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行大肠癌根治术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_李顺元

祁东县白鹤铺镇卫生院 湖南衡阳 421603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悬吊式腹腔镜组53例,气腹腹腔镜组62例,开腹大肠癌手术组35例,在全身麻醉下行大肠癌根治术。三组切除后均行端端吻合,重建消化道功能。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均小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行大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大肠癌根治术;免疫功能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现根据大肠癌的发病及治疗情况总结资料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我院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大肠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三种术式:悬吊式腹腔镜、气腹腹腔镜、开腹大肠癌手术进行术中和术后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其中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淋巴总数无统计学意义。而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术后指标IgM、CRP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1.2发病及病程转移情况

大肠癌最常见的浸润形式是局部侵犯,肿瘤侵及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症状。肛门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续疼痛是直肠癌侵及骶神经丛所致。肿瘤细胞种植转移到腹盆腔,形成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直肠指检可在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内扪及块物,肿瘤在腹盆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形成腹腔积液。大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至淋巴结,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肺部、骨等部位。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1.2现阶段医疗机构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法

大肠(直肠或结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一直在60%左右,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有明显的提高,但是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大肠(直肠或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案。结肠直肠癌根治术还有多种术式,包括经腹直肠前切除术、腹腔镜切除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等。

其中大肠癌腹腔镜切除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切除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到现在逐步完善和成熟。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腹腔镜手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上来。

1.3治疗效果对比

基于这个前提我们比较了不同术式在大肠(直肠或结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方法是将实施大肠癌手术的150例患者分为3组,其中悬吊式腹腔镜组53例,气腹腹腔镜组62例,开腹大肠癌手术组35例,手术过程顺利。比较不同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标本长度、淋巴总数等方面的治疗及根治效果;以及通过测定血清中IgA、IgM、IgG、C-反应蛋白含量,比较不同术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悬吊组手术时间(188.7±23.3)min,切除标本长度为(20.6±1.9)cm,清扫淋巴结数(15.3±4.3)枚,术中出血量(194.0±79.0)mL,排气时间为(46.9±9.3)h;气腹组手术时间(192.5±24.0)min,切除标本长度为(21.5±3.0)cm,清扫淋巴结数(14.8±3.4)枚,术中出血量(187.1±80.9)mL,排气时间为(49.1±10.3)h;开腹组手术时间(185.9±30.8)min,切除标本长度为(21.7±3.2)cm,清扫淋巴结数(16.8±5.6)枚,而术中出血量(231.2±67.6)mL,排气时间为(64.1±13.4)h;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到第5天IgM(0.69±0.15;1.15±0.48;0.98±0.42)、CRP(58.75±10.74;39.38±14.48;44.53±11.08)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悬吊组、气腹组及开腹组大肠癌手术在清除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所反映的机体免疫方面,两个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手术组。

三种术式在术中及对术后免疫力影响对比

2结果

2.1术后对患者身体免疫力的影响程度

术后伤口恢复程度也不一样:传统手术由于自身的操作特点,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存在伤口大、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大(容易感染)、恢复慢、术后往往是疼痛难忍等缺点。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直径为3~10mm)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后腹腔镜手术传统方法是在病人腰部作三个1厘米的小切口,各插入一个叫做"trocar"的管道状工作通道,以后一切操作均通过这三个管道进行;再用特制的加长手术器械在电视监视下完成与开放手术同样的步骤,达到同样的手术效果。现已经发展为两孔法,两孔法后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是创伤很小,仅需2个小口,瘢痕很小。第二,手术为单刀直入的进入,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至最低,术后发生粘连的机会更小。第三,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减轻。至于0.5公分的伤口,使用透气的胶布贴合就可,但有时为增加伤口愈合的整齐性,也可能用缝针、简单的缝合。第四,住院天数较少,此时可能使用可吸收线或不可吸收线缝合,有的只要2-3天即可出院,7天即可完全恢复健康并投入工作,从而使患者负担大大减少,同时医院病床周转率加快。腹腔镜手术技术对医生操作技术要求很高,而且费用从整个手术及其后续费用来算,微创手术还是比常规手术省钱。

2.2术后恢复时间长短情况

对于微创伤口的护理,要注意的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等伤口完全愈合后(约十天),方可淋浴或弄湿。最重要的是,因腹腔镜的患者,住院天数极短,所以患者返家后,每天一定要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的现象,以防感染发炎的发生,不过腹腔镜术后伤口的发炎相当少见,患者恢复快,对正常生活影响甚少。

3讨论

由上述可以看出外科手术对大肠癌患者免疫系统即有促进的作用也有抑制的作用,手术的创伤会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癌症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全面抑制,是与肿瘤对机体的抑制是有直接关系的。有专家认为,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从根源上讲也是一种免疫疗法,这种疗法大幅减少了肿瘤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从而有利于病人免疫功能的改善。腹腔镜手术相较传统的开腹手术以其创口小、流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的同时,对防止术后肿瘤转移也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免疫力影响是最小的,所以这一外科手术方式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开腹式手术。

参考文献:

[1]刘新义.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对大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4,08(10):11-12.

[2]曹其彬.胡三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08(08):15-16.

[3]程应东,梁平,张朝军等.例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临床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2(02):2-3.

[4]郑民华,蔡景理,陆爱同等.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5].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1(08):8-9.百拇医药

论文作者:李顺元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行大肠癌根治术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_李顺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