选患者术前Allen试验均呈阳性,术前、书中的抗凝治疗和护理措施相同。
1.2 方法
术前常规准备,局部麻醉后施行PCI,术后常规处理,送入监护病房。实验组患者术后先将血管压迫器放在桡动脉穿刺点上再拔管,对照组先拔管,再放血管压迫器。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均给予相同的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效果、舒适度和压迫处皮肤缺血坏死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说明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止血成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一次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8% 和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压迫处皮肤坏死情况:两组患者血管压迫处皮肤均为出现缺血性坏死,仅在对照组中观察到3例患者受压皮肤呈轻度青紫色。
2.3 舒适度:实验组患者拔管前先把血管压迫器放在桡动脉穿刺点上再拔管,这种方法单人就可操作,基本不会出血,安全简单,舒适度高;对照组按压穿刺点后再用血管压迫器压迫,需要两人操作,病人较紧张,舒适度较差。两组舒适度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舒适度情况(N=100)
舒适度 实验组(N=50)对照组(N=50)
无不适 3630
轻度不适1211
不适 2 9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①一般检查和准备:检查患者血、便和尿常规;检查心脏彩超、肌钙蛋白、血生化、凝血机制、胸片等[2]。②手部血管护理:遵医嘱在需要的地方建立静脉通道,并给手术区备皮;做碘和抗生素过敏性试验。保持穿刺部位卫生。③心理护理:患者安置妥当之后,护士应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年龄和性别等,将患者分为几个小组,择期对每个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内容包括:简单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及其安全性和必要性;耐心、热情、有针对性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介绍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的疑虑和不安[3-4]。④药物使用:术前3天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患心绞痛患者可继续服用原有常规药物;对精神过度紧张患者,可在手术前一晚给予口服舒乐安定,保证足够睡眠;术前1h 通过已经建立的静脉通道进行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⑤饮食护理:患者从住院到手术,应遵医嘱,不得暴饮暴食,饮食宜清淡,在术前4h不宜饮水,可准备巧克力缓解患者手术压力[5]。⑥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多为成年人,因此可以将患者的疾病发生原因、发展、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知识,以及生活和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根据患者住院时的病情制定成个性化手册,交由患者查阅。或由责任医生和护士口头传授,亲自示范。由护士告知患者住院须知的生活细节、服药和饮食时间、运动量大小和运动时间、出现不适情况如何联系护士等,也可告知患者一些简单的疾病知识。
3.2 术中护理:①心理干预:手术时若患者紧张,可允许患者信任的人陪同在侧,轻握患者手,为其讲笑话,聊天,尊重热情的回答患者的提问。医生在手术时,动作尽量轻柔,手术器材要轻拿轻放,不发出刺激性声音,不与其他医护人员窃窃私语,以免增加患者怀疑,加重心理负担。告知患者手术时因药物注射而出现的常见的胀痛、灼烧感及疼痛等,消除患者焦虑、紧张及不适[6-7]。②一般护理:心电图持续检测,持续吸氧,密切注意患者血压、心率、心律及呼吸等的变化,观察患者表情和脸色。血压明显下降可静脉滴注血管活性药物,心率减慢则给予适量静脉注射阿托品。拔出鞘管后,可局部压迫,勿过紧或过松。③仪器准备:为防止患者在手术中发生术中并发症,应备好患者所需药品和器械,如硝酸甘油、肝素等药及吸痰、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等急救必备设备。
3.3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患者PCI术后可根据自身舒适情况及习惯自主选择体位,以不伤及术侧肢体关节活动为度;重点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和出血,静脉回流是否受阻,患者的舒适度,远端压迫是否会发生出血。护士要定时检查和放松血管压迫器。术后需持续48h心电图检测,每隔1h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脉搏等生命体征,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向负责人汇报。在此过程中,科室人员需备齐急救所需药物和设备。定时向患者询问自身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②穿刺肢体局部加压护理:PCI患者术后常采用血管压迫器以增加止血成功率,但此设备压迫血管,也会造成人体血流不畅,因此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情况,每1~2h放松一次压迫器,根据患者情况,待患者情况稳定后撤销。夜间加强巡逻,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侧肢体动脉搏动情况及温度变化。也有患者舒适度较低,进而造成情绪不稳,护士应及时了解原因,对症下药;或让患者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等,转译患者注意力。③穿刺肢体出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末梢循环,定时松解血管压迫器,保持皮肤周围干燥。注意患处卫生,定时消毒[8]。④穿刺肢体功能锻炼:PCI手术基本不影响患者的功能活动,因此单纯造影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而需安置手术泵的患者,在不影响手术泵功能情况下,可进行下肢和健侧上肢运动,或在护士及监护人的协助下下床活动。⑤并发症护理:由于穿刺操作和压迫方法不当或抗凝剂剂量过大,容易造成患者术后发生皮下淤血或血肿,因此术后应嘱咐患者太高患肢,适当放松血管压迫器,可对前臂水肿疼痛者施加冷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皮下淤血吸收。若出现血管闭塞,应立即施行溶栓、抗凝或急诊手术。针对术后发生的静脉溶栓,可采用抗凝、静脉溶栓、微循环改善等,严格遵医嘱,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时间、途径、剂量等,密切观察患者是否牙龈、皮肤出血等,定期观察并检测大小便。另外,PCI 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急性肾损害(CIN)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尤其是造影剂肾病,多发于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为降低此类风险及其带来的排尿困难等并发症,术前应严格评估和检测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造影剂的使用,监测患者肾功能、血压及血糖变化,嘱托其术后饮水。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尿量和尿比重[9-11]。⑥心理护理:患者能否早日出院,提高康复率,降低疾病复发率、并发症和死亡率,心理干预起关键作用。患者回病房后,责任医生及护士应详细解说手术情况,嘱托患者遵循常规护理措施,并加强心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情绪,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减少刺激源,防止患者情绪波动,导致病情恶化。⑦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常无进食欲望,此时应劝解进食或改变饮食的色香味,增加食欲。术后前3d不宜饮食辛辣,以高纤维、高蛋白、高钙及补血食物为佳,少食多餐。也可根据患者原有疾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⑧出院指导:出院后,根据患者病情康复情况及家庭经济状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措施,或制定护理小册,详细讲述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按时入院复诊、定时定量进行肢体锻炼、合理饮食和用药、保持个人卫生以防患处感染等。嘱托监护人严密观察患者情绪和病情发展,不得刺激患者,也不得推迟患者复诊时间。
4 结论
目前,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护理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过去,护理人员盲目遵医嘱、机械性治疗及随意性的护理不但没有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反而降低了患者的信心。如今,有计划、科学性、预见性和标准工作流程的现代护理,不仅显著提高了护理和康复率,降低疾病并发症、复发和护理差错,还规范了临床诊治措施,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经桡动脉行PCI止血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术后可即时下床活动,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出血少,舒适度好,只需一人操作,方便简单,还能节省医院资源。本研究结果证明,在围术期护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经桡动脉行PCI术后血管压迫器的使用顺序也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术后先将血管压迫器置于桡动脉穿刺点再拔管,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降低患者紧张情绪和不适感,且单人即可操作,方便简洁,提高了护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时昆,孙秀祯, 席晶.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 黑龙江医学, 2012,36(10): 193.
[2]丰小星, 张琪, 马晶.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的护理[J]. 临床医学, 2013,26(4): 340.
[3]杨静. 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护理[J]. 贵州医药, 2012,36(3): 284.
[4]王美君。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和护理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12): 1530.
[5]张静。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I临床护理体会[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6(12): 291.
[6]周丽莉. 经挠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术后护理体会[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10): 799.
[7]徐海君.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15(1): 105.
[8]肖泽兰.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观察护理[J]. 临床医药实践, 2010, 19(16): l104.
[9]庄毅,潘敏,徐瑛。 经桡动脉行PC I术后采用动脉压迫器止血的护理[J]. 常州实用医学, 20 11, 27(4 ): 258--259.
[10]吴丽春。经桡动脉行PCI术的护理特点[J]. 医学信息,2011, 607.
[11]庄毅, 潘敏, 徐瑛。 经桡动脉行PC I术后采用动脉压迫器止血的护理[J]. 常州实用医学, 2011,27(4): 258.
通讯作者:
周焕芳1972年10月 女 本科 副主任护师 江苏无锡 心血管护理
论文作者:吕娜,周焕芳,,通讯作者,朱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患者论文; 桡动脉论文; 术后论文; 血管论文; 实验组论文; 舒适度论文; 情况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