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青少年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刻,既是智商的高段期,又是情商的危险期,他们大都还未走向社会,其世界观、人生观处于接受和认知阶段,自我约束的能力较低,思维方向单一,行为偶发因素较大,有着极强的接触欲和求知欲。此时,除了学校教育外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分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一、优化和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学意义上的家庭环境,主要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及其子女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由于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针对性、亲和性、方便性、权威性及非规范性等特点,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潜移默化的立体熏陶过程。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气氛、生活习惯、教育方法都会对子女的思想品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总括当今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家庭环境。一是家长要提高素质,以身示范,增强社会历史责任感。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而非知识之师,如果父母自己满嘴脏话,不学无术,品行不端,既无事业心又无奋斗精神,怎么能要求子女好好做人?同时,要力求为孩子提供健全家庭。不健全家庭主要指离异家庭和不和睦家庭。静思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诸多案情,许多青少年犯罪都与他们没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有关,而很多成人犯罪其行为动因也可以追溯及年少时的不和睦家庭。因为父母的争吵打斗,任何一方的婚外情,离异双亲的利益纷争及再婚后的家庭矛盾都可能熄灭孩子脑中正在燃起的智慧之火,诱发其沉沦、消极,甚至走向极端。二是要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现今的父母问孩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考了多少分?”或“你考了第几名”?而很少关注子女的内心感受,更缺乏对子女进行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社会历史责任、艰苦奋斗思想的教育。不少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有时迷惑不解,忿恨不满;有时又麻木不仁,冷漠懒散,这不能不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立人先立德,这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我们的父母要把望子成龙的期望值首先放在孩子健全人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上。一个不具有健全人格和正确的思想意识的人,纵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是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三是要切实减压增效。高期望、高压力在精神上摧残着孩子,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高文凭、高收入误导了孩子的认知需求。无知的指导和过分庇护又弱化了他们的成才和持续发展的动因,禁锢了孩子多方面才智和潜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尽快改变这一状况,家长要为子女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能够双向沟通和理解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一点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并帮助其选择最能体现自己优势的学习途径。在减压减负的同时注重提高学习效
率,只要使孩子真正懂得了学习的意义,那么“条条道路通罗马”,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正确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导向功能
当今时代,以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互联网为载体的大众媒体以其传递迅速、纷繁多样、具体形象、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导向性强的特点和优势把大量的信息,包括价值观念、理论观点、生活样式、文化类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极大地变革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比如电视,现今的孩子们在繁重的课业后,能够坐到电视跟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能够提供给他们选择的某种价值标准和道德准则,都可能通过电视语汇和动作,变为其行为模式。所以,首先要运用大众媒体作用,科学地倡导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法律、纪律观念,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塑“保尔精神”,呼唤“雷锋精神”,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其次要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任何一个社会的舆论工具都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正确地东西灌输得多了,颓废消极的东西就没有了市场。在一定的视觉、听觉范围内,正确的、积极的东西感触得多了,就会对非理性、伪科学的东西产生免疫力。再次,要敢于通过媒体剖析现实,澄清是非,开展道德评价,实行舆论监督。学校要有目的、有重点的组织收看重要时事政策,组织参加有益的读书、征文、演讲、访谈、新闻调查等活动,从而使青少年在大量的信息中做出正确的理解、判断和筛选。
三、创造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区环境
现阶段由于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这种状况不仅直接决定着社会上不同思想觉悟层次的人们的存在,而且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产生着相互的思想影响以至于利益冲突,这些都制约着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的形成和发展。如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群体的“能挣会花”使一些青少年感到“知识贬值”“读书无用”。“大款”“大腕”们的一掷千金,又会刺激着一部分青少年不恰当地追求“高消费”,甚至以身试法。同时,社区文化氛围、社区群体意识、社区人际交往也都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生影响。比如不少电子游戏厅、录像厅、舞厅、地摊书刊充斥文化市场,不健康内容和不规范管理构成了对青少年的身心危害,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学校和家长的正面教育。党风、民风、校风都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尤其是吏治的腐败不能不说是动摇一代人理想信念的最大因素。所以,必须为青少年建设良好的群体示范环境,切实端正党风,转变社会风气,靠全社会的整合力量来感染和激励一代新人;必须加强法制教育,把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法制轨道,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环境;必须整顿文化市场,对于不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对于非法的有严重错误的淫秽的、宣传色情与凶杀和封建迷信的出版物、音像制品,应坚决予以取缔。
值得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和改善最终要依赖于改革开放的成败,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因为人的思想意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所谓“仓禀满,知廉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青少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全社会都应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