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情景分析与目标研制(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景论文,校本课程论文,目标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程开发有其自身的操作流程。课程开发情景分析和课程目标研制是校本课程开发两项基础性工作。通常情况下,课程目标研制似乎总是发生在分析课程情景之后,或者目标研制发生在情景分析之前。事实上,情景分析与目标研制常常是交替进行,本文将此两项工作放在一起讨论。
一、情景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具有多因素的、复杂的、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它涉及各种与特定材料的选择、组织有关的课程计划、设计、编制和实施等过程。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校本课程开发决不只是笼统的课程研制权力分配那么简单,它涉及到许多变项之间的不同组合,包括:对课程材料的创造、改编或选择;课程研制人员如个别教师、教师小组、全体教师以及教师、家长、学生联合体的组织;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单项计划的制定,它可以是单个教师或教师团体创造课程材料,也可以是改编或选择现有材料;它既包括长期的、中期的、短期的课程研制计划也包括具体的、单项课程内容的研制;还可以是适合学生体验的活动或方案,等等。尽管如此,校本课程开发还是有一些基本的操作环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流程的八大环节,即:分析学生;分析资源与限制;制订一般目标;制订特殊目标;确定方法与工具;评价学生的学习;分配资源、人员、设备与时间;实施、评价与修订。其中第一、二环节属于情景分析,第三、四环节属于目标研制。斯基尔贝克甚至将分析情景和准备目标作为校本课程开发流程首要的环节,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分析情景、准备目标、编制方案、解释和实施、追踪与重建。吴刚平、徐玉珍博士参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我国台湾学者张嘉育博士的研究成果,(注:CERI/OECD.1979.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第36页;张嘉育.学校本位课程发展[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9,第19页.)结合学校课程开发经验,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流程做了比较系统的概括,突出特点是将“情境分析”作为重要步骤。(注: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第120—121页;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86页.)
我国研究者近期对开发流程的认识基本趋向一致,大致包括队伍建设、情景分析、拟订目标、确立方案、解释与评价,这几方面互相关联,形成开发过程。
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情景分析和目标研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从校本课程开发内在逻辑考察,之所以需要强调情景分析和目标拟订环节,还有以下三点理由。
1.课程建设必须考虑社会、学生和知识三方面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也不例外。
校本课程开发常常与社会、自然、地方或社区发展、学校发展现实与规划联系在一起,同时,校本课程开发更是指向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指向学生的学业成就及问题解决,因此,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社区服务与发展、学校现实与学生教育需求等,共同构成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情景,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认真分析这些情景,基于恰当的结合点出发寻找开发项目及内容。
2.课程项目、内容的重要指向是课程目标,不管课程素材如何优质,究竟应该选择哪些给学生呢?这完全要依据课程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有一个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同时服务于国家课程总目标,学校课程开发者依据总目标,再将它细化成各种各样的课程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去挑选适合学生的内容,甚至根据这些目标去选择教学方法。因此,拟订课程开发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素材选择、组织的重要依据。
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是基于学校,通过学校实现的,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研制又难以避免地与学校内外部课程开发情景分析密切相关。否则,课程目标难以贴近学生的教育需要,难以为学校课程开发人员所理解和落实。
3.系列研究与实践表明,课程开发不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改革不深入到课程领域,其效果都是一样糟糕,因为学校课程与教学都是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排斥或忽视任何一方的存在,都会适得其反。
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相适应,集中体现在目标、方法和手段的适应,没有目标,课程开发无法进入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学校之间各不相同,国家或地区很难,也不可能采用统一评价标准来检测各个学校课程开发实际成效。因此,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学校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以保证学校自觉自律的教学评价,实现自我激励,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然而,失去课程目标,评价如何进行呢?
考虑到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整体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社会环境等因素极大程度地影响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和质量,目标导向与检测仍然十分重要。
比较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对情景分析和目标拟订的排序,我们仍然可以发现,我国研究者均比较注重队伍建设,并将其作为第一环节。因为:
第一,国外课程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历史业已表明,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运行,建立课程行动研究协作队伍是关键,这支队伍在外围上需要和地方教育当局的主管领导、课程专家或学科专家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地进行交流与沟通,获得课程开发条件和课程开发理论的支持。在学校内部,学科教师、主管主任、校长之间要形成课程研究与实践的共同体,并建立内部反馈和激励机制。只有这样,内外配合,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才能众望一致齐心协力,有效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第二,我国课程管理有着长时间的集权取向,老师长期缺乏课程开发的训练机会,增长老师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提升课程开发能力成为我国现阶段校本课程开发十分艰巨的任务。尽管,队伍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相伴而生,但在我国现阶段,队伍建设的确已经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
二、情景分析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之情景分析,旨在系统考虑学校内外部诸因素,做到“认识自我”,了解学校课程开发的现实基础和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教育资源状况。
(一)解读校本教育宗旨
情景分析不是为情景而情景,或为分析而分析,校本教育宗旨贯穿课程开发情景分析之始终。透过校本教育宗旨,发现情景中的课程开发机会,通过校本教育宗旨,落实课程情景的选择和利用。解读校本教育宗旨,是学校“认识自我”之高层次需要。
尽管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有着统一的规定,但这种“统一”只能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规定,难以照顾各类各级学校的特殊性。学校必须立足自身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学校环境和办学历史与旨趣,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体现自己独特的教育宗旨或教育哲学,否则,学校是不可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即使勉强进行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漫无目标的,或者是较低水平的课程开发。现在,有的学校将自身的教育宗旨确定为培养“健全的现代中国人”,有的学校的教育宗旨则是“文理相通,全面育人”,如此种种,既体现了国家的一般性规定,又反映了学校的特殊情况,这些学校的课程开发可望有所成果。相反,不少学校根本就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却喜欢走形式,讲轰动效应,进行轰轰烈烈的校本教材写作,其实效可想而知!
(二)知己知彼:SWOT分析
知己,了解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知彼,知晓学校周边的课程资源及其教育价值。这涉及到诸多分析因素。就学校外部而言,需要分析: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家长的期望、社区价值观;社区资源、自然资源;教师教育机构的服务能力;地方教育研究机构的科研支持力量,等等。就学校内部而言,需要分析:学校发展历史文化、现实困难与需求;学校硬件条件;学校教师的知识素养、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及困难;学校教育氛围、与校外机构、人士的配合情况,等等。
我国一些学校与高校研究人员合作,开始借助SWOT分析模式,分析学校课程开发的现实情景。透过此种分析,课程开发者可以有效预测困难、把握机会,开发可实现的课程,如北京市第171中学SWOT分析。(注:魏国栋、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314页.)
SWOT分析模式在学校管理领域十分流行,成为学校管理者了解学校现状的有效工具。S即Strengths,表示实力,学校强项和优势;W即Weakness,表示缺陷与不足;O即Opportunities,表示机遇;T即Threats,表示危机和威胁。校本课程开发情景分析借助SWOT模式,可以系统认识学校课程开发的内外部条件,便于开发者把握机会,预测挑战,有助于“因地制宜”,发挥学校优势,避免障碍,使课程开发可行而有特色。应该说,这是一种较好的分析手段。
(三)情景分析的调查技术
学校在进行SWOT分析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实际、社区支援等情况,立足课程开发的具体需求,运用相关调查技术,以获取相关信息、资料。这些技术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调查内容涉及:
1.学生需求。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困难、问题,等等。
2.教师意向。教师特长、对学生的期望、对教育改革的要求,等等。
3.社区意向。家长的期望、社区的要求,等等。
4.教育资源。观察、考察社区潜在的教育资源。
此外,需要“反思评估”工作,理清学校发展历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改进策略。
例如,深圳市宝安中学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为了解学生生存教育需求,展开了关于“生存知识知多少”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生存知识的掌握极度欠缺。对于如何拨打120求助、煤气中毒后如何急救等问题的认识,差异很大,尤其对发生煤气中毒后,应先开窗还是先关气阀、能不能拨打室内电话求援等这类常识性的问题,很少有人能准确回答。
在访问社区人士过程中,办案的民警讲述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事实:一伙犯罪集团长期在某中学周围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敲诈勒索,涉案金额达到了10万元钱,后来,这个犯罪集团因为打架斗殴落网,主动交代了勒索学生的犯罪事实,而在此之前,派出所没有接到任何一个学生的报案,后来到学校调查的时候,很多受害学生甚至不敢承认曾经被人勒索。办案的民警痛心疾首地说,“正是学生们的这种软弱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导致了犯罪分子的气焰十分嚣张。”
正是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宝安中学才将“生存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向。
(四)确立开发主线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从理论上说,校本课程开发范围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二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三是其他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模块及其具体内容。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看,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集中在第一、二类。但不管是哪一类校本课程,开发时除了要围绕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外,还要考虑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开发背景等因素。上述所有的因素综合起来,怎样体现于校本课程之中呢?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怎样形成统一整体呢?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发课程中围绕相关目标确定开发主线,主线清晰了,教师在开发时才有章可循,才有方向,才具有可操作性。
在校本课程实际开发过程中,学校往往开发出了许多的校本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与国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不明晰,开发的目的不明确,模糊不清。这主要是因为开发的主线不够清晰。
如何确定开发的主线呢?
1.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确定主线
这是确定开发主线的重要因素。如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建校伊始,学校就确定了办学理念:秉承北京大学“科学民主、兼容并包”的优良传统,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并建构了“开放式、建构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根据此办学理念和特色定位,学校确立了以“北大科学与文化”、“民族科学与文化”和“世界科学与文化”三条主线,以科学和文化的理解与探究两个层面建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这三个主线,由小及大,由浅入深,既符合学校的北大特点,又符合学校所在地深圳强调民族文化的要求,又具备深圳迈向国际化的趋势。这三条主线脉络清晰,与国家课程形成了很好的呼应。
2.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开发主线
国家课程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已经够多,这样,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改编、拓编、整合等就尤为重要。校本课程开发最大特点就是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满足于学生的经验和需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主线要围绕学生经验和需求来进行。因此,学校在课程开发前要对学生进行需求评估,根据学生评估确定开发主线。
3.通过整合学科内容,规划课程开发线索
“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发的“新”的课程,体现了具体的学科或活动内容,只是在课程内容和结构上与国家课程有所不同。如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在“北大文化理解”课程序列中,通过对北京大学的历史、建筑、文化、人文环境等进行整体感悟,继承北大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对北大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提高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发信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开发了《徜徉北大校园》、《点击北大历史》、《解读北大名人》三方面内容的课程。在“民族文化理解”课程序列中,已开发了《少数民族风情》的课程,规划开发《地域文化长廊》、《姓氏文化天地》、《饮食文化艺苑》等民族系列课程;在“世界文化理解序列”中,又规划了《经典英文影片赏析》、《生存英语》《世界政治论坛》、《世界军事风云》、《世界种族文化》、《世界宗教文化》等一系列课程。
针对普通高中的新课程,我们在确定开发主线时主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对国本课程的补充、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方面,都是确定开发主线的因素。当然,校本课程开发确定的主线,也不排除少数学生对个别学科知识、跨文化领域的需求,这也可以作为主线并开设相关或相近的校本课程,只是主线间互不矛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