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228
摘要:目的:研究益气温阳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益气温阳汤,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于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6%,对照组为8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没有发生显著的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温阳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益气温阳汤;心肾阳虚;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安全性
0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心排血量[1]。在中医学中属“水肿”“心悸”“心痹等范畴”,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炎等,该病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由于心肾阳虚以及反复发作致使病情加重,采用西药治疗难度大,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2]。因此本文从益气温阳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手,研究分析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现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用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为45~78岁,纳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标准选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主症为心悸,身寒肢冷,动则气喘,短气乏力等,次症为精神萎靡,脘腹胀痛,面部以及肢体水肿,大便溏泄等,若患者出现两项及以上主症以与两项及以上次症,则可判断为心肾阳虚型。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对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以及急性心力衰竭者,也未出现甲亢、肺水肿、肥厚性梗阻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以及严重感染者。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4.5岁,心功能分级:8例Ⅱ级,12例Ⅲ级,5例Ⅳ级;研究组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4.8岁,心功能分级:7例Ⅱ级,14例Ⅲ级,4例Ⅳ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为依据,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采用ACEI类、洋地黄制剂、利尿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药物包括:地高辛、呋塞米、西地兰、贝那普利、双氢克尿噻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益气温阳汤,处方药材:30g丹参、20g葶苈子、20g炙党参、20g炙黄芪、10g附子、10g赤芍药、10g麦门冬、15g茯苓、12g泽泻、5g陈皮。另外,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衰在此基础上加用天麻及白芍;水肿少尿叫用车前子;冠心病加衰加郁金香及薤白;风心病心衰加用香附;心悸加用生牡蛎。使用方法:1剂/日,水煎服。每个疗程为1月,两个月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3治疗效果判断
治疗效果判断标准[3]:以心功能提高了2级或者心功能达到Ⅰ级为优;以心功能提高了1级不到2级为良;以心功能分级未出现明显变化或恶化为差。治疗总有效率为优良率之和。
1.4统计学原理
收集整理本文所需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配以x²检验,当显示P<0.05时,则提示在比较方面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由表1可见,对于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6%,对照组为8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的“水肿”“心悸”“心痹等范畴”,其病机特点包括:标本俱病,心气虚乏,虚实相兼,心阳衰微,以虚为本[4];临床表现主要有:经络不通,血液瘀滞,水湿停滞等[5]。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是心气虚,发展标志是心阳虚,而该病的重笃阶段则表现为心肾阳虚[6]。人体的心属火,肾属水,是维持其正常活动的重要器官[7]。
本组课题纳入的所有患者,均为心肾阳虚,其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基础,长时间的心肾阳虚,对血脉及津液的运行造成影响,从而导致血瘀痰凝,进而致使心阳郁气加重,这一恶性循环,将加重患者病情[8]。益气温阳汤益于心气,利于心阳,助经络畅通,除瘀滞,鼓动血液流通,达到气旺血行,其中赤芍药与丹参利于活血化瘀,陈皮、炙党参及炙黄芪利于健脾,附子利于补肾,葶苈子、茯苓、泽泻助泻腓利水,麦门冬可滋阴养心。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理,最终实现标本同治的目标[9]。
综上所述,在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益气温阳汤,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4/25),显著好于对照组的80%(20/2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因此,益气温阳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则(试行)[J].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5-129.
[4]李红.参附注射液合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30例[J].江西中医药,2010,41(3):33-34.
[5]徐左北.谈中医对心衰的认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2):7-8.
[6]韩振强,沈建平.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9,29(10):916-918.
[7]洪长星,殷晓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衰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09,30(7):756-758.
[8]江帆.左归饮加减治疗心肾阳虚型胸痹心痛50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3):27-27.
[9]刘虹,陈颖.专方专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398-399.
论文作者:黄柳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肾阳虚论文; 益气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