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贸市场建设:意义、问题及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贸市场论文,对策论文,意义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是市场机制运行的载体,是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和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的纽带。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建立一个统一、开放、规范、平等、有序的市场体系。
我国市场体系的发育远未成熟,尤其是农村地区,市场的发育较城市地区更为落后。1985-1995年全国集贸市场从61337个增加到84463个。其中,城市集贸市场从8013个增加到17850个,农村集贸市场从53324个增加到66583个。而同期,全国集贸市场成交额从632.3亿元上升到的8981.6亿元。其中,城市从120.7亿元上升到4569.1亿元,而农村仅从511.6亿元上升到4412.5亿元。诺大的农村集贸市场,成交额竟低于城市,这一方面固然反映了农村与城市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与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落后也不无关系。
事实上,我国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潜力。我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据统计,1995年我国农村人口近8.6亿,占全国人口的71%。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和积余购买力、消费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消费观念正在不断更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而且人们有到集贸市场购销的传统。因此,农村集贸市场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发展潜力都是巨大的。
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滞后既影响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从而也就有损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发展农村集贸市场已经是一个非常紧迫和现实的任务。对此,有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作为一个商品交易的场所,农村集贸市场最主要的作用是对农村区域经济的带动和引导。不仅如此,农村集贸市场还是农村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的集散地和现代文明从城市向农村传播的中转站,是党和政府政策、路线、法规的宣传阵地,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对于农村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的成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消除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必然途径。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有利于引导和方便农民进入市场,并促使他们根据市场供需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加快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及时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使农村经济逐步从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的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2.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与小城镇发展密不可分。一方面,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应该依托于小城镇。因为小城镇是区域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人流、商品流、信息流的主要集散地,而且,它能够提供农村集贸市场发展所必须依托的配套基础设施,有利于减少市场配套设施建设投资,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能够促进人流、商品流和信息流向小城镇的更大集中,从而带动其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提高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
3.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农村经济落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人口素质较低,比较保守,商品经济意识较差。通过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能够引导农民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从而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商品经济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开阔他们的眼界,逐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培养出一批农村能人,以他们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对于农村发展的意义并不是纯理论研究的结果,而是我国数万农村集贸市场和小城镇改革开放20年来发展的证明。像河北新城的白沟箱包市场、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辽宁海城西柳服装市场、山东寿光的蔬菜市场等就是突出例证。以辽宁海城西柳服装市场为例。自80年代初其发展以来,西柳镇就一直十分重视以市场的发展来带动城镇的发展,伴随着服装市场的发展,城镇经济确实实现了快速发展。由于西柳服装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工业、商业、服务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人口迅速增多,城镇面貌日新月异。1994年西柳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5亿元,居海城市第二位,外来人口达到27985人,一跃成为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西柳服装市场也成为我国最大的服装市场之一。并且,在西柳服装市场的带动作用下,西柳镇及其周边部分乡镇村组形成了一个生产、运销能力庞大的服装生产基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大幅增加,城乡一体化态势逐步显现。如今,西柳又在建设新服装市场,新服装市场占地面积72万m[2],总建筑面积27.5万m[2],市场启动后日上市人数可达9万-10万人,日交易额3000余万元。西柳镇期望以新服装市场为中心,在二、三年内把西柳建设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标准一流的新型城镇和发展商品生产的基地。当然,在我国像西柳服装市场这样的农村集贸市场还不多。但是,农村集贸市场对于农村发展的意义却是可以充分肯定的。
三、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
1.农村集贸市场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布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是部分地区农村集贸市场缺少,建设简陋,容量不足,基础设施缺乏,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部分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自身政绩出发,不考虑实际,在市场建设中互相攀比,贪大求洋求新,重复建设,结果有场无市,市场建设效益低下,导致国家资源财富的严重浪费。
2.农村集贸市场建设资金短缺。这是影响当前农村集贸市场建设滞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农村集贸市场建设资金需要量较大,这对于财政状况普遍很紧张的乡镇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负担。因此,许多乡镇政府虽然认识到了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却力不从心,拿不出钱来建市场,甚至于建设市场的一些优惠措施也不能到位。
3.有特色的专业化农村集贸市场不多。在市场竞争中,特色、专业化是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主要手段。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需要特色,需要专业化。这有利于推动农村的专业化生产、商品化经营,深化农村区域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分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但目前,我国农村集贸市场普遍为综合性的、低层次的农副产品和日杂市场,市场建设大众化,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市场却不多。这就导致了市场的建设难以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的增长起到显著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4.农村集贸市场规划布局建设不合理。农村集贸市场往往依托于小城镇建设。因此小城镇的规划布局就直接影响到集贸市场的规划布局。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城镇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加上对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不重视,资金缺乏,致使农村集贸市场的规划布局建设普遍不合理。农村集贸市场往往沿交通干线布局,以街为市线状发展,既影响了镇容街貌,阻碍了交通,也不利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如广东顺德乐从家具城沿公路蔓延达5公里,占用了相当多的耕地,影响了交通,导致了交易的不经济。此外,目前我国许多农村集贸市场中,露天市场占绝大多数,室内、雨蓬市场少,建筑混乱,功能分区不合理,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仓储设施等问题,市场建设档次尚处于初级阶段。
5.农村集贸市场管理混乱。我国许多农村集贸市场缺乏对市场运行相应的监督制度和管理规范。有的即使有也不够具体,无法实施操作,有些法规虽然较为完善,但执法不严或多头执法,管理者素质较低,以致于流通秩序混乱,无证、不法商贩比比皆是,假冒伪劣层出不穷。这既影响了市场的声誉,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四、进一步发展农村集贸市场的对策
1.切实转变观念,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商品经济意识,真正把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和培育摆到重要位置。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等多方面都要求各级政府,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快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步伐。
2.认真研究农村集贸市场发育的规律及其建设应具备的条件,并进行合理布局。农村集贸市场的发育有其内在规律,不能超越现实条件,盲目建设。市场的建设要防止一轰而起,盲目攀比,贪大求洋求新,不讲求实效,铺张浪费。各地应根据其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商业传统、交通通讯条件和周围市场分布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科学的农村集贸市场发展政策,注重长远利益,注重大中小结合,中心与地方市场结合,批发与零售市场结合,综合性与专业化市场结合,合理规划和布局各级农村集贸市场。
3.注重有特色的专业化市场的建设,专业化市场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它的建设决不能脱离其区域基础(即“腹地”)而盲目建设。因为其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较广阔的腹地、较高的门槛购买力、较佳的区位和相对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因此,应慎重考虑,在经过综合比较和优选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区域优势,有步骤、谨慎地加快专业化市场的建设。
4.调动各方面投资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积极性,增加市场建设资金来源的渠道。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不可能单单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更多的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要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目前,在我国城乡居民手中游资较多,人们又有很强的投资冲动,但苦于没有投资的门路。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个人、集体、国家、外商多方投资于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同时,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应该与小城镇的改造、房地产的开发和土地功能的置换结合起来,将新市场的建设与老市场的改造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筹集市场建设所需的资金,促进小城镇的合理发展,又能为人们经商置业提供机会。
5.加强农村集贸市场的规划与建设。农村集贸市场是小城镇地域结构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好农村集贸市场不但有利于其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小城镇的快速有序发展。因此,农村集贸市场的规划与建设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农村集贸市场的规划应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地形地势等多方面的因素,符合小城镇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和道路建设的要求。市场建设要在满足使用功能和投资许可的基础上,以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式样新的要求,完善水、电、暖、通讯、仓储、停车场设施的建设,加快交易手段的现代化,尽可能地提高市场建设的档次。市场的布局既要与交通主干线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要交通方便,满足圩日和平时的需要;市场的建设要重视分区和出入口的布局,在分区和出入口的布局上,既要交通便利,又不能造成交易的混乱和人流的过度集中。同时,在市场建筑的设计上既要先进又要富有地方特色,满足经商居住多方面的需要,并讲究建筑的风格、造型、色彩,体现时代风貌,把良好的文化环境融入市场当中。总之,要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将农村集贸市场迅速从传统市场转变为现代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加强农村集贸市场的管理工作。农村集贸市场管理的有序化和规范化是市场机制运行良好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生存发展和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因此,务必加强农村集贸市场的管理工作。其中的关键是要制定和完善市场交易、市场管理的法规,建立起由主建部门和工商部门为主体的联合市场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和自我保护意识,打击不法商贩和违法经营者,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