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琦
肇庆市第四中学 广东 肇庆 52600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我国的素质教育,初中音乐作为我国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教育工作者逐渐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现阶段社会不再将成绩作为评价人才的第一衡量标准,而是需要人才具有德才兼备的优秀品质、正确的人生信念等综合性素质人才。而初中音乐自身具有多样性的组成形式,有助于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可以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向学生不断渗透德育思想,不仅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根本需求,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渗透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老师的教学难题,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初中音乐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在倾听良好的音乐作品时,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含义,从而转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对学生产生积极地引导作用,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初中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探究,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一、德育教育在初中音乐的特点
(一)多样性
初中音乐不仅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富有很强的感染性,可以有效地改善初中德育教育的单一和枯燥的特点[1]。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可以借助初中音乐的民族性特点,如向学生播放我国的著名民歌,可以让学生领略不同地方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同的音乐形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从而达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引导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德育题材,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作品中其丰富的内涵,例如老师在讲授《祝福祖国》这一课时,可以通过音乐中所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等,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主义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理想信念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想信念,可以选取关于理想信念题材的音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理想与现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目标。例如初中音乐教材中《黄河大合唱》、《橘树尚且性刚强》等音乐作品,可以通过让学生共同合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的理解歌曲中的含义,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使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初中音乐教材内容包含了很多爱国事迹,是德育教育的爱国素材,因此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可以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初中教材中《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等[2],让学生歌唱的同时,并进行情景剧的创编,这让学生受到感染,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努力拼搏之心,更好的回馈自己的祖国。
(三)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初中音乐教材中,有许多音乐作品都是关于革命奋斗和歌颂祖国,其中都是德育教育的历史素材,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也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革命之路需要艰苦奋斗的决心,但人生道路上更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使学生不会在当今的社会中迷失自己、迷失方向。
三、初中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现阶段很多音乐老师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使初中音乐教育课堂变成单纯的灌输学生音乐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初中音乐教育没有融入德育教育思想
受应试教育影响,初中音乐不作为中考考试科目,这导致大部分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懈怠,音乐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音乐教材本身,导致音乐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片面化的教学方式,常常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思想的培养,同时大部分学生错误的观点认为音乐学科不重要,使学生轻视音乐学科,导致音乐课堂失去原本的作用,也使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进展缓慢,阻碍了学生的自身发展。
(三)初中音乐教育过于表面化
由于初中音乐不作为初中重点考察学科之一,也使大部分学生忽视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校对初中音乐课程的安排存在不合理的想象,一般学校安排音乐课程一周一次,一次上课时常40分钟[3],而由于音乐课程属于副课,主课老师常常会占用音乐课程时间,进行主课教学,使学生接触音乐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部分学校取消了音乐学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是一项长期的培养过程,而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德育教育无法正常开展实施,没有充分落实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无法发挥真正的价值阻,从而碍了学生的自身发展。
(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音乐自身的特点,需要具备相关的音乐基础设施,如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等,由于学校资金有限,从而导致音乐基础设施配备不够完善,无法向学生渗透更多的德育音乐作品素材,使德育工作进展缓慢,音乐教学中也达不到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下降,从而无法满足现阶段现代化人才的根本需求,给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具体措施
(一)在初中音乐唱歌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
音乐离不开唱歌,唱歌是音乐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爱国主义主题相关题材歌曲时,老师可以先讲授歌曲的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意境,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让学生更好的认识音乐家的爱国精神可以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可以世世代代传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老师在教唱学生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创作背景,是根据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于1939年创作而成,体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同时展现人民解放勇往直前的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队威信[4]。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情感将歌曲中的气势表达出来,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老师在可以在课堂中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如何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等。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讲解的歌唱教学,不仅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相关的音乐知识,同时还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的使命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
初中音乐教学中离不开音乐欣赏,音乐欣赏也是音乐课程的一种表达形式,而音乐欣赏教学,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作品,可以让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强引导学生把音乐语言转化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的能力,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例如老师在《十送红军》的欣赏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介绍当时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之路的背景下,是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从而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十送红军》的真实情感,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的送红军时的情境。通过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反思,感受到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都是伟人用鲜血与生命打下来的,珍惜当下好时光,有效地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体现德育教育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感受和鉴赏的能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三)在初中音乐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思想
初中音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音乐课外活动就是一种之一,同时也为德育教育提供丰富的主题活动,学校可以组织班级进行班级合唱表演比赛等,不仅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还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加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发展;音乐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德育歌曲比赛,给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德育水平,使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向上,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育中,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向学生不断渗透德育思想,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友松.重视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初中音乐教学探索与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4):114.
[2]赵辉.初中音乐课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解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31):121.
[3]李巧.浅谈音乐课对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作用[J].中外交流,2017(52):231.
[4]葛玲洁.论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J].青春岁月,2018(5):246-247.
论文作者:张燕琦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初中论文; 德育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思想论文; 提高学生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