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中资源扩张与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协调发展论文,区域论文,高中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张德祥教授提出了发挥信息化、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和资产置换四大助推器功能,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创新思路。该思路对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阶段教育已经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需要高中阶段教育的拉动力
到2000年底,我国已在占全国人口85%的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相当一部分地区还仅仅是低水平“普九”,一些指标也仅达到最低要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比较大。无论是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还是实现剩余15%地区“普九”上的突破,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村教育问题。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构成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主要部分。2000年全国有农村小学440284所,占全国小学总数的79.5%;农村小学在校生数85037137人,占全国小学在校生总数的65.3%。农村普通初中39313所,占全国普通初中总数的62.7%;农村初中在校生34284664人,占全国普通初中在校生总数的55.6%。即便是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省份,农村教育人口仍占有较大比重。如辽宁省,2000年有农村小学11353所,占全省小学总数的85.0%;农村小学在校生数2021695人,占全省小学在校生总数的58.7%。农村普通初中1196所,占全省普通初中总数的61.6%;农村义务教育量大面广、基础薄弱、任务重、难度大,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上述问题,既需要义务教育战线自身明确新的发展目标,提高质量,增强吸引力;也需要从教育系统全局进行统筹规划,增强外在拉动力。而优质高中教育的发展,无疑是最重要的拉动力之一。高中阶段教育吸引力提高了,可以对义务教育产生巨大拉动作用,有效促进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有效解决初中辍学等问题。拉动得不好,将会使义务教育阶段面临更大的压力。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呼唤优质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
(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需要高中阶段教育的支持力
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代表着区域教育的领先程度,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与后劲取决于其前一层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水平。
1999年国家确定了高等教育扩招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时期。1999~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分别为1548554、2124595、2682790人,以年均31.6%的速度递增。显而易见,这种发展是超越常规的。怎样才能保证这种发展是健康的?从教育自身来讲,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等教育要在追求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好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计划、就业指导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基础教育要解决好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问题,既要使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充足的生源,又要保证高等教育上水平有高质量的生源。
目前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生源的不足与质量的下降。一方面,现阶段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生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高中教育比较薄弱,发展缓慢,使高等教育面对生源总量不足的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另一方面,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均衡,现有相当一批高中办学条件、师资素质较差,教育质量较低,使高等教育面临优质生源不足的问题。
(三)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需要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力
21世纪初区域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性目标,是建立起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部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高中阶段教育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1.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是实现教育体系中纵向有效衔接的客观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必须实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而高中阶段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位置。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好了,既可以对义务教育产生巨大的正向拉动作用,对高等教育产生积极的支持作用,更可以使三者实现有机衔接,成为实现完善、合理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
2.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是实现教育体系中横向有效沟通的客观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还必须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沟通,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高中阶段教育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阶段,既是义务教育基础上的延续,又是专业学历教育的基础。同时兼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组成部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了,必须也必然会有效解决当前职业教育严重下滑的问题,在实现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理结构的同时,为高等教育阶段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而有效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各个阶段的沟通与协调发展。
综上可见,面对解决义务教育“出口”和高等教育“入口”的双重压力,高中阶段教育已经成为制约区域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以优质高中资源扩张为突破口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正在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高中阶段教育正在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成为区域间教育竞争的战略重点。
(一)以优质高中建设为重点多种形式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为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一些省市纷纷提出了以优质高中建设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系统思路。诸如:
北京市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建设60所以上规模大、条件好、质量高的示范高中,每所示范校年招生达到12个班以上。建成百所优质高中学校,争取到2010年,容纳70%以上的普通高中新生。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
广东省提出的对策是:(1)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加快初、高中分离的步伐,充分挖掘潜力,合理调配教育资源。(2)建设一批优质学校和特色学校。计划建设200所示范性普通高中,争取有100所进入全国1000所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3)积极筹措资金,探索多种办学途径。逐步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完善高中教育缴费上学制度。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发展高中阶段教育。(4)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浙江省提出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通过多元化、多模式办学,实现高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举办附属普通高中和外语、体育、艺术等特色高中,提倡电大、职业技术学院等设立中等职业教育部(附属中职学校),以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重点职、技校为龙头,组建教育集团等;(2)鼓励普通高中采取迁建或扩建,实行完全中学的初、高中分离办学等措施,扩大办学规模;(3)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重点举办阶段教育,促进民办高中的发展;(4)采取特殊措施,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5)通过深化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努力促进普、职两类教育的沟通和协调发展。
江西省提出采取“优化国办,发展民办,引进外办,改革企办,鼓励联办”,五管齐下发展高中教育。即:(1)以重点中学为龙头,立足内部挖潜,扩充现有重点高中资源。通过招商引资,采取“给牌子、给编制、给优惠”的办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级重点高中。(2)加大对农村高中、薄弱高中的改造力度,积极发展综合高中。(3)加快普通高中的初、高中分离及企业办学的剥离步伐,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办学规模。(4)积极鼓励、扶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民办高中,对一些条件差、生源不足的薄弱高中或职业高中、国有企业所属普通中学和政府新建的学校,进行按民办机制运行的改革试验,采用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5)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实现普高、职高有机融通。
(二)以开放思维大力发展优质高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覆盖面
在实践中,一些地区通过加大投入、初高中分离、资产置换、名校牵动、建立评估机制等多种方式,实现优质高中资源的扩张。诸如:
天津市委、市政府把示范高中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各区县党委、政府将其列为“一号工程”抓紧落实。依托原有的一些重点中学,通过抓住城市危陋平房改造时机,留够留足教育用地,趁势扩充教育资源;采取土地置换办法,想方设法扩大学校面积和办学规模;整合教育内部资源,挖潜增容,提高高中办学效益和水平等一系列措施,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近两年来,天津市、区直接用于示范高中建设的投资约18.5亿元,整合土地2836亩,新增建筑面积84.55万平方米。
浙江省从1995年起先后建立了省级重点高中、省级综合高中和省级特色高中的评估制度。同时,鼓励学校挖潜、迁建扩建等,“九五”期间,全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共投资近55亿元,其中2/3为社会投入,增加校园面积6000余亩,建筑面积433万平方米,有效地扩大了办学规模。
深圳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优质高中教育,以满足人民的群众的需求。(1)所有完全中学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学位。(2)5年内新建8所寄宿制高中,新建的寄宿制高中每所投资在2亿元左右,均由名校带动发展。(3)推进高中教育内涵发展。在把名校做大的同时,高中教育办学的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质量上。
四川省提出“十五”期间建成200所省重点中学;50所学校达到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300所高(完)中成为省级校风示范校。2010年,力争建成300所左右省重点中学;省重点中学中有60~80所进入国家示范高中行列。“十五”期间,全省总计投入经费150亿元以上,对普通高中进行规范化建设。
上述发展实践表明,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应以优质高中资源扩张为重点,着力解决优质资源短缺和吸引力不足问题,带动高中阶段教育全局的发展;实现优质高中资源扩张,必须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适度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形成公、民办高中协调发展的格局;必须在采取超常规措施实现阶段性跨越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优质高中扩张的政策保障机制,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实现优质高中资源有序扩张,进一步加速区域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1.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
优质高中资源的扩张包括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两种基本形式。从现阶段的国情来看,既有总量上的高中资源不足问题,也有结构上的优质高中资源短缺问题;既面对长期经费紧张的矛盾与困难,也有巨大的有待开发的潜在资源的良好条件;既有适龄人口高峰到来的短期压力,也有高峰过后适龄人口将进入平稳发展状态的长期形势。扩张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应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重,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
从办学形式看,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集团举办民办高中等办学形式,大力鼓励向高中资源比较紧缺的地区扩展,以新建学校为主。对于国有优质高中教育的扩张,不宜鼓励大量新建学校,应该通过兼并、合作办学、组建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实现内涵式发展。
从发展区域看,在高中资源比较紧缺的农村,宜由政府专项投入,实施每县增建一所优质高中项目;对于高中资源相对宽裕的城市,应将重点放在提升质量上;对于处在两者之间的城乡结合部,应结合实际情况以城市高中扩大辐射功能为主,将新建与改造结合起来,推进优质高中资源的扩张。
2.统一质量要求与多元发展模式的关系
实现优质高中资源扩张,必须有统一的基本质量标准。但同时还必须看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多样的,人们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种需求又会随认识及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高中阶段教育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要求子女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也要满足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渴望,还要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高中阶段教育要有顺畅的出口,要尽快构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形成就业有门路,升学有出路的良好局面。
这就要求在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扩张的过程中,应在办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同时,积极尝试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其他有效形式。特别是在农村应积极探索建立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综合高中协调发展的模式。与此同时,稳步探索学校教育、网络教育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3.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优质高中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个组成部分。从短期来看优质高中资源扩张面临的主要矛盾可能是办学条件较差和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管理水平、师资水平乃至学校发展理念将是最主要的矛盾。在实现优质高中资源扩张的过程中,应区分不同情况,正确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对于一些已经拥有较好设施基础的薄弱学校的改造,应将重点放在软件建设上,着力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着力形成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对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及少量新建学校,应坚持高标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同步提高。
要建立新的校长选任机制,提倡从重点高中选拔干部担任薄弱高中校长,快速提升薄弱高中的管理水平,促进先进办学理念的传播,解决“近亲繁殖”所带来的低水平循环问题;要建立新的教师流动交流机制,提倡优势校与薄弱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提升薄弱学校教师的水平;要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加速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校长、教师培训制度,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
4.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扩大优质高中资源覆盖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必须尊重中国国情,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因噎废食。一方面高中教育尚属于非义务教育,受教育者应该承担必要的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财力有限,不可能全面满足高中教育发展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既要加速优质高中教育的发展,还要兼顾公平,必然面对矛盾。
对这些矛盾问题,不管不顾,必然会加剧矛盾,造成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因为矛盾就脱离国情搞硬性平均,也只能限制优质高中资源的扩张,只能是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也是解决公平问题、实现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兼顾效率与公平,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放开高中收费政策,适当引入市场调节机制,为学校利用社会资金实现扩张创造条件。与此同时,要增加招生政策与过程的透明度,确保招生的公平、公正、公开;同时政府通过奖学金等政策确保家庭困难的优秀考生能接受优质教育。
5.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高中阶段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但高中阶段学校自身造血功能具有局限性,高中阶段教育的影响又具有全局性,这就决定了在优质高中资源扩张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推脱责任。应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重点体现在:制定整体发展规划,提供政策保障,调整资源配置,提供示范等等。社会广泛参与,主要体现在:高中阶段学校后勤社会化,薄弱高中改造,民办高中发展等方面。
(二)建立三级教育联动机制
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存在脱节现象。突出表现为规划上的脱节和政策上的不衔接。传统的规划中,往往在规划一个层次教育时,忽视了其他层次教育的发展问题,不但造成发展速度上的脱节,也造成了相互争夺资源等问题。而今,不但在规划中注重了各级教育的协调发展,在政策上也已经有了突破。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再是就某一级教育谈素质教育问题,而是就教育全局提出统一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在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规划,建立三级教育连动的机制,形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互相支持、互相推动的局面。必须进一步通畅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使普、职打通,初、中、高三级教育有效衔接,使人才的多种选择得到充分的满足。只有这样,优质高中资源扩张才能走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三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有些同志可能提出:①“普九”尚属低水平,还奢谈什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钱从何处来?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会不会对基础教育造成强烈的冲击?事实上,教育上的诸多难点问题,如按传统思路可能已经成为“无解方程”,至少会错失良机,拉大差距。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特别是要摆脱局部的平推的发展观念,树立起全局的、系统的、立体的、互动的发展观念,以阶段性的局部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教育的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三)抓住信息化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推动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平台。发展优质高中阶段教育,应抓住信息化的机遇,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抓住信息化的机遇,打造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现代化平台,全面提升质量,实现优质高中扩张的起点和阶段上的突破。2.抓住信息化的机遇,大力推进学校发展模式改革,诸如发展远程教育,鼓励重点高中、示范高中创办网校、网站,通过网络形式,实现优质高中扩张方式上的突破。3.抓住信息化机遇,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解决经费紧缺矛盾问题上的突破。4.抓住信息化机遇,着力提高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素质,造就更多的名校长、名教师。借助信息化的优势,实现教师“智力流动”上的突破。5.抓住信息化机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突破。
(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盘活教育资源
发展优质高中阶段教育,必须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体制改革是解放教育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除了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加快完善新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体制条件外,要加大办学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快民办高中的发展,形成公办高中与民办高中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有效盘活社会教育资源。
1.重点发展区域。政府扶持民办高中发展的重点应在城乡结合部和县镇。这些地区无论是整体高中资源还是优质教育资源都相对短缺,又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且与城市临近,可以有效吸引城市教育资源,实现民办高中的快速健康发展。
2.基本发展模式。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民办高中的发展,除集团、财团举办的民办高中外,其它举办形式比较适宜走嫁接式发展或整体转制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可以迅速解决学校发展的基本条件问题,在此基础上,辅之以灵活的办学机制,可以使民办高中尽快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五)扩大中外合作办学,提高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增量
加入WTO,促进了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教育开放。在新的条件下,中外合作办学将有较大的发展,这对于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阶段教育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优质高中阶段教育,应抓住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机遇,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要通过扩大中外合作办学,学习引进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与理念,快速提高管理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2.要通过扩大中外合作办学,吸引国外投资,扩大教育资源增量,快速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国际竞争力。3.要通过扩大中外合作办学,推进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快速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
(六)引入市场机制,推进资产置换,开拓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扩张的新思路
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的经验表明,实施资产置换,充分吸纳社会资源、盘活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实现规模扩张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内一些地区已经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探索。如浙江省提出:“盘活存量资产,利用银行贷款,加快学校建设。要努力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学校建设的新路子。运用和盘活学校可置换的土地、政府用于学校建设项目的拨款等学校资产,争取银行贷款。也可用教学设施以外的资产,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各地要根据财力可能,安排贴息资金,支持教育贷款。”
加快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扩张,应充分借鉴高等教育这一成功经验,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推进资产置换和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在政府的协调和政策支持下,结合城市改造、新区建设,利用级差地租,通过资产置换解决原来占地面积、校舍、实验设备等条件限制,迅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