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较高的环境意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绿色创建则是将环境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绿色创建工作正在经受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本文介绍了绿色创建过程中的问题,再次背景下,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加强绿色创建的对策与建议,使得我地区绿色创建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可喜局面。
关键词:绿色创建;措施;问题
1 概述
较高的环境意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绿色创建则是将环境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国绿色创建可谓成效显著。通过环境教育宣传活动、环境监管体系的建立、环保理念的提升、绿色消费的普及以及各种绿化美化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具体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机关”等。这些不仅有效提升了创建单位的软实力,而且以点带面,直接和间接影响了一大批人,使绿色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2 绿色创建过程中的问题
2.1 对绿色创建的认识不足
目前,部分企业和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还远未达到实现绿色消费的要求。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缺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行动,只希望政府、机构解决环境问题,而自身则做着各种不利于环保的非理性行为。大多数的社区和社区物业管理部门对开展“创绿”工作没有经验,也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不少还停留在植绿、保护绿的低层次认识上。医院的医疗零污染保障体系没能继续完善和落实,各种“讲文明、树新风”、“小手拉大手”等主题活动也没有继续开展。甚至有些绿色创建活动仅限于上报资料,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
2.2 政府对绿色创建的扶持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部门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扶持支持力度不够,一些政策还偏重于末端治理,制约发展绿色产业的积极性。对市场假冒绿色产品行为,打击惩治不力,也挫伤了绿色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
2.3 未建立长效的绿色创建机制
少数单位流于形式。同时,创建的领域受到限制,一些创建领域已趋于饱和状态,绿色创建陷入了发展的“瓶颈”。一些单位在绿色创建活动完成之后,许多创建单位难以将热情和良好的面貌保持下去,绿色环境教育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社区的绿化美化以及环保宣传没能持续下去。所以,绿色创建工作未长效机制建设上下文章。
3 加强绿色创建的对策与建议
3.1 政府应健全实施绿色创建的政策管理体系
政府应健全实施绿色创建的政策管理体系,政府在税收、财政政策方面鼓励企事业单位进行环保的积极性,允许企业对环保设施加速折旧,对清洁原料和绿色产品减免税负,并为企业环保投资、融资提供补助支持等优惠。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和开发绿色产品。降低收费标准,为全国各地的绿色商创造良好的环境。
3.2 实施部门执法联动,加大绿色创建的支撑力
环保部门依照《环境保护法》,督促园区、乡镇完善规划环评,倒逼企业落实“环评”等环境管理制度,关停污染企业、码头、采石场,,严厉打击环境违法企业,推动企业污染物总量减排、清洁生产。农业部门依法整治农药、化肥、农资市场水务部门加大水源保护力度,打击水体的环境违法行为。林业部门依法强化林政资源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珍稀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及市容部门依法整治城镇环境,做好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提升城镇生态文明管理水平。国土部门依法打击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违法开发开采、占用。交通、建设、卫生等部门分别按照职责,以法律为武器保障创建环境。同时还应加强对绿色商生产厂的抽检、监控,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厂家应限期整改或取消资格。加强打假工作力度,对造假者要严惩,通过取缔生产、重罚等手段保证绿色产品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3.3 完善绿色创建的激励机制
在“绿色创建”中引入激励机制,对国家、省、市级创建单位采取不同数额的奖励机制,拉开差距,并出台相应政策,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荣誉。同时,对每年创建成功的单位在媒体上进行公告,将绿色创建单位引向公众视野,让他们成为全社会学习和向往的时代楷模。
3.4 加强对学校绿色创建工作的教育教学
师资培养,不断更新环境教育理念。老师是学生的典范,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首先从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着手,再将当前的环保形势、理念,环境教育教案编写和实践活动开展的方法等通过一堂堂系统性的课程传递到教师,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式、体验类活动,吸引同学们参与环保实践,将教育内容融于大型环保主题活动、日常环保实验课程、生态环保小游戏当中,并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将知识、方法、技能有机结合,寓教于乐,为环保理念的传播发挥着积极作用。
同时,学校可开展校园植物种植活动,并编印植物图册,作为学校校本教材。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学校或家庭用水、用电数据,并启发学生思考日常行为与数据间的关联。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广场、景区、环境教育基地等社会场所,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了学校教育和管理水平,还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带动了社会对环保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
3.5 创建绿色社区,提高居民环境意识
创建绿色社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社区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创建绿色社区不仅要环境绿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以创建绿色社区为载体,构筑生态经济体系,推动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家园。让社区居民真正感受到创建绿色社区带来的实惠,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3.6 加强对绿色创建学习与宣传工作
提高绿色创建认识,加大绿色创建培训与宣传力度,为了让大家充分认识理解到绿色创建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以及绿色创建考评标准各项条文的含义,更有效地开展工作,除了借助新闻媒体和公众活动进行宣传之外,还应迅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学习与培训,以开拓思路,培养出一批认识到位、业务熟悉的骨干,保障创建工作走向深入、落到实处,使绿色创建最大限度地深入人心,得到更多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4 结语
绿色创建是将环境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重要手段。我地区为了充分发展绿色创建的环境宣传和公众参与作用,不断拓展创建工作的范围和空间,开展了多层次的绿色创建活动,以绿色创建为载体,加强公众参与,强化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力争将环境保护、改善生态、节能降耗的理念渗透到公众的日常生活和行动中,形成人人关注环境、主动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得我地区绿色创建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可喜局面。
参考文献:
[1] 吴祖强.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绿色学校创建和评审模式[J].环境教育,2012.
[2] 黄宇.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绿色学校[J].比较教育研究,2003.
[3] 祝怀新,林道辉.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5.
[4] 刘思华.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 谢小诚.积极推进宁波绿色创建[J].环境教育,2007.
论文作者:帕丽达•木萨别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环境论文; 社区论文; 意识论文; 单位论文; 企业论文; 创建工作论文; 学校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