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趋势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台南为例_体验经济论文

经济演进趋势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台湾台南为基础的分析与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南论文,台湾论文,产业发展论文,趋势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62(2009)03-0084-08

基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地方发展逐步走向整合的趋势,全球各地区间兴起文化利用以创造资源的新思维。其在保存地方本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共同运用各项文化资源,创造出“全球共同利益”(World Heritage Properties)[1-2]。基于全球共同利益的思维,文化与经济产业走向结合,这种结合不仅关注既有文化的保存,并在兼顾文化资产(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永续维护与发扬利用的基础上,促成地区发展资源进一步提升。

为求深入探求文化与经济结合内涵,1999年5月所举行的欧洲文化产业会议中,各国与会代表共同讨论文化产业在欧洲城市与地区成功发展的模型及其条件因素,并公布埃森宣言(Essener Erklrung)①,详列出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发展的重点指导原则,除认为文化产业对持续稳定地创造地区就业机会的贡献外,更有助于地区本身潜力的提升。基此,埃森宣言应可视为当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极佳见证[3]。再则,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统计,至1996年时,文化产业(包括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总产值,也已首度超越所有其它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产业输出品②。由此可见,文化产业为全球化时代中的地区总体发展所促成的实质贡献。

有鉴于文化产业为总体经济与地区发展所带来的正面效益,台湾经建会自2002年起,在“挑战2008重点发展计划”中,正式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其中之重点发展工作,此亦可视为台湾地区首度将抽象的“文化软件”视为总体建设的重大工程,由此期望结合人文与经济产业创造高附加价值的效益,增加就业人口、以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结合以上讨论,地区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的积累,除了有助促成人文与经济产业成长及培养地区的相对竞争优势外,更兼顾地区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应可视为一种兼具文化、经济乃至地区整体发展意涵的前瞻性产业发展政策规划。

台南市是台湾的发祥地,为全台历史最悠久的都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产,各类型的古迹、建筑、文物与民俗活动,以及饶富趣味的古街巷道。为求在既有的文化发展条件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地方发展优势,近年来台南市政府掌握了城市特质——文化,积极推出系列性文化活动与建设。然在地方文化行政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并考虑配合中央既定文化产业发展,将有限地方资源作最适配置,便成为台南市施政重点。台南市政府将2008年定为府城文化观光年,并在“形塑优质观光旅游服务、广办文化节庆活动、文化观光旅游营销和商圈营造、美食推广、强化观光资源建设”等五大方面推广文化产业,力求提升地方治理能力。而推广各类文化主题活动,可谓为府城以地区营销方式,推动文化产业以发展地方的重要核心要务。在此基础上,台南市政府更通过2007年施政主题的厘定,进一步将府城文化观光年这种地区营销规划明确纳入,作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之规划主轴。

尽管近年来台湾地区实行类似台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活动不少,对于地区文化营销的研究亦多,然相关规划报告与研究多着重于地区意象发展策略的研拟,较少针对台湾地区文化发展进行比较性的产业基础分析;再者,台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虽已备规模,然所缺者在于相关研究多着重观光休闲游憩、文化艺术美学、都市空间建筑、节庆活动规划以至产业经营策略等课题研讨,较少由结合文献理论与政策面的产业发展课题着手,对台南市文化产业政策进行整合分析,此对确实厘清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困境、促进地区资源的较适切配置,产生相当不利之限制。

所以,值此台南市致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以期构筑地方发展竞争优势之文化政策营销目的时,是否能由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条件着手,对地区经济基础进行解构探索,以使日后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推展之时,不致产生解决错误政策问题的第三类型错误(Type Ⅲ Errors)[4]局限,或许能更有益于地方发展资源的有效配置。此即为本研究最主要的探讨焦点。

1 经济演进趋势与文化产业

1.1 知识经济发展趋势

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带领下,市场不再只是买(采购部门)卖(业务部门)双方价值交换的场所,更是合作网络各成员(包括顾客、供货商、通路、学研机构)多元交流、知识流通与增值的对话论坛。这就是新“知识管理”典范,而以这种新的“知识管理”典范为经营策略主轴的经济体就称作“新经济”[5]。在新经济概念的发展下,地方不能只注重硬件规划与建设,软件方面的发展更是重要[6,7],因此,地区应发展另一种和以往全然不同的思考模式,以突破传统发展理论在地区经济发展遭遇到的瓶颈。就这方面而言,由Blakely所提出的替代法则可以将现存的概念做一整合,并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与行动基础[8],见表1。

表1为替代法则的传统与创新经济体系的比较。在地方的创新经济发展观念之中,发展基础由传统的“着重部门划分、忽略系统内部问题”,转而为“找出地区经济问题”及“改变制度的安排”,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制度以求得总体经济发展;其所谓“就业”不再只是运用降低工资的手段来增加就业人口,而是更进一步提供诱因以改善地方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增加当地劳动价值的目的。在知识资源方面,则强调地方经济发展将有赖地区使用高等教育资源及研究机构的能力,通过创意行动活化地方经济,以创造地区经济的工作机会,同时维持这些工作的稳定性。在上述前提下,地方资产所注重的不在于土地现时利润及实际资产价格的取得,而在于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

1.2 体验经济发展理念

在创新经济概念的基础上,Pine与Gilmore进一步提出“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的概念[9]。他们认为:在经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与服务经济的发展阶段后,今日时代的潮流已经推进到着重提高消费品附加价值之体验经济的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经济演进阶段

资料来源:参见文献[9]。

在体验经济里,消费是一个过程,消费者是这一过程的“产品”,因为当过程结束的时候,记忆将长久保存对过程的“体验”。消费者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难得、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转瞬即逝,它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唯一”。换言之,体验经济即是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传统经济系注重产品之功能强、外型好、价格优势,现在趋势则是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藉由抓住消费者之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并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利基与空间[10]。

在体验经济中,生产者不再生产“初级产品”(Commodities),而成为“舞台的提供者”(Stagers),在其精心制作的舞台上,消费者开始自己的、唯一的、值得回忆的表演。在体验经济中,劳动不再是体力的简单支出,劳动成为自我表现和创造体验的机会,劳动者需要发挥极大的想象力和艺术探索精神,需要深入理解阅读的视觉、语言、心理过程,需要洞悉社会文化风土人情,需要尽可能丰富的各类知识,消费的标的便转化为自我表现和创造体验的机会(见表2)。

体验经济今日在商业领域的发展已呈现日新月异、多样化之型态[10];反观地区的发展是否亦需随经济潮流改变其既有型态,注入新的发展模式,以适应新经济时代来临,不致遭受淘汰,这就有赖地区体验经济的发展。基此,吴思华即阐明由于廉价的劳力、有效率的制程与优待外资的投资环境是极易模仿且无法持久的竞争优势[11],因此唯有植基于丰富文化内涵的经济体系,并深化以创意资源为核心能力才能为地区创造独特且长久的竞争优势。换言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除要符合体验经济时代趋势的要求外,更要契合前述创新经济体系的地方发展思维概念。因此,地区如何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规划来落实体验经济时代的具体内涵,可视为当前地方发展的核心要务。

1.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3.1 文化产业基础概念

在20世纪末期,文化产业已成为都市的“象征经济”(Symbolic Economy),成为许多先进国家都市再生的主要策略,也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对抗资本主义工业剥削的生存性策略[12]。近年来文化产业更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观光资源,它是都市再发展的基础设施,亦可提升市中心对商业、住宅及办公室土地开发的需求[13]。由此可见,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提升地区整体发展质量,更将成为活化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策略之一。

以文化为焦点的经济发展有三个范畴:产业文化、文化产业以及创意产业[14]。产业文化(Industrial Culture)是将现有的产业加以文化包装,让其产值增加。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是一种纯粹性的文化活动,它可能是宗教性的、节庆性的,没有经济利益可言,但经过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之后,便可成为交易的商品。至于“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其并非独立性的系统,它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终结,实际上是整个文化产业或产业文化的上游。由于这种以文化为核心的地区发展策略兼具有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特色,所以也可以称作“文化创意产业”(Culture & Creative Industries)。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详细定义是:“结合创作、生产与商业的内容,在本质上具有无形资产与文化概念的特性,并获得智慧财产权的保护,而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来呈现的产业”;吴思华则认为文化产业乃是“以智财产业为核心的提供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产业。从内容来看,文化产业也可以被视为创意产业;或在经济领域中称为未来性产业(Future Oriented Industries);或在科技领域中称为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ies)。”[11]。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创意与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生成与运用,有潜力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活动。因此,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文化创意的生成,而其发展关键即在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造性与文化特殊性[15],这也是文化产业化的焦点之所在。

1.3.2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是先进经济的新兴产业,其规模日益壮大与增长率逐年攀升[16],这类产业的特质在于多样性、小型化、分布式,但其就业人口和产值一直保持增长,对于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均有帮助,是所有进步国家极力推动的产业。析言之,在已开发社会中,服务业是最重要的产业,无论其价值或就业市场占有率皆然,而文化产业属于服务业的重要一环,其附加价值对国民生产毛额更是贡献良多,和劳动要素投入份额比率不相上下,尤其是对高技能的劳动[17]。美国在1997年生产了约4 140亿美元的书籍、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和其它有版权的商品,而英国唱片业所雇用的人员和收入则都凌驾于其汽车、钢铁或纺织业之上。Howkins的研究中亦显示[18],1999年度全球创意产业的市场规模高达2.2兆美元(包括研发在内),即使排除研发不算,仍有1.7兆美元。美国的国内市场更是全球之冠,加上研发费用有9 600亿美元,不算研发费则有7 200亿美元,年成长率则有5%,由此可看出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舞台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的充分发展,可以优化国家产业结构,有利于繁荣经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全面实现社会进步[11],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对地方发展的帮助确实很大。这种结合了文化、艺术、生活、产业与空间环境的总体建设,不论在哪一个先进国家,都是所有城市和地方政府寻找生机与发展的基础。过去只重工程建设和经济产业开发的观念已经不符合现阶段地方发展的需求,展望未来,唯有以文化作为思考与规划地方建设的主轴才是地方行政的核心[19,20]。

2 台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结构性解析

在推展文化发展的政策行动中,地方产业发展趋向与民间社会团体参与,实具有相当程度上的联结关系,因此是否透过对两者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台南市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就成为研究分析和探讨的焦点。

2.1 台南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取向

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在1995年“文化产业研讨会”中首先提出“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之构想,随后经建会于2002年提出“挑战2008发展计划”,其中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政策有两项,其中之一就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总体方向由此趋向明确。

关于台南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可见诸于两项政策规划中。首为“台南市地方永续发展策略推动计划”的研议,包含了建立台南市的永续发展愿景与目标、提出达成目标之策略与行动计划[21];其次则是藉由“府城都市宪章”之研拟,涵盖城市基本定位、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空间整合等向度,以凝聚市民对城市价值的共识,并能积极指导台南市之都市规划朝向永续且健康的发展方向[22]。

更进一步说,基于“台南市地方永续发展策略推动计划”,台南市永续发展议题的研拟主要是由台南市发展愿景与目标引导而来,辅以既有相关市政发展计划的分析以及对于台南市发展背景数据的解读,同时进行不同的民间及专业团体的意见咨询。所以,为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目的,在永续社会教育方面,应建立社区意识,进而提高市民社区参与;在永续产业经济方面,力求促进文化创新,以提高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至于在永续文化观光方面,则期望构筑起历史与文化的交流空间,藉以促成城市历史/文化空间发展生活化。由上述地方永续发展计划来看,台南市地方永续发展愿景的推展,重点之一在于结合地方市民共同参与,针对城市历史/文化议题现况与需求趋势进行分析,提出落实方向与策略,以促成文化与产业结合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规划。

在台南市《府城都市宪章》层面,其将台南市城市定位与发展愿景界定为“健康·生态·科技·文化新府城”,通过政府与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府城成为具有本地特色及国际竞争力的宜居都市。细言之,台南市的社会发展策略,强调“都市生活的社会需求的满足、生活质量与文化内涵的提升、多元文化的尊重、社会秩序的和谐与公平、弱势社群的辅导与照顾,并加强通过社区与市民参与的机制来达成”。在经济发展策略方面,兼顾“经济、产业、土地以及人力之永续,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及环境的破坏,以提升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并且要强调分配公平及全民参与”。至于空间发展策略上,则强调“文化与产业的结合,乃至公私部门合作等策略,营造整体空间布局及各个次空间的优质环境”。

2.2 台南市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之政策规划

基于《台南市地方永续发展策略推动计划》与《府城都市宪章》中地方永续发展理念,台南市政府文化观光局于2007年4月20日正式成立。这是台湾首创的将文化与观光结合的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专责单位,并于2008年2月1日提升位阶,改制成为文化观光处。其整合文化与观光的业务,设有文化事业、文化资产、文化发展、小区营造、古迹维护以及原隶属于市府交通局的观光发展等六课。其2008年年度重点工作乃在延续“2007府城文化观光年”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2008年健康安全年计划》,期以加强台南市观光资源整合与营销。

台南市政府文化观光处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研拟出《观光发展与古迹保存部门计划》,其针对文化发展与古迹保存部门共提出12个方案,主要重点目标是“有效整合文化及观光资源、建立文化及观光硬件建设维修系统、加强文化观光活动设计及加强城市营销策略应用、充实与满足市民休闲游憩之内涵与设施、文化及观光资源之精致化、优质化”,以及依据地方民俗活动及庆典办理相关文化活动,以达“府城营销全面化、深度化”。结合《台南市地方永续发展策略推动计划》的研议,配合《府城都市宪章》涵盖城市基本定位,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整合等向度政策定位,台南市政府希望能导引市民多元群体共同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凝聚起市民对城市价值的共识,以达成地方文化资源的更有效运用,裨益府城文化营销。

2.3 台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区位商数分析

对当代资本主义体系而言,文化是核心的动力来源,不论是从生产过程(如企业组织管理文化)到产品本身(如产品设计),或是从创造利润到提高竞争力,文化是越来越多产业(横跨三级产业)所倚赖的关键因素。但并非所有被纳入文化经济的产业本身都像文化产业一样是以文化的生产、物流与消费为主要目标对象,那些利用文化创造附加价值的产业不属于文化产业的项目类别,而应看作是与文化产业有密切关系的相关产业[3]。依此说明,对文化产业的探讨乃应单独聚焦于专门特定的文化产业经济活动上。

在各种分析地方经济基础的技术中,区位商数分析(Locational Quotient,L.Q.)是最易了解及实施的,其最常用的衡量因子就是生产额。由于当区位商数大于1时,意味着该财货劳务之产量相对较高,故其中有部份可供外销,该产业也从而被认定为经济基础且对整体地方经济有贡献;相反地,商数小于1时,该产业便被推定为本土型产业或非基础产业。就经济发展目标而言,须将焦点集中于极值之上(商数大于1.25)的产业(多为外销基础)及商数小于0.75的产业(有进口替代机会),而介于1.25与0.75间的产业则能生产足供地方需求的财货与劳务[2,6,7]。本研究即依2001年台湾主计处所出版之《台闽地区工商普查统计年报》数据,针对台北、台中、台南与高雄等市大中业别产业进行区位商数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2]所示。

基于台湾以往长期重北轻南政策、资源多半集中于北部的情况,台湾地区北中南各县市展现出不同的产业发展趋势[23,24],此发展可由表3中明显看出。依表3所示,台北市与台中市的产业发展大多以第三级产业为发展重心,2001年,整体工业部门发展区位商数值约处于0.68-0.83之间,至其整体服务业部门之商数值乃高达1.42-1.22,显示台北市与台中市的产业发展正朝向低污染高附加价值的第三级服务业迈进,已然摆脱第二级产业的工业发展境况。

进一步依据表3中的业别进行产业分析,可见:

(1)台北市服务业部门中除医疗保健与其它服务业区位商数值较低外,其余不管在批发、零售、住宿及餐饮业、运输仓储及通信业、金融保险及不动产业及租赁业、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与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等均超越1的输出水平,其中运输、仓储及通信业、金融及保险业、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以及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之值更高达1.25以上。台中市服务业部门中除运输、仓储及通信业与金融及保险业区位商数值较低外,其余在批发、零售、住宿及餐饮业、不动产业及租赁业、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医疗保健业与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等均超越1的输出水平,其中批发、零售、住宿及餐饮业、不动产业及租赁业、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医疗保健业与其它服务业等之值更高达1.25以上。由此可见台北市与台中市产业发展虽然亦算是某种产业发展的失衡,但此种“重服务业轻工业”的失衡不仅无损地区发展与当地生活质量,相反地还对活化地方经济、拓展地方赋税财源有相当大的帮助。

(2)高雄市长期以来一直着重在第二级产业的建立,如高污染重工业及低回馈性工业等。由区位商数的结果分析显示,高雄市在2001年时,整体工业部门之区位商数值均高于1,当中尤其以营造业为最高,而在金融保险及不动产业、工商服务业均小于1,显示既有的产业结构为基础性产业,如石化及制造等产业产品以外销至外地为主[2]。

(3)至于在非基础性产业方面,如运输、仓储及通信业、金融及保险业、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与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等消费者服务业只占较小比例,且明显低于台北市,显示制造业一直是高雄的经济基础。而服务业比例过低,且过度依赖高污染性制造业的结果,使得高雄的产业结构明显失调。在此情况下,除非能调整原有二级产业使朝向低污染高附加价值的方向转型,否则长此以往,地方发展的竞争能力将再难提升[25,26]。

(4)相较于台北市、台中市的基础性产业以服务业为主,高雄市的基础性产业则是以制造业为主,至于台南市产业发展则展现出较为均衡发展的情势。进一步说明,台南市二级产业与三级产业区位商数值分别为0.98与1.03,虽然在二级产业与三级产业中仍存在有极大的发展差异,如在二级产业中,矿业及土石采取业与水电燃气业则皆不足0.10,而营造业之值则高至1.96;同样地,在三级产业中,运输、仓储及通信业、金融及保险业与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之值低至0.40、0.19与0.67,而批发、零售、住宿及餐饮业、不动产业及租赁业、医疗保健业、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与其它服务业之值则相对较高,分别为1.81、1.18、2.52、1.28与2.06等。但整体而言,三级产业中业别区位商数值分布要比二级产业中业别之值分布平均,无极端差异值产生。以上分析除显示台南市在二级产业与三级产业的发展方向上持平均衡外,在三级服务产业中,各中业产业发展偏颇程度亦小,产业发展呈现理性均衡态势,此对地方服务业发展乃有正面帮助[2]。

(5)再针对服务业中的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进行分析,台北市与台南市区位商数值分别为1.39与1.28,台中市与高雄市区位商数值则分别为1.04与0.90。这显示台中市与高雄市的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仅在地方自足边缘,未具发展前景与出口竞争态势,即不能冒然投入更多地方发展资源,以避免陷入地方发展的第三类型错误(Type Ⅲ Error)困境中;相对比较,台北市与台南市的文化、运动与休闲服务业则应视为具发展潜力之基础性产业,极具向地区外部出口之竞争优势,故而适于在原有三级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地方资源配置,协助投入较多地方资源以促成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3 台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趋向与讨论

地区的发展是否亦需随经济潮流改变其既有型态,挹注新的发展模式,以适应新经济时代来临,不致遭受淘汰,这就有赖地区体验经济的发展。唯有植基于丰富文化内涵的经济体系,并深化以创意资源为核心能力才能为地区创造独特且长久的竞争优势。换言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除符合体验经济时代趋势的要求外,更足切何前述创新经济体系的地方发展思维概念。因此,地区如何藉由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规划来落实体验经济时代的具体内涵,乃可视为当前地方发展的核心要务。

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在1995年提出“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之构想,延续此一“文化产业发展”概念,2002年起更正式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挑战2008重点发展计划”中之一项,希望结合人文与经济产业创造高附加价值的效益,增加就业人口以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就总体发展层次而言,这是台湾地区首次将文化、产业以及地方发展加以结合的重点政策规划,经由文化与产业的结合,抽象的“文化软件”首度列为地区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之一;而在地方发展层面,由于一方面都市需要文化产业创造工作机会,进行都市更新建设以及形塑都市意象,为都市带来巨大发展动力;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也需要都市多元的生活形式、较少的社会束缚、巨大的消费能力,以让都市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腹地[3]。因此,地方发展与文化产业也逐渐成为台湾各地方县市政府竞筑地方产业发展利基时的优先评估重点[2]。

经由本研究对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与高雄市等四大都市所进行的区位商数分析,结果发现,台北市、台中市整体三级产业部门之L.Q.值介于1.42至1.22间,显示两市基础性产业以服务业为主;此外,高雄市整体二级产业部门L.Q.值达1.20,可见高雄市基础性产业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比例过低,其地方发展过度依赖高污染性制造业的结果,使得高雄的产业结构呈现明显失衡状态。至于在台南市方面,台南市二级产业L.Q.值为0.98,三级产业L.Q.值为1.03,由此可见,相较于台北市、台中市与高雄市,台南市产业发展呈现较为均衡发展的态势,即其制造业与服务业无所偏废。

再进行服务业的个别分析,研究亦发现,与台中市及高雄市相对比较,台南市在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具有较高的相对竞争优势,且将有限资源配置于服务业中的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相对有助于掌握最佳的发展基础,并极有利于促成地方经济成长与活化。因此,台南市发展结合人文与经济的文化产业,是促进其地区经济的重要的有利条件。

综本研究所述,由于在创新的地方经济发展观念之中,发展基础已由传统的“着重部门划分、忽略系统内部问题”,转而为“找出地区经济问题”及“改变制度的安排”,因此,在了解地方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之后,是否能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化发展体制以求得总体经济发展,即应成为地方发展的首要关键课题。

再者,由于强调地方经济发展是有赖于通过创意行动活化地方经济的,以创造地区经济的工作机会,同时维持这些工作的稳定性;所以,地方资产应注重的方面不在于土地现时利润及实际资产价格的取得,而在于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之时,应有赖多元社群团体(如:评论家、经纪人、专业组织、工匠与店员、艺术与媒体实验室等)的信念与经验,通过这群人间的互动网络,让文化产业补助机制与法令决策者了解文化艺术的创意与作品,这也就能达成“文化创造力管理”[27]。

最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结合了文化、艺术、生活、产业与空间环境的总体建设,不论在哪一个先进国家,都是所有城市和地方政府寻找生机与发展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的充分发展,不仅可以活化国家经济、扩大就业,更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进而促使全面实现社会进步。因此,就如McDowell与Harvey所述,“过去只重工程建设和经济产业开发的观念已经不符合现阶段地方发展的需求,展望未来,唯有以文化作为思考与规划地方建设的主轴才是地方行政的核心。”[19,20]

因此,经由本研究对台湾地区当前主要地方县市文化相关产业区位分析后了解,在当前我国各省市地区文化发展活动日渐蓬勃之际,若能于配合既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与政策的同时,兼重公私群体文化创意协力合作,藉由探求多元文化社群团体的需求,适切导引民间社团参与之资源引进机制[2],如此将有助于促成各项有限地方文化发展资源作最佳配置。

注释:

①埃森宣言所列出的十项指导原则参见文献[2]。

②“文化产品Cultural Goods”一般是指那些传达意念、符号和生活方式的消费品,“文化服务Cultural Services”是旨在满足文化利益或需要的活动,二者的具体区分参见文献[2]。

③依据台湾税务行业标准分类编制说明,所谓场所单位系指“从事一种或一种以上经济活动构成一独立部门之单位,即具有独立会计,备有独立会计账册者,其可视为一场所单位。”相较之下,企业单位“范围较大,包括之场所单位往往不止一个,各场所单位所从事之主要活动可能相同,亦可能不同。”由于企业单位范围较大,较常用于大范围地区主要产业经济活动之种类分析,使以观测其经济结构,衡量经济发展之程度。本研究即采此类型进行分析运用。

标签:;  ;  ;  ;  ;  ;  ;  ;  ;  

经济发展趋势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台南为例_体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