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距离开放教育的有益探索——上海电大改革和发展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大论文,上海论文,中国论文,有益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讨论、学习和推广上海电视大学近年来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作为1997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通过树立典型,进一步拓宽视野,推动全国电大系统深入贯彻《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1996年全国电大教育工作会议(黄山会议)确定的电大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以下简称“基本思路”),指导全国电大系统1997年及以后的工作。咨询委员会的上述决定,是继《意见》和黄山会议之后,推动电大改革和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一下上海电大的经验以及学习上海电大经验应当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习上海电大经验的意义
国家教委1995年8月18日向各地人民政府转发了《意见》。各地反映《意见》的转发与“注册视听生”和“专升本”两项改革试点为电大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致认为这是电大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为制定更细致,便于操作的指导各地电大贯彻《意见》的文件,共商贯彻《意见》的大计,国家教委电教办和中央电大于1996年4月初在黄山召开了1996年全国电大教育工作会议。黄山会议重点分析了电大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政策和方针问题。作为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一是确定了“基本思路”,二是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指导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文件。其中,“基本思路”是:“广播电视大学要着力抓好‘注册视听生’和‘专升本’两项改革试点,重点搞好系统和教材两项基本建设,做好开放性与教学现代化这两个电大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命题,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主要文件包括“1997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和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的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建设工作的意见》等。黄山会议之后,全国电大系统初步形成了一个“共商大计、共建系统、共享资源、共创辉煌”的新局面。
《意见》和黄山会议的成果(“基本思路”与配套文件)解决了电大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观念、政策和方针问题,而贯彻《意见》、实现总目标,广播电视大学任重而道远,还必须树立典型、培养典型,通过典型引路,拓宽视野,做过细的工作,才能使重大决策和规划付诸实践,才能使理论、方针、政策成为全国电大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上海电视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她的基本经验符合《意见》与“基本思路”的精神。宣传和推广这一典型有助于各级电大学习经验,找出差距,形成共识,统一行动,更坚决、更全面地深入贯彻《意见》和“基本思路”,更有力地推动全国电大系统的改革和发展。
上海电大基本经验的意义在于,她以自己的实践诠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的含义,她所树立的形象使这一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她使人们进一步明确了电大的发展方向,坚定了实现总目标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彻底地打消了有些人认为创立电大是“文革”结束后的非常时期发展高等教育的权宜之计,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恢复和发展,电大是否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疑问。
上海电大基本经验的意义还在于,她使人们看到在上海这样一个高校林立的国际大都市里,电大仍然大有用武之地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而有助于全国各地电大结合本地情况,办出特色,开拓前进。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已有的实践经验看,远距离教育更适应边远、民族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这些普通高等教育比较薄弱的地区。上海电大的成功经验,对经济发达、尚不发达或很不发达的省份来说都会有很大的启发。
更重要的是,上海电大的经验打破了一些迷信,使人们更理性地运用远距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重新审视电大17年走过的道路。这不意味着否定过去,而是以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反思过去,这种反思是广播电视大学新的成熟的标志之一。实际上囿于初创时的观念、习惯、政策、条件,电大不可能不或多或少地沿袭了传统面授教育,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的观念和做法,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这些习惯中有符合远距离教育规律的东西,也有不符合的,这就是历史。因此,学习上海的经验有利于全国电大转变观念、更新意识,形成改革现有办学、教学和教学管理模式的共识。
这里不能不提到上海电大主办的《开放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上发表的大连电大副校长韩景文教授的“争鸣”文章。由韩教授引起的这场关于电大改革和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讨论,激起了电大工作者的思想波澜,使每个关心电大的人都更冷静地深入反思电大17年走过的道路和形成的办学模式,这有助于我们弄清什么是远距离教育的本质规律,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远距离教育。这场争论的意义不在于韩教授文章的尖锐性和正确与否,也不在于那些赞同或不赞同韩文的文章是否准确,而是它带头打破了一种迷信,揭示了一个真理,有助于启发人们转变观念,迎接挑战,有勇气面对电大存在的问题,敢于突破17年的局限性,把电大的改革和发展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二、对上海电大经验的几点认识与分析
上海电视大学创立于60年代初,1979年复校。复校后的上海电大与全国各地电大一道,一荣俱荣,创造了中国电大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就在电大高等学历教育方兴未艾之时,上海电大率先提出了“居安思危”的问题,但是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久,电大即面临着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科技和教育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开始了从教育观念到办学机制的艰难的改革历程。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上海电大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进取,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电大系统办学、拥有系统教育资源和覆盖上海的广播电视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势,为上海实现新的腾飞,加快人才培养和市民素质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为全国电大系统贯彻《意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与远距离教育办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概括起来,上海电大的基本经验包括:
1.转变观念、更新意识,使教育观念从一次性教育和应试教育向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转变,从传统面授教育向远距离开放教育转变,牢牢树立系统意识、媒体意识、远教意识和质量意识,明确办学方向,找准电大位置,积极探索大城市电大开放与远距离教育的办学模式。
2.逐步完善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机制。主动争取政府支持,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一次次地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出色地完成政府和各部门委托的教学任务,得到了上海市民的认可。从而使电大与政府、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建立了一种信任、支持、服务的良性循环,以辛勤的劳动为上海电大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上海电大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在办好学历教育基础上,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和大规模的社会化培训,初步实现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发挥了开放教育和多种媒体教学的特色,使电大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里站稳了脚跟,并在全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高等学校合并调整中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3.重视系统建设和教材建设,主动争取国家教委和中央电大的指导和支持,坚决贯彻国家教委关于“五统一”和60%统设课程的有关规定,充分利用电大系统资源优势并注意与上海优势相结合,自觉维护系统整体利益,积极参与系统共建。
4.重视远距离教育研究,建立了开放教育研究所,创办了《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加强理论与应用研究,努力做到理论先导,积极探索与国际远距离教育接轨,努力开拓国际交流合作领域,在开放办学方面,积极参加“注册视听生”和“专升本”两项试点,努力在“不组班教学”和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支持服务上下功夫;在教学现代化方面,建立视听教室、电子信箱,积极开发计算机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探索新技术、新媒体在电大教学中的应用。
上海电大近年来改革和发展获得成功的关键是牢牢抓住了电大改革和发展中的两大命题,在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上下功夫,做文章。
上海的实践表明,做好开放性命题的关键是转变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树立终身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和开放与远距离教育观念。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观念,集中表现在两个适应性上:即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与适应学生个人学习需求。上海电大为适应上海市要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包括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国际大都市的需要,在稳定高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社会化的大规模培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外,上海电大在学历教育、两项改革试点以及大规模社会化培训中,注意适应广大求学者的需要,搞好对学生和各类学员的支持服务,以良好的服务,优良的教学和严格的质量管理赢得了市民的赞扬。这就为建立主动适应的按需办学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这一适应性机制在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中不断完善巩固。
上海的经验表明,树立开放与远距离教育的观念,就要坚持以开放和远距离教育的理论指导改革,要正确处理远距离教育普遍规律与中国特色的问题,要区别17年来形成的习惯和经验哪些是特色,哪些不是,不符合规律的要改革,特色的要坚持。电大系统、“五统一”等就是远距离教育普遍规律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特色,而组班教学和校园化等就不尽符合远距离教育的规律。电大可以发展普通专科教育,但不能照搬普通高等学校的做法。国外远距离教育不仅在成人教育领域办,也在基础教育甚至是少年儿童中办,但要坚持开放和远教特色。电大要办出特色,就要改革电大现有的办学、教学和教学管理模式。
上海的实践表明,做好教学现代化命题的关键是更新意识,牢牢树立系统意识、质量意识、媒体意识和远教意识。树立系统意识,就要有全局观念,自觉维护系统整体利益,真正实现“共商大计、共建系统、共享资源、共创辉煌”,通过共商、共建、做到共享和共同创造;树立质量意识,就要坚持“五统一”,完善电大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抓好教学设计、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媒体教学和统一考试等各个环节,我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质量的竞争,有了可靠的质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树立媒体意识,就要充分发挥各种现代媒体的优势,同时抓新技术、新媒体在电大教育中的开发和应用,抓教材建设、抓视听教学、抓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树立远教意识,就要研究远距离开放学习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抓不组班教学,抓对学生的支持服务,正确引导两项改革试点走向深入。上海电视大学在抓两大命题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但学习上海电大其意义决非外在的形式,因此有必要提出以下问题。
三、学习上海电大经验的几个问题
学习上海电大的经验,首先要克服一些思想障碍,明确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有人认为上海电大之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是因为有好市长、好教委、好校长,而我们这儿氛围和环境远不比上海,怎么学?这个问题涉及前述电大、政府和社会三者的关系,是电大发展必须研究的问题。上海电大首先主动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为上海的发展去找题目,有些机遇是争取来的,甚至是创造的。而上海经验中更重要的一条是,有了机遇要抓住,尽全力把它办好,通过坚实的工作,以优良的质量和服务赢得政府的信任和市民的好评。不仅市长说好,更重要的是市民说好。这样新的项目和机遇也就接踵而来,形成良性循环。
学习上海的经验,关键是转变观念,更新意识,各地的条件、环境和氛围可能与上海不同。但是观念转变了,则可因地制宜,创出更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相反,观念意识不变,有了条件,有了机遇,也很难抓住、用好。
2.有人说,上海电大校园并不大,怎么能做这么多事。学习上海经验,就要善于利用电大系统资源优势并与本地优势相结合,要坚持开放和远距离教育的特色。广播电视大学不能没有房子和设备,但房子和设备如何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方向和特色。在房子和设备上,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超出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清华、北大。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利用系统资源和本地普通高校的资源,而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特色的营造上,重点投向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及设备和设施,投向视听教室、计算机教室甚至提供双向通信的视频会议设施,以及必要的实验和实习条件。用有限的但具有特色的资源开拓开放和远距离学习的无限空间。
3.电大工作者有一句名言叫“铜头、铁嘴、飞毛腿”,这是电大人的骄傲,比喻创业的艰辛和电大工作者的执着敬业精神。学习上海经验,有必要重新研究这句名言。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大变革时代,仅仅凭借这种“硬骨头”的闯劲已远远不够了。我们不仅需要继承这种精神,更重要的是要赋予它全新的概念:“铜头”有个方向问题,往哪儿碰?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要端正开放和远距离教育的办学方向,要有一个时时追随时代不断更新的大脑,而不是一味地乱碰;“铁嘴”,有个说什么的问题,争取政府支持,支持什么,这也有方向和投向问题,政府又凭什么,凭“铁嘴”支持你?政府支持电大,主要是电大的作为,有作为才有地位,支持什么,支持你办出特色,而不是走普通高校的路子,真正有远见卓识的政府也绝不会把电大办成一所作用有限的地方普通高等学校;“飞毛腿”,有三个问题,一个是方向,往哪儿跑,一个是节奏,是否一味地快,要不要在某些方面快跑,某些方面稳步发展,某些方面小步探索,另一个是要不要事事都要用“腿”跑,能不能知己知彼,运筹帷幄,制定出出奇制胜、改革和发展的谋略更为关键。因此,学习上海经验,就对各地电大提出了一个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和成就,而要努力再上新台阶的要求。此外,主动争取政策,开拓办学领域,也有一个选择问题,不能单纯考虑经济效益,也不能什么都干,要把社会效益和是否是自己的特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
4.学习上海要从中央电大抓起。对照上海电大的经验,中央电大的差距也是明显的。作为电大系统的龙头,更要转变观念、更新意识,承担起研究指导全国电大贯彻《意见》,为实现发展总目标、深化改革的重任,做好教学指导、服务和评估工作,不辜负全国电大的期望。
上海电大的经验和成就令全国同行欣喜。我们祝愿上海电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走在电大系统的前列,也希望通过学习上海电大,“一花引来万花开”,使全国电大系统的改革和发展,从理论到实践,整体水平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大步迈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