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广大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出现了一批象汩罗、烟台等地这样的区域性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也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取得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宝贵经验;对中小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家长乃至社会各界也逐渐形成共识。但是,根据笔者参加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听课、召开教师座谈会,向学生与家长调查,感到有不少教师对素质教育存在种种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比如有的教师认为课外搞素质教育,是课外活动指导教师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认为搞素质教育就要取消考试,不留作业;有的教师还错误地认为,中小学搞素质教育就会降低教育质量,于是,对实施素质教育持消极态度;还有不少教师,尤其是高考压力较大的高中教师,认为自己无法搞素质教育,这些教师从教育思想到教育教学行为,基本上仍然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要开设选修课、上好活动课、举办专题讲座;要成立各种兴趣特长小组;要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娱、体育与科技活动;要组织学生参观、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要办好学生的工艺、美术、书法与制作等方面的成果展览;要开好班会、团会与队会等。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这是因为,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具有渗透德育的功能,特别是它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学习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精神;通过教师的启发式传授知识、学生吸收与消化知识过程中的思考,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占用学生全部教育教学活动时间的绝大部分;它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中小学领导要把教师的积极性引向认真备课、钻研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注重传授知识、死记硬背,以为学生掌握知识、记住知识,就算学习好了;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要求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并把它记在脑海里。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就必须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特别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没有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课堂教学,不仅是要使学生吸收知识,理解知识,还要通过学生在吸收理解知识过程中的思考与动手操作,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不是单向的教师传授,不是灌输式的讲授,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是学生动耳、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从亲身经历的28年的中学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它主要是八个字,即教师的教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学要“积极主动”。这是因为:只有教师“善于启发”,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与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才能消化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有的教师在“讲”字上下功夫,以为讲清讲透了,学生听懂了,就是好课。其实不然。有位初三物理教师讲授“欧姆定律”。她开始讲授新课时,明确交代:今天我们要学习“电流强度”、“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首先做一个演示实验,即加在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越大;当电压不变时,这段电路的电阻越大,电流强度越 V

小。然后教师急急忙忙地写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接着强调并板 R

书出运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的三点;最后,组织学生背诵欧姆定律的内容和演算了3道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的习题。这堂课,从讲的角度看,教师的语言精炼、准确,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都讲得很清楚;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也都明白了,对教师的讲课也都比较满意。似乎这堂课是堂好课。但是,从启发学生的角度看,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的来看,这堂课不是好课,是教师的应试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因为这堂课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没有在启发学生思考上下功夫。比如对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三者关系的认识,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外,还应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有关的电现象,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间讨论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让学生概括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这样做,学生不仅会对欧姆定律理解深刻,而且,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真正动脑思考,就起到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现在,中小学有些课堂教学,教师总是下功夫讲清讲透规律性的知识,而不是下功夫去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去认识、理解和总结出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教师的讲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教师注重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记住知识,而不是引导学生在动脑思考中去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是目前中小学很多课堂教学,尤其是理科课堂教学的通病。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针对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改革教学方法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课堂45分钟内,应留出一点时间,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允许学生发问。学源于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才有所得,这里所说的“得”,不仅是得到知识,还包括发展智力。学生提出的问题,当时教师回答不了,可以告诉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或跟老师们研究后再回答。学生如果能经常提出一些教师难以回答的问题,说明教师启发得法,学生真动了脑筋,而且学有水平,这对教师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

第二,要提倡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一道理科习题,常常有多种解法,有的教师,讲完习题的某种解法后,忙于演算第二道习题,不是组织学生讨论,还有没有其它解法;语文老师讲新课时,把某篇文章分成三段,有的学生认为这篇文章分成4段比较合适,教师认为这个学生同自己过不去;有位语文老师讲填空题,题目是:秋天来了,叶子( )了。老师说应填“落”字。有个学生说,还可填“黄”字。本来这个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应受到表扬,而教师却说这个学生是故意跟老师唱反调。

第三,要保护回答错误的学生。一位高中二年级的数学老师,讲授新课前提问学生:有n个元素,每次取出两个元素进行排列,问共有多少个排列数?被提问的第一个学生回答:n[2]个。教师马上说:“坐下”,显然是学生回答错误,使老师不满意。接着让第二个学生站起来回答:n·(n-1)个,教师高兴地说:“对了,请坐。”课后,我跟这位教师说,你为什么不让第一个学生说说她的想法呢?也许班里还有些同学也有同样错误的理解,如果你能分析一下这个错误,是会很有好处的,特别是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更要尊重她的自尊心。

第四,要启发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有些教师,总是习惯于把结论告诉学生,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住。一位教师讲原子核衰变时,讲时强调:衰变规律有两个表达式;这个规律的应用,要注意两点。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下功夫记住其表达式和应用时教师强调的两个问题。这种课堂教学,可能对应付考试有一点作用,但它会把学生培养成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衰变规律如何表达,衰变规律应用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不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总结呢?!我国有些中学生高分低能、思维能力差,特别是创造能力很差,就是这种课堂教学长期影响的恶果。

第五,要处理好讲练关系。启发式的讲授和适度的练习,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启发式的讲授要在组织学生练习(这里讲到的练习不只是演算习题,还包括语文的组词、阅读、作文、理化学科的实验等)过程中体现出来。过去,曾强调“精讲多练”,结果由于多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以后,提出要“精讲精练”,结果,由于练习不够,达不到教学要求。林崇德教授说,课堂要精讲善练。这对我们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讲练关系,很有启发。

第六,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学得法,要体现在对学生学法的有效指导上。现在,有些学生不注意总结学习方法,拚时间、拼体力,结果是“疲劳战术、收效甚微”。这是与教师不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有关的。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魏书生同志,他担任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教两个班的语文课,一年中几乎有半年的时间外出开会或讲学,他不请人代课,学生上语文课时自学,学习成绩仍很好。其主要原因在于,魏书生老师平时注重指导学生学法,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当然,课堂教学的启发式,不是看学生是否“举手如林”,不是看课堂上是否“有问有答”。有位高中数学特级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很少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而是“一讲到底”,这是不是灌输式教学呢?不是的。由于他对教材理解很深,对学生实际掌握很准,他总是在重点、难点、疑点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反映,听这位老师的课,觉得很有味道,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相反,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经常让学生齐声回答:“对不对?”“是不是?”“有没有?”有位教师讲“扇形面积的计算”,上课时手持一把折叠的扇子,问学生“我手中拿的是什么?”并叫起来一名学生回答:“是一把扇子”。学生都已经认识扇子,还问学生干什么呢?这种形式上的活跃,有问有答,决不能说成是启发式教学。

要使课堂教学起到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教师还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认真备好每堂课,认真设计教案,认真写课后小结。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实际(包括社会实际、生活实际);要备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与疑点的处理),要备德育点(即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在什么地方、如何对学生渗透德育)。备课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有位初二几何老师讲同位角、内错角。她语言精炼、教态自然、善于启发,学生活跃,整个课堂组织得很好。很多老师课后评议,认为这堂课讲得很好。我也充分肯定了这位教师,并鼓励说:再经过十年、八年的艰苦努力,这位教师一定会成为我市的中学名教师。同时,我也指出:从学生对同位角、内错角的理解来说,这堂课存在一个重要问题,不能算是好课。因为老师讲同位角与内错角时,板书是;两条平行直线被另一斜线所截。这样,我在课堂上问了旁边的两名学生,两条不平行的直线被另一条斜线所截时,同位角与内错角在哪里?他俩都说“不知道”。这是由于教师备课时的大意所造成的。

课堂教学能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前提条件是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的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文化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一所学校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业务进修、教研活动、教改实践与教育科研等途径,并采取有力的政策与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既能渗透德育,又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以及通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和动脑思考,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标签:;  ;  

关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