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探讨中的几个偏颇_劳动价值论论文

劳动价值论探讨中的几个偏颇_劳动价值论论文

劳动价值论探讨中的若干偏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2年以来,围绕劳动价值论问题,我国经济学界进行了新一轮的讨论,到目前为止,讨论还没有暂停的迹象。这次讨论,思想解放,百家争鸣,对于科学的价值理论的建立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应该看到,讨论中也还存在一些影响讨论“效益”的现象,归纳起来,大致有四。

第一,把传统理论当作评判是非的“金科玉律”,在劳动价值论问题讨论中,传统理论是被评判的对象之一,我们只能论证它的正确性,不能把它作为评判尺度。如果把评判的对象作为评判的尺度,那这场讨论的“输赢”还未开场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如此这般,讨论还有什么意义?当然,对传统理论不可轻率地否定,但是也不能盲目地推崇。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传统理论并非“句句是真理”。至少正是由于传统理论有某些不完善之处才有今天这场讨论。比如,传统劳动价值论认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商品间唯一同质的东西,因此,商品的交换价值只能由这唯一同质的东西决定。其实,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商品中同质的东西并非只有“凝结的抽象劳动”,至少一般使用价值也是同质的。如果按照传统的商品观来分析,商品在重量、体积、面积诸方面也是同质可比的。可见,对传统理论必须重新审视。由于认识的深化,传统劳动价值论的理由就显得不够充分了。这时,如果我们还把以往的结论当作定论,是不那么可靠的。

第二,脱离经济现实,从理论到理论玩智力游戏,任何理论都是从客观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能够科学地说明事实的理论才是真理。这就是理论要接受实践检验的道理所在。价值理论必须能够说明有关的经济事实,否则就没有意义。比如,非物质生产是否创造价值?我们回答这个问题不能避开经济现实。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考察非物质产品有没有交换价值,如果它有交换价值,那就一定有价值。因为所谓价值,即决定交换价值的那个“东西”。如果非物质生产不能创造价值,那么非物质产品的价值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只有把这些问题讲清楚了,才能使人“茅塞顿开”。如果不是这样,怎么让人口服心服?劳动价值论遇到的麻烦,有理论方面的,但更主要的是实践方面的。

第三,面对论敌,虚晃一枪,王顾左右而言它。这场讨论,各种观点如雨后春笋,战事频繁,这是好事。问题是有一些论者避实击虚,“拳”打的不是地方。比如,有论者仅仅对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一些交待,就得出了“当今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像它那样反映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的结论。还有论者,谈第三产业的劳动是否都创造价值问题,两千多字,满锅没有几粒能说明问题的“豆”。理越辩越明,这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要抓住要害。花拳绣腿,只能越辩越糊涂。

价值理论是全部经济学的基础。应该看到,我们的价值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面临严峻挑战。为了使我们的价值理论能有长足的发展,理论讨论应更深入、更有效。

标签:;  

劳动价值论探讨中的几个偏颇_劳动价值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