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资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流向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台湾论文,流向论文,资本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序言
台湾资本海外投资始于1959年对马来西亚的投资,自此之后,东南亚地区一直是台湾资本海外投资的主要投资地区之一。1959—1979年期间东南亚地区是台湾资本海外投资的首位投资地区,1980—1985年期间则是仅次于美国而退居第二位投资地区;但自1986年以后,台湾中小企业大量地向东南亚地区、中国大陆转移出口工业生产基地,东南亚地区和中国大陆成为了台湾资本海外投资的首要投资地区。
本文拟探讨:(1 )东南亚地区在台湾资本的世界海外投资中地位的变化趋势及其经济背景;(2)1987—1996 年期间东南亚地区在台湾资本的亚洲地区海外投资中地位的变化趋势及其经济背景;(3 )1987—1996年期间台湾资本在东南亚地区区域内的投资流向变化趋势及其经济背景;(4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台湾资本在东南亚地区投资流向的影响。
一、在台湾资本世界海外投资中地位的变化趋势
以下我们使用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公布的数字来考察东南亚地区在台湾资本世界海外投资中的地位变化趋势。 但应该指出,1986年以后台湾资本的海外投资主要是中小企业向亚洲地区的一些劳动力比较低廉的国家与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地区、中国大陆和进入90年代以后的越南),这些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往往并不向台湾“政府”有关机构申请批准,为此该委员会有关1986年以后的海外投资数字,特别是对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数字要比实际数字小得多。但只有该委员会提供有关于台湾资本向世界各地区海外投资的完整数字,为此本文只能使用这一资料来源来剖析台湾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投资流向结构变化趋势。从1959年到1979年,台湾正处于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和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时期,1963年台湾从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转向采取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战略,它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到台湾设立面向出口工业生产基地;而且由于岛内资本、外汇短缺,台湾并不鼓励岛内资本向海外进行投资。在这期间,台湾资本的少量海外投资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地区的资源开发与加工,系“资源保证型投资”。(见第一表)
第一表 1959—1997年台湾资本海外投资的投资方向结构(单位:百万美元,%)
投资方向 1959—1979年1980—1985年1986—1991年
美国8.8 108.4 898.2
(14.8) (69.6) (31.9)
欧洲0.1
4.171.0
(-) (2.6)
(2.5)
东南亚26.6 26.8
1487.7
(44.9)(17.2) (52.8)
中国大陆 - -173.1
- - (6.1)
其他
23.8 16.4
187.9
(40.3)(10.6)
(6.7)
合计
59.3 155.7 2817.9
(100.0)
(100.0) (100.0)
投资方向 1992—1994年 1995—1997年 合计
美国
420.4527.9 1963.7
(6.9)(6.4) (11.3)
欧洲
217.671.9364.7
(3.6)(0.9)
(2.1)
东南亚941.8
1170.2
3653.1
(15.5)
(14.3)
(21.1)
中国大陆 4082.9[*]6011.7[**] 10267.7
(67.1)
(73.3)
(59.3)
其他 419.7 423
1070.8
(6.9) (5.1)(6.2)
合计6082.4 8204.7 17320.0
(100.0)(100.0) (100.0)
注:(1 )表中数字指经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批准的台湾海外资本投资数字。括号内的数字指在台湾海外资本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2)东南亚指泰国、马亚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
(3)*投资额剧增的背景为根据1993年3月1日公布的“在中国大陆地区投资、技术合作批准办法”规定,“本办法实施以前经批准去中国大陆投资的企业,必须重新申请批准,违反者将课以罚款”。
(4)**投资额剧增的背景为根据1997年5月14日修订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规定,“到中国大陆投资的企业需重新进行申请批准”。其中,制造业部门的重新申请批准额达24.9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台湾对外投资、对中国大陆间接投资统计年报》,1985—1996年各年度版;《台湾对外投资、对中国大陆间接投资统计月报》,1997年12月版的资料编制。
1978年以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80年代上半期,台湾资本海外投资主要集中于美国,属“回避贸易壁垒型”的“市场保护型”投资。(见第一表)
1986年以后,台币对美元的汇值不断升值,迫使台湾中小企业向亚洲地区的一些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的国家与地区进行转移出口工业生产基地的投资。主要集中投资于东南亚、中国大陆。无论是从台湾资本海外投资量的扩大、增长速度或投资流向看,1986年都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转折点。就投资量的扩大看,1959—1985年的27年期间台湾资本的海外投资累计额为2.15亿美元, 年平均海外投资额仅为796 万美元, 而1986—1991年的6年期间,台湾资本海外投资累计额则为28.18亿美元(为前此27年期间的13倍),年平均海外投资额为4.7 亿美元(为前此27年期间的59倍)。就增长速度看,从1986年的0.77亿美元增大到1991年的17.7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87.3%, 几乎是每年翻一番的极高的增长速度。就投资的流向看,台湾资本的海外投资历来是以美国和东南亚地区为其主要投资流向,70年代主要流向东南亚地区,80年代上半期主要流向美国,1986年以后到1991年期间又主要流向东南亚地区,1992年以后则主要流向中国大陆。(见第一表)
1986年之所以会成为台湾资本海外投资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转折点,其主要国际、台湾岛内的经济背景有:(1)80 年代上半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台湾的出口环境恶化。(2)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开始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其后并不断加强。(3)来自亚洲地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竞争不断激烈化。(4)台湾岛内产业升级进展缓慢。(5)台湾岛内投资环境恶化。(6)1987年以后在美国压力下台升趋于升值。
二、1987—1996年期间东南亚地区在台湾资本的亚洲地区海外投资中的地位变化趋势
1987年以后台湾资本的海外投资主要是中小企业向亚洲地区一些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的投资,以降低劳动成本来弥补由于1987年以后台币升值所导致的出口竞争能力下降的损失。为此其投资的主要流向是东盟四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的工资水平高于台湾,不是台湾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转移投资的理想投资方向)、中国大陆,以及进入90年代以后的越南。
以下就东盟四国、中国大陆与越南这三片地区剖析1987年以后台湾资本在亚洲地区内的投资流向变化趋势。为了使本文所揭示的投资流向变化趋势更能接近于反映实际情况,以下不使用台湾方面的统计资料,而采用受资国(地区)方面的官方公布数字。1986年以后台湾资本在亚洲地区内的海外投资流向变化趋势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7—1991年期间)主要流向东盟地区, 以1987 —1991年期间台湾资本在东盟四国、中国大陆、越南的累计投资额(指批准投资额,下同)进行比较:东盟四国77.05亿美元、中国大陆21 亿美元、越南5.93亿美元。东盟地区占主要地位,其投资额为中国大陆的3.67倍。这是由于:第一,东盟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对台湾投资商来说较有吸引力、较为习惯;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他们说来则较为陌生,且有顾忌。第二,台湾投资商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探索、适应过程之后,才敢于较大规模地投资于中国大陆。
第二个阶段(1992—1993年期间)主要流向中国大陆,以这一期间台湾资本在这三片地区的累计投资额进行比较:中国大陆93.04 亿美元、东盟四国15.71亿美元、越南9.34亿美元,中国大陆占主导地位。 这是由于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中国大陆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经济开放格局,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开放的形势大大地增强了台湾投资商投资大陆的信心,这一阶段是台湾资本在中国大陆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1994—1996年期间)主要流向又从中国大陆转向东盟地区,而流向越南的趋势也日益增强。以这一期间台湾资本在这三片地区的累计投资额进行比较:中国大陆98.31亿美元、东盟四国101.8亿美元、越南22.97亿美元;东盟地区又转而占主导地位, 这主要是由于:(1)台湾当局从1994 年起大力推行抑制台商到中国大陆投资的政策和鼓励台商往东南亚地区投资的“南向政策”。(2)两岸关系在1995 年下半年以后出现紧张局势。(3)1994 年起中国大陆实施经济与金融紧缩政策、产业政策与税收政策的调整。
第二表 1987—1996年台湾资本在东盟四国、中国大陆和越南的资本投资流向 (单位:亿美元)
国别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泰国 2.99 8.508.667.655.732.91
马来西亚 0.47 1.473.748.725.722.28
印度尼西亚0.30 0.571.586.1810.56
5.63
菲律宾0.091.10 1.491.410.120.09
东盟四国合计 3.8511.6415.47
23.96
22.13
10.91
越南 -- - 1.09
4.84 5.30
中国大陆:
协议投资额1.00 5.505.508.99
13.9955.43
批准投资额0.60 3.303.305.40
8.40 33.26
国别 1993年1994年
1995年 1996年
泰国 2.10 4.75 18.11
27.41
马来西亚 1.34 3.89 5.773.08
印度尼西亚1.31 24.88 5.675.35
菲律宾0.05 2.68 0.140.07
东盟四国合计 4.8 36.2 29.69
35.91
越南 4.04 3.65 11.49
7.83
中国大陆:
协议投资额99.6353.95 58.49
51.41
批准投资额59.7832.37 35.09
30.85
注:(1)东盟四国指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2)越南、中国大陆、 印度尼西亚的官方公布数字均以美元为单位;而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官方公布数字则以当地货币为单位,为了便于比较,按当年的年平均汇率(1 美元=多少当地货币)折算为美元。
(3 )东盟四国和越南的官方公布数字系以批准投资额数字为基础,而中国大陆的官方公布数字则以协议投资额数字为基础,为了便于比较,中国大陆官方公布的协议投资额按60%折算为批准投资额。这是以厦门市的比率为依据的,厦门市的这一比率可能高于中国大陆的其他地方,为此据此比率折算出来的中国大陆的批准投资额稍有偏高的倾向。
资料来源:根据泰国投资委员会、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印度尼西亚投资统筹委员会、菲律宾投资局、越南国家投资协调委员会、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分布的数字编制。
三、1987—1996年期间,台湾资本在东南亚地区内的投资流向变化趋势
1987年以后,台湾资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流向首先涌向泰国,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泰国的投资环境具有较强的相对优势:当时印度支那仍处于动荡之中,菲律宾政局不稳定,新加坡工资水平高于台湾而不具备吸引台湾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的转移投资的条件,而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又实施着原住民经济优先政策,对外资投资持有较严格的限制。为此,1987年台湾资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便首先涌向泰国,泰国于1988年迎来台湾投资高潮,该年泰国的台资投资额高达8.5 亿美元,比1987年增长了1.84倍。 泰国的台资投资高潮持续了3 年(1988 —1990年);1988年8.5亿美元、1989年8.66亿美元、1990年7.65 亿美元。1991年起泰国便由于社会基础设施出现局促形势导致了台资投资趋于下降,1991年台湾投资额降为5.73亿美元(比1990年下降了25 %)、 1992年2.91亿美元(又比1991年下降了49%)、1993年2.10亿美元(又比1992年下降了28%)。1991—1993年泰国的台资投资出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有:(1 )泰国国内的交通运输(特别是曼谷港的港湾设施)、通讯等社会基础设施出现局促形势,以及出现熟练工人短缺、土地价格与工资水平上涨等投资“瓶颈”。(2 )泰国的投资优惠相对地已比其他东盟国家差,来自亚洲地区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吸引外资投资的竞争日益激烈。(3)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从1987 年起采取了大幅度放宽对外资投资的限制,大幅度地增大外资投资的优惠的政策、措施,而泰国当时所实施的外资投资政策却仍然是1977年制订、公布的“投资奖励法案”。为了适应1987年以后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主要来自日本、台湾、韩国的转移劳动密集型和部分技术密集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的转移投资)的出现,泰国也只是在放宽面向出口企业的外资投资比率限制和降低外资投资的最低限额方面进行了一些修订而已,其他方面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政策改变,也没有大幅度扩大外资投资的优惠,从而和印尼、马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到了1994年台资对泰国的投资又开始回升,回升到4.75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了1.26倍)、1995年18.11 亿美元(又比1994年增长了2.81倍)、1996年27.41亿美元(又比1995 年增长了1.51倍)。这是由于:(1 )台资投资由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紧张局势而从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地区。(2 )泰国的社会基础设施的“局促”形势有所缓和,为了缓解曼谷港的超负荷运转状态,泰国积极开发廉差班港,到了1993年该港口开始部分投用。(3 )为了缓解曼谷京都区投资的拥挤形势,泰国政府鼓励民间企业在地方参与投资营建工业区,到1994年10月底为止,泰国已有26个工业区投用(另有15个工业区在营建中)。(4)泰国政府采取了鼓励向地方分散投资的政策, 为在地方投资的外资企业提供更为优惠的待遇。(5 )台商开始扩大对泰国的液化天然气、材料工业、基础工业、社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
台湾资本在东南亚地区投资的第二波是从1989年起涌向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如上所述,1987年以后台湾资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首先(第一波)是涌向泰国,而不是涌向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这是由于当时(1986—1987年)马与印尼仍实施着原住民经济优先政策,对外资投资仍持有各种较为严厉的限制。但是在1986年以后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掀起之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便开始实施了一系列放宽外资投资的限制和扩大外资投资优惠的政策措施。例如,1986年10月马来西亚政府便制定了“促进投资法案”,以取代1968年的“投资奖励法案”,规定的产品有50%以上供出口的外资企业,其外资投资比率可以超过50%,甚至可以高达100%;印尼政府于1987年12 月颁布了“有关放宽外资投资限制的综合政策”,其主要内容有:(1 )为外资开放商业领域的投资;(2)外资投资企业多数股权转让期限从10 年延长到15年;(3)放宽面向出口型外资企业的投资比率限制;等等。 加上泰国出现了社会基础设施局促形势等投资“瓶颈”,台资在东南亚地区的第二波投资便涌向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1989年起涌向马来西亚:1989年马来西亚的台资投资额为3.74亿美元(比1988年增长了1.5倍)。1990年8.72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了1.3倍)。1990年起台资投资也开始大量涌向印尼:1990年印尼的台资投资额为6.18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了2.9倍)、1991年10.56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71%)、1992年5.63亿美元(比1991年下降47%)。台资在马、印尼的投资从1991年、1992年起转趋减退,其共同的原因有:(1)台资投资从1993 年起大量转向中国大陆。(2)社会基础设施出现局促形势。 而马来西亚的独特原因则是从1991年起进行了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外资投资政策的调整。但台资在马与印尼的投资从1994年起又转趋回升:马来西亚1994年的台资投资额为3.89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了1.9倍)、1995年5.77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了48%);印尼1994年的台资投资额为24.88 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了18倍)、1995年5.67亿美元。其共同的原因有:(1 )由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紧张,台资投资重点从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地区。(2)社会基础设施情况有所改善。而印度尼西亚的独特原因则有, 台资对印尼的材料工业、液化天然气等产业部门的投资有所扩大。
在1987—1996年台湾资本在东南亚地区大量进行出口工业生产基地的转移投资期间,菲律宾并没有接受到多少台资的投资(见第二表),从1987年到1996年的10 年期间内, 台资在菲律宾的累计投资额只有7.24亿美元,不如泰国和马来西亚在1990年1年的台资投资额,也不如印尼在1991年的1年台资投资额。1986年以后, 菲律宾政府也同样于1987年制订与颁布了“1987年综合外资投资法案”,在1991年6 月颁布了“1991年投资法案”,均力求使菲的外资投资政策的优惠与自由化程度不逊色于泰、马、印尼;此外,菲律宾的劳动力素质也不比其他东盟国家差,而且普遍使用英语,工资水平比泰、马低而稍高于印尼,菲的华裔主要是中国大陆晋江籍,和台湾投资商有着浓厚的地缘、血缘关系,过去也有过较为密切的经济联系;但所有这些有利条件并未能吸引到较大量的台资投资。其主要原因是自1983年阿基诺遇刺以后,菲律宾的政局便陷入长期不稳定状态,并从而导致经济的长期衰退。1992年拉莫斯政权接替了阿基诺·科拉松政权执政后,政局、经济曾一度稍趋稳定,台资投资于1994年稍有增长,但接着又面临菲总统大选,台湾投资商对菲的政局前景抱观望态度,1995年起台资投资又趋衰退。
作为90年代亚太地区的一个新经济增长区(被世界银行列为90年代亚太地区新经济增长区的有中国大陆、越南与印度),越南从1991年起开始迎到了较大量的台资投资。其主要经济背景有:越南从1987年起开始实施较为全面的经济改革与对外经济开放政策。随着经济改革与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进展,越南的经济从80年代下半期起逐步趋向稳定。作为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越南实施了于1987年底颁布的“新外资投资法案”(一项开放程度较大的外资投资法案)。1988—1990年期间是越南政府进行稳定国内经济形势、整备有关外资投资的法制与投资环境、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的外资投资引进的整备时期;1991—1996年期间,越南在经济形势趋向好转与稳定、投资环境有了初步整备的基础上,开始迎来了外资投资较为迅速增长的时期。台资在越南的投资也从1991年起才开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91年越南的台资投资额为4.84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3.4倍)、1992年5.30亿美元(比1991 年增长18%);1993年、1994年稍有下降,是由于台资大量投向中国大陆的影响。1994年起,台湾当局为了抑制台商投资中国大陆的“大陆热”,实施鼓励台商投资东南亚地区的“南向政策”,并在越南采取了以下这样一些具体措施以推行其“南向”政策:(1 )以营建工业区来带动中小企业投资;(2)以官营企业投资带动民间企业投资;(3)以大型企业投资带动中小企业投资;(4 )以上游产业部门投资带动中下游产业部门的中小企业投资;(5 )以金融业投资带动其他产业部门企业投资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5年越南的台湾资本投资额从1994年的3.65亿美元剧增到11.49亿美元,增长了2.15倍;1996年7.83亿美元,比 1995年下降,但仍比1994年增长了1.15倍。
四、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台湾资本海外投资流向的变化
1997年7 月由泰国肇起的金融危机很快地蔓延到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这场危机使台湾资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方向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亚洲地区范围看,尽管台湾政府当局在危机之后极力鼓吹“南向第二春”,并派出一批高级官员(如连战、江丙坤等)到新加坡、东南亚各地进行活动,以提供缓解金融危机贷款为诱饵,企图换取东南亚国家为台商到东南亚投资提供安全保障和增加投资优惠。但事实证明,由于东南亚地区,(1)受金融风暴影响, 当地的金融不稳定形势至今仍未平稳;(2)经济衰退、市场需求严重萎缩、银行信贷困难、 取得材料供应困难等原因,台湾企业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却裹足不前,为此,台商在危机之后对东南亚地区投资不仅没有增大,反而有大幅度的缩减。根据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公布的数字,除了马来西亚与越南之外,台湾资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均有大幅度的缩减。越南所受亚洲地区金融危机影响不大,而且是台湾政府当局“第一轮南向政策”的试点地区;马来西亚则是台湾政府当局“第二轮南向政策”的试点地区。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台湾资本投资金额在金融危机后1年比危机前1年缩减了78%。为此,台湾“政府”国贸局于1998年9月24日发布新闻稿, 表示“鉴于东南亚地区政经形势不稳定,并恐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台湾政府将不再鼓励台湾厂商到东南亚投资,因应国际经贸形势的变动,适时调整南向政策”。实际上,台湾“政府”当局是在台湾民间企业家强烈反对下才不得不调整其“第二轮南向政策”的。
相反地,同期台湾资本对中国大陆的投资金额却增长78%。
从世界范围看,台湾资本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加大了对美国与中南美地区的海外投资,根据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公布的数字,1998年1—6月,台湾对中南美(特别是在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免税区)的海外投资额比1997年同期增长了一倍。预计今后台湾资本将会进一步扩大对欧美、中南美、中东等地区的海外投资,以寻求海外投资的多元化。
第三表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一年后,台湾资本在东南亚地区与中国大陆的投资变动趋势
国别、地区别 1997年7月—1998年6月 1996年7月—1997年6月 增长
投资投资金额投资 投资金额率
件数(百万
件数 (百万
(件)美元)
(件)美元)
(%)
泰国
71284.9064 2181.70 -87
马来西亚
58499.0078 297.20 +68
菲律宾 197.40 20 11.60
-32
印度尼西亚 66306.7081 3380.30 -91
越南
71254.5053 171.30 +49
东南亚地区小计285
1352.50
296 6042.10 -78
中国大陆
834
2081.84
426 1168.41 +78
注:(1)印度尼西亚的数字为到1998年6月15日为止的数字。
(2 )菲律宾的数字不包括在菲律宾出口加工区与苏比克湾经济特区的投资数字。
(3)增长率(%)指投资金额的增长率。
资料来源: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