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起动笔欲望 拓展思维空间论文_章旭琴

激起动笔欲望 拓展思维空间论文_章旭琴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第二小学 323000

摘 要:本文从这些方面入手激起孩子们随文练笔的欲望和热情。一、把握恰当的时机,让孩子们的兴趣从表达的需要中来。二、更新教学观念,选择新颖的教学方法。三、要在同中求异,扩大创作空间。四、给孩子们广阔的空间,放飞孩子们的思绪。五、激励性评价,让孩子们倍增自信。六、教学相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习作 时机 教学相长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文练笔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贴近他们的写作实际,符合他们的写作心理,是达成“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孩子们随文练笔的欲望和热情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恰当地把握时机,让孩子们的兴趣从表达的需要中来

上作文课时,孩子们通常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写作素材。没内容可写,一直是习作训练的一个难点。随文练笔必须讲究时机,让孩子们觉得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情可抒,这样才能水到渠成。

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安排了两次的小练笔。第一次安排在诸葛亮立军令状这一环节,让孩子们根据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补写军令状的内容。让孩子们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的发散性练笔,为后面的品读课文做了充分的铺垫。第二次练笔安排在课尾,诸葛亮草船借箭凯旋归来后,周瑜和诸葛亮见面时的情景。由于文中已经有了周瑜和诸葛亮的一次对话,练笔前又让孩子们概括了文中各个人物的特点。所以,孩子们对周瑜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了如指掌,想通过对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为文中人物续写就顺理成章了。孩子们所写的内容都合情合理,把握住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能以对话的形式表达出来。

王崧舟老师教学《万里长城》一课,课中安排了两次练笔。第一次安排在学生初读课文后,王老师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成千上万”一词,让孩子们放飞想象: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中——老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健康的、残疾的、普通百姓、国家元首……他们怎样登长城?行为怎样?感想如何?这一发散性的练笔为后面的品读课文做了充分的铺垫。第二次练笔安排在课尾——让孩子们为长城题词。由于有“外国元首为长城的题词、成千上万参观者的感叹、猜想长城的年龄”等环节的教学,题词前教师又一边让孩子们欣赏气势宏伟的万里长城录像,一边还用富有气势的话做配音。至此孩子们对长城的认识、对长城的情感被升华到一定高度,表达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为长城题词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巧妙的练笔,含而不露地达到了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提炼概括了课文的内容,以此加深理解,并获得语言运用训练的机会。

二、更新教学观念,选择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正如著名艺术大师罗丹所说的:“动是一切景物的生命。”任何一门艺术,都要昭示一种生命的流动,一种动态的旋律,它才是真正的美的艺术。教师只有调动孩子们多种感官,让孩子们融读、写、说、演于一体,在师生自主、积极和融洽的多向互动中,才能“教”出智慧,“习”得智慧。

我在教学《黄山奇石》时,安排的小练笔是当小导游。经过深入的自读自悟,孩子们各显其能。有的直接介绍黄山的美丽景点,有的编出儿歌赞美景色来吸引游客,还有的则拿出王婆卖瓜的架势……孩子们的学习情绪高涨,至此我没有打住,再次安排小练笔——你能为不同年龄的人群设计出吸引他们的导游词吗?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

在教《日新月异的电视机》时,安排的练笔是设计“推销各种电视机”的方案。经过深入的自读自悟,孩子们各显其能——有的直接介绍电视机的性能和用法,有的编出儿歌宣传自己的产品,有的则以记者身份进行采访,有的还设计了顾客与销售员的对话。孩子们的学习情绪高涨,我们不应该至此打住,可以再次安排练笔——你能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出更新型的电视机吗?孩子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有弹性的电视机、防盗的电视机……课堂上孩子们人人动脑、动笔、动口,孩子们的潜能充分释放,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既能调动孩子们说写的积极性,又能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三、要在同中求异,扩大创作空间

作文教学最怕千篇一律,随文练笔也是如此。因为题型僵化、题面熟悉,孩子们只会照搬照套,不思创新,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同时会导致孩子们思路闭塞,操作机械,既缺乏创新意识,又激不起训练的兴致。我们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特点,结合孩子们的实际,随着教学进程,设计各种各样的随文练笔。如虞大明老师教《武松打虎》时,设计了“替武松写自荐书”这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练笔环节,让孩子们感到妙趣横生,乐于表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在教学《晏子使楚》时,采用“写剧本——说剧本——演剧本”的形式使阅读和练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题材选择不同的练笔形式。

例如像《燕子》这类句子优美、结构清晰的文章,我们可以安排模仿训练;像《太阳》这类说明文,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换人称训练;像一些古诗可以“变脸”,进行改变文章体裁的训练。

教学《游京华双龙洞》时,可以针对进洞危险这一细节,别出心裁地让学生写“游客须知”,达到了“学文、练笔、安全教育”一箭三雕之效。另外还可以让孩子们写说明书、编导游词、编广告语等。这些小练笔创造的空间大,孩子们很感兴趣。这不仅是卓有成效的吸收、内化、积累知识的过程,而且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的过程。

四、给孩子们广阔的空间,放飞孩子们的思绪

批判是智慧的摇篮。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从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始的。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忽略了孩子们独特思维能力的培养。孩子们都存在着从众心理,遇到问题多数人认为怎么解决,少数人就容易盲从。作为教师要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问题,不要人云亦云。即使孩子们提出的想法和见解还不成熟、不严谨,甚至有些荒唐离奇,我们也要注意保护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一棒子打死。

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我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续写第三次赛马的情景。大部分孩子都写第三次赛马还是田忌赢了,只有两三名孩子认为齐威王会胜利,他们认为齐威王身为一国之君,肯定也是聪明过人的,田忌的小伎俩肯定会被他识破,第三次赛马肯定不会输了。这些孩子分析得入情入理,而且很有说服力,其他孩子听了也不禁点头。这样的独特思维,我们能反驳吗?

在教完《坐井观天》后,请孩子们发挥想象,写写《青蛙跳出了井口》。多数孩子写的是青蛙看到了无边的大海、广阔的草原、美丽的田野等。而有位孩子却反其道而行之,写的是《还是井里好》,大有出格之意,但看了他的练笔我们不禁为之叫好:青蛙跳出井口,来到一条小河边,他渴了想去喝口水,突然,他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他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他说话。他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他急忙赶回去,又跳进了井里。他自言自语地说:“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孩子们的心灵与世界一样多彩,给孩子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多一点“出格”,多一份意外岂不更好?好的随文练笔,可以给孩子们的思维打开无限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品质得以全面的发展。

五、激励性评价,让孩子们倍增自信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任何人的内心都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孩子,不如用点心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滋味。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责备和批评都更有力量。一个班级孩子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作为教师对有差异的孩子应当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信任、激励会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因此,教学中,可以运用语言评价和非语言式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课堂上我常进行的激励性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写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多好的句子,真像一位小作家!”“你真会用词语”“你很会说话”“你能行,我相信你” ……鼓励点燃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孩子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虞大明老师教《观潮》一文,请学生小组合作“制作风光解说片”,在学生交流展示后,虞老师幽默地评价:“不愧是中央台的记者,与地方台的就是不一样!后面的尽情发挥特别精彩,我建议再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这个制作组表示祝贺!……”对孩子们的学习成果给予热情洋溢的赞赏。用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鼓励评价孩子,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其自由和谐的发展。

六、教学相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确如此,在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不会学习的人要被时代所淘汰。美国的一位现代教育学家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为人师表的我们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怎么能教育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来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正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掌握知识已成为人们生存的先决条件,从而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模式和教育结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这无疑对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仅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旧教学模式,会扼杀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常教常新”。

随文练笔是阅读与习作的中介,接受与创造的桥梁。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孩子们一旦对随文练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视训练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去练笔,就为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与作文教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韦志成 《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3]《素质教育实施方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0。

[4]朱作仁 《朱作仁学科教学研究文存》.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5]方明编 《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章旭琴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  ;  ;  ;  ;  ;  ;  ;  

激起动笔欲望 拓展思维空间论文_章旭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