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寨初级中学 743015
摘 要:语文课堂是语文教育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必将逐步走向成熟与完美。但现在的语文课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并不理想。因此,从现代教育思想的理念来纠正以往的语文课堂出现的偏颇和缺陷,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师们一定要切实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有利于推进课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推进语文教育改革、实现理想化的语文教育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教师在不停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从来不去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与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交往、互动,实施对话。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师管理下一直听,那么学生处在被动地位,他们受教师支配,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做,个性得不到张扬,没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思维就不能得到激活。这样的课堂,就必定是沉闷的课堂,低效的课堂。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过去“一讲到底”的陈旧模式,想方设法与学生交往,努力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机,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把过去“控制者”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变教学为“教思”,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渠道起来越多,有的知识,他们可能早就明白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还要不厌其烦地讲下去,那么便会使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对教师失去信心,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沟通学生新旧知识或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课堂也就真正地做到了革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才会适应新课改的教。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变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深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
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与些同时,教师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体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裸体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
三、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不断深入,语文试题表现出了主观性、独创性、发展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的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学”上,完善人格,培养研究创新精神和格物致知的精神。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播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比如在阅读教学《迢迢牵牛星》时,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诗前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认为:两颗星相距的确很远,因此而无法相见,但是两颗诚挚忠贞的爱心却始终相依相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在他们看来,这河汉也就“清且浅”了。而另外的同学却认为: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只能等待用一年守望一日的团圆。若是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总还有个理由来消释,但是明明只有咫尺之间却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铭心。
初中语文课堂活动要想搞好,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新课进行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阅读,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被囚禁的思想,从而最终培养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左海印 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神州,2012。
[2]陈素霞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2,4(下)。
论文作者:孙晓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论文; 牵牛星论文; 课堂论文; 河汉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