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率先构建文明创建一体化方略之可行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行性研究论文,方略论文,文明创建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长三角率先构建文明创建一体化方略具有综合优势
长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有基础,其文明创建率先一体化也有基础。这可从经济环境、经济实力、人文发展与现代化现状等多方面的领先优势得以综合体现。率先一体化有可能,综合体现在长三角区域性的经济区位、人文历史的内在优势与世界的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所提供的外在机遇上。
(一)具有临江、临海之区位优势,并因率先改革开放而形成了开放型、活力强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是文明创建率先一体化的良好基础。
长三角地区集中了全国近半数的经济发达县,聚集着近百个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园区,还有数千家巨人型企业。2001年创造了占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和28.5%的进出口总额。进入21世纪,以中国加入WTO为标志,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1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共有19个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不下上百个。民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改制,特别是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确定,必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人文的融合、智力的融合以及区域人际的良性互动。而文化的发展也必将能动地推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就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二)长三角基本现代化已进入了起飞阶段,并积累了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冲刺的经济社会能量,这促使长三角率先实现文明创建一体化。
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人文素质、生活质量和社会协调5个方面20项现代化指标综合评价看,长三角15个地级以上城市现代化综合指数已超过80%,现代化已进入了起飞阶段。只要再加一把劲,经历爬高拉升阶段,就能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辉煌高度。中国的现代化将是由点(城市)到圈(长三角、珠三角),由点到带(海岸带),由带到区(沿海地区),由区扩展至全国的过程。经济社会能量发展的趋近化使长三角地区具备了较强的人际互动性、发展互动性和较开放的融合性和创新创业激情。特别是人文荟萃、科教发达所形成的较强的人力资源优势是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文明创建一体化的保证。这些均促使长三角各城市在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加大马力、更上层楼,并率先实现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文明创建一体化格局。
(三)良好的城市文明创建基础和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提供的历史机遇,使长三角地区在竞合中率先实现文明创建一体化。
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城市文明创建态势很好。上海市的城市文明发展之路经从小区——街道——城区——城市,按整体推进、系统发展、全面提高的要求,进而向素质文明发展。江苏省的几个城市着力在贴近基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下功夫,不断创新载体,吸引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南京市“万朵鲜花献雷锋”、“社区论坛”,常熟市的“读书笔记”,常州市的学习型城市创建,苏州市的先进典型培植,江阴市的志愿者社区服务热线与窗口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扬州市的“三民”(市民、城郊结合部居民、农民)教育等都各有千秋、各有特色。苏州市及其所辖的各县(市)均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他们已提出了率先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群”的设想。再看我省,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创建势头强劲,湖州也不甘示弱。嘉兴市在今年底可形成省级以上文明城市群,市区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势头良好。长三角地区15个地级以上的城市,文明创建势头很好,基础扎实,而且,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也较频繁,这种互动无疑会加速“血脉”的循环与畅通。有助于推进各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此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愈加全球化,各地文明创建的交融将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板块(上海、杭嘉宁绍、苏锡常南京等)基础上的一体化。
二、三大板块城市在长三角文明创建战略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
(一)战略地位
按照地域及经济、人文发展的特点看,可以把长三角文明创建分成三个大板块七个小板块。三个大板块指上海(长三角的中心)、浙江的6个城市(副中心)、江苏的8个城市(副中心);七个小板块指浙江和江苏两省内的14个地级市又可分为7个小板块。以浙江而言,可分为杭嘉湖、宁绍、舟山三个板块;以江苏而言,可分为苏锡常泰、镇江南京、南通、扬州四个板块。
从这张战略地图看,长三角文明创建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上海”、“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苏州、无锡、常州”、“南京”五个战略支点,而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创建态势最好的是“苏锡常”、“杭嘉宁绍”板块。由此,可作出这样的判断,杭嘉宁绍和苏锡常南京分别是浙江和江苏省文明创建以及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它以上海为中心不断向西、向北的发展和扩展的过程是长三角文明创建率先实现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二)战略功能
上海、杭嘉宁绍和苏锡常南京在长三角构建文明创建一体化方略中的功能有以下诸方面:
第一、领先发展功能
上海作为特大型的国际化都市,城市文明创建联点成块,联块成片,联片成面,走逐步覆盖之路,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树立了榜样。杭嘉宁绍和苏锡常南京的文明创建虽然领先于各省所属的市地甚至全国,但仍面临极为艰巨的继续发展的任务。其重点是:一是深化城市文明创建的动力探究,使之成为地方党委、政府不可或缺的真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涵盖三个文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二是深化城市文明创建的路径研究,寻求更便捷、更畅通的路径,使城市文明创建更具活力。三是深化城市文明创建的主体探究,以群众的满意与否、关注与否作为城市文明创建的第一标准、第一呼声,真正调动市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广泛、自觉、积极的参与中激发追求真善美的激情,主动积极地追求文明、创造文明,并享受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四是深入探究党委、政府在城市文明创建中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的创新,逐步淡化行政推动色彩,重点是在整合性、科学性、群众性、操作性、时代性、坚韧性、开创性以及覆盖性上下功夫,把握当代人的心理特征与思维走向,充分发挥各种各样的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大力培育社会化组织,逐步由大政府向小政府发展。
第二、区域示范功能
城市文明创建的过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其目的是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使创建活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他们享受更多的实惠。在创建过程中,群众关注这样几个突出问题:一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做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与保护人的生存、享受、发展的优美环境能否统一?三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价值要求如何与市场经济机制进行有机接轨?四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的素质尤其是公民基本道德素质如何得到进一步提高?
因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创建板块的区域示范功能不但应当表现在GDP的总量与人均量的领先上,尤其是应该表现在人们关注的上述四个问题的解决上。通过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文明实现方式——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求衡推动功能
上海、浙江和江苏的发展较之我国的其他各省(市)要快,杭嘉宁绍地区和苏南地区较之江浙两省的其他地市和全国的其他地区要快,这就确立了一种不平衡状态。然而,这种不平衡是积极的,有利的。因此,一则不平衡显示着事物的高低起伏的前进动态,是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性的一种体现;二则不平衡也意味着要求平衡,这是各国各地区各阶段各阶层人民的内在呼声,好的要更好,要扶弱,弱的要快马加鞭迎头赶上。共同前进、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才是文明发展的最终目的。长三角文明创建三大板块的发展正构成一种动力源,必将调动长三角地区城市文明创建积极性和进取心,通过各个层级的区域文明创建,由点到面,由面到更大范围的区域,联动推进,均衡发展,整体提高,真正把区域文明创建做大做强,从而形成对该地区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第四、中介辐射功能
从接受辐射到向外辐射,这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而且,接受辐射与向外辐射也是一个互动与转换的过程。任何一个地方,它在探索成功之路的过程中,必须广为吸收别的地方的成功经验,从而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自己的独特经验,一旦这独特经验为人认可,就自然成为辐射源向外辐射,成为别的地方学习的经验。辐射的互动过程是保持活力的过程。长三角三大文明的创建板块既是辐射源,也是辐射对象。只要相互间精诚合作,取长补短,一定能使长三角文明创建一体化水平得到大的提高。
三、扎实构建长三角文明创建一体化方略
以中国加入WTO为标志,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然而地方利益及行政区划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却构成了一道“汉界楚河”影响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产业雷同、基础设施重复、无序竞争弊病不容忽视。长三角地区唯有坚持中央“经济联合,利益均沾,共同发展”的方针,才能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一体化。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助于推进物质、政治、精神三者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通过构建并实施文明创建一体化方略能缓解乃至消除行政区划的“壁垒”,逐步由形态文明向功能文明继而向素质文明发展。关键是要扎实构建长三角文明创建一体化方略。
(一)以上海为中心,长三角三大文明创建板块相对独立、协调发展。
就文明创建而言,构建一体化方略应作出的战略选择是:长三角地区文明创建一体化方略的基本格局是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两省各为副中心,上海、杭嘉宁绍、苏锡常南京三大板块相对独立、协调发展。
这里有一个正确理解都市圈的功能和性质的问题。其一,都市圈往往覆盖了几个相邻的行政区域,但都市圈并不是某种“区划”。在一国甚至是几个相邻国的超大区域的范围内,实行人口、产业、城市的“非均衡”的总体宏观布局;在适于人口居住和经济发展的地带,实行人口、产业和城市的高密度的相对集中,建设都市圈和以都市圈为载体的经济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这已被世界各地都市圈建设实践所充分证明。概言之,规划和建设都市圈不是某种区划,因此其发展格局也无标准的模式。其二,从美、日等国都市圈发展的历史看,长三角都市圈的形成过程符合下列三个元素:一是人口向气候适宜、水源充沛、地势平坦、对外交通便捷的地带集中;二是这一带城市有优越的极化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是中心城市规模扩张,与周边城市功能联系增强但因行政区划与地理交通因素影响开始形成若干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板块体系,相互间逐渐连成一片。由此可见,都市圈,特别是超大区域内的都市圈并不排斥包括行政区划在内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圈内各板块的相对的独立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市圈是建立在圈内板块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从而形成“多核型”的都市圈,这在国内外均不乏其例。从文明创建看,“多核型”即多模式,然而又都是在一个共有的区域范围,连片接壤的沃土开出绚丽缤纷的奇异花朵。
上海、杭嘉宁绍、苏锡常南京长期来分别在各自所属的省市领导、组织、规划下发展,同所属省市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联系,形成了多方面的整体利益,这是三大板块各自相对独立发展的先决条件。此外,这三大板块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大体相当,已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这是三大板块各自相对独立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此同时,上海已着手建设“四个中心”,这不仅会给上海带来巨大收益,也必将使江浙大受其益。而江浙也都加快了接轨上海的步伐,长三角一体化的呼声逐浪高涨。这昭示着长三角各城市文明创建的船只已驶进了这区域大港湾,彼此已在摇旗招手,并在熙攘中穿梭,欢歌笑语中共同的心声开始袒露。然而能否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出海舰队、尚需各城市尤其是三大板块城市的鼎力所为,从而化零散为整合,通过实现文明创建的整体利益推动各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达至全区域的有机、协调发展。
(二)长三角各板块的文明创建适宜走“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各扬优势;龙头带动、联动推进、整体提升”的路子。
在一体化方略构建上,应在突出强化上海的中心地位基础上,从三大板块的需要出发适当进行“整合”,其整合的目的在于促使人们寻求更佳的充分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实现合作共赢的思路。
依笔者管见,长三角文明创建一体化方略的构建思路是:三大板块“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各扬优势;龙头带动,联动推进,整体提升。”其中,最重要的是上海文明发展的科学定位。讲清楚了上海文明创建的定位和主导方向,三大文明创建板块间的“合理分工、各扬优势”即可迎刃而解了;实现了最优化的“合理分工”,“联动推进、整体提升”也就顺理成章了。
上海的总体发展定位已明确: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层面),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分工层面),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发展的中心和龙头(区域发展层面)。其文明创建也是紧紧围绕这个定位展开。上海的城市文明创建已形成了一套新的经验和做法。从20世纪80年代的“四大创造”(文明单位、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思想政治、轻工政校)到90年代以后围绕“安居乐业”宗旨的文明小区、文明社区创建、全行业规范化服务达标、文明示范标志区域创建、广场文化建设、志愿者协会(道德实践者)、东方书报亭建设、市民巡访小组的积极作用,均着力在“创造”、“创新”、“实效”上做文章。通过城市文明创建扎实体现“三个不动摇”:在经济建设繁重的时候,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的决心不动摇;在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时候,坚持精神文明正确方向不动摇;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同时,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动摇。这是文明创建不断上新台阶的保证,也是其优势所在。
从苏锡常南京板块来说,尤其是苏南地区,其文明创建的优势在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价值要求同市场经济机制可以结合,特别是集体经济的优势得到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更加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协调发展的优势得到发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
从杭嘉宁绍板块来说,其文明创建的优势在于均衡发展、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特别是在非公企业创文明方面有积极的探索。此外,通过文明创建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实惠,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相对贫困,消除绝对贫困。而且,城市文明创建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不断深入人心,不断显示“增长极”的作用,不断产生显著的效能。
长远看,三大文明创建板块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上海无疑是长三角各板块发展的龙头。在城区、社区、小区和行业文明创建方面,上海均可给江浙提供丰富的经验以及智力支持。江浙可积极依托上海的丰富的智力资源、传媒资源、信息资源和设施资源,拓展各地的文明创建工作。为了全力推进长三角地区的文明创建工作,是否可由上海市文明办牵头建立一个文明创建的协调机构,如长三角地区城市文明创建研究会,15个地级以上城市是其成员单位。研究会可定期组织活动、开展研讨,交流工作,推广经验,为推动各地的文明建设出谋划策。相信通过长三角地区各板块间的经常交流、互相切磋、不断协作,定能推动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文明发展,并形成强有力的区域文明创建氛围,对全国的城市文明创建起示范带动的作用。
(三)各文明创建板块间联合协作,共同发展。
目前,长三角区域内江浙两大板块的发展形势喜人,然而随着区域内产业分工的深化和优势产业的成长,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将愈来愈取决于三大板块的联合协作和长三角的整体发展。因此,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利用长三角的整体优势,加强三大板块间的联合协作、共同发展,在长三角的整体发展中加快各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是长三角各市面临的又一战略选择。长三角地区应把“中国现代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地”作为自己文明创建整体发展的战略定位,展开各个板块间的联合协作。
第一,批判吸收境外文明建设经验。随着我国入世后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因地制宜地批判吸收外来文化,消化外来文明成果、跟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于推进长三角的城市文明建设进程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创建活动不仅能通过“拿来主义”使“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可以攻玉”,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国人的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
第二,构建区域大创建格局。现阶段长三角各板块不仅有大量的产品雷同的企业、功能雷同的设施;而且在文明创建上也存在各自为政、固步自封之现象。因此,江浙两省的相关城市首先应进行内部的联合,在此基础上,共同接轨上海,依托区域文明创建协调机构,打造文明创建的“航空母舰”。构建区域大创建格局的目的在于集中力量,创新手段,开发区域文明创建的著名品牌,低成本地扩大名品的生产规模,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区域内各城市文明创建的共同发展,从而为中国特色的文明之路的探索与实践作出贡献。
第三,联合开发创建拳头产品。随着长三角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其相关信息全过程、各环节的流动也必将大增。联合开发创建拳头产品不仅能对长三角的经济一体化起推动作用,而且还将催生一个市场十分广阔的现代服务产业,促使区域人气的提升和创建成果的广泛共享,从而使文明创建之根更深、之花更艳、之香更浓。
从当前性和前瞻性看,长三角可联合开发的创建拳头产品主要有8个:一是联合构建长三角文明创建网。设立相互交流的平台,实现文明创建信息共享。二是联合开展志愿者文明大创建。实现城市志愿者大联合、大行动,实行规范管理,使城市的各个角落都有志愿者,在城市需要的地方,都有志愿者在行动。三是联合实施文明风景旅游区(点)创建工程。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带动各城市旅游业上水平,并由此构建长三角黄金旅游线,打造区域旅游文化精品,推动长三角经济、文化发展。四是联合打造非公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创文明舰队。凸现“亲商安商富商”和“富民强市”的理念,突出招商引资、园区建设重点,大力开展文明开发区(园区)创建活动,优化投资环境。五是联合实施城市社区文化大互动。城际间可广泛开展社区文化交流活动,举行展评,交流经验,对口汇演,传播各地特色文化,不断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六是联合开展“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大接轨。主要是在“窗口”服务行业和执法行业强化规范化服务的全面达标,以群众的满意与否作为衡量行业文明创建的“第一标准”,以群众的关注与否作为创建的“第一呼声”。加强城际间行业文明创建的交流,不断提高区域行业文明创建水平。七是联合打造环保城市。使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和谐发展,使人、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八是联合开展才智共建工程。依托上海丰富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科技优势,广泛开展共驻共建、异地共建,活用人才资源。
作者:李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