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晚期神经性梅毒患者住院期间3次心肺复苏成功后的护理体会论文_李伟

一例晚期神经性梅毒患者住院期间3次心肺复苏成功后的护理体会论文_李伟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 福建 厦门 361003

【摘要】目的 对1例晚期神经性梅毒患者住院期间3次心脏骤停后急救与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病室2014-10-15 22:22收治的神经性梅毒患者住院期间3次心脏骤停后的急救与护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患者经过9个月的住院治疗后,办理自动出院。结论 护士对患者病情的密切观察及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2]本文对 2014-10-15 22:21分急诊重病室收治的一例晚期神经性梅毒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关键词】晚期神经性梅毒;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05-02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4岁,转入诊断为1、意识障碍待查 2、吞咽困难待查 3、肺部感染 4.低钾血症 5.咽喉痛(病因待查) 6.腹痛(病因待查) 7.胆囊结石 8、梅毒。2014-10-15 22:21由急诊病房行头颅MRI后转入急诊重病室继续治疗,入院时患者表现烦躁不安,予力月西镇静及气管插管(带入)。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检查结果:胸部CT示:“右肺中叶部分支气管轻度扩张伴轻度感染。腹部CT示:“1、胆囊结石,2、双肾多发致密斑,3、前列腺钙化,4、膀胱炎待排。”血常规:“WBC 10.28 ↑ 10^9/L,NE# 7.1 ↑ 10^9/L,116.00 ↓ g/L,PLT 401.00 ↑ 10^9/L”急诊肝肾功+CRP:“K 2.3 ↓↓ mmol/L,AST 55 ↑ U/L,CRP 19 ↑ mg/L”。(2014-10-15)术前免疫组合: TRUST 1:2,颅脑MRI未见颅内出血及梗塞灶

1.2治疗计划

1.2.1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病原学、喉镜等;

1.2.2保持气道通畅、加强气管护理;

1.2.3暂予青霉素抗梅毒、化痰、雾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抑酸等处理

1.2.4 气管切开。2014-10-17 12:33患者言语含糊、吞咽困难、进食后呛咳,梅毒TRUST+TPPA阳性,考虑神经性梅毒引起球麻痹可能,故考虑:神经性梅毒可能。

2结果

2.1 2014-10-28 10:50 患者突然出现室颤、呼吸弱,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下降40%,昏迷状态,呼之不应。双侧瞳孔约5mm、对光反射迟钝。颈动脉搏动未触及,嘴唇发绀。呼吸极弱,心率不齐,心音远。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强心升压、呼吸机辅助呼吸。经抢救后心率转复、自主呼吸逐渐增强。瞳孔约4mm,对光反射较前好转。

2.2 2014-11-02 患者于07:10分左右突然出心率慢、呼吸弱,血压、血氧饱和度下降。查体:昏迷状,呼之不应。双侧瞳孔约6mm、对光反射迟钝。颈动脉搏动未触及,嘴唇发绀。呼吸极弱,心率23次/分,心音远。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强心升压、呼吸机接气切插管辅助呼吸。经抢救后心率转复、自主呼吸弱。瞳孔约5mm,对光反射迟钝。颈动脉波动可触及,嘴唇紫绀好转。继续心电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2014-11-20 患于00:45分突发抽搐,神志不清,血氧饱和度低,低至30%,心率减慢,最低至20次/分,血压降至60/30mmHg,查体见无自主呼吸,面色晦暗,四肢肢体末端苍白,予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后,并同时给予“肾上腺素”4支静推,快速滴入“平衡液”,生命征仍未见好转,给予呼吸机“AC模式”持续辅助呼吸,频率12,血氧浓度40%,并继续心肺复苏机行胸外按压后,心率回升至136次/分,血氧饱和度升至98%,血压恢复至109/74mmHg,查体:面色及肢体肤色转红润。抢救结果:好转。

2.4 患者经过九个月的住院治疗后,于2015-07-15办理自动出院。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并对心脏骤停做出迅速的判断是3次抢救成功的关键

该患者发生三次心脏骤停的时间均不相同,白班、上夜、下夜临近交班,除白班外上下夜仅有一名护士值班,护士站采用中心监护,重症病人每半小时巡视一次病情,每一小时准时到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当病人病情变化时护士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该患者发生三次心脏骤停,均以血氧饱和度先下降为主,分析原因为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多堵塞气管套管引起。护理人员能够准确、迅速的做出判断: 根据心跳骤停的最主要特征: ①突然意识丧失。 ②大动脉搏动消失3 ) 呼吸不规则,浅慢、断续或停止; 4) 双侧瞳孔散大,对光无反应或反应迟钝。心电图: 1) 心电图显示直线波; 2) 心室颤动; 3)心律失常。应立即行心肺、脑复苏术。

3.2 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应立即进行抢救,呼叫应急代码地点+7979

本科室夜班值班护士只有1人,一线值班人员也只有1人,遇到心肺复苏时明显人手不足。我院JCI评审准备阶段要求各科室出现紧急抢救时立即拨打总值班电话,全院广播地点+7979,负责该片区的二线医生与护士必须在5分钟之内到达抢救现场参加抢救,因此,该应急预案的建立也是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3.3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有效心肺复苏及除颤的正确方法

在临床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过程中,要求急救护士不仅反应快、技术操作要迅速、稳健,而且业务知识一定要丰富、扎实,才能有效的配合医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并根据国际指南时时更新,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按照心脏骤停处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早期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无论单人或双人按压与通气比均为30∶2,按压速度为 大于100 次 /min,按压深度大于5cm,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除颤。能否及时早期除颤更能直接关系到复苏成功后的存活率。最佳的除颤时间应在发生室颤或心搏骤停的2 min内进行,不要丧失抢救的最佳时期[3]复苏成功后继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以降低死亡率。在非抢救状态下科室组织全科人员进行抢救应急预案演练。

3.4建立静脉通路,正确执行口头医嘱,及时准确的应用抢救药物

一般住院患者都会建立静脉留置针,所以该患者抢救时能够及时用药。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口头医嘱的执行程序:①在场最高级别的执业医师下达口头医嘱②接收口头医嘱的护士即刻复述医嘱内容③下达口头医嘱的医师确认正确无误,指示执行④接收口头医嘱的护士按医嘱执行,双人核查。用药的安瓿保留, 以便查对整个抢救过程中避免差错。医师应当在6小时内据实补记医嘱。

3.5 各种急救器材处于应急状态, 放于固定位置:

全院按JCI要求抢救车统一标准管理,床边备有负压吸引器装置, 人人熟练正确地使用人工呼吸机、心肺复苏仪及除颤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用物、静脉切开包等放于治疗室固定的位置,标签明确清晰,能够及时供应。

3.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抢救中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意识变化; 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 观察有无抽搐等。详细准确记录心跳呼吸停止及恢复 ,开始和停止抢救的时间; 重要操作、药物作用、病情变化、医嘱等要如实登记。抢救结束后,整理抢救用物,使其处于备用状态,补充抢救药品,参加抢救的人员抢救结束后分析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抢救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住院患者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

3.7 对住院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至少施行超长时间CPR>30min[4].

特别患者是青壮年,超长时间 CPR 有可能获得抢救成功,虽然成功率很低,但有成功的报道。由此可见 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时间至少要达到 30 min,但抢救过程中并非持续性无心电变化,而是在抢救至10~15 min 左右发生短暂心跳,常因缺乏经验,对抢救的时间从一开始即算至 30 min 多,而未从在抢救中发现有短暂心跳时重新计算至 30 min,因而容易放弃抢救。心脏复跳后即转入 ICU 进一步抢救的患者存活出院率高达 13.8% ,这就反映出心脏骤停及时有效的 CPR尤其重要。

4总结

调节医患双方的心理,心肺复苏是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最后的急救措施,对参与急救的医护人员心理和患者家属都有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急诊重病室的护理人员每天从事着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这个病区患者的病情特点是病种杂、病情重及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的情况经常发,因此,该病区的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往往会造成焦虑、反应消极等心理障碍。所以医护急救人员除要安抚患者家属,还应适当调节自身的心理,学会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从而以最佳的身心状况面对未来的急救工作。

参考文献:

[1]胡秋香,张梅霞,李艳兰.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2:93-94.

[2]吕晓萍.36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0, 31 ( 35):6593-6594.

[3]沈洪,何忠杰.心搏骤停的最新有效治疗—早期电除颤[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7): 501.

论文作者:李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一例晚期神经性梅毒患者住院期间3次心肺复苏成功后的护理体会论文_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