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新课程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地理教育的关系
地理教育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不仅涉及自然科学的领域,还涉及到人文科学领域方面的内容,全面反映了世界的环境、经济、文化。1992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制订公布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草案)中提出:“人口增长、粮食和饥荒、城市化、社会经济差异、文盲、贫困、失业、难民和无国籍者、违反人权、疾病、罪恶、性别歧视、人口迁移、动植物的灭绝、砍伐森林、土壤侵蚀、荒漠化、自然灾害、有毒废弃物和核废料、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污染、全球变暖、臭氧洞、资源限制、工地利用、种族冲突、战争、地方主义、民族主义等问题”都是地理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们了解的内容,并进一步指出:“地理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也可以对国际教育、环境教育和发展教育做出重大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社会平等、生活质量和文化受到尊重以及多样性等。可持续发展教育包括通过对自然的认识,以及人类发展观的进步,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整,改变人类自身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仅要求人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还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观念,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改变经济的增长质量,满足人们工作、食物、饮水、卫生、能源的基本需要;使人口发展保持正常水平,长期的发展战略和社会价值与习惯相一致,取得社会的公平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其具体国情也存在着差异,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由于未来的世界、未来的社会是趋于全球一体化,各个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命运的相关性会大大加强,所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即使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也拥有许多共同的主题:“如生物多样性与珍稀动物保护,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城市垃圾的处理,交通发展与大气污染,城市化对农村耕地、农民生活的影响,工农业生产与环境污染,寄生虫与传染病,卫生及食品污染,社会公平等,发展模式及人类生活方式对现实及将来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由此来看,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地理教育的内容及其思想体系在很多方面是吻合的,使得地理教育成为中学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依托。地理教育的这一重要功能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想融入地理教育之中,或者是以可挣续发展为中学地理教育的主线,既是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在21世纪的出路,也是对中学地理教育的巨大挑战。为了迎接挑战,各级教育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这一机遇,把地理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在地理教育中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历程
1987年,布伦特兰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随后,地理教育就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响应。1980年制订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中虽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其教学内容中首次提出“……使学生懂得如何利用地理环境,重视对地理环境的保护”。很显然,这时候的环境教育还很抽象,也很笼统。
1986年的地理教学大纲的目标中明确规定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在教学任务中提出要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想,但这些内容都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8年、1990年、1991年修订的地理教学大纲与1986年大体相似。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大纲中关于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内容明显增多了。
1992年的地理教学大纲不仅要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而且还要学生“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大纲初步纳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而1996年的地理教学大纲则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提出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要求“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并设立了相关的独立的专题:“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2001年制订的新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规定“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全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使自然美和环境美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为地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日益激化,要求教育有所反映。以上这些都促使地理教育朝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层次迈进。
三、在地理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路
我国现阶段的中学地理教育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其主要教学思路如下:
1.根据可持续发展各个要素,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教育,渗透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其中可持续发展的各个子系统分居于不同的地位,人口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但在教学中要把这几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
2.从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由近及远讲述各个区域,在每个区域里再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如按照由近及远的方式,先是乡土的可持续发展,然后是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是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四、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
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
知识与技能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门、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
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
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情感态度 ☆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全球意识
与价值观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形成关心和爱护环境
的行为习惯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
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
的影响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
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
及文化传统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世界地理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
展水平的差异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
发展等问题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
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
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
增长的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政策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而
建设的大型工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地理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根据资料分析区域间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
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
经验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
质量的影响
☆以某一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
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
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
☆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
☆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
乡土地理 以及改善措施
☆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
与存在的问题
☆举例介绍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
的情况
☆举例说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
、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