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根溯源,追寻遗失的艺术瑰宝
云南是一个集居着26个民族的地方,这里地大物博,这里青山绿水,这里蓝天白云,这里更是鲜花锦簇。这里的人民能歌善舞,这里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你如果有一天兴致勃发一游云南,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将会尽收眼底。在这个美丽的西南边陲还有个人们不够熟悉的地方——德宏,在这个犀鸟栖息的地方居住着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五种世居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的文字、自己的艺术、自己的语言体系。他们共同生活在德宏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包括舞蹈、音乐等在内,这些都是少数民族在岁月长河里创造出来的财富。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他们的生活从原始社会直接步入了当今发达的社会,坐上汽车直奔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他们换下的是五彩的衣衫,他们留下的是标志性的图腾,他们学会的是一部手机走天下的信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停奔跑的几十年中,他们跑丢了自己的文字,跑失了自己独有的艺术!如今的九零后、零零后、一零后说的已经是大汉语,穿上的不再是百鸟羽毛般的衣服,景颇族目瑙纵歌场上再也找不到会领舞的瑙双(跳舞的领队),泼水节上的嘎央队得每年进行训练才能基本整齐,窝罗节里登窝罗的领队们已经年过花甲……
为了不让这历史的瑰宝遗失,让我们的孩子永远牢记自己的文化,我们开启了寻根溯源之旅,通过拜访老贺央、瑙双、老嘎头,寻找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艺术,学习庆贺舞、祭祀舞、农耿武等民族舞蹈,寻找各种舞蹈的要领,学习各种舞蹈音律,不断完善“德宏五种世居民族文化韵律操”编撰工作,开启校园传承优秀文化的大门。
二、自编韵律操,引领德宏人的生活时尚
在走访过老贺央、瑙双、老嘎头后,2010年春我校音乐老师李蓉、董静开始了校园“德宏五种世居民族文化韵律操”基本动作的编撰。她们白天在学校“碰头”,设计韵律操动作;晚上下班后,各自又从网上收集各民族的文化知识,网罗大量原版民族舞蹈视频,从中寻找灵感。“阿昌和德昂的视频较多,傈僳则相对较少。”李蓉于是又从朋友那借来3张光碟,反复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起初有点犯晕,每种民族舞蹈动作繁多,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李蓉说,既要符合音乐的节奏又要符合民族特点,选取动作成了整套韵律操的关键。为此,她们从傣族的孔雀舞、景颇族的甩银袍、阿昌族的蹬窝罗、傈僳族的三弦舞等动作中精中选优,抽取了代表民族舞蹈的最基本的动作,让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受到本土民族的勇敢和快乐。“我们追求的,就是让人一眼看去就知道源自哪种民族。”这套本土民族韵律操是力与美的综合表现,涵盖了本土民族的文化还远远不够。造型优美的舞蹈动作与基本体操有机结合,动作才能舒展大方,才能起到锻炼学生体质的作用。学校体育老师随即也加入到创作中来。
历时四个多月,一套包含五种民族舞蹈、音律的韵律操基本完成。整套操分十七个动作完成,时间为5分23秒。全套操定型后由5大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包括3到4个动作。第一部分傣族韵律操由胸前交叉立掌、勾踢步转体、内侧点托掌组成;其次的德昂族部分由托按掌立圆、立掌画圆移位、甩手前蹬、左右倾头组成;景颇族部分的动作有左右摆臂扩指、甩肩跳跃、扩胸摆臂;阿昌族部分包括曲臂托掌、抡臂按掌、前后摆臂;第五部分傈僳族韵律操由踏步跳跃、踮步弹弦、转体提肘、曲肘跳跃组成。初演当天,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协会的领导们来了,民间艺术家来了,主管部门来了。他们从体育舞蹈的视角审阅着每个民族的艺术,细致地审阅着每个动作,聆听着每个音符。这套韵律操融合了本土世居民族的舞蹈与音乐内容,符合多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实际,是一套能够使德宏充满韵律美的音乐、舞蹈传承下去的艺术,迅速引领了德宏的生活时尚。
三、艺术传承,舞出民族大气魄
2010年7月27日、28日两天,本土民族韵律操在盈江县教育系统推广,全县150多名音乐、体育老师学习。随后,州教育局又于7月30日、31日两天,组织全州各县市(区)中小学及幼儿园音乐、体育教师代表200多人,在盈江县民族中学参加本土民族韵律操现场培训。韵律操在全州中小学范围内推广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韵律操在学校的风靡也引来了企业员工的登门求访。“现如今,这套本土民族韵律操已在全州流传开来。”德宏州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余果迈指着办公桌上一摞韵律操光盘说。这套光盘有两张,一张为平时给孩子放的背景音乐,另一张是动作教学光盘。州教育局牵头,委托县教育局和县广电局联合制作了1000余套光盘,全州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了1至2套。光盘刚刻制完毕,很多人闻声托朋友来州教育局打听。出于宣传目的,20元一套的光盘都是白送的。余果迈粗略计算了一下,先后共十多家单位工作人员向她要过光盘。“前不久,云南省学生体育协会工作人员下来培训,意外看到了韵律操光盘,要走了3套。”原本州教育局还留存了100多套,现已所剩无几。近段时间,几乎天天都有人来索要,估计这些光盘会被“扫荡一空”。德宏本土民族韵律操融入了5种世居民族的舞蹈动作及音乐,刚一诞生就在盈江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加上简单易学的特点,受到当地居民狂热追捧,那场面丝毫不亚于任何大型团体操。如今在德宏总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华灯初上后,无论是人数众多的广场,还是人影稀少的巷尾,总能听到同样的音乐,见到潜心练习韵律操的人们,这无疑成为德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应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衰落不是灭亡,我们还有希望,应该用我们的努力使这文化脱离衰落的深渊,重新迎来辉煌。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论文作者:王羿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韵律操论文; 民族论文; 景颇族论文; 动作论文; 舞蹈论文; 傈僳族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