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创新几个问题的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金融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一场以金融创新为标志的金融革命。其显著的特征和基本内容就是新的融资工具不断出现,金融业务向多功能的综合化方向发展,传统的金融分工界限日益模糊,金融机构日趋同质化发展,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愈来愈激烈,从而呈现出金融管制逐步放松的态势,金融自由化成为金融发展的主流。到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各国又在宏观上加强了对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约束,借以保证金融业稳定运行。这场革命不仅猛烈地冲击着西方各国传统的金融制度和货币政策,而且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当前正在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运行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逐渐向国际金融业接轨,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因此,实事求是地对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加以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总结其经验教训,以便对我国的金融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参考。
一、金融创新的原因分析
所谓金融创新是指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在其活动中,对经营管理机制、市场资金交易机制、金融商品供给和组织机构方式等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行为,借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融资效率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为宗旨,从而构筑新的金融函数的总称。透视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活动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它并不是一场单纯的业务变革、管理更新和机制重建,而是有着深刻的经济、金融背景。结合西方国家现实和我国体制改革以来出现的金融创新行为,我认为,一国之所以进行金融创新活动,原因大致有四个基本方面:
1.外在动力:金融管制的激励。通常情况下,金融管制是指政府或金融当局通过立法和管理条例所表现出来的对一国金融活动的政策规定和法律约束。具体反映在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利率及机构设置等诸方面的限制性条文规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金融机构经营的安全性和整个金融体系和稳定运行。但是,当政府的金融管制比较紧的时候,或者说当政府的金融管制行为妨碍了金融业务活动和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时,被管制的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和拓展业务,就必然会出现超越这种管制的创新行为,以保证其正常的金融活动,求得不断发展。也就是说,这时金融机构会千方百计地通过金融创新,推出新的发展措施,绕过当局的法规限制,以赢得竞争优势,在市场中站稳脚根,推动金融发展。所以,金融创新的外在动力和直接导因应当是金融管制的结果。尤其是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后,较紧的金融管制下的金融业,为了适应新的经济运行,其金融创新的欲望就更为强烈。
例如,针对1929-1931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在1933年制定了Q条例(既银行法),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给予严格管制,1966年又扩大到储蓄机构,规定了存款利率的上限,并且不得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然而,自六十年代以来,Q 条例便遇到了许多挑战,如市场利率大大高于存款利率,由此带来了所谓的“脱媒”现象。但是,由于中小银行较之于大银行,在开办分支机构上限制较严。因此,许多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和提高竞争力,便纷纷推出新的融资工具,通过支付较高利息,减少资金流失和不足,以绕过政府对利率的严格管制。又如,随着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环境的变化,金融机构为了摆脱政府对融资及利率的较紧管制,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提供了大额可转让存单、金融债券、投资基金、股票、可转换债券等新金融商品,促进了经济发展。虽然也曾出现了利率大战、存款大战,社会不规范融资行为等现象,但应当承让,这些众多的新的融资工具是我国金融创新的开始和前奏,有其积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融资工具的开发和创新,我国的金融业务恐怕还难以发展到今天令人喜悦的地步。
2.内在压力:金融竞争的驱使。一般来说,金融创新是在竞争的压力和推动下产生的。在市场经济中,当金融管制逐步放松,走向金新自由化时,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为了增强自身吸引力,改善服务质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营效益,开展金融的适度竞争是客观所需;同时,也是衡量金融制度好坏的一个重要尺度。因此,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促进了金融竞争,金融竞争产生了创新行为。反过来,金融创新又激化了竞争,促使其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展。所以,金融竞争的产生,主要是源于金融环境变动下金融自身的内在驱动,而这种竞争又必然要通过金融创新活动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在竞争压力下的合理选择。
①从国内来看,第一,在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下,由于较高通货膨胀使得名义利率不断上升,形成了市场直接融资对银行间接融资的竞争压力,迫使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业务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金融创新活动随之应运而生,不断推出各种新的融资工具,以避免利率波动带来的经营困难。像西方国家八十年代以来大规模的金融创新和我国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金融业务的变革(如大额可转让存单、股票融资、基金融资等)便是很好的佐证。第二,多元化金融机构的纷纷出现,直接或迂回地夺走了银行业很大一块业务阵地,再加上银行业本身业务的全面交叉和向多功能、综合化方向发展,使得同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间为了在竞争中站稳脚根,创新行为更日趋活跃。所谓CDs、ATS、NoWs、MMCs等的出现,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竞争压力所致。可以说,在这场竞争中,“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就是金融创新的真实概括。
②从国际方面看,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活动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各国金融发展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相互竞争也更加尖锐化。这种国际之间的竞争,必然使金融创新成为一国金融发展不可忽视的推动力。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促进了一国银行业在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上的健全,提高了经济效率,但同时也产生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要使本国金融业走向国际舞台,同样必须不断创新金融活动,增强自身竞争力。很显然,唯有正视竞争,适宜进行金融创新,适应内外部环境,才能有所发展
3.自身压力:不良债权的风险。不良债权是指金融机构尤其银行业由于贷款或投资所形成的金融资产中,逾期或无力偿还而造成呆滞和呆帐的那一部分债权。七十年代后期以来,出现了涉及面较广、威胁严重的国际债务危机,使各国银行间的不良债权日益扩大,风险不断积聚。为了正常地开展国际金融业务,尽量降低风险,适宜的金融创新行为就成为一种客观现象。
面对不良债权的风险现实,金融创新便从两个方面展开:①对原有不良债权的金融业务革新。如有追索权的债务转让和回购协议、债权变股权、债务拍卖等。这既能有效化解不良债权,减少风险损失,又有助于推动国际间金融业务和资本市场的发展。②对新的金融债权形成的业务创新。如抵押担保、利率互换、货币互换等,既可以促进金融业长足发展,又能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降低不良债权行为的发生概率,减少风险。就我国现实来看,面对目前国有专业银行大约六千亿元左右的不良债权,理论界和实际部门正在研究和制定一些措施,如债权变股权、债务互换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金融创新行为。
4.手段保障:技术进步的推动。应当看到,金融创新不仅是一种客观现实活动,而且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使其成为可能。随着金融服务电脑化和一系列高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对金融业的变革开拓了广阔的道路。它不仅可以使银行提供快速便利的金融服务,降低成本费用,又能促进金融业务的纵深发展。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技术进步的支撑和保障,金融创新是无力的,缺乏实现和快速推广的条件。所以,人们把技术进步视为金融创新的先导和助推器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金融创新的正效应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金融创新将使一国的金融业在运行机制上发生重大变革,有力地推动着金融改革和发展,拓宽金融调节力度,扩大金融渗透力,提高金融效率。
就宏观功能而言,金融创新的正效应有如下六点:
1.金融交易电子化,拓宽了金融功能,使得服务效率大大提高。随着金融支付系统和融资工具的创新,极大地改变了整个金融服务业的服务手段,使其功多元化和效率得到提高。这种创新不仅使国家把国内所有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内源融资效率提高;而且使国与国之间的金融交易和业务往来日益一体化,资金的转移和流动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化融资格局,有助于外源融资效率的提高。显而易见,金融交易电子化使得金融业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金融活动日趋同质化,传统的分工界限已被打破,一体化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在金融创新的激励下,随着新的融资工具、融资方式、金融机构和市场机制的出现,将产生两方面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使得各国普遍推行的“分工型”专业化金融体系被打破,业务相互交叉,所有金融机构提供着同样或类似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它们之间的区别已经不能再单纯地看其机构称谓;另一面也使得传统的金融业务界线日益模糊。如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自动转帐服务帐户等新金融工具的出现,使活期储蓄帐户与长期储蓄帐户区别趋于消失;抵押贷款证券、票据发行便利等证券化贷款、抵押担保债券、抵押转支付证券等,模糊了贷款与证券业务的区别,同时也使得债券与股票的区别日益减弱。因此,金融活动日趋同质化的一个积极效应,便导致了一体化金融体系和融资格局的形成,大大推进了金融深化程度,有利于经济发展。
3.金融功能综合化,使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金融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金融功能不只局限在传统的信用中介和创造功能范围内,已经向综合化方向的大金融格局延伸。除传统存贷结算功能外,还向证券、租赁、房地产、信托等方面开拓。更值得重视的是金融业和实业界融合成长,金融业不仅经营融资业务,也从事生产流通领域的实质产业发展业务,经济金融一体化已成为一种时尚,由此产生了所谓的金融复合型企业(既由各类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合并而成的企业),使金融业务无所不包,形成了金融百货公司。这种综合化的金融功能机制,必然带来多样化的金融商品供给──金融工具的多元化,仅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现实使人们认识到,金融业提供日益丰富的服务业务不是客观需要,而且它作为一个产业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柱作用。
4.金融竞争更加活跃和激烈,又推动了金融创新向新的水平发展,有助于金融要素的合理配置。由于金融交易的电子化、金融活动的同质化和金融功能的综合化作用,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市场中求生存,创新行为引发了竞争,形成了新的发展契机,为进一步创新注入了活力,使竞争在更为合理层次上展开,以此推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银行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企业,常常以收购、合并、成立附属公司等形式,互相侵入透渗到对方的业务领域,试图扩大、巩固和强化自己的竞争力,这一点已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业中屡见不鲜,勿需论证。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又促使了金融业自身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信誉,常常以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服务和优质高效的效率为客户着想,使创新行为日趋合理,从而有利于金融的发展。
5.利率渐趋自由化,已成为一国金融业和经济稳定运行最重要的手段和变量。在金融创新刚刚兴起的初期,可以说利率自由化只是个别国家的事情,或者说,只是西方工业化国家之间的一种金融竞争而已。但是,随着金融创新的日益扩展和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相互依存度加深,利率自由化就成为所有力图进行金融改革国家的事情。它不仅有利于发挥资金价格和杠杆功能,优化资金投向,而且还有助于与国际金融业接轨,更加健全利率机制。目前,利率自由化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和金融深化的主要点。像我国现在所倡导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实质就是实现利率自由化,以更好推动经济的发展,抑制通货膨胀。
6.金融发展国际化的趋势,不仅使各国金融业的运行机制依存度增强,也使全球一体化的金融格局成为主流,国际间的金融管制呈逐步放松,内联外引型的金融战略受到日益重视。主要表现在①随着金融创新的推动,跨国银行的发展,使一国金融业对国际上金融信息动态备加关注,以提高应变力和竞争力;②国际性金融中心的形成(如伦敦、纽约、东京、香港等),使金融活动日益全球化。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动荡不安,都有可能波及到他国,从而影响本国的金融发展;③金融交易的全球一体化,将极大地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正是在这种状况下,金融创新所导致的金融发展国际化趋势,已经成为一国关注的焦点。换言之,在当今金融创新的时代,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如何向国际化目标迈进,正成为金融的紧迫课题。
三、金融创新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尽管金融创新从总体上看,是随着经济运行机制和金融环境的变动所产生的一种客观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而且积极的正效应是主流性的,应予以肯定。但是,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看待,金融创新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我认为下述几个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完善,同时也可以为我国今后的金融创新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1.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问题。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和金融自由化的改革措施推进,如何保持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各国的密切注意,也成为衡量金融创新是否有效率的主要判断标准。为此,相关的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过度金融竞争的纠正问题。由于金融创新是以放松管制为前提的,因而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在这种现实下,相互间竞争空前加剧,业务交叉,功能向综合化、同质化方向发展。综观西方主要国家的现实,金融创新产生的一个负面效果,就是因过度竞争而使金融机构破产数急剧上升,这样,反而使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随着过度竞争行为趋于下降。不但影响到金融效率,也使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受到冲击。所以,规范竞争行为,发展适度的金融竞争,应是金融创新中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②风险约束机制的健全问题。对于金融创新活动来讲,完善的风险约束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创新的效绩因风险聚增而陷于徒有虚名。从西方各国情况分析,在金融创新中,主要应重视三个现象的发生:a.因表外业务发展而加大增量风险。随着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表外业务今后会大大发展。但它由于自由度较大和透明度差,有可能加大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所以,如何降低表外业务发展风险,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b.因不良债权扩大而增大存量风险。不良债权问题在当今已成为各国急需共同治理的一个问题。从各国的金融创新活动来看,不良债权相当大一部分是与过度竞争、滥放贷款和投资不当密切联系的。因此,如何规范金融创新行为,就成为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c.因泡沫经济而造成的金融危机问题。虽然泡沫经济经济成因随环境有所不同,但金融自由化下的金融创新行为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日本在1989--1991年泡沫经济时期,货币供应量急剧增长,与名义GNP之比平均为112.1%,最高达120.1%(均突破正常情况下的80--90%值),与实际GNP增长率相比,是其的2.18倍(而在正常情况下为1.5~2)。值得注意是这一时期也正是日本金融自由化进一步实现阶段,金融管制放松,创新活动增加,竞争加剧。不难看出,如何在金融管制放松和金融创新活跃条件下,防止货币供应量膨胀而导致金融危机现象,显得尤为重要。③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问题。由于旧的一些金融管制取消,新的监管措施又没有跟上,从而在金融管理上往往会出现某些“真空”。这样,金融创新活动可能因规范性不够,监管不力,产生过度竞争,加大金融营运风险,造成某些方面的金融秩序混乱,不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仅从我国近几年的金融创新来看,证券市场(尤其股市)上的某些无序现象,信贷市场上的不规范行为就给金融发展带来了许多负效应。因此,构造有序的金融监管机制,台理引导金融创新行为,就成为各国急需解决和有待加强的一个现实问题。
2.货币政策的效果问题。在金融创新以前,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中央银行调控商业银行向客户的信用能力来实现的。金融创新后,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发生了变化,从而对其效果产生了某些影响:①金融创新的一大后果就是金融资产多样化,使货币量的范围大为扩大,货币的替代品(或准货币)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造成可控性差。因为这些货币替代品的增长中央银行难以预测,在金融信息不完备状态下,一方面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减弱,不能覆盖整个金融活动;另一方面单靠对传统的货币调控,已经不能适应需要,必须完善货币政策机制。②金融活动的同质化,使货币政策调节力度减弱,不能按预期目标进行操作。因为大量的货币替代品作为非金融机构的金融商品供给,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已经难以调控信用创造能力,从而对付通货膨胀效果不太明显。同时,银行作为传统金融中介人的地位受到打击,直接融资份额扩大,使银行陷入经营困境,货币政策即使把银行活动管好,也不能保证其预期目标可以顺利实现。如美国1983-1990年以债券票据等方式所进行的直接融资比例由46%上升到58%,而同期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却由37%降至21%。我国也出现类似情况,如到1993年,银行贷款融资份额为81%,比1979年下降14个百分点,而直接融资却由零上升到19%。这样,货币政策的贯彻行上,出现了传递机制不力,作用衰减。③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波动较大,利率手段和发挥不尽人意。利率手段有效地作为中央银行贯彻货币政策的工具,必须以货币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为前提,而货币需求的较大波动使之成为画饼充饥和并不理想的政策手段。一方面在支付系统和技术创新推动下,当局无法对货币需求作出准确的判断,使得货币调控目标如同虚设;另一方面当中央银行的紧缩政策不能削弱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对借款者的信用创造能力时,实际利率水平就得提高,以适应货币需求状况。这样,利率手段的有效性就得大打折扣,可能紧缩了正常的信用活动,而对不合理的信用行为却显得无能为力。因此,要么通货膨胀降下来,但却以损伤经济正常发展机制为代价;要么,通货膨胀难以降下来,使金融调控乏力,影响经济金融的健康运行。
3.金融创新的约束机制问题。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创新的效应是双重性的,即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建立适宜的约束机制。就金融发展来看,我认为,金融创新的约束机制应抓好三方面工作:①明确创新宗旨。金融创新的宗旨必须建立在方便客户,减少风险,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所作为,有序而不乱:②健全创新主体行为。任何一项金融创新活动,都离不开金融机构这个行为主体的合理发展。这就需要对各个机构行为进行约束,包括机构经营行为、分工范围、竞争行为和宗旨的确立上,均要有一套有效措施。③金融立法的完善。金融创新需要完善的法规作保障,才能在正常有序轨迹上进行,使监管机制有效。因此,适应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完善金融立法,真正做到金融创新活动有利于金融发展和经济运行,应是一国金融当局的明智选择。
标签:金融论文; 金融创新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央行论文; 融资论文; 银行论文; 经济学论文; 货币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