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6病区) 湖南娄底 417600
【摘 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依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巴氏指数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患者血压过高对小动脉造成压迫,最终产生病变[1]。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为本研究研究对象,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包括男性41例,女性39例,患者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2.7±10.2)岁,出血量30~55ml,平均出血量(47.2±5.5)ml,依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出血量等个人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血压进行控制,并进行抑酸和抗感染治疗,采取脱水措施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采用头颅CT定位出血肿部位,选择非皮质血管和功能区距颅骨最近的血肿中心为穿刺中心点,穿刺前进行常规性消毒,选择已安装限位器的颅内血肿穿刺针,以传递点为方向进行钻孔,穿刺针置入靶点,拔出后连接注射器,抽吸血肿内积血。结束后复查头颅CT,每6~8h注射尿激酶,直至血肿内积血清除,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巴氏指数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判断其疗效。标准为:优:神经功能评分减少程度>90%,良:90%>神经功能评分减少程度>45%,中:45%>神经功能评分减少程度>18%,差:神经功能评分减少程度<18%。若评分增加表示恶化。有效率=优率+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针对上述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采用(±s)来表示,运用t检测计量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 ,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若治疗不及时极易造成患者伤残,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脑卒死因20%~30%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占据40%左右,对人类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威胁[2]。需要人们及时采取措施,尽早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
脑出血患者发病时,短时间内会在颅内形成血肿占位,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周围脑组织血量减少,最终导致患者缺血缺氧,形成脑水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对患者脑组织造成严重损害[3]。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巴氏指数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周围的脑组织损伤程度与血肿压迫组织的时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呈现正比关系,患者发病时需采取有效措施解除压迫,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近年来,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已在临床中获得广泛的运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直接快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力[4]。同时能够减少毒性物质的释放,对血肿增大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加上其创伤小、操作简单的特点,在临床中运用十分广泛[5]。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金香,李留芝,谢贞.人性化护理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影响[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究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究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社2015:2.
[2]郑慧芳,牛菲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30(08):2742-2744.
[3]肖雁,郑小泳,梁丽卿,等.精神病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34(01):3210-3211.
[4]徐琼,陈玲,李君.集束化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4(09):3000-3002.
[5]邵志梅.心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依从性影响的对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2(16):14-15.
论文作者:陈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患者论文; 血肿论文; 脑出血论文; 高血压论文; 基底论文; 对照组论文; 颅内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