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门急诊输液患者心理不良因素的影响论文_乐建华

乐建华

(奔牛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131)

【摘要】 目的:对护理干预对门急诊输液患者心理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门急诊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0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心理不良因素,并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进行输液前、中、后的心理护理,输液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干预前后的SCL-90各因子阳性情况、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后相比,对照组患者焦虑、恐怖、抑郁、躯体化、敌对性以及人际关系等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无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的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均有了显著改善(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患者满意度为80.0%,观察组中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患者满意度为96.0%,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中,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患者减轻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反应,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患者的早日康复,从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门急诊输液;护理干预;心理状态;焦虑状况;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230-02

门急诊输液是医院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其护理质量的提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了分析和探讨护理干预对门急诊输液患者心理不良因素的影响,本文特选择200例在本院进行门急诊输液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阳性情况、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下面为本次研究的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在研究中选择200例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门急诊输液的患者,根据自愿的原则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00例: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56例,年龄在18~53岁之间,平均年龄(37.8±5.4)岁,其中41例为呼吸道感染患者,22例为皮肤病患者,15例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22例为消化道疾病患者;对照组100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57例,年龄在19~55岁之间,平均年龄(38.0±6.0)岁,其中39例为呼吸道感染患者,24例为皮肤病患者,14例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23例为消化道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两组患者,在开始调查之前要取得患者的同意,并为其介绍调查的目的和方法,然后再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填写完毕之后再由医护人员将调查问卷收回。护理人员要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以判断的结果为依据来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状况护理方案。在患者完成输液后,再次发放调查问卷使其进行填写,并收回问卷。输液前后发放的调查问卷均全部收回。

1.3 SCL-90指标[1-2]

SCL-90调查问卷中包含了10个症状因子,而每一个项目又可分为1~5级不同的评分,其中症状严重是5分,症状偏重是4分,症状中等是3分,症状很轻是2分,没有症状是1分。10项中有任何一项因子评分高于2分即判断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均用n/%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为P <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不良因素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比较分析

护理干预前后相比,对照组患者焦虑、恐怖、抑郁、躯体化、敌对性以及人际关系等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无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的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均有了显著改善(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分析

对照组中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患者满意度为80.0%,观察组中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患者满意度为96.0%,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门急诊输液比较特殊,在输液的过程中患者经常会产生疼痛感,需要患者克服恐惧的心理,同时输液大厅的人流量比较大,并且很拥挤、嘈杂、混乱,因此很容易使患者产生暴躁的情绪,再加上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非常考验耐心,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心理方面的不良反应,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随之升高,“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每一个患者都具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他们在输液中产生的心理活动也因人而异,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患者的具体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排除或者缓解不良心理因素,使他们树立起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能够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3]。例如,对于具有恐惧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患者单独安排一个舒适的外界环境,并在沟通和交流中告诉患者输液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其对整个输液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做好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4]。另外,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输入是否通畅,以及穿刺局部有没有出现疼痛、肿胀等。而在输液完成后,护理人员也要轻柔、稳定、及时的将针头拔去,并按压穿刺局部3~5min[5]。有研究者对10000例采用不同护理措施的门诊输液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门诊治疗的输液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门诊输液患者心理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质量以及治疗效果都具有积极意义[6]。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干预前后相比,对照组患者焦虑、恐怖、抑郁、躯体化、敌对性以及人际关系等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无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的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均有了显著改善(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患者满意度为80.0%,观察组中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患者满意度为96.0%,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7],再次证实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总的来说,在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患者减轻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反应,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患者的早日康复,从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小云,郑影,林玉芳等.护理干预对门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380-381.

[2]刘海梅.门急诊输液患者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8):210-211.

[3]熊美群.护理干预对门急诊输液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0):99-101.

[4]郦玲娣.护理干预对门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7):751-752.

[5]于巧云.门急诊输液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3):143-144.

[6]黄亚娟.门急诊输液室的人性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105-106.

[7]曹金珠.心理护理对门诊输液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8):80-81.

论文作者:乐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8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门急诊输液患者心理不良因素的影响论文_乐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