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精神病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4)
【摘要】 目的:探析精神科病人药物治疗中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IPROS评分为(55.1±3.2)分;而对照组的IPROS评分为(80.3±2.2),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精神科病人时,再给予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治疗的顺利有序进行。
【关键词】 精神科;药物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285-02
精神类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指的是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意志、认识、动作行为以及情感等心理活动出现明显异常,从而导致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疾病[1]。临床上在治疗精神科患者时,通常以口服药物为主,但是由于患者认知和情感能力较差,对服药存在的恐惧心理,在服药方面呈现出消极态度,出现藏药、留药以及拒药等行为,导致治疗效果较差。护理作为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探讨了精神科病人药物治疗中的有效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18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为(52.9±11.3)岁;观察组16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为(53.4±10.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一般来说,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药前评估。用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比如呼吸、体温、血压以及脉搏等是否正常,有无心血管、呼吸以及消化等系统疾病,患者的周围意识和自我意识,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是否存在妄想、幻觉等,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合理的用药计划;(2)心理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精神科患者往往存在意识障碍,缺乏自知力,认为自己没有病,拒绝服药,影响治疗。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多与患者进行接触和谈话,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获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诉患者按时服药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3)严格执行服药制度。发药时,应该由两名护理人员一起进行,维持好病房秩序,坚持查对制度,尽量做到八对,包括药名、床号、剂量、姓名、时间、浓度、患者面貌、用法,服药后,对患者的水杯、手以及口进行检查,确定咽下药物后,护理人员才能离开;(4)药物护理。氯丙嗪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抗精神病药物,该药比较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比如锥体外系反应、便秘等,用药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排便次数以及性状等进行评估,并叮嘱患者尽量多饮用水,指导患者每天对腹部进行10min的按摩,促进肠道蠕动。对于三天没有排便的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灌肠治疗,促进排便;(5)皮肤护理。治疗期间,由于药物的副作用,患者容易出现一些皮肤反应,比如湿疹样、荨麻疹样以及皮疹样病灶,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让患者避免暴晒于日光下,在日常护理中,督促患者按时洗澡洗头,勤换内衣内裤,床铺保持干净整洁,确保治疗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的IPRO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分)IPROS评分(分)
护理前护理后
对照组82.9±5.686.9±7.980.3±2.2
观察组93.1±4.487.2±8.155.1±3.2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精神病患者的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精神病患者在行为、意志、情感以及思维等多个方面不协调,自身自知力较差,也不具备自我反省和控制力,在治疗的过程中,依从性较差,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护理难度[2]。当前临床上在治疗精神病时,药物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是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缺乏自知力,认为自己没有病,拒绝服药,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缓解患者恐惧、紧张不安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工作质量和IPR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精神科病人时,再给予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治疗的顺利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杨波.护理程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药物治疗中的应用[J]. 实用护理杂志,2013,22(9):50-51.
[2]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56.
[3]戴汝平.精神科病人药物治疗中的护理[J].浙江医学教育,2013,18(2):50-51.
论文作者:钟利平,李达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4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科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药物治疗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方法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