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阳丰汇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5116
摘要:在对现代化的设备进行维修的时候,不免要经常性的运用到焊接技术,但是传统的焊接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使用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所造成的问题,更多的是焊接本身设备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没有得到切实的发展,进而直接造成了焊接技术整体效用严重下降。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由于社会各项建筑工程的确切需要,焊接技术变得更加精细,而且需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向前发展。因而,在这个时期下的焊接技术,必然需要对传统焊接存在的问题进行最为直接的处理和应对,进而使得其能够满足人们的切实需要,提高焊接的实效性。
关键词:焊接技术;缺陷;解决措施
引言
焊接缺陷多种多样,主要分为表面焊接缺陷和内部焊接缺陷,它们对于焊接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重大。由于焊接缺陷的产生因素相对复杂,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控焊接缺陷,提高焊接质量,保障焊接结构的安全性。
1焊接的技术要点
1.1高强钢焊接技术
焊材的选择:①强匹配。强节点弱杆件:焊接材料熔敷金属的强度、塑性、冲击韧性高于母材标准规定的最低值。焊接接头(焊缝及热影响区)各项性能全面要求达到母材标准规定的最低值;②兼顾焊缝塑性厚板焊接时按厚度效应后的强度选配焊材,节点拘束度大时可在1/4板厚以下配用低强焊材;③满足冲击韧性要求必需重点选择焊材的韧性,使焊缝及热影响区韧性达到钢材的规范要求。高强钢焊接性评价方法:①碳当量计算评定法;②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评定法;③插销试验临界断裂应力评定法。最低预热温度确定方法:①裂纹试验控制根据斜Y坡口试样抗裂试验确定最低预热温度;②硬度控制根据一定碳当量的钢材,其不同板厚T形接头角焊缝热影响区硬度达到350HV对应的冷却速度(540℃时)查表定焊接线能量;③根据裂纹敏感指数、板厚范围、拘束度等级、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确定最低预热温度。
1.2厚钢板焊接技术
现如今钢结构中厚钢板得到大量的使用,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用钢最大板厚达110mm,北京新保利大厦工程使用的H型钢翼板厚度达到12 mm,大量钢结构工程采用厚钢板,促进了厚钢板焊接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丰富建筑用钢的范围。厚钢板焊接的关键是防止由于焊接而产生的裂纹和减少变形,应主要考虑:选用合理的坡口形式。如尽量选用双U或X坡口,若只能单面焊接,应在保证焊透的前提下采用小角度、窄间隙坡口,以减小焊接收缩量、提高工作效率。
1.3低温焊接施工工艺
焊材的选择,低温环境中应尽量选择低氢或超低氢焊材,对焊材严格执行烘焙和保温措施。焊前防护,焊接作业区域搭防护棚,使焊接区域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减少热量的损失,若无条件搭设防护棚,应该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对焊接区域进行防护;气体保护焊时焊接气瓶也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温。
2常见焊接缺陷分析
2.1 裂纹
焊接过程中应当杜绝裂纹缺陷,它的危害很大,有热裂纹与冷裂纹之分。第一,由于液态金属在结晶过程中具有焊接应力,由此可产生热裂纹。而冷裂纹,是在焊接之后,接头冷却过程中生成淬火组织,由此形成的裂纹。
2.2 咬边
咬边是一种常见的焊接缺陷。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角度有误、选择电弧的长度不当、焊接速度过快、电流过大等因素,会出现一个未被焊丝填充的凹槽,这就是咬边缺陷。这种缺陷会导致开裂,还会减弱接头的强度。
2.3 气孔
焊接时,多种因素会导致气孔缺陷的产生。比如,通风气流妨碍了保护气体,或者保护气体自身不足、被污染;焊接速度过快;焊接电压或电流大小不当;母材的杂质多、表面生锈或存在污垢等等。
2.4 未焊透
由于焊接中电流或者角度过小、根部尺寸过大等因素,接头的根部不能完全熔透,这样就形成了未焊透。这种缺陷会形成开裂,还会降低接头的强度,使其不能禁受住较大的外力作用,甚至导致整个构件损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夹渣
如果焊接过程中熔深过浅、焊条药皮受潮、坡口角度过小、接头处理不彻底、电流过小等,就会形成夹渣,即在焊接之后有杂物存留在焊缝的内部。这种缺陷会降低焊缝的韧性和塑性,危害较大。
3焊缝质量的检验
3.1外观检验
外观检验的工作内容是对焊缝外表进检查,以确定焊缝外观尺寸和形状,查看焊缝是否在咬边、焊瘤、弧坑、表面气孔、表面夹渣、表面裂纹以及根部未焊透等缺陷。
3.2气密性试验
气密性试验是检验焊缝致密性的试验方法,根据结构形状和部位的不同可采用煤油试验、气压试验、灌水试验、冲水试验等方法
3.3无损探伤
无损探伤是检验和发现焊缝内部缺陷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一些重要的结构出厂前都要求进行无损探伤常见的无损探伤方法有渗透探伤、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探伤。
4 焊接缺陷的控制措施
4.1 必要的焊前准备
首先,在焊接之前,重视清洁接头表面,这有助于防控焊接缺陷的出现。其次,注意焊条的选择。先明确母材的成分及性能,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焊条。如果母材中含有较多的硫、磷物质,或者焊件厚度大、结构较复杂,亦或是含碳量较大的铸钢材质,都应尽量选用碱性焊条。
4.2 防控常见焊接缺陷
4.2.1 裂纹的控制措施
第一,对于热裂纹,在焊接之前要了解焊缝的形态,采用多道多层焊接方式,以减少偏析物聚集在焊缝中心的情况,同时注意减小焊接应力,并使用碱性焊条进行焊接。而对于焊接完成后二次加热所产生的焊件热裂纹,要尽量保证焊缝外形的圆滑度,并且避免长时间在热敏感区进行操作。第二,对于冷裂纹,焊接之前要保证焊条处于烘干状态,并做好清洁工作,保持一定的速度缓慢冷却。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焊件的应力状态以及热影响区组织的状态,需要严格按照焊接规范进行操作。
4.2.2 咬边的控制措施
焊接过程中要对电流大小、送丝的稳定性、焊接速度、弧电压大小、焊条角度等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在进行水平和垂直焊接时,尤其要把握好焊接的角度。
4.2.3 气孔的控制措施
在焊接之前需要做好除锈、除污的工作,严格控制电流、电压的大小,并保证一定的焊接速度,同时根据母材去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
4.2.4 未焊透的控制措施
控制焊接速度不要过大并严格规范操作,保证焊接的电流强度,避免坡口尺寸过大,及时去除焊接接头表面的污垢、锈渍等。还要注意焊条的倾斜角度,在坡口停留片刻再完成运条。
4.2.5 夹渣的控制措施
在焊接中要注意清理坡口及焊件表面,并将电流大小、焊接速度、熔深均调节至合适的程度,电弧不可太长、电流不可太小,同时要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当需要焊接二层或者多层时,则每焊完一层都要清除渣壳。
结束语
综上所述,焊接质量的好坏,是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对焊接缺陷提起足够的重视,有可能导致生产事故发生,造成人员及财产的损失。因此,规范焊接操作流程,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及时探查焊接过程中的缺陷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这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焊接的质量,保障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江治刚.焊接发展史(二)[J].焊接技术,2006.
[2]林尚扬.我国焊接生产现状与焊接技术的发展[J].船舶工程,2005.
[3]姚河清,陈亚政.现代焊接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展望[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4.
[4]张文钺.迎接21世纪我国焊接技术的新发展[J].焊接,2000.
论文作者:王凯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裂纹论文; 缺陷论文; 焊条论文; 焊接技术论文; 措施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流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