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金丽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金丽

江阴敔悦置业有限公司 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日益发展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海绵城市的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保护环境的建设步伐。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海绵城市最早在2012被提出设想,之后社会各界对该内容就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基于海绵城市的理论,城市建设不仅在抵抗自然灾害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而且还兼具了更强的储水、净水、吸水功能,使城市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雨水、废水等的科学循环利用,极大的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因此,将海绵城市应用于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海绵城市理论

海绵城市作为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关于城市化进程的理念,主要通过对储水系统、用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水循环系统等的优化处理,切实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用水问题,进一步实现了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的绿化健康性,促进居民生活质量及健康的改善,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海绵城市这一理论具有显著的特征,同时兼具安全、节能的优势。在应对环境突变和自然灾害时能够提供良好的“弹性”,还能收集自然雨水进行合理利用,在解决城市建设问题时也更加有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海绵城市可以保护城市建设中原有的环境和生态系统,诸如自然林地、草地、河流、湖泊等海绵体,保障城市涵养水源的能力,保证城市水文环境能够正常运行;其次,海绵城市可以科学有效地修复城市建设过程中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最后,构建新的城市海绵体,就需要开发技术,这可以有效控制城市建设开发的强度,有利于缩减城市建设中的不透水面积,进而可以降低城市因过度开发建设造成的生态水环境的破坏。

2.海绵城市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2.1风景园林内绿地规划设计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做好间隔绿化带的规划,保证涉水面能够满足排水需求。首先是降低路面面积,用曲线路形替代直线路形,通过环状网的道路设计增加绿地面积。其次是大量采用密度高、连续性高的绿色植被来作行道树。再次在设计园林路面时,也要选用符合海绵城市理论的材料,尤其是质量较高、性能齐全的路面材料,以此来实现海绵城市对自然雨水的储存和利用。最后,在设计铺设草皮时必须在路面预留空隙,用来填充植被,一般来讲路面的空隙率控制在20%至60%之间即可,还要最大限度的保持路面与植被的紧密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风景园林内水景规划设计

将海绵城市运用到城市风景园林水景规划设计当中,就需要对园林中的水体进行充分考量,综合自然界的水体渗透性,结合实际地形地势,将风景园林中的水体与山体、植物结合起来,以实现园林内水体的开放性储存。另外,还需要对园林内的低洼地做好规划和设计,做到对各种水资源的有效吸收和储存,渗透和净化,当园林内景观需要水资源时还能加以有效利用,真正达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3风景园林内建筑物规划设计

前文已经提到海绵城市可以“弹性”处理园林内水资源,因此需要综合考虑风景园林内的建筑物的水资源收集问题,具体参考方法如下:首先可以在规划设计时在建筑物内部设立暗渠,在暗渠中设置滤水槽,暗渠出口连接园林内蓄水池或者植被种植槽,使自然雨水通过暗渠过滤,然后到达园林蓄水池或者绿色植被区域。其次可以通过屋顶花园的设计方式减少自然雨水的流量,甚至可以起到直接截流雨水的作用。同时这一设计还可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

2.4风景园林内的道路规划设计

要想将海绵城市应用于风景园林中以达到对自然雨水的收集与有效利用,在风景园林中的道路规划中应做到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是道路材料的选择,在沥青的选择上最好挑选渗透性能较好的,以免下雨时候造成路面积水。其次在道路形状设计方面,要根据实际地形,调整园内的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还有道路两旁的植被选择上尽量挑选吸水性较强的植被,有效控制自然雨水径流量的同时还要兼顾绿化面积。最后是绿化带的设计,在设计风景园林绿化带时,尽量采取下凹式设计,这样有效的将自然降水导入绿化带中,保证降水有较好的渗透性。

2.5风景园林内的湿地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属人工湖与其它湿地了,就自然降水的收集与处理方面来说,人工湖和其它湿地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在园林内的人工湖和其它湿地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需综合考虑该地区的降水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湖和其它湿地的合理设计,同时实时监测水位变化情况,避免因水位超标影响到湿地内的植被生长。除此之外,在人工湖及其它湿地设计中导入城市降水种植植被,不仅能起到净化城市环境的作用,还能起到增强景观多样性的作用。

3.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风景园林规划应对措施

传统的风景园林规划中,通常对园林中的湿地池壁进行固化设计,忽略了透水性,这样时间久了换水难度逐渐增加。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发生雨水转化成废水无法更换的现象,这大大增加了水资源的浪费,无法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对此,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风景园林规划通常情况下可采取如下几点措施来应对:

3.1观察风景园林中的水景现场

在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风景园林的具体规划当中,需要对水景现场做到充足的观察,尤其是在不同季节不同降水量情况下水景的不同现象,分析并调研相关内容,结合得出的结论对风景园林内的水景以及低洼地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此实现海绵城市的规划目的与效果。

3.2充分考虑风景园林内的渗水能力

在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风景园林的具体规划当中,还需要充分考虑水景各部分的渗水性能,结合当地的降水量以及湿地等的蓄水量数据构建人工湖及其它湿地,最终提升风景园林内的海绵功能。

3.3结合风景园林内的林木根系

在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风景园林的具体规划当中,各种林木的根系分布状况也会对整个风景园林的走向有较大影响,因此,风景园林的规划还需结合各种林木根系的分布状况来进行。考虑到林木根系的分布,保证降水引流通道的布局合理,满足引流排水需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园林景观的趣味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的规划当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城市建筑的分布,还能够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友好相处、和谐发展,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园林规划中掌握并应用海绵城市的理论,重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水系统,为城市营造出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杜萧翔.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18-19.

[2]俞孔坚,李迪华,袁弘, 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6):26-36.

[3]樊文君.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J].福建质量管理,2017,(14):237.

论文作者:金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金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