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倾向差异研究_成就动机论文

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倾向的差异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将论文,差异性论文,运动员论文,倾向论文,女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问题

1.1 理论背景

韦纳在海德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他认为导致个体行为的原因均可归入内外源与稳定性亦即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两个维度之中,如图所示:

内外源

内在的 外在的

稳定性稳定的 能力任务难度

不稳定的努力运气

稳定性维度由稳定与不稳定二因素组成;而内外源维度则分为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两种类型。外部控制型的运动员惯常地认为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是受外部力量控制的。而内部控制型的运动员有强烈的自我观念,并认为自己所从事活动的结果是由自身所具有的内部因素决定。稳定性原因是指导致运动员成功和失败的诸因素中,稳定地起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务难度),这一因素是客观的,相对不易改变的。不稳定因素是指导致成就行为结果中的那些容易改变、较易变化的因素(诸如努力和运气)。按维纳的划分,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因素,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因素;机遇是外部的、偶然因素。根据这两方面的因素,我们可预测行为的结果。然而,Robert,Pascuzzi[1]通过自由反应法和开放式问卷研究发现,仅用稳定性和控制源两个维度解释成就行为是不够的。韦纳本人在其随后的研究中也逐渐发现其二维模式难以容纳运动成就情境中的多样性和特殊性。1979年,韦纳又提出第三个维度;可控制性[2]。在这个维度下,把归因分成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种。可控制性维度是指在本人控制下的维度;不可控制的维度是指不在本人控制下的维度。四个基本维度中,只有“努力”是可控制的,其余都是不控制的。当一个人把行为结果归于可控制的维度时,就很难再把行为结果归于外部的或不可控制的原因,正如控制点和稳定性两个维度一样,可控制性也影响着人的行为。详见下图[3]:

“从未有人象韦纳这样把归因过程与成就情境紧密联系起来。韦纳理论的成熟是运动归因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目前的运动归因研究正是在这样一个集前人理论之大成的理论体系基础上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为运动归因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

1.2 文献研究

“运动心理学研究向认知方向的发展过程中,体育运动领域中归因理论的研究功不可没”[4]。尽管海德开拓了归因研究这一崭新领域,琼斯、戴维斯和凯利等人进行了辛勤耕耘,但应用于体育运动中的研究极少。各国学者运用韦纳的归因维度和要素学说进行了大量的认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大多数研究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虽然实验室研究可有效地减少无关变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利于作结论并反复验证,但实验情境具有较大的人为性质;被试多为大学生和儿童,难以反应竞技运动情境的特殊心理规律;所用方法不一,问卷测量缺少理论上的全面设计,情境设计单一,实验任务带有强烈的人为色彩;归因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来源不一,有些是要求被试者在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中进行选择,有些则是事先非结构性的调查。

国内心理学界,归因的量化研究还仅局限于教育心理学领域。体育运动领域里所仅见的是武汉体院姒刚彦博士留学德国期间所做的“运动中的归因和情感——中德两国归因理论的跨文化研究”。所以,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立足国内,为高水平运动员服务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

1.3.1 对“因果归因量表(中国版)”在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中应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

1.3.2 查明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成功与失败两种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的归因差异。

1.3.3 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倾向的焦虑水平的差异。

1.3.4 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倾向的成就动机方面的差异。

1.4 研究意义

本研究为我国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归因心理训练提供多方面的理论根据;提供测试篮球运动员归因这一复杂认知心理过程的有价值的参考;为运动员正确地认识成功与失败,客观评价自我与客观环境条件提供指导,为形成运动员合理而科学的认知结构服务;拓展运动员心理训练的范畴,提高心理训练,特别是认知训练的理论和效果水平;丰富篮球运动员心理选材,心理诊断的内容体系。帮助运动训练工作者更清楚地了解运动员行为结果的始动因素,寻求从心理上尤其是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上充分发挥人体潜能的途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健将级(包括国际健将)女子篮球运动员27名,她们分别来自国家队和河北、湖北等省队。

2.1 问卷法

采用华东师大体育系祝倍里教授引进、修订的马腾斯(R,Martens,1977)“运动竞赛焦虑测验”(Sport Competition Anxiety Test,简称SCAT);度量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有用美国加州大学梅拉宾(A,Mehrabian)教授研制,武汉体院姒刚彦博士翻译,修订的《成就倾向个体差异问卷》;采用武汉体院姒刚彦博士从德国引进并修订的拉塞尔的因果维度量表(Russell's Causal Dimension Scale,简称CDS)。

2.3 个案法与档案法

抽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篮球运动员的测试材料,结合训练日记,协同教练员对其归因特点、行为表现进行个案研究,以利于本研究分析科学、结论正确。

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多种适合本研究的数理统计方法,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

3 结果与分析

3.1 “因果维度量表(中国版)”(以下简称CDS)的信、效度检验

CDS英文版已得到西方许多著名运动心理学家方法论方面的充分验证。根据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在中国应用因果维度量表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研究尚属首次,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

由表1可见,“CDS(中国版)”没有任何一个情境的重测信度较低。A5、A7、B1、B6、B7的控制性维度量表虽相关低些,但也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检验结果表明“CDS量表(中国版)”的具有较高的信度水平。

内部一致性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每一测验项目都与其分量表正相关 。具有P<0.01的非常显著的意义。这说明CDS量表的每一项目都能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内容,即CDS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效度是高的,见表2。

表1 CDS量表(中国版)重测信度系数检验(N=27)

内外源稳定性 控制性

r p

r pr

p

A10.904 <0.01

0.702 <0.010.480

<0.01

A20.917 <0.01

0.462 <0.010.703

<0.01

A30.929 <0.01

0.724 <0.010.788

<0.01

A40.630 <0.01

0.622 <0.010.706

<0.01

A50.938 <0.01

0.611 <0.010.420

<0.01

A60.873 <0.01

0.824 <0.010.607

<0.01

A70.956 <0.01

0.541 <0.010.405

<0.01

A80.859 <0.01

0.802 <0.010.541

<0.01

B10.751 <0.01

0.886 <0.010.406

<0.01

B20.783 <0.01

0.643 <0.010.713

<0.01

B30.642 <0.01

0.691 <0.010.785

<0.01

B40.736 <0.01

0.600 <0.010.854

<0.01

B50.725 <0.01

0.716 <0.010.791

<0.01

B60.688 <0.01

0.420 <0.010.368

<0.01

B70.872 <0.01

0.533 <0.010.405

<0.01

B80.608 <0.01

0.734 <0.010.800

<0.01

表2 CDS量表(中国版)内部一致性效度检验表

内外源稳定性 控制性

情境 CDS1 CDS5 CDS7 CDS3 CDS6 CDS8 CDS2 CDS4 CDS9

A10.979 0.952 0.972 0.434 0.642 0.707 0.790 0.804 0.651

A20.975 0.957 0.954 0.755 0.607 0.619 0.594 0.689 0.807

A30.561 0.808 0.721 0.549 0.514 0.493 0.685 0.409 0.798

A40.746 0.808 0.758 0.415 0.654 0.518 0.769 0.651 0.765

A50.871 0.945 0.856 0.500 0.742 0.653 0.794 0.754 0.738

A60.759 0.849 0.833 0.488 0.558 0.515 0.608 0.725 0.582

A70.921 0.926 0.881 0.459 0.501 0.397 0.620 0.701 0.633

A80.844 0.536 0.915 0.438 0.469 0.520 0.522 0.587 0.799

B10.841 0.867 0.669 0.473 0.642 0.620 0.611 0.685 0.792

B20.860 0.862 0.914 0.576 0.505 0.716 0.465 0.597 0.761

B30.488 0.797 0.804 0.639 0.589 0.471 0.469 0.465 0.763

B40.913 0.875 0.885 0.546 0.668 0.536 0.752 0.637 0.703

B50.962 0.931 0.947 0.607 0.442 0.628 0.804 0.703 0.871

B60.877 0.852 0.871 0.511 0.440 0.441 0.814 0.739 0.841

B70.948 0.946 0.584 0.385 0.549 0.691 0.781 0.699 0.575

B80.899 0.907 0.947 0.811 0.736 0.669 0.812 0.642 0.599

r 0.840 0.864 0.844 0.534 0.579 0.575 0.681 0.655 0.729

R

0.849 0.563 0.688

采用“系统比较”的方法确定内容效度,测验题目取样的适当性称为内容效度,“评价内容效度最常用的方法是由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测验所涉及的内容总体的符合性进行判断,即定性的方法,而不是定量的办法”[5]。通过与篮球教练员、部分国家队女子篮球运动员交谈,广泛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均认为本测验具备测量到它所要测定的功能或达到其测量实用的目的。随机抽取了部分运动员的问卷,其归因特征与教练员的评价大致吻合。

归因的另一个较重要的问题是运动中的输和赢并不等于知觉上的成功与失败(Spink,Roberts,1980)[6],为避免测验设计者与被试存在归因误差,本研究专门设计两个问题:“你觉得本故事的真实性如何?”,“你在多大程度上认为比赛结果是成功或失败?”。结果95%的人认为测验所规定的情境真实可信,是体育运动中常常发生的事情。96%的人衡量成功与失败的尺度与设计者一致。

考虑到归因研究的复杂性,为避免遗漏重要的归因因素,专门在被试阅读完情境的描述,在3个维度的评分之前设计了“现在请你写出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这一开放性的问题,统计过程中,发现对这一问题的所有回答都可归纳到内外源、稳定性和控制性3个维度中去。

3.2 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归因倾向

表3 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倾向

归因维度

内外源 稳定性控制性

X S

X S

X S

成功情境(N=27)

13.17 7.21

19.171.83 9.622 3.18

失败情境下(N=27) 17.139 8.87

19.835 2.828

9.95 2.25

表3表明,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面对成功或对比赛结果满意时,倾向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归因;面对失败或对比赛结果表现不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归因。极端的归因类型没有出现,这种结果与前人所作研究不尽一致。

内外源维度。T检验表明,内外源维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成功情境下倾向于内部归因。这与国外的许多研究结论一致,可以认为对成功进行内部归因是高水平运动员的特征。充分表明尽管国度不同,高水平运动员具有着与其水平相应的共同的心理结构。

面对失败做外部归因,不是一种科学实用的归因方式。因为把失败看作是由外部控制的运动员会寻找一些外部原因,如运气不好,教练员不好或裁判员不好等,却不归因于自己在训练或比赛时努力不够。高度外部控制的人感到他们是由环境所摆布的,或者是由于某个特定的个体对其行为的强制作用,或者是由于外部提供的奖赏或惩罚、运气、机会、任务的特殊性等。他们不断地感受到外部压力的控制。究其原因,一方面表明,我国女子篮球运动员尚不能正确地对待比赛的胜负。对比赛没有“心理学”上的控制性的认识。认为比赛就一定要获胜,而不是自我的完善和超越,“成功的含义必须重新定义为运动员超过他们自己的技术完成目标,而不是要胜过其它人技术动作完成”[7]。另一方面,篮球的项目特点、篮球比赛的规则、裁判以及社会保障等其它固有问题也是导致对失败进行外部归因的直接原因。

稳定性维度。无论是成功的归因,还是失败的归因,这一维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从具体分数观察,都倾向于不稳定的归因,即认为自己的活动结果是暂时的。将失败归于不稳定的原因,这种研究结论与德·韦克(C.S.Dweck,1973)[8]的研究不同:女青年倾向于把他们的失败归能力低(稳定的原因)。这类结论也散见于Deaux(1975)[9]等人的一些研究。这既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一种差异,又表明了我国女篮队员具有顽强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敢于世界任何强手一争高下,这与教练员的评价相一致。因为从理论上来讲,对失败作不稳定的归因,是一种自我激励、保存自信的策略,因为他们相信失败将不再重复,下一次可能要获得成功。而面对成功作不稳定的归因,反映了他们从未获得过如此重要的成功而表达的一种喜悦或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缺乏一种自我效能感,也反映出高水平竞技的某些特点。这也与她们对成绩的期望有着密切相关。弗里茨和韦纳1971年研究表明:当呈现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不相一致时,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分数高,即使是一个人从未取得过成功而这次取得了成功时,他们也会把成功归于不稳定的“运气”(这一因素的得分最高)[10]。总之,把失败归于不稳定的因素是有效的,因为这将不会重复出现失败,相反,将成功归于不稳定的原因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控制性维度。没有明显的归因差异(P>0.05)。究其原因,首先,是我国女篮跻身世界强队之林的反映。吉尔(D.C.Cill,1982)[11]通过对352名男女运动员研究发现,赢队的队员比输队的队员更多地归于可控制的原因,而不是归于不可控制的原因。罗特认为,人的成熟的显著标志就是对活动负有责任感,不因为失败而责备同伴或教练员,他们认为自己应对失败负有责任。其次,与女篮队员的情绪表现有关。费希斯研究表明了可控制性维度与情绪之间的显著关系,例如,运动员对他们的活动结果,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作出可控制性的归因,他们就会体验到更加积极的情绪反应。同样,拉塞尔等人1983年以及威利雷德(Vallerand,1987)[12]分别对有关运动活动的情绪反应的研究都发现,可控制性是情绪反应的主要决定因素。

3.3 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方式的焦虑水平差异

韦纳根据归因理论预测:个体在焦虑上不同的可能性,在他们的原因偏好上或他们的归因倾向上也有不同[13]。为查明归因方式与焦虑水平是否存在一种稳定的内在联系,本研究根据篮球专项特点、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的需要,与CDS量表计分相匹配,以样本所测焦虑的平均数(X=18.44,S=3.3)为限,高于平均数则为高焦虑,低于平均数则为低焦虑。按焦虑水平测度标准,分别计算出每种倾向下的归因分数,然后再用T检验检验其是否具有显著性水平,见表4。

表4 我国健将级女篮运动员的归因倾向与焦虑

结果表明(表4),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倾向中的控制源维度得分在焦虑水平高低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稳定性和控制性维度不表现为差异性。这种结论与前人所做的许多研究一致。

由表4可以看到,本研究验证了韦纳的假设,可以认为低焦虑水平的运动员倾向于内部归因是一种相对普遍的心理现象。按照焦虑的理论解释,焦虑的产生在于认识到客观环境的威胁性。我们可以逻辑地认为,心理定向于外在环境的人,即倾向于外部归因的人,其竞赛焦虑可能是高的,把竞赛结果寄于不稳定的外部因素,随着竞赛进程的推进,比赛形势会产生许多预料之外的戏剧性变化,对这种情境评估往往会造成较高的焦虑水平。费瑞斯(Phares,1976)[14]发现,内控者往往比外控者更为现实地处理成功与失败的问题,对自己努力的功效也更有信心。这种信念给内控者提供了一种进行自我调节的坚实基础,而这种自我调节可以导致赛前焦虑水平的降低。温斯顿(Waston,1967)[14]还发现,高焦虑与外控点之间有可靠的相关,实际的或主观上的缺乏控制会导致焦虑。和外控者相比,内控者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不愉快心情,能更从容地对待成功与失败(Manunk et al,1975,Lefcourt,1966)[15]。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勇于接受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产生的结果,勇于承担责任。稳定性维度和控制性维度为什么没有产生焦虑程度的差异?这可能与运动员的归因类型有关,如前所述,无论成功或失败,我国健将级女篮队员都倾向于“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归因”,他们相信失败是暂时的,是可以自己掌握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避免失败争取下次成功。

能否有一种适宜的焦虑水平对应于一种固定的归因方式目前还只能是一种假说,有待实验的进一步验证,这将对控制运动员的应激水平产生深远影响。

3.6 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归因倾向与成就动机

我们仍以归因的3个维度为衡量标准来考察成就动机的高低在归因维度上是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成就动机(X=122,S=1.59)的平均得分为122。高于122确定为较高的成就动机,低于122确定为较低的成就动机水平,见表5。

表5 我国健将级女篮运动员的归因倾向与成就动机

由表5可见,内外源维度(P<0.01)存在着动机水平方面的差异性。虽然在失败情景下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但成就动机水平高的运动员比成就动机水平低的运动员更倾向于内部归因。按照归因理论的解释,具有不同成就动机的运动员对竞赛情境上的成功和失败的认知有所不同,他们在内—外控制点方面的归因也有所不同。成就动机高的人比成就动机低的人更倾向于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内部控制,因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在成功之后自我感觉良好,会产生一种自我效能感。在同样的情况下,成就动机低的人则会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诸如运气等外部的原因。

杜旦(Duda,1989)[16]认为个体的成就目标将影响其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罗伯特(Robert,1978)[17]研究发现:成就动机高的儿童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成就动机低的儿童倾向于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或任务容易,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差,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他没有进一步解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稳定性维度和控制性维度在成就动机不同水平上没有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有两个:其一,这两个维度本身就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二,稳定性维度与可控制性维度的归因与成就动机水平少有关联。

有关运动员的归因倾向与成就动机研究可供参考的文献很少,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可以增强我们对归因倾向和成就动机的理解,有助于延缓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形成其完备、健康的认知结构。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4.1.1 “因果维度量表(中国版)”在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中试用有很好的信、效度。

4.1.2 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基本归因类型是:面对胜利倾向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归因,面对失败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归因。失败的外部归因与胜利的不稳定归因不是有利的归因方式。

4.1.3 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倾向存在着焦虑水平方面的差异:与国外的很多研究结果一致,内部控制型的运动员比外部控制型的运动员特质焦虑水平低。

4.1.4 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在不同归因倾向的表现上除内外源维度外,没有发现明显差异。但内部的、可控制的归因类型比外部的、不可控制的成就动机分值偏高。

4.2 建议

4.2.1 “因果维度量表(中国版)”有很高的信、效度,建议在各不同项目中推广研究、使用。

4.2.2 加强我国健将级女篮队员的归因心理训练工作,形成其健康、合理的归因方式,以满足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4.2.3 鉴于篮球是集体协作的项目,“团体凝聚力对其归因方式的影响”,“场上不同职能运动员的归因特征”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致谢 武汉体院运动心理系的邱宜均教授、姚家新博士、姒刚彦博士、贝恩渤副教授等专家为本文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参考,国家女篮队员郑冬梅、刘军协助作了大量测试工作,河北体院宋春华院长给予了有力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标签:;  ;  

我国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倾向差异研究_成就动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