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论文_姜科峰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论文_姜科峰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影像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研究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均接受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分析结果。结果:20例患儿中病变导致单肺受累的有18例,双肺受累2例;病变局限在1个肺野的有10例,导致2个肺野受累的有9例,导致3个肺野受累的有1例。结论: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准确率较高,能够获得明显的影像学特征。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173-02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多发的一类呼吸道感染疾病,一般是经肺炎支原体导致,小儿是主要发病人群[1]。临床可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方法有多种,其中CT检查由于辐射剂量大,不适用于小儿。本研究具体分析利用X线胸片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价值。

1.资料、方法

1.1 基本资料

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之间选取20例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参与本次研究,包括男患儿12例以及8例女患儿,年龄平均为(7.28±2.36)岁,年龄范围在2~12岁之间。全部患儿都通过双份血清MP-IgM抗体测定,滴度升高超过4倍,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

1.2 诊断

选择X线机对患儿胸部正位像进行拍摄,利用X线胸片对肺内病变形态、分布、胸膜形态、肺间质形态、密度进行全面观察,观察患儿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性浸润、结节样小叶气腔实变、段叶分布气腔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影像学表现,观察患儿病变分布是单侧肺还是双侧肺。

2.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20例患儿都出现发热表现,体温峰值平均为(39.75±0.71)℃,全部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滴度第二次上升都超过4倍,第二次抗体滴度范围在4:160~1:5120之间,全部患儿白细胞计数在3.3×109/L~13.5×109/L之间,其中17例患儿白细胞计数不足10×109/L,3例患儿超过10×109/L。

20例患儿中病变导致单肺受累的有18例,2例导致双肺受累;病变处在肺中内带的有19例,导致肺野外带受累的有7例,没有患儿单纯造成肺外带受累。病变导致肺上野受累的有4例,15例导致肺下野受累。病变局限在1个肺野的有10例,导致2个肺野受累的有9例,导致3个肺野受累的有1例。

X线胸片诊断发现1例患儿存在右肺上叶肺不张,没有发现胸腔积液表现;发现气腔实变影的有19例,发现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性浸润有9例,发现段、叶性分布实变影的有18例,存在小叶结节样实变的有4例。仅发现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性浸润的患儿有1例。

10例患儿第二次抗体滴度在640及以下,其中病变在单肺野局限的有8例,2例病变导致多肺野受累。10例患儿第二次抗体滴度在1280及以上,3例病变在单肺野局限,7例导致多肺野受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次抗体滴度≥1280的患儿肺内病变累及范围较≤640的患儿更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该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具体有血清学检测以及病原体检测,当前认同的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方法为双份血清MP-IgM特异性抗体检测滴度上升超过4倍。不过双份血清检测需要等待较长时间,一般超过一周,同时通常只会有不到10%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进展成肺炎,因此临床多通过影像学方法进行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虽然利用CT进行胸部扫描可以将患儿影像特征比较准确的显示出来,不过其辐射剂量较大,小儿不耐受,所以在小儿中应用受到限制,当前临床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仍以X线为主要方法。

肺炎支原体首先会造成有纤毛的呼吸道上皮感染,于支气管上皮进行繁殖,大量经浆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的炎症细胞会对细支气管壁形成浸润,导致支气管壁水肿、增厚,继而炎症会扩散向血管周围间质、小气道,导致血管、支气管临近出现间质性浸润,肺炎支原体导致的炎症反应会进一步造成间质炎症浸润、肺泡腔内渗出。由此可知,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性浸润是该疾病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具体能够观察到磨玻璃密度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小叶中心分布结节影。

叶或段气腔实变是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经X线胸片诊断后比较普遍的影像表现,本研究18例出现段、叶性分布实变影,15例患儿病变导致肺下野受累,可另外发现支原体肺炎导致肺中内带受累的可能性更大,没有发现单纯累及肺外带的患儿。有研究显示,小儿中单叶病变较双肺弥散分布可能性更大[2-4],本研究导致1~2个肺野受累的患儿有19例,仅有1例存在3个肺野受累,肺不张的出现考虑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支气管炎症存在相关性。有学者发现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影像表现包括结节或团块样高密度影、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渗出、网织结节影、气腔实变四种。本研究发现存在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性浸润的患儿有9例。另外研究发现网织结节影多在发病初期出现,可能在单肺叶中局限存在[4]。本研究发现第二次抗体滴度升高患儿的肺内病变会导致更大范围的受累,证实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上升水平直接联系肺内病变严重程度。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大多发病于4~15岁的儿童,婴幼儿患病的一般临床症状为:毛细支气管炎。大多数为亚急性起病,发热无定型,体温正常,咳嗽症状较严重,初期为刺激性的干咳,常常伴有咽痛头痛等症状。未来改善患儿的病情,医生则需要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施予治疗方法,以免治疗错误而对患儿的恢复健康产生影响。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5-6]。所使用的抗生素药物首选大环内酯类,例如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因为过早停止药物治疗极易造成病情的复发,因此疗程一般在2~3周以上。使用阿奇霉素的方法:10mg/(kg?d),溶在5%的葡萄糖液中行静脉滴注;红霉素的使用方法:20~3010mg/(kg?d),溶在5%的葡萄糖液中行静脉滴注。为了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应对患儿的病情做好详细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方法,以免用药的不当而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的中内带和肺下野是病变组容易累及的部位,双肺病变不多见,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性浸润、按叶段分布的肺实变是该疾病比较普遍的影像学表现,X线胸片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价值明显,不过为了更大程度保证诊断准确率,还应该与临床表现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何悦明,刘春灵,郑爽爽,王新莲,马大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5,30(01):75-77.

[2]吴晓峰,白德波,王伯元,陈仁裕,任建.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特点及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09):1714-1716.

[3]马秋伟.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的诊断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1):4702-4703.

[4]田心,马大庆,徐岩,等.数字X线胸片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与PACS的整合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5):986-987.

[5]朱洪章,冯玉,杨有优,等.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在数字化X线胸片肺结节筛查的临床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7,38(4):614-617.

[6]宋鑫,魏君,洪常华,等.隐蔽肺部小结节病灶的传统X线诊断与数字化摄影的ROC对比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649-2650.

论文作者:姜科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  ;  ;  ;  ;  ;  ;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论文_姜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