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日高[1]2002年在《肝脏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肝脏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理机能的器官,并且有巨大的再生潜能和代偿能力,它参与机体的消化、代谢、解毒、排泄和免疫等多种过程,如何准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是目前肝病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传统肝储备功能的定量评估方法很多。有肝功能Child分级法、Child—Pugh分级方法、佐藤分级法等。ICG负荷试验是目前常用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之一。以99mTc标记去唾液酸糖蛋白(GSA)作为特异性配体,通过SPECT闪烁扫描测定肝脏去唾液酸糖蛋白(ASGP)受体的量,以此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是近年来开展的定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新方法。文献报道该方法能较直观地反映肝脏清除去唾液酸糖蛋白的能力。相映指标可以定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用流式细胞仪对分离的肝细胞进行ASGP受体分析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是处于实验阶段的新方法。 去唾液酸胎球蛋白(ASF)是肝细胞ASGP受体的天然配体,能被ASGP受体特异结合并被肝细胞清除,被广泛用于肝脏ASGPR研究。 能否将吲哚氰绿负荷试验和肝脏ASGP受体核素扫描显像相关指标进行有机的结合,探索一种更加准确更加敏感的对肝脏储备功能进行定量评估的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试图以99mTc—ASF作为配体探讨SPECT肝脏ASGP受体扫描的有关指标与常规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并比较各项指标的灵敏性。选择其中比较敏感的指标作参数,建立一个综合定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评分体系,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试验对象,建立四氯化碳肝硬化模型、肝脏不同比例部分切除模型,分别进行常规肝功能指标测定、吲哚氰绿储留率测定、肝脏ASGP受体核素扫描测定15min配体清除率(HH15)、受体指数(LHL15)、受体修正指数(MRI)、肝细胞 ASGP受体体外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等,探讨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及敏感性。对不同肝损害肝切除模型进行常规肝功能指标、ICGR15以及mI、HH15、LHL15等指标的综合测定,通过回归分析,寻求一种涵盖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 统计学方法:统计资料表达采用M土SD。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及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COX回归、线性相关分析、计数资料用X’检验。确定P狈.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在四氯化碳肝硬化模型及肝切除模型中,反映肝脏功能状态方面的指标之间多数有显着相关性;FCM分析正常大鼠肝细胞的ASGP受体量明显高于肝硬化大鼠的该受体量。在肝脏容量丢失15%以内,ICGR15不能反映出肝脏储备功能的变化,即该指标不够敏感。相关指标的敏感性依次为:MRI、HH15汀CGR15儿HL15。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的综合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回归方程式:Y=33.188 X MRI—44.844 XHH;s+24.032XLHL;s一34.915 X ICGR;s能比较敏感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当评估系数 Y值小干 30时,大鼠在72小时内100%死亡;当Y值在30~40之间时,72小时内死亡率为37.46%;当Y值40以上时,大鼠在72 ’J’时内没有死亡。以Y==35为界,当Y低于该值时大鼠72小时内的死亡率为81.8%。 结论:1、在大鼠四氯化碳肝硬化模型及肝脏部分切除模型中,常用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多数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2、用流式细胞仪对肝细胞ASGP受体进行体外分析能够反映肝脏细胞ASGP受体量,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3、涵盖MRI、HH15、ICGR15、LHL15等四项指标的定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回归方程 Y == 33.188 X Mi一 44.844 XHH15+24刀32 XLHL15—34.gl5XICGR15,能够对正常及四氯化碳肝硬化大鼠模型的肝脏储备功能作出准确可靠的定量评估。
康杜甫[2]2014年在《ICG清除试验联合血清γ-球蛋白评估肝储备功能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SD大鼠肝硬化形成不同阶段血清Y-球蛋白及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 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of15minutes, ICG R15)的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根据病理分期及ICG R15分组比较分析血清γ-球蛋白变化,从而探讨ICG清除试验联合血清γ-球蛋白检测在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50,其中分为2周、4周、6周、8周、10周组各10只)。采用改良复合因素法(CC14、乙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建立SD大鼠肝硬化动物模型,于造模开始后第2周、4周、6周、8周、10周检测实验组的ICG R15及血清Y-球蛋白,分析二者相关性;取大鼠肝脏组织做病理检查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比较分析不同病理分期(S0、S1、S2、S3)间ICG R15及血清丫-球蛋白的差异;再根据ICG R15结果分组,分为ICG R15<10%、10%≤ICG R15≤20%、ICG R15>20%叁组,比较分析叁组血清γ-球蛋白的差异。结果:随造模时间的延长,病理检查显示SD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ICG R15及血清γ-球蛋白均明显升高(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0.741,P<0.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0.715X+3.783(Y为ICG R15, X为血清γ-球蛋白)。ICG R15<10%、10%≤ICG R15≤20%、ICG R15>20%叁组间血清γ-球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ICG R15>20%组高于ICG R15<10%、10%≤ICG R15≤20%两组,10%≤ICG R15≤20%组亦高于ICG R15<10%组。不同病理分期间大鼠的ICG R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S3组高于S0、S1组,S4组高于S0、S1、S2、S3组。不同病理分期间大鼠的血清γ-球蛋白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S3组高于S0、S1、S2组,S4组高于S0、S1、S2、S3组。结论:(1)血清γ-球蛋白与ICG R15的变化均能较好反应肝脏储备功能受损,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二者的变化具有高度正相关性。(2)检测血清γ-球蛋白可作为ICG清除试验的补充手段,二者结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准确性。
杨日高, 顾晓东, 李大江, 李昆, 赵礼金[3]2006年在《应用 ASGPR 相关指标结合 ICGR_(15)建立肝脏储备功能定量评估体系》文中指出目的应用肝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相关指标结合吲哚氰绿潴留率(ICGR_(15))综合建立肝脏储备功能的定量评估体系。方法测定大鼠模型肝脏功能残余量及其肝脏ASGPR 的 HH_(15)、LHL_(15)和 MRI 结合 ICGR_(15),建立一个以肝脏功能残余量(Y)为因变量,HH_(15)、LHL_(15)、MRI 和 ICGR_(15)为自变量的肝脏储备功能的综合定量评估体系。结果肝脏功能残余量 Y 值比 HH_(15)、LHL_(15)、MRI、ICGR_(15)等任何一个指标都敏感地反映出肝脏储备功能的变化。结论涵盖HH_(15)、LHL_(15)、MRI 及 ICGR_(15)等指标的回归方程 Y=2.56+33.188×MRI—44.844×HH_(15)+24.032×LHL_(15)—34.915×ICGR_(15)中的 Y 值是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敏感指标,能够对肝脏储备功能作出准确可行的定量评估。
杨斌[4]2009年在《吲哚氰绿测定和肝纤维化定量评估肝储备功能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各种病因对肝脏的慢性损伤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肝炎的损伤的主要特点为广泛的纤维化和再生结节,引起广泛肝结构坏死导致肝功能逐渐降低。肝硬化通常由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或慢性酒精病毒引起,还有胆源性,代谢性等其他原因。肝硬化的通常临床表现为门脉高压,常见的并发症是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凝血障碍。肝叶切除术尽管手术操作和术前准备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肝脏功能不全的许多患者在肝叶切除的手术范围和手术可能性仍然被限制,另外胆道癌和转移性肝癌肝叶切除术后仍有很高的风险发生肝衰竭。因此肝储备功能,剩余肝体积和手术操作一样影响着肝叶切除术的结果。虽然各种术前评估已经被报道,但是让不能准确的评估肝功能,防止术后肝衰竭。目的探讨吲哚氰绿和肝纤维化定量测定对全面评价肝储备功能的价值。吲哚氰绿15min潴留率(ICGR_(15))和肝纤维化定量测定与Child-Pugh评分系统的相关关系。方法50只雌性Wister大鼠(SPF)分为对照组、8周组和10周组,并用用CCL4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血生化,测定吲哚氰绿15min潴留率(ICGR_(15))和使用计算机辅助数字图像分析法检测肝纤维化程度。分析ICGR_(15)与肝纤维化定量评估间评估肝储备能力,以及两者与Child-Pugh的关系。结果血生化指标在对照组和造模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造模组内无显着差异(P>0.05)。ICGR_(15)和肝纤维化两指标在对照组、8周组和10周组之间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ICGR_(15)和Child-Pugh评分系统呈直线正相关(r=0.645,P<0.05)。肝纤维化定量测定和Child-Pugh评分系统呈直线正相关(r=0.533,P<0.05)。结论吲哚氰绿和肝纤维化定量评估肝功能是较好的指标;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可用于诊断肝纤维化、判断治疗的效果以及术前预测肝储备功能两者联合使用有助于全面评价肝脏功能状态。
龙叶[5]2016年在《99mTc-GSA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估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言我国是肝炎尤其是乙肝高发国家,肝炎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较高,肝癌的手术切除治疗具有根治意义。在肝脏相关手术中,通常需要不同程度地阻断肝血流,这就可能会发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HIRI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认为HIRI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大量的肝实质细胞功能受损甚至死亡,是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的准确预估对临床医生评估患者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及生存率有一定临床价值。肝功能的评估方法很多,其中基于肝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显像的肝功能评估方法可以动态观察肝细胞的摄取、代谢、排泄等功能过程,并可以计算功能肝细胞量,被认为是目前正确评估肝功能很有前途的方法。目前较受关注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显像剂是99m Tc-GSA,其可与肝细胞膜表面的ASGPR特异性结合而进行肝脏显像,ASGPR的数量和功能与肝细胞的功能呈正相关,通过检测肝细胞ASGPR的数量和活性,可评估肝的功能状况。肝脏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和坏死,肝细胞膜表面的ASGPR的数量和活性不同程度地下降,通过ASGPR显像可了解肝功能状况,评估HIRI造成的损伤,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及评估预后。此外,99m Tc-GSA肝脏SPECT/CT平面加断层显像还可评价区域肝功能,方法为在每个SPECT横断面上划线模拟肝切除,计算剩余或区域肝功能占整体肝功能的比例,该指标可评估肝脏储备功能,预测手术风险,对临床工作帮助很大,但计算操作较为复杂,为了适应临床需要,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计算机程序,得到含有肝脏管道解剖结构的叁维立体功能影像,可用此程序模拟手术切除,计算出各部分肝脏的功能,使肝功能及区域肝功能的评估方法更具操作性,目前该程序正处于研究完善阶段。本研究通过构建不同程度的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获取肝脏不同损伤程度下的肝酶和病理结果,而后进行99m Tc-GSA兔肝显像实验,获取显像结果,分析显像结果与肝酶和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探讨99m Tc-GSA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估的可靠性,为临床应用99m Tc-GSA预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第一部分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目的采用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肝脏不同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肝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后的血清肝酶生化检验指标和组织病理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第3d、第7d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为肝缺血再灌注后99m Tc-GSA肝显像评估肝功能提供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将体重没有明显差异、雌雄不拘的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8只,设置叁个缺血时间段:30min、45min、60min,其中A组设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30min组,C组为缺血45min组,D组为缺血60min组,假手术组仅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不阻断血供。2.兔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取材采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兔肝蒂,按照分组分别阻断30min、45min、60min,取出血管夹,恢复肝血流灌注1h后,取肝组织、采血。而后,在术后第3d和第7d对该四组兔子分别进行采血及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取肝组织。3.标本处理(1)血生化,取血后分离血清,测定ALT含量。(2)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后送往病理科进行HE染色观察。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所得数据及积分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统计处理采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先进行球形检验分析各组重复测量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而后采用相应的方差分析模型,检验标准以P<0.05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血清酶学假手术组,ALT基本在正常范围内。缺血再灌注组B、C、D组间比较,术后同一天,D组ALT水平最高,即血流阻断1h组,其次是阻断45min组,最后是30min组。缺血再灌注组组内ALT水平均是阻断血流再灌注1h后最高,术后第3d下降,至术后第7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肝组织HE病理HE病理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及术前肝组织病理形态正常,胞质均匀,核深染;缺血再灌注组肝组织细胞不同程度地被损害,以夹闭60min组损害最重,其次是夹闭45min组,最后是夹闭30min组。缺血再灌注组组内均是夹闭血管再灌注1h后肝细胞损害最重,第3d损害程度有所减轻,至第7d进一步恢复,B组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兔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简单、成功率高,制得的模型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肝酶升高,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增加,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1h损害最重,术后第3d、第7d逐渐恢复,这一梯度病理损害变化过程能很好地满足下一步影像功能研究的需要。第二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99m Tc-GSA显像的实验研究目的结合上述实验动物的肝酶及病理指标变化情况,探讨99m Tc-GSA肝显像评估HIRI后肝功能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及HIRI模型的制作实验兔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根据缺血时间再分为叁组(缺血30min、45min、60min),并在术后第3和第7d继续随访实验。2.99m Tc-GSA的制备及显像参数采用GSA试剂盒,按照文献描述的方法制备99m Tc-GSA并检测放化学纯度,合格后用于显像。对A、B、C、D四组术前、术后1h、术后3d及术后7d分别进行显像。处理显像结果,获得肝脏摄取率(LHL15)与血液清除指数(HH15)。3.血生化及病理检验采血及病理检查见第一部分。4.结果处理分析显像结果,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同第一部分,将显像结果与血清肝酶及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比,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相关性。结果1.LHL15缺血再灌注组肝脏摄取率最低的时间点均是T2,即阻断血流再灌注1h后最低,其次是术后3d,术后7d有所恢复,假手术组摄取率基本处正常水平;组间比较,同一时间,D组摄取率最低,即血流阻断1h组,其次是阻断45min组,再次是30min组,假手术组基本处于正常水平。2.HH15组间比较,同一时间,D组HH15最大,即血流阻断1h组,其次是阻断45min组,再次是30min组,假手术组基本处于正常水平;缺血再灌注组显像剂血液清除指数值最大的时间点均是T2,即阻断血流再灌注1h后值最大,其次是术后3d,术后7d减小,假手术组HH15基本处正常水平。3.显像结果与病理及肝酶的相关性分析LHL15、HH15、ALT、HE组织病理评分这四个变量的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示:LHL15与HH15呈高度负相关,r=-0.967,p<0.01;LHL15与HE呈高度负相关,r=-0.957,p<0.01;LHL15与ALT呈高度负相关,r=-0.934,p<0.01;HH15与HE呈高度正相关,r=0.959,p<0.01;HH15与ALT呈高度正相关,r=0.942,p<0.01。即这四个指标彼此高度相关。结论99m Tc-GSA肝显像得到的LHL15、HH15参数与肝酶、组织病理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准确反映HIRI后肝损害程度和肝功能的变化。
廖锦元[6]2010年在《MSCT评价小型猪终末期肝病肝功能储备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建立小型猪终末期肝病实验模型,采用16层螺旋CT研究终末期肝病肝脏的体积、密度、门脉压力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并与肝组织病理、血液生化指标及吲哚氰绿R151CG变化对照分析,获得小型猪终末期肝病功能储备最佳的形态学和功能学评价指标,建立小型猪门脉自由压力与肝脏灌注指数相关性的回归方程式。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同种系巴马小型猪60头,随机分为实验组40头,对照组20头,雌雄不限,3-4月龄,体重12-15kg,由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组采用复合因素法造模(65%的玉米面+35%的胆固醇+四氯化碳+苯巴比妥钠的混合饲料,10%的无水乙醇作为唯一饮料),每日一次,连续24周至形成终末期肝病为止;对照组正常喂养(65%的玉米面+35%的米糠,清水作为唯一饮料),与实验组同期喂养。两组动物分别在0、4、8、12、16、20、24周末按编号进行抽血检测肝脏、肾脏功能生化指标(包括T.BIL、Alb、Glb、A/G、ALT、AST、Cr、PT、INR),行16层螺旋CT常规及灌注扫描,吲哚氰绿排泄试验,开腹测量门静脉自由压力以及取肝组织病理活检。CT常规扫描结束后,测量肝、脾实质的密度,计算肝脾CT值比值以及测量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的管径,同时判断有无腹水;运用仪器自身携带的Volume功能软件,测量肝脏的体积。所获得灌注数据采用仪器自身携带的功能软件(Body perfCT-syngo CT2009A)进行分析,由软件自动生成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y perfusion, HAP)、门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 PVP)、总肝灌注量(total hepatic blood flow, TLP)以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y perfusion index, HPI),其中TLP=HAP+PVP。每一例测量的指标均重复2次,取其平均值。吲哚氰绿排泄试验、门脉压力测定及活检:小猪基础麻醉后移至手术台,气管插管给氧,开腹后游离门静脉主干,插入21#静脉留置针,接压力传感器,连接Spacelab监护仪测量门静脉自由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 FPP);吲哚氰绿经注射用水溶解后按公斤体重0.5mgICG/kg的溶液经一侧耳背静脉30s内注入并开始计时,分别在注射前及注射后5、10、15分钟从另一侧耳背静脉抽取血3ml,离心后取血浆,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比色,绘制标准曲线,计算15分钟潴留率(R151CG);然后取肝左、右叶各1cm×1cm组织,福尔马林固定后病理送检,术毕关腹继续观察喂养。对实验组采用(1)病理组织标本为肝硬化。(2)有腹水。(3)生化指标取总胆红素(T.BIL)>30.9±11.9umol/L,白蛋白(ALB)<37.96±3.96g/L,血清肌酐>80.10±16.23umol/L,凝血酶原时间(PT)>13.21±3.43s叁个标准同时具备作为终末期肝病组的纳入标准。对肝脏储备功能进行Child-Pugh (CTP)分级和Modle of end-stage liver diease (MELD)评分。CTP分级取白蛋白,腹水,肝性脑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五项指标,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分别计为A,B,C级,小于5分为A级,5-9分为B级,10-15分为C级。MELD评分采用公式MELD=3.8Ln[BIL(ml/dL)]+11.2Ln(1NR)+9.6 Ln[Cr(mg/dL)]+6.4(病因:胆汁性或乙醇性为0,其他为1),并将分值划分为<15,15~24,≥25叁个等级。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各组间的肝脏体积、肝脾密度、肝脾密度比值、各项生化指标、门静脉自由压力、灌注参数、R15ICG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多组均数的比较采用单析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差不齐时应用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CT形态学研究指标、CT灌注参数对终末期肝病肝功能储备评级的影响;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研究诊断终末期肝病的CT形态学指标、CT灌注值的最佳临界点。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Stepwise逐步回归方式建立正常至终末期肝病的灌注参数与同期门静脉压力测量值的回归方程;利用回归方程推导出肝纤维化至终末期肝病各期的门静脉压力,所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判断经公式推导出的压力值落在实测值95%可信区间的例数,评价门静脉自由压的实际测量值和MSCTP测量值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率。结果:(1)成功制备出小型猪终末期肝病实验模型。其中对照组20头无1例死亡,0至24周末肝脏组织病理表现正常,实验组40头猪24周末共死亡16头,终末期肝病造模率为60%(24/40);24周末获得完整实验数据正常组80例次,轻度肝纤维化82组例次,重度肝纤维化组62例次,终末期肝病组33例次。(2)正常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分别为ALT(42.00±19.16)u/l,AST(27.26±9.51)u/l,ALB(37.96±3.96)g/l,GLO(19.74±9.12)g/l,A/G(1.12±0.05),T.BIL(30.9±11.9)umol/l1, Cr (80.10±16.23)umol/L, PT(13.21±3.43s)s。实验组轻度肝纤维化至终末期肝病期肝功能各项指标ALT、AST均表现为逐渐升高(67.56±25.74,113.56±26.43,131.56±35.57)u/l,(92.51±13.69,196.18±78.2,380.18±153.7)u/l;ALB表现为逐渐下降(32.57±10.92,27.47±4.45,22.73±4.05)g/L,A/G比值倒置(0.97±0.13,0.76±0.35,0.47±0.17);T.BIL, Cr、PT均逐渐升高,分别为(35.6±7.9,42.7±14.8,52.2±17.6)Umol/L,(85.93±14.07,96.59±21.32,101.31±23.47)Umol/L,(13.53±3.67,17.3±4.79,22.79±9.16)s。实验组ALT、AST、T.BIL、ALB、GLO、A/G、Cr、PT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正常组肝脏体积为(1166.18±181.35)cm3,实验组轻度肝纤维化期肝脏体积较正常组稍增大(1172.78±191.03cm3),但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轻度肝纤维化至终末期肝病期肝脏体积逐渐缩小,分别为(1172.78±191.03 cm3,1075.89±198.29cm3,850.53±141.04 cm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4)正常组肝实质密度为(63.43±5.34)HU,实验组从轻度肝纤维化至终末期肝病期,全肝密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分别为(59.52±4.99,55.11±4.57,53.33±5.44)HU,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脏密度各组间变化不大,正常组至终末期肝病组分别为(49.26±3.50,49.89±1.97,49.14±1.59,48.23±4.20)HU,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肝/脾CT值比值均小于正常组,以终末期肝病组最低(1.01±0.1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5)实验组门静脉主干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大,正常至终末期肝病期分别为(1.39±0.27,1.374±0.05,1.57±0.73,1.49±0.69)cm,门静脉左右支在重度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时期管径最大(1.22±0.11,1.27±0.11)cm,终末期肝病组则变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门静脉系的CT测量指标中,门静脉主干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1.829),其次为门静脉右支(1.315),门静脉左支(1.162),(P<0.001)。(6)正常组门静脉自由压(FPP)为(4.61±0.84)mmHg。实验组轻度肝纤维化至终末期肝病期门静脉自由压(FPP)逐渐升高,分别为(7.74±1.94,12.79±4.00,17.03±3.41):mmHg,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HAP先下降后增高,正常组、轻度肝纤维化组、重度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组、终末期肝病组的平均HAP分别为(30.53±9.78,28.50±13.81,34.94±10.19,41.08±9.76)ml/(100ml.min); PVP、TLP明显下降,分别从正常组的(109.46±22.49,140.00±29.74)ml/(100ml.min)降为终末期肝病组的(56.32±20.92,97.40±22.04)ml/(100ml.min); HPI呈升高趋势,以终末期肝病组为甚,达(43.74±13.72)%;TTP逐渐延长,从正常组到终末期肝病,大小分别为(124.33±21.49,134.48±26.76,149.76±28.88,166.55±23.57)s。统计学分析,实验组HAP先降后升,正常组与轻度肝纤维化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PVP、TLP呈下降趋势,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HPI、TTP升高,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8)从正常组到终末期肝病组,吲哚氰绿R15ICG呈逐渐升高的趋势(4.41±0.21,14.84±5.51,28.97±9.4,44.03±9.19)%,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9)终末期肝病组Child-Pugh A级7例,B级20例,C级6例;MELD评分<15分9例,15至24分15例,≥25分9例。(10)各项CT研究指标中,以肝脏密度,门静脉主干管径以及PVP、HPI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以及R15ICG的相关性最好,其中肝脏密度、PV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69,-0.667,-0.782),(-0.721,-0.731,-0.747),P<0.01;门脉主干管径及HP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0,+0.634,+0.662),(+0.696,+0.744,+0.738),P<0.01。(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研究指标中以HPI与终末期肝病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47.83,P<0.001),其它依次为PVP,肝体积,TTP、TLP、门脉主干管径、HAP、肝密度(回归系数分别为:-38.50,-30.36,21.17,19.6,17.34,11.56,8.43,P<0.01);PVP、肝体积为负性关系,其它指标为正性关系;脾密度、肝脾比值及门脉左右支管径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ROC曲线判断得到的最佳临界点HPI=43.92%作为终末期肝病的诊断阈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46,0.887,准确性达0.826。(10)实验组FPP与HAP、HPI,TTP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3、+0.656,+0.563,与PVP、TL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16,-0.633,其中FPP与PVP相关性最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tepwise逐步回归将F检验统计量p<0.05的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而F检验统计量P>0.05的变量则剔除出方程。上述5个灌注指标中,HAP和TLP、TTP被剔除,PVP和HPI两个变量则被纳入建立起最优的回归方程Y=17.175-0.173X1+0.135X2(Y:FPP,X1:PVP,X2:HPI);利用回归方程Y=17.175-0.173X1+0.135X2计算正常至终末期肝病的门静脉压力为12.7751±4.5631mmHg,实测值为12.7867±5.4053mmHg,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t=6.729,P<0.001,进行95%可信区间检验,轻度肝纤维化诊断率84.15%,重度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级诊断率87.09%,终末期肝病诊断率84.85%。结论:1.改良后的四氯化碳(CCL4)、苯巴比妥、无水乙醇+高脂、低蛋白、低胆碱食物复合因素造模法可以成功建立小型猪终末期肝病实验模型。2.与正常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及重度肝纤维化组/早期肝硬化组相比,终末期肝病组肝脏的体积、密度、门脉主干及分支管径、血流灌注参数均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及吲哚氰绿R151CG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肝脏体积、门脉主干管径,HPI、PVP是评价小型猪终末期肝病的形态和功能学最有效指标,以HPI=43.92%作为本研究组终末期肝病的诊断阈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46,0.887,准确性达0.826。4.终末期肝病MSCTP的PVP和HPI两个变量建立起最优的回归方程:Y=17.175-0.173X1+0.135X2(Y:FPP X1:PVP X2:HPI)可以推算不同级别肝硬化门静脉的自由压,从而有助于终末期肝病功能储备的评价。
石红, 杨彦辉, 刘健, 李杨, 余进洪[7]2017年在《纳米级液态氟碳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具备特异性肝细胞靶向性能的超声造影剂,即携半乳糖化多聚赖氨酸(Gal-PLL)的脂质包裹的纳米级液态氟碳微球超声造影剂,并研究其在体外肝细胞的寻靶能力。方法应用还原胺化法优化制备肝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配体Gal-PLL,将其磷脂膜洗脱下来并逐滴加入液态氟碳,通过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进行振荡获得目标造影剂,并观察其形态,检测其粒径和电位。将靶向造影剂和非靶向造影剂分别滴入贴壁生长的正常大鼠肝细胞及正常人肝细胞中,比较观察两组造影剂与肝细胞的靶向效果。结果成功制备Gal-PLL,并合成了靶向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超声造影剂,电镜下其形态圆整、大小均一,性质稳定,平均粒径200 nm,平均电位35 m V。制备的靶向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超声造影剂能靶向聚集于体外正常大鼠肝细胞和正常人肝细胞周围。结论自制携Gal-PLL的脂质包裹的纳米级液态氟碳微球超声造影剂具有性质稳定、靶向性等优点,为今后实时在体监测并定量评估肝脏损伤程度的超声显影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
黄梦琪, 蔡华崧, 董帜, 彭振鹏, 李子平[8]2018年在《术前Gd-EOB-DTPA增强MRI定量评估肝功能储备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利用肝脏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术前定量测定肝功能体积,评估肝细胞癌患者肝功能储备的可行性。方法本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了23位肝细胞癌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Gd-EOB-DTPA增强磁共振及吲哚靛青绿检查(ICG)。肝实质T_1值(T_(1pre)、T_(1pos))及体积(LV)分别在增强前T_1map、肝胆期增强后的T_1map及肝胆特异期图像上测定。根据术前多学科会诊讨论的切除方案,分别运用这叁个序列在工作站进行模拟手术切除,计算模拟切除后剩余肝实质的T_1值(rT_(1pre)、rT_(1pos))及肝体积(rLV)。用于评估肝功能储备的功能性参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T_1减低率(△T_1=(T_(1pre)-T_(1pos))/T_(1pre))、功能性肝体积(FV=LV×△T_1)、功能性肝体积/体重(FV/W)、增强后T_1值/体积(T_(1pos)/LV)等。运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来检测MRI功能性参数与ICG-R15的相关性,同时计算剩余肝实质的功能参数来预测术后的肝功能情况。结果术前Gd-EOBDTPA增强MRI测定的功能性参数FV、FV/W、T_(1pos)/LV均值分别为879.93、14.24、0.18和ICG-R15具有显着的相关性(rho=-0.552、-0.486、-0.579;P=0.006、0.019、0.004),其中T_(1pos)/LV相关性最高。剩余肝实质的功能性参数均值分别为rLV=805.89 ml,r FV=546.24,rFV/W=9.13,T_(1pos)/LV=0.29。术后1周患者的Child-Pugh评分为5~8分(A级18例,B级4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结论肝脏Gd-EOB-DTPA增强磁共振的功能性肝体积测定是术前肝功能储备的定量评估的理想方法。
肖煜东[9]2014年在《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对肝癌TACE术后局部肝功能损伤的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应用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Gd-EOB-DTPA)增强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扫描评价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术后局部肝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对29例HCC的患者于TACE术后3-5天以及随访1-2月后行MR扫描,测量平扫和Gd-EOB-DTPA增强后20分钟(肝细胞期)肿瘤周边(3厘米以内)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的信噪比值(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将二者进行对比。同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血供情况、Chind-Pugh分级和碘油栓塞量与结果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TACE术后3-5天,平扫肿瘤周边组织的SNR值与正常肝组织的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1, P=0.191), Gd-EOB-DTPA增强后20分钟肿瘤周边组织的SNR值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的SNR值(t=3.732,P<0.001)。TACE术后1-2月复查MRI,平扫肿瘤周边组织的SNR值与正常肝组织的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9,P=0.852); Gd-EOB-DTPA增强后20分钟肿瘤周边的SNR与正常肝组织的SNR值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t=1.535,P=0.136)。局部肝功能损伤的程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血供情况、Chind-Pugh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碘油栓塞量是唯一影响局部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因素。结论:Gd-EOB-DTPA增强MRI扫描是一种有效评价肝癌TACE术后局部肝功能损伤的方法,对指导进一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图6幅,表6个,参考文献45篇
张珂, 蒋力, 贾哲, 李宝亮, 赫嵘[10]2014年在《应用吲哚青绿试验与血栓弹力图替代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分析定量评估肝储备功能》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吲哚青绿实验与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替代肝细胞表面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分析,建立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系统,并与Child-Pugh评分进行比较,了解其在肝切除术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本科室行肝部分切除术肝占位病变的患者共55例,测量PHCASGPR+、ICGR15、EHBF、R值与K值,建立以PHCASGPR+为因变量(Y),ICGR15、EHBF、R值与K值为自变量(Xn)的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系统,与Child-Pugh评分进行比较,了解两种方法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的准确率。结果 Child-Pugh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准确率为56.67%,Y值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准确率为84.62%(χ2=5.374,P=0.020);ChildPugh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准确率为76.00%,Y值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准确率为96.55%(χ2=5.400,P=0.020)。结论建立的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系统能够更全面评价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肝储备功能。
参考文献:
[1]. 肝脏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的实验研究[D]. 杨日高. 第叁军医大学. 2002
[2]. ICG清除试验联合血清γ-球蛋白评估肝储备功能的实验研究[D]. 康杜甫. 昆明医科大学. 2014
[3]. 应用 ASGPR 相关指标结合 ICGR_(15)建立肝脏储备功能定量评估体系[J]. 杨日高, 顾晓东, 李大江, 李昆, 赵礼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6
[4]. 吲哚氰绿测定和肝纤维化定量评估肝储备功能的研究[D]. 杨斌. 第四军医大学. 2009
[5]. 99mTc-GSA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估的实验研究[D]. 龙叶. 郑州大学. 2016
[6]. MSCT评价小型猪终末期肝病肝功能储备实验研究[D]. 廖锦元. 广西医科大学. 2010
[7]. 纳米级液态氟碳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的实验研究[J]. 石红, 杨彦辉, 刘健, 李杨, 余进洪.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
[8]. 术前Gd-EOB-DTPA增强MRI定量评估肝功能储备的初步研究[J]. 黄梦琪, 蔡华崧, 董帜, 彭振鹏, 李子平.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8
[9].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对肝癌TACE术后局部肝功能损伤的评价[D]. 肖煜东. 中南大学. 2014
[10]. 应用吲哚青绿试验与血栓弹力图替代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分析定量评估肝储备功能[J]. 张珂, 蒋力, 贾哲, 李宝亮, 赫嵘.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