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选取44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22例患儿为1组。将行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将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静脉注射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儿行不同疗法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应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将其作为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节苷脂;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238-0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致病因素是围产期窒息等,临床表现是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后遗症主要包括癫痫、智力低下以及脑性瘫痪等,致残率较高,会对患儿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疗效,我院对44例患儿进行了如下过程探究以及如下结果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44例在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样本人群,按照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观察组(n=22)与对照组(n=22)。所有患儿家长均表示愿意配合本次探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儿中男女比例是14:8,轻度患儿例数是14例,中度患儿例数是7例,重度患儿例数是1例;对照组患儿中男女比例是13:9,轻度患儿例数是12例,中度患儿例数是8例,重度患儿例数是2例。通过对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进行对比发现并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给予2组患儿常规支持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吸氧疗法以及控制脑水肿疗法等,在患儿入院3d后给予严格控制液体摄入以及给予患儿呋塞米、甘露醇治疗,用药剂量分别是1mg/kg、每天0.25mg/kg,每天用药次数是3次,治疗3~5d后可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药量调整,有效控制患儿的惊厥症状以及及时纠正患儿的酸中毒现象以及低血压、低血糖等症状。
将行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用药剂量是0.2g/d,用药方法是静脉滴注,每天用药1次。
将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静脉注射的患儿作为观察组:用药剂量是每天20mg,用药方法是静脉滴注,每天用药1次;
根据病情变化情况给予2组患儿1个至3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为10天至14天。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参与研究的4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所有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对2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将2组患儿的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佳,差异显著,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所示。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属于临床上多发的危急重症疾病,可导致新生儿致残,对新生儿的生命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1]。根据相关性文献报道可知,新生儿在围产期内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会导致脑组织中神经节苷脂水平显著下降,与脑损伤程度对比呈现正相关性。
当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处在缺血缺氧期会导致脑组织血液中作为电子受体的氧供应不足以及血液中含氧量显著减少,当发生再灌注时会恢复患儿脑组织内氧供应同时为其提供了大量电子受体[2],进而使氧自由基在短时间内呈现出爆发性增多的现象,而由于氧自由基的活泼化学特性使得其一旦生成即可以经由中间代谢产物作用不断扩展、生成新自由基,发生循环反应并与各种细胞成分发生反应,如膜磷脂蛋白质、核酸等,尤其是在钙质的代谢失调中兴奋性氨基酸和自由基起到很大作用,自由基具有毒性作用,可以导致发生炎性反应细胞以及脑细胞出现凋亡现象[3],导致患儿出现脑细胞结构损伤以及功能代谢出现障碍。
神经节苷脂可以参与到神经元的分化、生长以及再生过程并具有保护细胞膜以及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作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穿透血脑屏障并嵌入细胞膜以恢复细胞膜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从而发挥其临床作用,对细胞内外电解质平衡以及神经细胞内正常水平衡进行有效维持,减轻患儿的脑组织水肿症状并对兴奋性氨基酸和自由基的神经毒作用产生拮抗作用,将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并降低脂钠质的过氧化反应以消除自由基对伤害细胞膜的程度,改善受损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并促进轴突生长以及脑损伤后恢复。
本次探究中,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是86.36%,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合以上理论可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儿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玉兰.神经节苷脂、高压氧、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5):1265-1268.
[2]李俊,陈丽霞,温晓芳等.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0):69-70.
[3]许萍,袁红琴.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应用于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5):2391-2393.
论文作者:张燕1,阴怀清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8
标签:患儿论文; 缺血性论文; 新生儿论文; 脑病论文; 疗效论文; 例数论文; 神经节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