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海门 226141
摘要: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7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多西他塞及吉非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47.37%、81.58%)较对照组(21.05%、47.37%)均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15.79%vs31.5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吉非替尼对晚期肺癌患者行分子靶向治疗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肺腺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
吉非替尼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即肺腺癌。为探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本案选取了76例我院所收治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7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确诊,ECOG评分处0-2分之间,预计生存期超2个月。排除合并存在其他肿瘤疾病、血常规及血液生化功能检查异常等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46-78岁,平均(62.3±6.7)岁;TNM分期:ⅢB期13例,Ⅳ期25例。研究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62.3±6.7)岁;TNM分期:ⅢB期12例,Ⅳ期2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TNM分期等方面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多西他塞治疗,静脉滴注75mg/m2多西他塞,首次滴注持续1h,21天后重复,治疗时间:2个周期以上;给予研究组以吉非替尼治疗,让患者饭后口服250mg吉非替尼,每日1次,直到病情有所进展或出现患者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后即停止,期间可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止痛等治疗。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应对病灶进行再次测量,且后期每2个月复查1次。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临床疗效依WHO所推荐评价实体瘤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4个等级,治疗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CR+PR+SD)/总例数×10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反应,毒性分为0-Ⅳ级。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 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计数资料,并利用进行检验,若P<0.05,表明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7.37%(18/38),疾病控制率为81.58%(31/38);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21.05%(8/38),疾病控制率为47.37%(18/38),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4.537,P<0.05;=4.54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共6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腹泻、皮疹各2例,转氨酶偏高、口腔溃疡各1例,毒性等级均为Ⅰ-Ⅱ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79%;对照组共12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腹泻、中粒性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各1例,贫血2例,毒性等级均为Ⅲ-Ⅳ级,另有2例恶心呕吐,5例皮疹,毒性等级均为Ⅰ-Ⅱ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1.58%,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6.242;P<0.05)。
3.讨论
肺腺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较高,多数患者经发现时已处晚期,虽然综合应用系统手术、化疗及局部放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使肿瘤体积缩小,但却难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限。再者,部分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或因恐惧心理,或因无法耐受等因素而终止治疗,加大了患者的死亡风险[1]。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急需一种既可有效对抗肿瘤活性,同时又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不良反应或是不良反应较少的治疗方式,由此,分子靶向治疗逐步受到社会的关注。
吉非替尼属EGFR-TK抑制剂,是当下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口服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EGFR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或是其他配体后,即可被激活,从而形成二聚体,使得内源性酪氨酸激酶活化,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与增殖,EGFR过表达会导致肿瘤细胞生长不受控制,使肿瘤迅速生长,或发生转移,部分还会对放疗及化疗产生抗拒性[2]。而吉非替尼可作用于EGFR,并对其起抑制作用,使EGFR信号无法进行传导,从而对抗肿瘤的生长。
本案将我院所收治的7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分别给予多西他塞及吉非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47.37%、81.58%)较对照组(21.05%、47.37%)均明显更高,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15.79%vs31.58%),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更好,且其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毒性较低,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利用吉非替尼对晚期肺腺癌患者行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具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明.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06):37-38.
[2]王书霞,周文华.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30):133-135.
论文作者:刘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患者论文; 腺癌论文; 晚期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靶向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