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发展机遇与科学定位论文_ 罗红林

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发展机遇与科学定位论文_ 罗红林

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也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水土保持事业将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国家战略对水土保持的新需求,在总结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发展成效与经验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黄河治理国家战略实施中水土保持的作用与任务,剖析了目前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应对的挑战,提出了精准集中治理典型区水土流失补强短板、完善提升监测预测体系强化监管、建立新时期水土保持机制推动发展、建设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核心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示范区和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黄河流域

引言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重要指示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何从全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思考和谋划今后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本文就此作一学习和探讨。

1水土保持在治黄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土质疏松、湿陷性强,加之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等,使其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平均侵蚀模数高达3720t/(a·km2),为长江的14倍、美国密西西比河的38倍、埃及尼罗河的49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5.4万km2,其中:侵蚀模数大于8000t/(a·km2)的极强烈水蚀面积8.5万km2,占全国同类面积的64%;侵蚀模数大于15000t/(a·km2)的剧烈水蚀面积3.67万km2,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土地贫瘠,成为山穷水尽、灾害频发的瘠地,并殃及黄河下游广大地区。同时,黄土高原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地区之一。黄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成为该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制约瓶颈。水土保持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生态保护治理具有重要的推动与保障作用。因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实施中,水土保持的深入发展是促进生态治理与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打赢该地区脱贫攻坚战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必将起到重要的战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并提出“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习总书记从理论层面、方法层面提出了水土保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所承担的使命。

2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历史意义和新要求

2.1关键时期的重要讲话

当前我国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黄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这个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并主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会议,对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抓住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跟上高质量发展的节奏和步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站位高远的重要讲话

一是首次将保护黄河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我们要有这样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二是开创性地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部署和机遇。三是总书记在深入调研中华民族治黄史的基础上,指出“黄河宁,天下平”,彰显了保护与治理黄河在全国的重要性。四是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将其放在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高度,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的重要内涵之一。

3对策与建议

3.1加强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强化科技支撑

根据新时期黄河治理国家战略对水土保持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针对黄土高原特殊的自然、社会条件,强化黄土高原尤其是生态脆弱典型区土壤侵蚀机制、水土流失精确预测预报、水土保持精准治理的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协同发展模式的研究,尤其是水土保持对黄河水沙调控作用及综合影响与应对策略的研究,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关键制约性瓶颈问题。

3.2全流域全覆盖的监测评估体系

根据全流域水土保持建设、管理的新目标新任务,调整、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机构体系与站点网络),为中央及地方政府目标考核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和依据。站点的监测内容、辐射范围、基本技术要点等都要细化,特别是减沙效益的监测,应及时、准确、信息化,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协作。技术方法上要全面转向依靠高分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手段,工作方式上创新第三方技术服务,充分依靠专业技术机构和团队,全面提升工作水平、效率和能力。

3.3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补偿机制

加强生态监测网络建设,科学评估河源区、上游对全流域的生态价值贡献,探索构建跨省(区)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制度。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中游地区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国家项目要继续执行;二是要探索建立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流域各省(区)应当确保出界断面水质达到考核目标,根据出入境水质状况确定横向补偿标准,推动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共建共享机制;三是建立生态功能区(如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加大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研究,研究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

结语

加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目标的重大需求,也是重要的支撑保障举措。多年来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了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的突出成效。随着新时期黄河治理保护国家战略的实施,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深入认识水土保持的战略地位和科学定位。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仍很脆弱,部分典型或特殊区域的水土流失还未得到有效治理,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持续发展、水土保持-脱贫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要按照新时期黄河治理保护国家战略目标要求,使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尽快跨进新的发展进程,从一般面上、大规模治理跨入集中薄弱区精准重点治理补短板、完善大保护制度体系强监管、服务民生促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19-09-21.

[2]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1-16.

论文作者: 罗红林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  ;  ;  ;  ;  ;  ;  ;  

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发展机遇与科学定位论文_ 罗红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