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 广西河池 5463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收治7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HAMA和HAMD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减轻,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心理护理;尿毒症;血液透析;焦虑状态;抑郁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308-02
尿毒症是一种肾病患者的终末期症状,也是肾病患者的终末期阶段,患者发生尿毒症后,其肾脏功能会完全消失或是严重降低,进而导致肾脏过滤功能消失或是异常,使得患者体内的毒素无法完全过滤,并在体内长期积累,最终对机体全身系统器官造成严重损伤。血液透析是一种尿毒症患者常用治疗措施,这一治疗方法能够经血液的体外循环达到过滤血液中毒素的作用,血液过滤后再输回患者体内。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替代肾脏的功能,进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其生存质量。本研究对心理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收治7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44例,年龄20~84(53.5±24.3)岁,病程1~6(3.6±2.3)年,其中,1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高血压性肾病,18例梗阻性肾病,15例糖尿病肾病。全部患者均接受HD、HDF、HF和血液灌流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6±21.5)岁,平均病程(3.1±2.1)年,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高血压性肾病,7例梗阻性肾病,24例糖尿病肾病,实验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平均年龄(53.8±22.3)岁,平均病程(3.9±2.3)年,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高血压性肾病,8例梗阻性肾病,23例糖尿病肾病,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和疾病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包括感染预防、优质低蛋白饮食、尿量和生命体征监测、生活护理等在内的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第一,护理人员需要动态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其社会背景、性格特征、生活状况和疾病情况,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并由责任护士进行落实。第二,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了解其心理感受,并详细说明疾病情况和治疗进度,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活动,获得其支持与配合。同时,为患者安排病友交流会、观看电视以及听音乐等活动,从而缓解其烦躁和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和积极面对疾病的状态。第三,尿毒症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因而治疗的成本相对较高,受到经济压力的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也会逐渐增大,此时,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其积极面对疾病,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第四,护理人员每天查房,并通过与患者交流掌握其心理动态,使用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同时,可以与社会性公益组织联合,要求志愿者到医院与患者一起组织娱乐活动和文艺表演,从而帮助患者融入社会,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症状发生情况,4分以下为无抑郁,4~9分为可能抑郁,10~13分为轻中度抑郁,14分以上为重度抑郁。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症状发生情况,7分以下为无焦虑,7~13分为可能焦虑,14~20分为肯定焦虑,21~28分为显著焦虑,29分以上为严重焦虑。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临床资料均使用SPSS17.0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t检验,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HAMA和HAMD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HAMA和HAMD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所示。
3.讨论
尿毒症是一种肾病终末期阶段的临床症状,会对患者机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地损害,随着患者肾功能异常的加重,其体内的毒性物质得不到过滤和排除,并在体内长时间积累,随着其进入血液系统并在全身循环,毒性物质对于患者全身造成的损害也会逐渐加重[1-2]。所以,尿毒症的治疗对于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是临床常用的尿毒症治疗方法,但是,肾脏移植对于肾脏健康的要求较高,且操作的难度较大,治疗成本较高,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差,因而血液透析逐渐成为了尿毒症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3-4]。
血液透析治疗指的是通过治疗设备将患者血液循环过程延伸至体外,形成部分体外循环,毒性物质过滤后再将血液输入回体内,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减轻临床症状,保证体内酸碱平衡。但是,长时间的血液透析治疗会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损害,并诱发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所以,系统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5-6]。
综上所述,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巩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因而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练镜英,许冬萍,梁丽华.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影响效果[J].吉林医学,2016,37(2):444-445.
[2]齐士君,刘旺兴,田晓莲.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2(31):92-93.
[3]周学兰.认知行为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意义[J].职业与健康,2013,29(21):2891-2892.
[4]石翠,庞庆华,卢茵.认知行为干预心理护理在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6):110-111.
[5]孟莹.心理护理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13):144-145.
论文作者:梁绪瑶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患者论文; 尿毒症论文; 血液论文; 焦虑论文; 心理论文; 实验组论文; 抑郁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