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进高校的实施性探究论文_李丽娜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进高校的实施性探究论文_李丽娜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李丽娜

摘要: 贯彻党的十九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珠海市金湾区委宣传部与文体旅游局积极探索新路径新举措,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引入高职院校,成立项目小组联合立项,研究实施一系列的推广普及工作。主要以非遗“鹤舞”进校园普及性传承作为开端;其次根据对“鹤舞”文化的认识,延伸创作出适应于当下守“传统”迎“时代”的舞蹈剧目作品;再由校园传承辐射至社区企业、走进千家万户,提高全民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意识。

关键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鹤舞 保护与传承 实施

一.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进高校的实施意义

自文化部2015年联合教育部启动实施非遗传承人高校研修研习培训,不仅使得非遗传承人以及从业者提高了技艺能力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促进了大学与社区的互动,对于丰富高校学术积累、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成效显著意义重大。

非遗”鹤舞”进高校首先可以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年轻一代传承新苗;其次高校可提供相关学术及教学资源支持,从课堂学艺到舞台实践;从校园文化到社区活动,做到迎进来(非遗文化进校园)舞出去(剧目作品送基层)的普及性推广举措;再次从课程设置上入手,多形式多渠道的传承非遗文化,通过课堂学习和创作,让他们成为既能演绎又能创编的多元化推广群体,建立良好且持久的长效机制,让“鹤舞”真正“飞”起来,才是保护和传承非遗最为根本有效的办法。

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进高校的具体实施举措

“鹤舞”进高校实施方案根据上级文件以及相关部门的统筹规划,我院项目组通过实地采风考察,挖掘提炼,整理创作,在校内建设鹤舞教学基地,保证课堂教学传承实施,面向社会文化推广等举措,希望鹤舞文化以活态轨迹稳步前行,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1.前期准备阶段

采风:由珠海市金湾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组织,珠海艺术职业学院鹤舞研究小组一同前往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进行实地采风,由三灶鹤舞第五代传承人陈福炎老先生亲自讲解,与鹤舞相关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学艺:为了更好的传承鹤舞的风格性与独特性,研究小组校内外多次与相关传承人学习交流。校外,到访村民鹤舞演出以及训练实地,跟随三灶鹤舞第六代传承人进行基本步伐,基本手法,表演舞段,鹤衣穿戴和使用的学习,了解认识鹤舞约定俗成的礼仪三部曲(开光、拜老、羽化)的民俗仪式;校内,将传承人请进来,为在校学生开展相关主题讲座、鹤舞表演、现场教学等环节,让同学们更真切的感受当地人文风俗,体会鹤舞文化的独特魅力,透过多媒体影像资料近距离的观赏鹤舞艺人的精湛演绎和惟妙惟肖的灵动形象,感受到他们对此承载的文化使命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创编:进行实地采风与学艺的资料整理,梳理出即具有传统风格动律又适应于学生课堂教学的“鹤舞”组合教材;结合组合动律、原始素材以及历史背景提炼适应于剧目编创同时具有传承意义的舞蹈语汇、章节段落。本次编创的作品主要以舞台形式呈现,内容上从师徒学艺、节庆拜寿、人鹤合一等多方面的还原鹤舞由来以及发展走向。在编创设计中,对于舞蹈道具“鹤衣”的选择做了一定的考虑,学徒学艺时的鹤身形象采用了以手为头,以臂为颈的手臂服饰来展现,师傅仍然沿用传统鹤衣形象呈现,这样“简”与“繁”的舞台搭配既能丰富画面又能突出主次关系,同时在精神上也是对学徒的一种激励,唤起对鹤衣的向往与敬畏之情。

2.非遗教学基地建设

为确保非遗传承在珠海艺术职业学院有一个长期机制,特别成立了“鹤舞技艺传承研发教学基地”,主要功能体现在:收藏展示、聚集示范、交流合作、教育培训、创新探索等多个方面。同时会制定一整套严谨的执行制度,让基地真正成为保护与传承非遗项目的实践平台,成为校内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媒介。

3.授课年级的甄选

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是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因而选择在专业课程中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中融入,课程设置为两学期,第一学期基础认知与训练阶段,主要以课堂组合形式授课,内容由步伐训练-----上肢训练----综合动律组合----表演性风格组合等多个组合形式呈现;第二学期为创编阶段,主要以舞蹈剧目创作、舞台综合实践的形式呈现,内容由结构梳理---动作编创---情绪与段落整合---舞蹈实践检验----修改提升等步骤开展,让鹤舞文化创新不止,创意不断。通过对鹤舞主要动作的标准规格及身体能力要求方面考虑,在稳定性,平衡性、协调性以及灵活性等动作规格上有一定肢能要求,故在年级选择中建议采用中年级(大二)学生给予开设,该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民族民间舞蹈基础和认识,对于民间传统舞蹈的风格特点能够相对更好的把握与表现。

4.多专业方向的传承教学

采用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拓宽非遗“鹤舞”人才培养渠道。对于舞蹈专业学生以专业必修课程开设;音乐专业学生以形体课程开设;其他专业均以选修课程进行开设。重保护促传承,普及性的校园推广,扩大年轻人的认知范围,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造就新一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5. 开展鹤舞文化传承开放周主题活动的设想

以非遗文化普及性推广为背景,以公益惠民主题活动为主线,开展鹤舞文化传承开放周主题活动。可供参与的活动:①以鹤会友(与传承人一同鹤舞翩翩)②观摩鹤舞专场汇报演出(学生作品汇报)③参观鹤舞技艺传承研发教学基地(历史探究、模型展览)④“鹤”文化主题创意展(可与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联合推出创意设计作品展,优秀作品可作为金湾区旅游纪念品以及宣传资料)⑤鹤舞精品作品下基层(各类公益惠民演出)。此项活动不仅可以推广普及非遗文化,又能孵化出一批带有非遗特色的文化符号,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尽情挥洒,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三.结论

非遗“鹤舞”进高校保护与传承的实施具备一定的功能性,从学校层面来看,提高了参与者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了教师团队的专业学术范畴,增强了学生综合专业技能,将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让“鹤舞”文化真正鲜活起来。从社会层面来看,推动了非遗文化的活态发展,促进了校社校企的互动联通,拓宽了受众群体覆盖面,让群众多视角、多形式的感受鹤舞文化,提高全民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意识,传承本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王学思.开创非遗当代传承发展的生动局面.中国文化报.2017年10月刊

[2]《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编委会.珠海出版社.2009.1

论文作者:李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进高校的实施性探究论文_李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