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冷战”的原因与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韩论文,冷战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15)6期0050-13 作为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日韩关系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自不待言。但在过去三年多时间内,双边关系一直在“政冷经冷”的状态中徘徊。用美国学者维可多·车的话来说,“韩国和日本正处于冷战之中”,为了改善日韩双边关系,两国需要实施“第二轮关系正常化”。①日韩关系为何在2012年骤然恶化并在随后陷入长期僵持和对抗的“冷战”状态之中,其背后原因和长远影响值得分析研究。 一、持续三裁的“冷战” 自1956年两国签署《日韩基本条约》实现邦交正常化之后,日韩关系一直在不断摩擦中曲折行进。1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访日期间,两国签署《日韩共同宣言——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日韩新型伙伴关系》,随后日本社会掀起“韩流”热潮,韩国对日本大众文化实施开放,双边关系一度得到全面改善。然而,进入2003年,两国关系又因历史问题和岛屿主权争议而摩擦不断。2012年8月1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访问了韩日两国均声称拥有主权而韩国实际控制的独岛(日本称“竹岛”),引发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作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登上争议岛屿的总统,李明博称登岛之举并非一时冲动而为之,而是两三年前就开始考虑,甚至仔细研究过登岛行动可能产生的副作用。② 日本政府对李明博登岛行动作出强烈反应。外相玄叶光一郎当日表示,日本强烈要求中止登岛,并将采取措施坚决应对。日本国内舆论对韩国总统登岛普遍感到突然和失望,认为登岛行为意味着李明博政府已经放弃了剩余半年任期内的对日外交。③事实表明,日本国内舆论对日韩关系的悲观论调并非杞人忧天。后续事态的发展表明,登岛行动只是韩国政府对日显示强硬姿态的第一步。8月14日,李明博在参加韩国忠清北道清原举行的教师研讨会时表示,听说日本天皇希望访问韩国,如果天皇有意向在民族独立运动中牺牲的人表示谢罪的话,是可以来访的。如果只是表示“痛惜之念”,则无法实现访韩。④韩国总统涉及天皇的政治言论,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和反韩情绪。玄叶光一郎当日即代表日本政府向韩国提出正式抗议。日本国会和地方议会也纷纷表达抗议之声,指责韩国总统的登岛行为是动摇日韩友好关系的“暴举”。针对要求天皇道歉的言论,各地方议会通过意见书或决议,明确要求李明博“道歉并收回发言”。⑤与此同时,为了更加明确地表达日方的态度,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还致函韩方,表达了对李明博登岛和要求天皇道歉言论的遗憾之意。 面对日本举国上下的激烈抗议,韩国政府毫不示弱。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在韩国国会答辩时,不仅表达了对李明博总统发言的赞同与支持,而且进一步表示,如果天皇访问韩国,“该谢罪的地方就应该谢罪”,同时明确表达了日本昭和天皇负有战争责任的看法。⑥此外,为显示韩国决不退让的强硬姿态,韩国政府还断然拒绝接收野田首相信函,韩日外交对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此后,双方虽一度表现出突破政治僵局的意愿,但由于两国在慰安妇问题上的对立更趋尖锐化,使改善的愿望最终落空,两国关系一直未能摆脱冷淡低迷、停滞徘徊,甚至激烈对抗的阴影和怪圈。 从2012年年底开始,日韩两国先后迎来政权更迭,这为双边关系改善带来了新的希望。2012年12月日本安倍晋三内阁成立,2013年2月朴槿惠就任新一届韩国总统。安倍内阁对改善日韩关系态度较为积极,从内阁成立伊始便开始摸索尽快举行日韩首脑会谈的有效途径。日本舆论乐观地认为,由于朴槿惠上任前的对日态度并未表现得比其前任李明博更加强硬,另一方面朴槿惠的父亲、已故韩国前总统朴正熙曾与日本政界,特别是安倍家族保持较深关系,朴槿惠会更加重视继承和延伸与日本的关系,可能会积极回应安倍提出的首脑会谈建议。 然而,上述期待仅是日本方面的一厢情愿,韩国新政府的对曰态度朝着与日方期待的相反方向发展。首先,日本在韩国新政府外交中的重要性明显降低。朴槿惠当选总统后不久,在首尔会见美、中、日、俄四国使节,破例把日本排在中国之后。朴槿惠总统正式上任两天后,韩国外相尹炳世就公开表示,“韩国外交的优先顺序为美国、中国、日本和俄罗斯”。⑦正式对外公布降低日本在新政府中外交优先顺序中的位置,无异于给日本国内期待两国早日举行首脑会谈泼了一盆冷水。其次,朴槿惠总统对历史问题的反复提起表明,解决历史问题已经成为举行首脑会谈的前提条件。朴槿惠在就职当天接见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时表示,为了构筑真正的韩日友好关系,有必要正视历史,从内心理解受害者的痛苦,努力愈合过去的创伤。在“3·1独立运动”纪念仪式上朴槿惠进一步表示,日韩之间“加害者和受害者的立场即使千年之后也不会改变”,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在解决历史问题上采取更加负责任的态度。⑧3月6日在与安倍首相的通话中,朴槿惠直截了当地向安倍表示,“历史问题妨碍了韩日关系的发展”,明确表达了如果日本不在历史问题上采取具体行动,就无法迈出改善日韩关系的步伐。⑨ 面对韩国解决历史问题的呼吁,日本不仅未作出积极回应,反而在伤害受害国感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13年12月,安倍首相不顾中韩两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导致日韩两国陷入“事实上的断交状态”。⑩日韩关系的持续僵持不仅刺激两国间敌对情绪不断升高,也惊动了两国的共同盟友——美国。为了阻止日韩对立持续发展以及可能对美日韩合作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奥巴马政府决定出面调解。2014年4月,在奥巴马总统的撮合下,安倍首相和朴槿惠总统在参加海牙核安全峰会期间出席了美国主导的美日韩三国首脑会议。尽管如此,韩国并未因此降低举行韩日首脑双边会谈的门槛,美国的外交努力未能促成日韩首脑一对一的双边会谈。 2015年是日韩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两国国内希望尽快举行双边首脑会谈的呼声不断增大,日韩首脑开始采取行动。6月,安倍首相和朴槿惠总统分别出席了在东京和首尔举行的日韩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活动并致辞,同时发出了希望改善两国关系的积极信号,日韩关系出现转机。9月,两国外长在纽约举行双边会谈,就合作推进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达成一致。11月,在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之后,安倍首相和朴槿惠总统举行首次首脑会谈,双方商定为尽快解决二战日军慰安妇问题加快谈判进程。两国在经过三年多的外交“冷战”之后,终于迎来了促使双边关系走出谷底的曙光。 二、历史问题成关键因素 对朴槿惠政府来说,以日军慰安妇问题为代表的历史问题不仅是妨碍两国首脑正常交往的最大绊脚石,更是从根本上导致韩日关系踟蹰不前的症结所在。从广义上讲,日韩之间的历史问题主要涉及三方面,即包括参拜靖国神社和教科书问题在内的历史认识问题、二战时期的日军慰安妇问题以及强征劳工的赔偿问题。其中历史认识问题是根本,它不仅与慰安妇问题和领土问题紧密相连,而且从整体上影响着日韩关系的发展。2013年2月,任期将满的李明博总统在接受韩国媒体访谈时表示,其在2012年登上独岛,是由于“想到必须有人出面制止日本的右倾化”,(11)这表明韩国总统登岛的主要目的并非宣示主权,而是抗击与错误历史认识密切相关的日本政治右倾化。2013年8月,朴槿惠总统在“光复节”演讲中,曾借用韩国学者的话对解决韩日历史问题的重要性作过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述:“国家对人来说是身体,而历史则是灵魂”,“伤害灵魂夺走身体的一部分,这是任何国家和国民都不能接受的”,(12)以此间接谴责日本政府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的错误言行。2013年10月,韩国外相尹炳世在出席韩日新闻界人士的会议时表示,朴槿惠政权从成立之前就为韩日关系的稳定发展倾注了诸多努力,但在过去的8个月内,不断出现将韩方努力化为乌有的消极因素,站在韩国国民的立场上讲,问题的本质在于日本错误的历史认识。(13)朴槿惠政府之所以如此反复强调历史认识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韩国认为有必要对安倍内阁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言行出现明显倒退进行不间断地反击。 事实上,安倍内阁成立不久,就在国会答辩中公开表示,“不会原封不动地继承村山谈话”,并称“侵略的定义在国际上也没有定论”。日本政府还曾准备修改承认二战期间日军强征慰安妇的“河野谈话”。2013年8月,安倍在战殁者追悼仪式上的讲话中,完全未提及对战争的反省和对亚洲各国死难者的哀悼,而这是自1993年以来包括安倍本人在内的日本历任首相均有所提及的事项。日本政府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倒退言行引发韩国国内强烈的反日情绪,而这种情绪又迫使韩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更加强硬的对日政策。2013年12月,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更是引发了中、韩两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在强大的内外舆论压力下,安倍内阁随后被迫放弃了修改“河野谈话”的企图,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言行也有所软化。在2015年8月发表的战后70周年“安倍谈话”中,日本政府表态继承包括村山内阁在内的历届内阁的历史认识,并间接使用了“村山谈话”的四大关键措辞——侵略、殖民统治、道歉和反省。 如果说日韩围绕历史认识问题的对立有些抽象的话,那么两国在二战日军慰安妇问题上的对立则表现得非常具体。韩国政府认为,由于慰安妇问题是日本国家权力(政府和军队)介入实施的反人道主义非法行为,因此,日韩1965年为清理财政和民事债务关系而签署的《韩日请求权(索赔权)协定》不应包括该问题,日本政府应对慰安妇问题明确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011年8月,韩国宪法法院就慰安妇问题做出裁定,认定韩国政府未能努力使慰安妇问题得到解决,侵犯了受害者的基本权利,属违宪行为。10月,韩国宪法法院院长朴汉彻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韩日请求权协定》“并不是掩盖日本政府介入的战争犯罪”,“1968年欧盟决议第2391号中,战争犯罪和反人道罪没有公诉时效”,并强调现在“尚在世的韩国慰安妇受害者只有56人,全都达到高龄,这就是要求日本迅速进行损害赔偿和诚恳道歉的原因”。(14)从韩国国内政治层面看,韩国宪法法院的裁定对韩国政府造成巨大政治压力,此后,韩国政府两次向日本提出外交交涉要求,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有诚意的措施”,但并未得到回应。12月,韩国民间团体(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协议会)在日本驻韩大使馆前设置象征慰安妇的少女雕像并不断抗议示威,韩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和反日情绪再次高涨。 在慰安妇问题上,日本的原则立场与韩方完全相反。日本政府认为,日韩之间的索赔问题已经在1965年得到“全面、最终的解决”,日本政府已不再负有法律责任。尽管如此,出于缓解历史问题上的内外压力和改善日韩关系的需要,日本政府也曾作出过一些尝试和努力。1993年,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发表“河野谈话”,承认二战时期日军曾强征慰安妇的事实,并表示“道歉”和“反省”。1995年,日本成立“亚洲妇女基金”,以民间募捐的方式向慰安妇受害者支付赔偿金。韩国政府起初曾高度评价日方上述处理措施,但韩国国内舆论和民间团体认为,日方此举意在回避日本政府的责任,韩国政府不得不改变态度。在李明博政府时期,日韩两国政府曾探讨过外交解决方案并一度接近达成一致,但后因两国政权更迭不了了之。朴槿惠政府上台后,日韩两国就慰安妇问题数次举行局长级外交协商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两国间的原则分歧至今仍无法消除。日韩两国民众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也大相径庭。2015年6月,韩国《中央日报》与《日本经济新闻》公布的关于慰安妇问题的联合舆论调查结果显示,64%的日本国民认为日方已经做出了“充分”和“一定程度”的应对,而89%的韩国国民则认为日本的应对“不充分”,甚至“反而增加了伤痛”。(15) 强征劳工问题是日韩间牵涉赔偿的又一难题。2012年,韩国大法院对9名二战时期被强征赴日劳动的受害者向日本企业索赔案做出判决,认为韩国国民的个人索赔权并未随着《韩日请求权协定》签署而自动消失,相关日本企业必须对受害人进行赔偿。2013年,韩国首尔高等法院和釜山高等法院也做出裁决,要求日本企业对受害劳工进行赔偿。韩方接连做出的劳工赔偿判决激起日本政府和经济界的强烈不满。日本国内主要经济团体(经团联、商工会议所、经济同友会)非常罕见地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战后日韩经济关系之所以能顺利发展,其前提条件是韩国国内的个人索赔权已因1965年的《日韩请求权协定》而失效,认为韩国法院的裁定会阻碍日企在韩国的投资和业务,从而损害两国间良好的经济关系。(16)由于此前韩国政府在强征劳工问题上所持立场与日本政府一致,即认为强征劳工赔偿问题已经在《韩日请求权协定》中得到解决,在日方抗议和韩国国内判决的双重压力面前,韩国政府被置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目前,在韩国政府立场与韩国法院判决出现分歧的形势下,日韩强征劳工问题的解决前景变得更加复杂。 独岛(竹岛)之争也是长期困扰两国关系发展的难题。早在日韩邦交正常化谈判过程中,日本就向韩国提议将两国间的领土争端问题提交国际法院,但遭到韩方坚决反对。韩国方面认为,该岛屿争端与历史问题紧密相连,可以说本质上是日韩两国历史问题的延伸。日本正式将竹岛划归岛根县管辖是在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韩国政府据此认为,“独岛是日本侵略韩半岛过程中最先牺牲的韩国领土”。(15)日本对韩国实际控制的独岛提出的主权主张,实际上也是日本不愿认真反省侵略历史的一种表现。日本方面认为,竹岛是日本领土,目前韩国对该岛的实际控制属非法占领,要求韩国同意将此纠纷提交国际法院解决。日韩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在此问题上的矛盾一度趋于缓和。2004年,韩国发行独岛邮票引发日本抗议。2005年,日本岛根县议会制定并通过“竹岛日条例”,日领土争端再次凸显。自2012年李明博总统登岛后,日本加大了在领土问题上对韩国的反击力度,安倍内阁成立后连续三年派政府官员出席“竹岛目”活动,日本教科书中主张对竹岛拥有主权的记述也逐年增多。在此背景下,领土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日韩关系稳定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 从韩国立场来看,韩日围绕历史问题的对立和分歧之所以根深蒂固且无处不在,有着更深层次的国际背景和历史原因。2012年8月,韩国东北亚财团理事长郑在贞在接受韩国《中央日报》采访时表示,韩中日三国之间的矛盾根源在于未能彻底追究日本在二战中的责任,日本殖民统治的受害者韩国和遭到侵略的中国作为当事人却未能参加《旧金山和约》(1951年)的签订,因而未能发出正当的声音。(18)也就是说,二战后同盟国并未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责任进行彻底清算、以《旧金山和约》为中心的片面对日媾和以及东亚战后国际体制构建过程中的初期缺陷等因素,构成了日韩历史问题至今难以彻底解决的深层次原因。 三、负面影响 2012年以来,日韩围绕历史问题的尖锐对立使双边关系严重受损。尽管朴槿惠政府有意将历史问题和其他问题区别对待,但仍未能避免双边关系的停滞和倒退,两国政治关系冷淡、经贸关系下滑,国民间不信任、厌恶甚至敌对情绪也大幅度上升。 日韩政治关系的冷淡不仅表现在首脑交流的长期停滞上,也表现在两国共同价值观的日渐淡化上。2015年2月,日本外务省官网上有关日韩两国拥有共同价值观的表述突然消失,反映两国政治关系进一步变冷的现实。 日韩邦交正常化50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得到长足发展。据韩国贸易协会统计,两国贸易额从1965年的2.2亿美元发展到2014年的859.5亿美元,增加了390倍,两国互为对方第三大贸易伙伴。(18)2014年,两国间人员往来超过500万人次(2012年曾高达556万人次)。然而,2012年日韩关系急剧恶化后,尽管朴槿惠政府一直推行“政经分离”的对日外交原则,但未能阻止两国经贸关系下滑。安倍执政后,日韩经济依存度急剧下降。2015年5月,韩国经济研究院发表的报告显示,自2012年起,日本对韩直接投资、赴韩旅游人数和韩国对日出口额均出现明显下降。日本对韩直接投资额由2012年的45.4亿美元降至2014年的24.9亿美元,日本在对韩直接投资中的占比也由2012年的27.9%跌至13.1%。赴韩日本游客人数从2012年的342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217万人,缩水近三分之一。韩国对日贸易规模也以2012年为转折,出现负增长,2011年,韩国对日出口额同比增长40.8%,但2012年下降2.2%,2013年和2014年先后出现10.7%和7.2%的负增长,2015年第2季度,负增长规模扩大至17.6%。(20) 2015年5月,韩国《中央日报》和《日本经济新闻》实施的联合民调显示,对当前韩日关系持肯定态度的韩国人仅有3.7%,较5年前的调查结果(24.2%)严重下滑;对韩日关系持否定态度的韩国人比例达78.5%,较5年前增长了三倍以上(22.8%);对日韩关系持否定态度的日本人比例升至54.6%(5年前为12%),而持肯定态度的日本人仅为5%(5年前为30%);韩国人普遍认为韩日关系恶化的原因在于日本(62.7%),而大部分日本人则认为在于韩日双方(67.2%)。(21)同一时期,由日本民间非营利团体“言论NPO”与韩国智库“东亚研究院”联合进行的民调显示,两国国民对对方国家持负面印象的比例均超过半数,其中日本为52.4%,韩国则高达72.5%;在对对方国家抱有何种认识的调查中,55.7%的日本人认为韩国为“民族主义”,56.9%韩国人则认为日本为“军国主义”;关于持负面印象的理由,有70%的韩国受访者认为源于日方“没有正确反省侵略历史”,而有超过70%的日本受访者认为韩方“在历史问题上持续提出批评”是对其持负面印象的主要原因。(22) 日韩外交对峙不仅影响了双边关系,也波及美日韩三国关系特别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为了增强美日韩三国同盟的凝聚力,特别是减少韩国的离心力,美国一直努力调解日韩矛盾。尽管对于日韩围绕历史问题的对立,美国的基本态度是回避直接介入,希望日韩通过外交协商改善关系。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在朴槿惠总统2013年访美后就已开始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施压。2013年11月,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访日时明确告诫自民党高层不要再谈慰安妇问题,理由是韩国在美政界有相当强的院外活动能力,如果安倍内阁在慰安妇问题上固执己见,将惹怒美国国会。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的态度明显软化。 美国在对日施压的同时,也劝解韩国不拘泥于历史问题,努力改善对日关系。为帮助两国化解僵局,奥巴马总统更是亲自在海牙主导了三国首脑会谈。在极力调解但收效甚微的形势下,美国国内对韩国的不满情绪开始流露。2015年2月,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在一次关于美国与中日韩三国关系的讲话中,对东北亚地区拘泥于历史问题的民族主义情绪提出不点名批评。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更是对韩国无休止地要求日本谢罪提出质疑。(23)持续紧张的日韩政治关系使美国无法同时轻松平衡与日韩两国的同盟关系,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对其与两国的同盟关系进行细微的倾斜性调整,更加强调日本在维护地区安全上的作用,更加积极地推进美日安全合作。美国在安全政策上所持的对日倾斜姿态,为2015年9月日本政府的安保相关法案在国会通过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015年10月朴槿惠总统访美后,韩美关系得到了相应加强。但韩美关系的加强,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日韩外交对峙对美日韩三国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历史问题是引发近年来日韩“冷战”的主要原因,而历史问题长期存续的根源则可追溯至二战后特殊的国际背景和历史原因。日韩“冷战”不仅造成了日韩政经关系的全面冷却,也阻碍了美日韩三国合作的顺利开展。 在经过长时间的外交对峙后,日韩关系以2015年11月举行的双边首脑会谈为契机迎来新的改善机遇。日韩同意加快两国间外交谈判,以尽快解决历史问题中最迫切、最尖锐的日军慰安妇问题,对日韩关系的缓和与改善意义重大。它不仅会给未来的日韩首脑往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而且会为今后日韩关系的全面改善提供新的动力。与此同时,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就会晤机制定期化和共同推进三国签署自贸协定达成一致,也为日韩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此背景下,如果日韩双边谈判在不久的将来取得积极进展,日韩关系有望随之走出“冷战”,真正实现“第二轮关系正常化”。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日韩关系迈出了缓和的步伐,但影响日韩关系的负面因素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双方围绕历史问题的多重原则依然对立且尚无现实有效的化解方案,未来的日韩关系发展仍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两国围绕历史问题的分歧与对立有可能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据韩国媒体报道,作为针对“明治日本的产业革命遗产”入选世遗名录的对抗措施,韩国政府计划在2016年对日本殖民时期征用朝鲜半岛劳动者的记录资料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可能引发日韩间新的外交摩擦。这表明在日韩关系出现转机的同时,日韩围绕历史问题的摩擦和对立仍有可能持续存在。 [完稿日期:2015-10-30] 注释: ①维可多·车(Victor Cha):“韩国和日本正处于冷战中”,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2013年3月27日;“美国与‘第二轮韩日关系正常化’”,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2015年6月26日。 ②『李大統領「天皇、来韓望むなら心から謝罪すべき」』、ソゥル聨合ニュ一ス、2012年8月14日。卸任后的李明博前总统在2015年2月出版的回忆录中称其上任总统前已有登岛之意。 ③“韩国事实上放弃对日外交”,共同社首尔8月10电,共同网,2012年8月10日。 ④『李大統領「天皇、来韓望むなら心から謝罪すべき」』、ソゥル聨合ニュ一ス、2012年8月14日。 ⑤“日本37个道府县议会曾要求政府对中韩采取坚决态度”,共同社10月28电,共同网,2012年10月28日。 ⑥『天皇陛下の謝罪に重ねて言及=日本の反発は不当—韓国外相』、ソゥル時事、2012年8月21日。 ⑦“朴槿惠总统就任当日日本麻生太郎曾诡辩,韩日关系从一开始就纠结不清”,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2013年4月23日。 ⑧“韩国总统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共同社首尔3月1电,共同网,2013年3月1日。 ⑨“分析:历史问题或为日韩关系瓶颈”,共同社首尔3月7电,共同网,2013年3月7日。 ⑩『「社説」外交断絶状態の韓日関係、ボ一ルは日本に』、『朝鮮日報』(日本語版)、2014年1月21日。 (11)“李明博称登上竹岛旨在‘制止日本右倾化’”,共同社首尔2月15电,共同网,2013年2月15日。 (12)“韩国总统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共同社首尔3月7电,共同网,2013年8月15日。 (13)『韓日関係「問題の本質は誤った歴史認識」=韓国外相』、ソゥル聨合ニュ一ス、2013年10月29日。 (14)“1956年《韩日请求权协定》不是掩盖战争犯罪”,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2013年10月31日。 (15)参照“专家献策解决韩日峰会的最大变数慰安妇问题”,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2015年6月23日。 (16)“日本经济界发表声明对日韩赔偿问题表担忧”,共同社11月7电,共同网,2013年11月7日。 (17)“韩日恢复邦交50年仍如履薄冰矛盾源于殖民统治三宗罪”,韩联社首尔6月15日电,韩联网,2015年6月15日。 (18)“韩中日矛盾的根源在于未能清算日本的战争罪行”,《中央日报》(中文网),2012年8月31日。 (19)『「韓日国交50年」兢争と協力の関係に贸易額は390倍』、ソゥル聨合ニュ一ス、2015年6月15日。 (20)『韓日は『政冷経冷」第二次安倍政権発足後に投資も急減』、ソゥル聨合ニュ一ス、2015年8月24日。 (21)“《中央日报》和《日本经济新闻》问卷调查:韩国有4%、日本有5%受调查者认为‘韩日关系好’”,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2015年6月1日。 (22)“日韩联合民调:对对方国家印象不好的受访者均过半数”,共同社5月29电,共同网,2015年5月29日。 (23)『ナィ氏「日本に謝罪求めゐ韓国、終止符はどこ?」』、『朝鮮日報』(日本語版)、2015年6月1日。标签:李明博论文; 朴槿惠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日韩关系论文; 安倍内阁论文; 日本经济新闻论文; 中央日报论文; 三国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