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媒体:移动媒体的最终形式_移动网络论文

移动媒体:移动媒体的最终形式_移动网络论文

手机媒体:移动媒体的终极形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媒体论文,形态论文,手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需求,技术前导,市场驱动,种种元素风云际会,“移动媒体”概念越来越受重视。“移动媒体”是媒体在数字化冲击下所产生的变化之一,结合越来越普及的手机,移动媒体接收的终极形态渐渐显露。

手机媒体是什么?

手机的最大特征是贴身移动性、私人性、自主性、交互性。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说手机就是一个流动的家园,它满足人类边移动边交流的双重需求,使人对它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网络最本质的特征是超强的信息处理功能——存储、共享、检索。手机和网络融合而成的手机媒体同样融合了以上特点,并具备相应的媒体特性——给用户提供有效新闻资讯。

1.手机是个人化移动多媒体终端

手机媒体是手机和网络的结合体,而网络本身是一个多媒体平台,文字、图像、音视频等,种种信息表现手段应有尽有。手机因为移动性、私人性而成为移动的个人化多媒体平台终端。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等,不过是这个个人化多媒体平台终端无线增值的一个业务范畴而已。甚至,这些名称只是为业务推广售卖的方便起见而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它们与实际的报纸、广播、电视其实有很大不同。

2.手机是最人性化的移动媒体

手机是个人自主的通信终端,手机用户的观念大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受众观念。二者的最大不同在于用户的参与自主性,明显区别于受众的被动接受性。同时,这种用户至上的观念也是媒体营销观念的体现。

从目前中国移动媒体市场来看,经营者津津乐道于移动媒体无处不在给人带来的好处,甚至把强制性收视收听作为一个优势来宣传。这显然有悖媒体人性化发展趋势的现象。信息多少且不论,信息有用与否、媒体需要与否,选择权应该由用户决定。

手机作为个人化移动多媒体终端,内容由个人选择使用,用户享有充分自主权。若违背这一特性,不经用户同意,肆意用信息骚扰用户,必然会对整个手机媒体行业带来结构性的负面影响。

3.手机是补偿性媒体、提示性媒体、辅助性媒体

保罗·莱文森提出“补偿性媒体”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后续媒体,都是一种补救措施,是对过去某种媒体或某种先天不足功能的补偿。从电话到移动电话(手机),再到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在移动中传播信息,见缝插针地利用人的零散时间交流并获取信息,它补偿固定电话和固定网络的局限性。

手机是提示性媒体,因为受限于小屏幕,除音频业务外,文字、图像、视频业务的表现都很受局限;同时内容也不可能一下面面俱到。在手机媒体初级阶段,辅助性是一个现实的态度。媒体形态如此之多,得到信息的方式随处可得,同质化内容需要形式的包装才能得到用户更多青睐,这些都使小屏幕的手机媒体在移动优势之外缺乏对其他媒体的更大替代性,用户在得到手机媒体的重要信息提示之后,根据信息对个人的重要性可以选择当时消费还是转向其他体验感更好的媒体。

因此,手机内容首先是要起到提示性作用。内容标题的设计,吸引用户第一注意力,感兴趣的内容在短时间内通过手机屏幕了解即可,等更有利的时空环境转向其他媒体了解更多信息。所以,从内容处理上,笔者倾向认为手机媒体首先是第一落点媒体,短、小、精、活是内容产品的首要特征,而第二、第三落点则由手机网络的超强链接能力来解决。

手机媒体做什么?怎么做?

手机媒体做什么?怎么做?是个需要边做边探索的实践性问题。但媒体作为内容产业,不管怎么变,总有一些核心功能需要坚持。至于怎样在坚持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媒体形态和新的用户体验,这才是一个迫切需要试探解决的根本问题。

目前,手机媒体以手机报纸、手机小说、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电影等名号作为内容传播的信息形式。但无论什么形式的手机媒体,对用户而言,好的内容是基础,好的体验才是用户消费手机媒体的真正动力。

1.“媒体即信息”

“媒体即信息”是说媒体形态本身带来的冲击要比其所承载的信息要大。媒体形态的特性本身决定它所承载并传播的信息内容和形式。

手机作为随身携带、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小屏幕多媒体平台,它适于以怎样的信息形式承载传播信息内容呢?

首先,必须承认短时间、小屏幕是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对于视频内容,信息一次展示的长度和容量受限。而小屏幕更是严重影响除音频外文字、图像、视频内容的展示,文本信息不能过长,图像信息、视频内容相对而言缺乏可欣赏性。作为提示性媒体、辅助性媒体,还是要认真开发适应短时间、小屏幕的信息内容及形式。比如视频短片、短新闻、标题性新闻等。

其次,形式上的多媒体化、互动化是手机媒体互联功能必须做到的,这是有了内容之后的元素整合问题。

再次,作为个人化媒体,内容个性化分类订制应该是大方向。各取所需是个人化多媒体终端的理性选择。而手机搜索功能更让每个用户可以随时自由便捷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

作为媒体内容,新闻还是手机作为媒体平台最容易做好的内容。国外手机媒体运营商早期提供的内容也主要是以新闻要闻、体育精粹为主。新闻资讯既是凸显手机媒体特性的内容,也是用户需求重点所在。针对用户、分类精细的新闻资讯绝对是内容主打,短小精活的娱乐内容自然也是人性所需,其他关于教育、旅游、健康、商务的有用信息应该也各有市场。至于怎么做内容,就看怎么结合好手机媒体特性和手机用户需求了。

2.“用户即内容”

网络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在“媒体即信息”的基础上,认为“用户是所有媒体的内容”。他的看法是,用户概念在网络文化中取代传统媒体的“观众”“听众”“受众”等概念,用户的参与观念深深渗入以网络为代表的媒体运作过程中,用户本身成为在网络中运作的媒体。对此,文化产业中也有“消费生产者”一说,消费者本身成为生产者。这一点在“超女”活动中的网上网下拉票行为已经可见一斑,受众在消费媒体的同时其实也参加了媒体内容的生产。而在手机媒体这一完全个人化、极端交互性的多媒体移动终端中,用户在消费内容的同时以互动参与的方式生产内容更值得期待。这将是手机媒体生生不息的强大驱动力。运作方只需要努力创造有趣的体验环境,提供畅通的互动渠道和合理的版权协议即可催生出广大用户的创造力资源。比如移动博客作为未来手机媒体信息源就是一个很值得开发的领域。

3.“用户即媒体”

“用户即媒体”强调用户具有塑造媒介的能力,或者说用户需求决定媒体内容,强调交互性的媒体尤其如此。手机媒体的用户作为使用高端手机(这是个动态概念,但初期是现实问题)还要上网的群体特征非常重要,他们的生活形态特征将直接决定手机媒体的发展走向。

如何在整体产业开发上使用户从不会使用到会使用(关键是个人知识技术素养和手机操作的简易性问题)愿意使用(用户对媒体价值和内容的认同程度),能使用(资费可承受)喜欢使用(满意的体验),这是事关手机媒体兴衰的大问题。解决得好,手机媒体前景无限。

手机如何媒体化?

媒体是传播交流信息的工具/载体。从大众传播角度来看,作为媒体起码要具备基本条件:拥有规模受众,提供有用信息。

手机英文原名是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或“蜂窝式便携无线电话”(cellphone)。按法国《新媒体》一书中的媒体三分法(独立类、广播电视类、通信类),手机作为通信媒体的地位是与生俱来的。但在我国,按媒体与通信分家的既定标准和事实,手机的出身就是通信工具而不是媒体。手机作为媒体得到承认有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

第一阶段:手机短信热

手机短信因其使用便捷、价格低廉、可保存、关机不丢失信息等优点,受到广大手机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的青睐。从2000年起,其在中国火暴程度令人瞠目。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不仅可发送文本信息,还可传送包括图像、声音、数据等形式的信息内容,信息容量也在快速增大。由于与其他媒体的互动结合,借助四大媒体平台,“第五媒体”的概念很不恰当地套在手机短信上。其实这只是手机媒体功能的表现形式之一。

第二阶段:手机上网、无线互联,即实现WAP功能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是一个开放式标准协议,利用它可以把网络上的信息传送到移动电话或其他无线通讯终端上。通过WAP,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无线通讯终端获取互联网上的即时信息,真正实现无线上网。它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的第一阶段产物。打开WAP手机,用户可以享受海量的网上信息或者资源。如:综合新闻、天气预报、股市动态等。电子商务、网上银行也逐一实现。

从此,移动通话融合移动上网,手机网络化使手机媒体化方向越发明朗。手机报纸、手机电视,这些传统媒体嫁接手机的无线增值业务渐露端倪。纸媒、广播、电视、网络,在这四大媒体之后,“第五媒体”成为手机的代名词。当然,“第几”不重要,重要的是手机作为媒体的地位开始确立。

第三阶段:3G手机应用和普及,这是手机媒体大规模发展的前提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来说,第三代手机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它能够以超强的数据传输能力,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目前GSM移动通信网的传输速度为每秒9.6K字节,而第三代手机可能达到的数据传输速度将高达每秒2兆字节。3G手机不仅将大大扩展手机通讯的内涵,还使得手机几乎能全面实现固定网络所具备的所有功能。

3G时代,手机将由移动的个人通信终端全面进化为移动的个人多媒体终端。在用户对手机的贴身依赖性和强大媒体功能的基础上,因其在所有移动媒体中最具个性化,笔者视之为移动媒体的终极形态。

标签:;  ;  ;  

移动媒体:移动媒体的最终形式_移动网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