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和谈 李丽霞
(泉州市第三医院 福建泉州 362002)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家庭干预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施行药物治疗和家庭干预相结合的治疗方案,B组施行封闭式治疗,以药物治疗和监护为主,在患者治疗后第2、4、8周末由两名专业的精神科医师对两组病人进行BPRS、SANS、CGI-SI评定,出院后每1~3月随访一次,检测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复发情况,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BPRS、SANS、CG I-SI评分与B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治疗效果优于B组。A组2年内复发率为33.33%,B组复发率为71.05%,A组的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家庭干预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预防复发具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早期干预;家庭干预;首发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1-0022-02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慢性认知功能损害是其核心症状,具有易复发性,终身患病率约为 1%,需要全程、综合治疗。早期干预可以阻止精神分裂症的病情进展,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与疾病整体预后密切相关。由于我国精神疾病的社区干预系统尚不完善,家庭干预仍是其主要干预措施,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治疗已有很多研究,但是对于首发病例的家庭干预研究较少,为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干预治疗方法,对我院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例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其中A组为家庭干预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25.4±8.0岁,平均病程1.3±0.6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1.5±1.9年,由直系亲属全程陪护治疗;B组为封闭治疗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龄26.4±7.0岁,平均病程1.4±0.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0.6±2.3年,住封闭式病房,无家属陪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教育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病理选入、排除标准
1.2.1病例选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 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或应用抗精神病药天数小于7d;(3)无脑器质性病变及严重躯体病变,无酒精和药物依赖;(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家属愿意全程陪护,随访方便;(5)年龄16~50岁,男女不限,BPR s评分>35分。
1.2.2病例排除标准:(1)患有脑器质性疾病或(和)严重躯体疾病;(2)有酒精和药物依赖;(3)妊娠、哺乳期妇女;(4)不能按时随访者。
1.3 方法
1.3.1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利培酮(1mg/片)系统治疗,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剂量范围为4~6mg/d,严重失眠者加用阿普唑仑0.8mg治疗,对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如急性肌张力障碍加用盐酸苯海索,心动过速加用普萘洛尔,胃肠道反应服用维生素B6等,住院时间均为8周。两组患者在利培酮、阿普唑仑及对症治疗药物剂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3.2干预方法
A组采用药物治疗与家庭干预相结合的治疗措施,由亲属全程陪护治疗。在患者入院时与患者家属建立互助同盟的关系,让亲属了解、参与干预手段,通过科普读物、组织家庭小组授课、开展座谈会等形式对患者家属进行每周2次的健康宣教,向患者家属重点讲授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应对策略方面的知识,并了解有关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及预后知识,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交流各自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获得精神支持,教会患者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与病患交流的技巧、处理和减少应激的方法等,并针对患者及亲属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指导。病人出院后,每1~3个月门诊定期随访1次, 对维持治疗 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问题进行干预。
B组 在封闭病房进行治疗,无家属陪伴,以药物治疗和监护为主,出院后每1~3个月门诊复查一次,对维持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和处理,不提供特殊帮助。
1.3.3疗效评定及随访方法 分别在患者入院前、治疗后第2、4、8周末由两名专业的精神科医师对两组病人进行BPRS、SANS、CGI-SI评定,出院后每1~3月随访一次,检测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复发情况,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单位用t检测,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近期效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了8周的治疗与检测,BPRS、SANS、CGI-SI评分情况具体见下表2,从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来看,从治疗4周末,A组BPRS、SANS、CGI-SI与B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治疗效果优于B组。
2.2 远期效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出院后均随访2年,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次数。A组失访1例,2年内复发13例次,复发率为33.33%;B组失访1例,死亡1例,2年内复发27例次,复发率为71.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
3.讨论
通过对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比研究和2年随访,发现干预组(A组)在住院治疗的2个月内比封闭治疗组(B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好,且2 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封闭治疗组。其他相关研究也证实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且能明显减少复发次数,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我国现阶段关于精神疾病的社区干预系统尚不完善,家庭干预仍是其主要干预措施。精神分裂症为慢性、易复发性疾病,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性治疗,有关研究发现本病治疗干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如果治疗不及时成为慢性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导致社会功能的严重受损,疾病的反复发作不仅加重病情,还导致患者反复住院,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认知功能的缺陷又导致其自我控制能力的下降,家庭干预是控制疾病复发的关键,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
早期家庭干预是指患者早期接受药物治疗同时积极进行科学的家庭干预,使患者亲属对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减轻由于无知或不正确认知而产生的烦恼、痛苦及社会羞耻感,有利于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疾病治疗,有助于患者、照料者、医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便于获得有意义的讯息和得当的治疗措施,从中获得帮助,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预后。
总之,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同时及早进行家庭干预 ,给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知识,改变其对病人的态度,减轻其心理压力能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促使病人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旸,曹昱,张艳.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6):415-419
[2]孙先广,李国明,李瑞生等.系统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改善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4):278-282
[3]王旸,李万顺,谷德康等.帕利哌酮缓释片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对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9):2030-2035
[4] Andersson C,Chakos M,Mailman R,et al.Emerging roles for novel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inthe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J].Psychiatr Clin North Am,1998,21:151-152
[5] 杨甫德,王向群.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112-113
[6] 李焰生.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7):485-487
论文作者:连和谈,李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家庭论文; 两组论文; 家属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疾病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