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电梯的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安装使用、维修养护等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实际操作与运行中客观问题的介绍,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措施,以此保证电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并针对电梯结构与使用条件,制定出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电梯安装;设备维修;养护方法
引言:电梯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功能设施,在建筑水平日益提升的前提下,其应用条件也逐渐扩大,并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在实际安装使用与运行维护的过程中,电梯设备的管理工作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使用。对此,需要通过对于问题的总结与规整,指导形成对应的优化策略。
一、电梯设备的安装运维问题
电梯设备安装使用与运维管理的问题,可以归结到电梯的安全问题中,并集中在使用单位与运维单位这两个部门中。在使用单位的角度,当电梯设备完成安装后,并不会预留固定的设备运维与管理人员。这一条件下,就会在电梯使用过程中,出现管理的真空期,无法与后续的管理单位进行有效对接。从设备角度,在设备安装前的准备阶段开始,使用单位充分参与电梯安装的全过程,设备安装前,严格执行开箱检查制度,检查该设备的型号参数、制造许可证明文件、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整机型式试验证书、安全保护装置型式试验证书、主要部件型式试验证书等相关资料并归档,其中安全保护装置及主要部件应包括:电梯制动减速装置、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曳引机、控制柜、缓冲器、安全钳、限速器、门锁装置、层门等等,限速器型式试验证书应注明证书编号及有效期、产品型号、额定速度、结构型式、钢丝绳直径、提拉力范围等参数。设备安装后,及时收集设备电气原理图、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机房和井道布置图、施工过程记录和自检报告、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资料等技术资料并归档,以便电梯维保单位的设备交接及后续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开展。
从电梯维保单位的角度出发,由于其所覆盖的范围较大,负责的设备较多,在有限人员条件的基础上,无法估计所有的电梯设备。由此,也使得定期的专业检查,存在明显的缺失,甚至在现场检修处理中,也存在检查工作的缺陷问题。例如,在对机房进行维修与检查时,没有对整体系统做出细致且全面的检查,仅对其表面的机房、轿厢、底坑、轿顶等结构进行简要分析,并不能对其中的隐患故障进行分析,为增加了电梯设备的运行风险[1]。另外,在电梯设备的使用中,由于专业技术维修人员在距离上的限制,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后,不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由此,也无法落实电梯运维管理中的及时性。
二、电梯设备安装使用与保养运维的优化策略
(一)严格监控电梯安装质量
电梯设备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其使用条件。为了保证电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状态,务必要对其安装技术方法进行规范化管理。尤其在安装技术细节的内容上,务必针对特定的安装环境与建筑空间的特点,对安装过程中的技术处理进行详细的记录,确保设备各部件符合相关安装标准,如轿厢导轨工作面铅锤度不大于1.2mm顶面距离偏差0至2mm、轿厢锁紧元件啮合不小于7mm、超载保护装置最迟在轿厢载荷达到110%额定载荷时动作、乘客电梯层门间隙不大于6mm等等,且安装单位必须出具电梯施工自检报告,记录各部件的实测数据及功能测试结果,并对照相关国家标准提出检验结果是否合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注意,设备安装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需要对安装工作的整体环节与具体步骤作出详细说明,以便在运维管理中,保证设备运行故障分析时具有合理性较强的数据依据,设备安装后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平衡系数试验、轿厢限速器-安全钳试验等试验,其中平衡系数试验应在轿厢分别装载额定载重量30%、40%、45%、50%、60%进行上下全程运行,在指定位置记录电机电流值并绘制电流-负载曲线从而确定平衡系数,该数值在0.40至0.50之间为合格。另外,在这种记录材料的指导下,也可以后续的设备检查奠定基础,使相关的岗位工作人员,能够以此为借鉴,对电梯系统做出针对性的检查,尽可能地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状态,提高运维管理中的工作效率。
(二)重点强调设备使用管理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日常的使用管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在电梯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证、电梯使用单位应配置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使用单位应在电梯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等等。设备使用中的管理工作,也是电梯系统运维中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应用条件下,电梯设备的故障问题,仅有很少一部分是自身系统引起的。更多条件下,是由于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或是环境影响下的系统问题所诱发的故障。尤其在住宅建筑中的电梯设备,其故障率极高,虽然大致可以维持电梯的运行状态,但有70%的电梯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故障,严重的影响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对此,需要电梯设备的使用单位,对设备的应用条件进行管理,通过对使用方法的规范与约束,降低错误操作对于电梯设备的影响,以免增加设备零件的耗损度水平[2]。
(三)构建多元电梯运维系统
电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需要在质检、安检、消防、交通等多部门的协同监管下,确认其最终的应用合理性。实际使用中,需要将多部门的协同管理内容,作为电梯运行管理的基础,在规范性管理方案的指导下,对自身存在的风险隐患问题进行排查,以此保证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条件。
另外,在对电梯运行系统的进行监管的同时,不仅要发挥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也要通过社会组织的力量,提高对电梯运行的监督与约束,以此保证管理工作的优质化条件。例如,在居民小区的电梯设备运行管理中,需要小区居民通过自发组织的社区组织,对小区范围内的电梯运行情况进行控制,以自身的实际使用情况为基础,在为自身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前提下,进行电梯设备的监管。尤其是使用时间相对较长的小区电梯,当小区居住超过10年以上时,务必要由小区居委会出面,敦促并协同物业,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与操作中,对小区电梯系统进行系统的检查。以此,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状态,补充管理内容与形式的同时,维护小区电梯的使用安全。
(四)落实电梯综合技术管理
电梯设备的运行与维护,需要重视其中的技术条件,利用专业化为的技术手段,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以此,通过技术分析,确定其使用过程中的耗损状态,以便对电梯设备采取针对性的运维管理。技术内容上,需将“电梯使用与维修准则”的内容作为指导,在统一电梯设备管理标准的同时,针对性的解决具体电梯运行问题。尤其在电梯控制板、自动门装置、升降稳定系统等容易出现风险故障的控制要点上,更要遵照相关的技术管理规定,保证电梯安装操作的合理性。由此,不仅保证了设备运行中的优化条件,也能在质检认证中,得到相关质量监督部门的认可,并保证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总结:综上,现阶段电梯设备的安装使用与维修保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只有在正视此类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定位引发问题的关键点。由此,通过相关管理策略的制定与技术方法的优化,实现设备的管理,保证电梯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维护电梯使用者的安全状态。
参考文献:
[1]杨汉祥,沈健,陶锦金,等.关于电梯125%制动试验以及限速器校验见证若干问题的探究[J].中国电梯,2019,30(07):49-52.
[2]刘跃鸿.曳引驱动电梯制动失效原因分析及检验对策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09):128-130.
论文作者:陈晓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电梯论文; 设备论文; 过程中论文; 单位论文; 条件论文; 设备安装论文; 型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