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理论的理论结构要素分析_集聚效应论文

组合理论的理论结构要素分析_集聚效应论文

结合论的理论结构要素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要素论文,理论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结合论着重研究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结合,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实证性,探析其理论结构要素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本质论

本文所讲的结合,是指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或发生某种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这种联系、关系,因参与的要素不同、形式不同、程度不同、方法不同,而性质、特点就各不相同,呈现出“色彩”各异、变化万千的结合形态。从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结合的意义上说,这种结合的内涵也是广泛的,比如:联合、综合、组合、合成、协同、协作、联盟、同盟、集约、聚合,等等。就总体而言,联合、组合、协同、综合,一般并不强调空间;而集约、聚合按传统的理解,则比较强调空间布局,强调集中投入在“同一土地上”;竞争、竞赛、争胜、争论等则是结合的另一种内容和另一种形式。结合不仅是反映横向的相互关系,而且反映纵向的相互关系。

结合与分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分裂是旧的结合的结果,是新的结合的开始,是结合的另一方面,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同这种(这些)事物结合,就是同那种(那些)事物结合;结合是事物相互关系的过程,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状态,是事物矛盾统一的存在形式。

总之,结合是一个涵盖广、层次多,要素组合不同、紧密程度各异、性质各不相同的概念,它是一种理论、一种方法、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状态,是物质世界的一种本质属性。客观世界就是众多结合的产物,就是众多结合的结合体。结合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结合的普遍性。结合,是客观世界的普遍现象,是客观世界一种永恒现象。它如同联系、矛盾、运动、变化一样,存在于客观世界的各个方面,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这就是结合的普遍性。人类关于宇宙起源与演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引起量变或质变的爆炸、凝聚、混合、合成、聚变、裂变、分裂、收缩、吸引、吸积、碰撞、合并等等物理的、化学的活动,均系结合的过程、结合的活动。在宇宙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仅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且一直在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着。人类关于生命的起源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果则更进一步表明:生命现象中的结合,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结合。“生命的特征就是活的,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内容就是自复制(可以自我繁殖)和自组织”。细胞自复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结合过程,细胞本身就是一个高级的复杂的结合体。这种结合体的结构呈多层性,复制呈程序性,物种呈多样性,而且各种结合、各个层次的结合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有各种功能主体、各种“图纸”、“密码”、“传输系统”、中介系统与结合场,结合才能有效进行。

2.结合的规律性。结合是客观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历史上已经有过五次影响世界的生产力发展高潮,每一次高潮都有自己的具体规律。比如,世界第一次生产力发展高潮之所以首先在中国兴起,正是由于科学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率先进入封建社会,正是由于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同生产、经济结合,在经济社会中广泛应用,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科技活动的中心,亦即社会方面的革命同科学技术方面的革命结合起来,才在中国创造出了世界第一次生产力发展的高潮。之后的历次生产力发展高潮虽主导技术、核心技术各不相同,社会革命体制改革内容各异,而且都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但归根结底,都是在社会方面的革命同技术方面的革命结合下形成和发展的。

3.结合的时代性。人类社会过去已经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四次技术革命。这是一场以微电子学与电子计算机结合、技术综合与技术创新结合为中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群同经济社会结合发展起来的技术革命。这场从1945年开始的技术革命以10年为一个阶段,已经历了五个核心技术不同、标志各异、联系密切的五个发展阶段。1995年—2005年,是第六个10年。这跨世纪的10年,是以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为核心的高技术群、同经济社会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并行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时代。其主要特点是:信息技术革命与生物技术革命“相融合”;逼近极限技术与发展代替技术相结合;高技术产业化、技术创新高速化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管理革命紧密结合。

4.结合的特殊性。社会现象除了有共性之外,还有个性。在当代,科学技术同经济社会结合,社会方面的变革同技术方面的变革结合,都将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受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制约,这是一般国家的共性;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历史环境、不同的发展形式、不同的结合顺序与结合方法下,结合的结果则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就是在“极为相似”的要素组合与“极为相似”的方法下,结果也会表现出差异性与特殊性。一种元素可以有同样的原子量,而结合的方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出现有名的“同分异构”现象,何况是复杂的社会行为与社会现象。因此,在研究、认识外国或他人经验时,既要善于了解共性的、可资参考、借鉴的;更要从本国、本地实验出发,研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时间、阶段、地点等等条件下,进行何种结合、采取何种对策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对我们来说,无论采取何种结合、如何结合,以及结合之后做什么、怎么做,都要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功能论

“结合创造世界”,是对功能论的最本质、最核心的理论概括。

“劳动创造世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等思想理论,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发挥着并将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一种永放光芒的伟大真理,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概括。这里所讲的“世界”是既包括人类社会也包括自然界,既包括人类社会出现以来的世界,也包括独立于人类社会或者说在人类社会还未出现之前的世界,以至浩瀚无涯的宇宙等等整个客观世界。那么,这种客观世界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结合创造世界。结合论主要是探讨结合是如何创造世界的和如何通过结合创造世界,研究和探讨结合的本质和规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结合是万物发生发展之道,是变换无穷的大千世界的根本。当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均体现了各种战略要素的有机组合和各种生产经营要素的合理组合的结合。而各种各样的结合,说到底都是各种各样关系的处理,结合的问题本质是关系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结合论也是关系论。我们这里着重探讨的是技术与经济、技术与社会的某些关系模式和结合模式,主要是:

1.发展与环境。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到发展全局和子孙后代的战略问题,是全球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也是人类推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结合的焦点问题。我国在这方面进行的成功的实践说明,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发展,发展的过程是社会革命和技术革命结合的过程。我国一些地区及企业在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实践说明:环境是当代经济增长的新要素,是吸引人才,吸引投资,推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结合的关键要素或者说是时代性要素。鲁北化工则给我们一个启迪: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完全可能开创一条崭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2.研究开发与创新。研究开发与创新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活动,是推动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性、关键性活动,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活动;从根本上说,研究与开发是技术创新的科学基础、技术条件、前期阶段,是创新的投入。科学技术在进入创新阶段之前,只是一种新观念、新设想、新方案,只是一种知识形态的东西。创新则是使技术、发明第一次商品化,使技术、发明实现自己的价值,呈现自己的社会所用。研究开发是以科学、工程师、发明家等为主角进行的科学技术活动;技术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家为主角,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广大劳动者等结合进行的经济技术活动。结合论提出与阐明了创新的主体、主角、创新作用场和当代企业家的概念问题。这里所讲的企业家,是当代企业家。他们应具有魄力、眼光、进取和创造精神,学习、探索和协调能力,善于利用当代的信息系统、信用系统和资源系统进行创新活动。

3.认识机会和把握机会。任何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结合的活动,都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利益藕合现象。而且,都是在一种特定的机会条件下、一种特定的机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推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结合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如何认识机会,正确把握机会与有效利用机会的问题。如何在信息革命信息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及时认识机会,正确把握和有效利用机会,便成为各国有识之士、各级决策者和各类企业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4.金融资本与智力资本。智力资本和金融工具是进行技术创新、实现科学技术同经济社会结合的基础要素,其有效结合是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经济特征。这里所讲的智力资本,主要是指:(1)无形资产,是资本形态的已经形成的智力为主结晶的科技产品与服务能力;(2)科学技术等无形资产的生产能力;(3)创新能力和驾驭生产要素的能力,是企业家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和服务的智慧与才能。智力资本主要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这三者的总称。

三、结合场论

任何结合,都是一个作用过程,都是在特定的作用场中进行的,都需要有一个结合场。构成这种作用场的基本要素,因篇幅所限,这里不详细讨论。本文着重讨论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推进快速形成结合场之道——集聚。

何谓集聚,集聚的本质是什么?集聚是一个具有广泛涵义的概念。英语用Gather,Collect,Assemble,Accumulate,Intensive和Intensity等词,从不同侧面和层次注释它。从中文来说,集聚包含有集约、聚合、聚集、积累、积聚、集中、加强等含义,这里着重取集约和聚合之意。

集约,是经营方式的概念,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讲的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是经济增长要素的有机构成,回答的是依靠什么和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今天,人们讲集约型、集约化,一般指经济活动以质量、效率、效益为中心,将影响经济增长诸要素,包括灵活的机制、正确的战略、先进的技术、优化的结构、适度的规模、合理的分配、科学的管理、优秀的人才、节约的资源等各种形态的高质量的资本和劳动的科学组合,集中投入到“同一块土地”。

聚合,是生产要素构成方式的概念,是生产要素空间分布状态的概念。今天,人们讲聚合,更多是探讨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和组合,资本的集聚、重组和扩大,至于公司的控股、购买和兼并更是引人注目。

集约要求聚合,集约才能发挥聚合效应;聚合是实现集约的基础,聚合的过程也是集约的过程,聚合的状态一般又是集约状态的标志。集约可以包含聚合,但集约不等于聚合。

集约与聚合构成集聚的核心。集约、聚合、集聚的本质,在于集聚影响经济增长相关要素,在当代,着重在于集聚影响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结合诸要素的优势,创造推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结合的结合场。这就是集聚的本质特征。这种结合场是作为各结合主体的客观条件而存在的。但是,这种结合场只要是具有活力的或活性高的,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结合过程中,则是以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类“孵化器”、“催化剂”和“加速器”,它积极影响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结合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这就是集聚效应。集聚效应可概括为层次不同、性质有异的九大效应。吸引、激发、中介、催生、促长、关联这六个效应都是作用于集聚与结合全过程的,其比较侧重于功能性、过程性的效应;规范、乘数、转化这三个效应则是在集聚与结合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功能性效应发挥其作用的,它们比较侧重于综合性整体性的效应。这些效应之间都是交互作用、交互进行、综合发挥的。

总之,集聚而形成的具有充分活力的结合场,是一个拥有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使“万物”“魔化”的“万宝盆”。然而,应该鲜明指出的是,集聚效应具有客观性,是一种客观可能性;集聚效应的发挥,是这种客观可能性与主体主观条件的耦合,是这种客观可能性与各主体间结合作用的过程。这就是说,不是你只要进了“老君炉”,就都会变成“火眼金睛”,实际是有不少甚至会被“炼”成了灰的。一般来说,经营主体集聚到结合场中,可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但也有些人在这里也许除了获得教训之外,则“一事无成”,变成了激流中的“泡沫”,在蹉跎岁月中奔走。结合场是成功者和冒险家的“乐园”,你想成功就要准备去拼搏,去冒风险。

四、基础论

“太阳底下没有一样是全新的”,结合论就是在前人的发现和创造的基础上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其实,“结合”的思想古已有之,比如古希腊卓越的哲学家,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0年至470年)曾说过“音乐家的艺术是把差别结合起来”,将不同的音调结合起来造成最美的和谐。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更强调结合,结合的实践尤其比比皆是。

然而,结合是什么,它的本质、规律又是什么,如何应用其规律以指导实践,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仍属鲜见,将它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一种科学、一门学科来探讨、研究、建设,则尤为寡矣!甚至连负有盛名的《辞海》中的“结”字,共编集辞98条,也未有“结合”一词。要给结合一辞下个科学的定义也的确很难。

结合论只不过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来进行专门的研究而已,以揭示结合的本质及其规律,使之由传统上仅把它作为一种方法、一种现象、一种事物,如实地阐明它是一种客观规律、一种普遍规律、一种思想理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应该自觉去探求如何应用它于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并以此为起点、为基础,探讨构建一种系统化了的关于结合的知识体系,或科学理论体系,或新兴的交叉学科。

结合论是以“三大起源”在当代的最新成就(最新突破)为科学基础,以当代世界的几个主要国家,特别是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实践基础,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当代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以当代横断学科、交叉学科等最新成就为科学理论基础,并且认真地研究、扬弃、汲取与借鉴当代国内外的管理理论、技术理论、发展理论、创新理论与经济社会理论,即努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探讨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并谋求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科学理论,以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一些主要新观点有:

1.本质论、功能论和结合场论(前文已阐述)。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核心。社会革命和技术革命相结合进行,是毛泽东、邓小平和我们的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核心。毛泽东不仅提出了这一“结合进行”的理论,同时领导了亿万人民进行伟大的实践,而真正使这种“结合进行”的理论大放异彩的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方面的革命和技术方面的革命相结合”的理论,并使之形成为一个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时代特征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同时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有效实践和伟大探索;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则将这一“结合进行”的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践的阶段、创新的阶段。

3.鼎足理论。科学管理和管理体制、生产关系和反映生产关系的社会制度、生产力和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构成了影响经济增长全局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三者是不能相互取代的。它如同中国古鼎的三足,因此我们称之为“鼎足理论”。实际上,考察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探讨各种科学对策时,归根到底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的。

4.管理思想的革命。从管理的意义上说,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无论是理论的还是实践的,其核心的问题都是对管理本质的理论问题,都是能否及时有效地把握和利用机会的问题。这场革命的重要特点是:在解放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进行大综合、大探索和大建设,在综合探索的基础上建立新理论。管理革命、管理思想革命是一项影响广泛、深远的历史使命,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探索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并且其关键在于领导。就进程而言,似乎首先是要解决领导的管理观念问题,然而,笔者认为实际上更要引起重视的是管理学家和教育者的管理观念教育问题。因为管理专家、管理教育者在这场管理思想革命中负有特殊的使命,具有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条件下,当专家、教育者同行政、领导结合起来的时候,其影响与作用是更加巨大的。但是,我国的许多管理专家、教育家在这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中,则往往不是站在最前列。

以上这些思想理论在科研实践中成为结合论贯穿始终的具体专业理论基础,是使结合论得以实现理论创新的现实思想基础。通过这些理论结构要素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结合论的理论框架,形成了结合论知识体系的初步基础。

标签:;  ;  ;  ;  ;  

组合理论的理论结构要素分析_集聚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