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 重庆 400014
【摘要】目的 儿童是坠床发生的一大高危人群,通过对我科住院患儿发生坠床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发生坠床的危险因素,同时提出护理对策以预防坠床发生。方法 回顾我科发生的13例住院患儿坠床事件,分别从年龄、意识、药物、病史、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13例坠床患儿中存在以上危险因素共计23例次数,其中年龄在3岁以下的患儿在坠床危险因素中居首位,药物影响占第二位,其次家属依从性差、入科安全教育不到位、存在意识障碍、跌倒、坠床病史等因素在坠床事件中的概率也较高。结论 对住院患儿进行个性化的坠床风险评估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住院患儿坠床的发生。
【关键词】住院患儿;坠床;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270-02
坠床是一种突发的体位改变,导致患者从床上摔倒在地上。刘莉【1】对儿科病房意外伤害进行分析发现,住院患儿意外伤害以坠床、磕碰为主,均占26.32%,2-5岁为高发年龄。由于儿童时期体格发育、智能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均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发生坠床,各个系统均可能受到损害,加重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马斯洛【2】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安全”做为第二重要需求,保障患儿的安全已经成为了医院管理的主题工作。近年来很多学者就此做了大量研究,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我科13例患儿坠床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共发生坠床事件13例,事后分析患儿年龄发生在3月至4岁,平均年龄(3.12±1.02)岁,6例坠床后造成皮肤软组织损伤,2例出现头部血肿,其余5例无意外损伤;5例发生在白班,8例发生在中夜班;2例不知床栏使用方法;不良事件上报9例,其余4例家属因自己过错未及时告知护理人员而未进行不良事件上报;事件发生后,护理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查看患儿伤情,上报并予以积极处理,无1例医疗纠纷发生。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分析指标包括:1.患儿的年龄、病史、发生坠床的时间、地点、起因、后果及危险因素等,2.护理人员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入院评估、安全教育、约束护理及坠床发生后处置情况等。
1.3结果
2 住院患儿坠床的原因分析
2.1 患儿自身的因素
2.1.1年龄 由于儿童时期机体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的过程。研究表明[3]婴儿期体格、动作发育较快,但认知水平处于低级阶段,对危险识别能力不足,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幼儿期由于感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对周围事物好奇,对危险事物仍缺乏预见性,易发生坠床。在我科3岁以下发生坠床共8例,其中1例发生在患儿拿取床旁桌玩具时,5例是因患儿床上过度的活动,2例发生在患儿嬉戏打闹时不慎坠床。3岁以下的患儿在我科坠床事件中发生率为34.78%,是住院患儿坠床的高发群体。学龄期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已逐渐发育完善,学习、认知力都较强,可通过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已经很少发生坠床。
2.1.2疾病 由于疾病的影响,患儿须接受打针、体检、输液、喂药等治疗,住院期间环境的改变常伴随紧张、恐惧的心理,表现出拒绝、反抗以及哭闹挣扎,从而发生坠床。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神经、骨骼和肌肉病变时,可出现头晕、反应迟钝、肌肉收缩力下降、步态不稳而导致坠床的发生。坠床还与疾病使用的药物有关,我科有5例使用镇静药物后发生坠床,其中心脏彩超、CT检查使用水合氯醛后发生坠床4例,腰椎穿刺术使用安定镇静发生坠床1例,事后发现与镇静药物致嗜睡、头昏、乏力有关。因婴幼儿欠配合,常需使用镇静药物才能完成该检查操作,由此也增加了坠床的风险。张静梅【4】研究也发现使用扩血管药物后发生坠床占59.26%,使用利尿剂后占37.04%,其他药物占3.7%,而我科在使用镇静药物后发生坠床占21.74%。
2.2 医源性因素
2.2.1 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浅薄,对新入院的患儿可能发生坠床的危险度评估不够;在住院期间没有结合患儿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评估记录;在使用扩血管或降血糖药物后观察不仔细;对家长或陪护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都可能导致坠床的发生。我科有2例因护士忙于工作未告知家属床栏使用方法,1例因患儿变更陪护人员未重新进行安全教育而致坠床发生。另外,在我国中夜班常由一名护士担当,工作量较大,要保障患儿安全,确实存在不少困难。
2.2.2 设备方面 部分病床采用的是成人病床设计,床栏位置设于病床的中段,床头床尾两侧缺乏防护,床栏间隙过宽,约25cm左右,个别小婴儿可从床栏间隙发生坠床。
2.3陪护人员的因素
陪护人员年龄、文化程度、教育水平的结构差异,也决定其护理安全意识。一般文化层次较高的家长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能配合护理人员做好防患措施;文化层次偏低的家长多数对危险缺乏预见性,认为患儿入睡后不会乱动,外出时将患儿一人置于床上,或是为了方便喂养和交流,而将患儿放在床沿处,挤占患儿床位等这些都随时可能发生坠床。
2.4 突发因素
患儿住院期间虽然有家属陪护,护理人员照顾,在期间仍然可能发生坠床,如患儿活动过多时;突然发生癫痫、头晕、低血糖等都可引起坠床,这些因素可考虑为不可控因素。
3 护理对策
3.1 评估危险度
预测危险度是有效防止意外的关键。患儿入院时采用跌倒/坠床评估量表,并进行坠床风险等级分类,以引起医务人员和家属的重视,及时做好预防工作。研究表明[5]对新入院的患者仔细询问病史,评估患儿年龄、疾病、认知活动能力、用药及家属照顾等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在护理中采取有效的防患措施,能有效减少坠床事件的发生。同时患儿住院治疗是一个动态过程,把控住院患儿坠床的动态风险则是日常评估的一大重要内容,使用住院患儿坠床风险评估表,分值≥12分为坠床高风险,并每日测评患儿坠床风险,及时制定安全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此保障患儿住院期间安全。
3.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尤其在夜班,护士必须主动巡视,检查床栏有无使用,避免患儿睡于床沿翻身时发生坠床,禁止家属挤占患儿病床;严格执行交接制度,每班床头交接。对危重患儿、意识不清、特殊药物治疗的患儿应重点交接。对使用镇静药物的患儿胸前应有黄色警示标识,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合理安排陪护,做好安全防护。同时建立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执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旦发生坠床,有当班护士上报护士长,及时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内容包括坠床发生的时间、经过、处理及后续措施等,以便分析总结,发现安全隐患,制定防止坠床的措施。研究[6]表明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3.3 安全教育
预防坠床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生护士及家属共同参与。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制定坠床应急预案及防范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定期培训考核;对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周二工休会进行病房安全知识讲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及色彩鲜明的文图告知家属坠床的后果,教会床栏及呼叫铃的使用,告知药物不良反应,及时采取防坠床措施;告知家属玩具应放置于适当的位置,避免患儿取物不当发生坠床,外出时不可将患儿单独置于房间内,必要时可请护理人员协助;告知正确安全的活动方式,避免在床沿处玩耍。叶柳莺[7]等研究发现,使用“住院病人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可减少医患纠纷发生。
3.4 设备管理
病床高度应合理,改进床栏的设计,将床栏的高度调整至40cm,长度与床齐,缩小间隙至10cm【8】,以防止坠床的发生。房间内贴有醒目标志,如患儿的床头或床尾贴有“防坠床”的信息提示牌,对于坠床高风险的患儿同时佩戴“防坠床”标识的腕带,便于警示护理人员、陪护人员在护理患儿时能给予的协助和警告,防止坠床的发生。病床定期检查维修,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处理。
3.5 使用安全辅助装置
新生儿或低体重体积较小儿,可使用婴儿床;对于危重、意识不清、高热、躁动不安的患儿可选用约束带,防止坠床的发生。陈志美【9】对在麻醉恢复期的患者使用手腕一体固定带中取得了满意效果。但在使用时必须向家属交代目的、注意事项,取得理解和配合,并密切观察局部的皮肤情况。
4 小结
总之,住院患儿坠床是多个因素的累加效应,需要医护患的共同参与。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坠床的危险因素,加强工作责任心,做好患儿家属的安全教育,以此减少坠床的发生,降低住院患儿的意外伤害,并制定护理对策,从而保障患儿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莉.儿科病房意外伤害19例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54.
[2]姚树桥.医学心理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
[3]沈晓明.儿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
[4]张静梅,邓玉蓉.对27例住院患者坠床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代临床医学,2007.33(1):51-52.
[5]叶美燕.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外科病房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9A):1322-1324.
[6]章快芳,傅佩芳.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方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596-597.
[7]叶柳莺,来婷,张爱凤.住院病人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在脑卒中病房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9,9(24):800-801.
[8]郑亚女.儿科病房坠床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护理与康复,2010,9(12):1066-1067.
[9]陈志美,曾俊,程勤,等.自制手腕一体固定带在麻醉恢复室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10,25(6):74-75.
论文作者:龙晓燕,袁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患儿论文; 发生论文; 家属论文; 因素论文; 药物论文; 危险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