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解析论文_高伟

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解析论文_高伟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8

摘要: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施工关键环节,对施工技术与工艺要求严格,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浇筑质量。随着建筑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加大,混凝土浇筑工作量不断加大,需要重点分析各项影响因素,且采取措施来提高施工技术实施规范性,减少各类质量问题的产生,在根本上来保证施工过程的专业性。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与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优化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更多新型技术与工艺被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可以更好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作为建筑施工关键环节,一种都是施工管理要点,但是其为露天施工,且工作量大,很容易受各项因素影响。为确保建筑施工质量,避免浇筑不达标对工程结构安全性与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掌握各项影响因素,并采取措施来提高浇筑施工质量。

一、建筑浇筑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1.人为原因

建筑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如果不对传统施工理念进行更新,势必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对于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对工程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着关键性影响,一直以来都是管理要点,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当时在实际施工中,存在部分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较低,再加上专业水平有限,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违规措施,管理措施能够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2.技术原因

浇筑施工对技术要求十分严格,任何细节出现问题,均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在正式施工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常,如果钢筋位置不合理会降低浇筑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建筑内人员安全[1]。对于高层建筑工程来说,主梁位置会设置大量钢筋,是浇筑施工关注的要点。另外,如果浇筑环节因为管理不到位而存在少量质量缺陷,可以在后期养护阶段进行弥补。编制养护方案,控制好养护温度与湿度,确保混凝土能够正常凝固,避免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裂缝。

3.材料原因

不同建筑工程对混凝土功能要求不同,这样就决定了原材料质量管理的必要性。水泥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在选择时要保证其强度符合要求,并控制其水热化反应,避免后期造成结构产生裂缝。砂石的选择要做好其粒径与含泥量控制,避免因为其性能问题影响配比结果,而使得混凝土施工后在凝固阶段出现内部裂缝。另外,混合料水灰比决定了混凝土承重性能,在拌合混凝土时,需要做好水灰比计算,避免影响结构强度。

二、建筑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1.分段分层浇筑施工

分段分层浇筑比较常见于混凝土厚度较小且长度长的建筑工程,与全面分层浇筑技术在实施上有着明显区别。对于运输机与搅拌机不满足实际施工要求,且混凝土浇筑强度较大的情况,便可以选择用此种浇筑施工技术。在正式施工时,要求施工人员从混凝土底层部位开始浇筑,在第一层浇筑完成后,隔一段时间与一定距离,进行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

2.全面分层浇筑

全面分层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较多,与其他浇筑技术相比,在实际应用中对结构平面要求较低。施工时一般需要从短边开始,然后根据实际施工要求,沿着长边方向浇筑。要求施工人员在建立第一层基础上进行第二层浇筑,在第二层浇筑前要对第一层基础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达到施工要求。

3.余面分层浇筑

此种浇筑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长度与厚度比在3:1以上情况,施工时往往采用一次浇筑到顶的方法,使得混凝土形成一个自然的斜坡,且斜坡比例为1:3[2]。在选择此种技术进行浇筑施工时,要求施工人员先从建筑层下端向上施工,且要采取措施来避免出现结构断裂问题。在全部浇筑完成后,还要及时排污水,对部分情况还需要进行二次振捣,确保浇筑质量满足专业施工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筑浇筑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1.基础结构浇筑

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加大,对基础结构施工质量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很多工程采用大体积基础方式施工,工序更为复杂,且对施工技术要求更高。在对基础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选择木板作为参照物,提前标记出需要浇筑施工的区域,然后分段分层进行浇筑,确保浇筑到位。很多建筑工程占地面积大,如果选择部分逐步施工方式,会存在较大的难度,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要尽量保证浇筑作业一次完成。如果必须要分区施工,则应重点做好对各区接合效果的控制,减少裂缝的产生,确保施工质量。且对于无法一次性浇筑完成的部分,应先进行上部分浇筑,便于对施工进度的调整。

2.框架结构浇筑

受施工技术限制,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均是采用了多重框架结构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浇筑施工前要分析本工程结构为垂直结构承载还是水平结构承载方式,然后结合实际来编制浇筑方案,选择合适的浇筑技术,保证浇筑到位。

3.剪力墙结构浇筑

剪力墙结构浇筑为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要点,选择用分段浇筑施工技术,以流水形式对剪力墙结构进行浇筑。且在浇筑过程中还应加强对浇筑结构严密性的控制,保证浇筑结果满足工程强度要求。现在剪力墙结构常采用流水线或者长条形浇筑方法,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进行浇筑,待上次等浇筑层完全凝固后才可进行第二层浇,并且还需要严格遵循墙体到墙内的施工顺序。其中,对于位于门窗位置的剪力墙结构,在浇筑时要重点保证其能够一次性完成。完全浇筑完成后还要进行振捣施工,要保证不会出现过振或者漏振情况,控制好振捣棒插入位置,避免与钢筋产生碰撞造成钢筋位置移动而影响浇筑质量[3]。每次振捣时间至少保持20min,确保砂石料与水泥间完全混合。

4.结构裂缝防治

4.1裂缝预防

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合理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砂石与水泥配合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适当减水剂、膨胀剂等外加剂。且要详细计算水泥用量,控制水热化反应,且要保证混合料坚固性。同时,适当降低混凝土浇筑初始温度,如利用温度较低的水、砂石等,来降低或者延迟混凝土初凝时间,降低浇筑速度。另外,还要控制好混凝土拆模时间,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 时,可以进行拆模施工;而温度大于25℃ 时,需要采取保温措施,达到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的目的[4]。

4.2治理

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部位,针对较小裂缝,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清洗,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者表面涂刷处理。对于温度、结构变形以及干燥收缩等因素造成的裂缝,可以选择用防腐蚀涂料对裂缝部位进行封闭处理。而开裂度较大的裂缝,应将裂缝凿成八字形凹槽,将其表面浮尘全面清除干净并润湿,涂刷一遍水泥浆,然后用配比为1:2或者1:2.5的水泥砂浆分层压实磨光。另外,还存在对结构防渗性能密切联系的结构裂缝,应根据裂缝宽度、深度来选择处理方式,如水泥压力灌装、化学灌装等,并用预应力加固。

结束语: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重视各项影响因素,将其作为施工管理与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来确定施工要点,总结以往施工经验,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争取做好每个细节施工管理。为保证施工质量达到专业施工要求,应对施工人员进行职前培训,保证其满足专业施工要求,提高施工行为规范性,避免因为违规操作而出现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明生.高层建筑房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要领解析[J].江西建材,2016,03:106+110.

[2] 任重玲.解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4,06:251.

[3] 潘美环.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7:68-69.

[4] 杨嘉峰.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解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0:250.

论文作者:高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解析论文_高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