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体会论文_宋建辉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医院 福建莆田 351144

【摘 要】目的 分析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常规组患者50例,采用常规止血措施;实验组患者50例,采用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种止血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再出血率为2.0%,住院时间为(7.2±1.5)d,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4±0.8)d,出血停止时间为(1.4±0.5)d;分别与常规组数据相比较后得知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内镜止血方式的应用效果显著,止血成功率高,再出血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治疗;内镜止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非静脉曲张性

上消化道指的是胃、食管、咽、口腔、十二指肠[1]等身体器官,属于屈氏韧带以上的部位,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指的是上述范围内出现的出血情况,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分析其出血原因包括食管底部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胃癌、急性胃黏膜损伤[2]等情况,发病因素多种多样,以恶心呕吐、黑便、呕血[3]等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迅速,在几小时内体内的出血量便可占据循环血量的20%,病情十分凶险,病死率较高,可达到8%-13%之间[4],因此,及时对该类疾病患儿加强止血治疗措施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建设性意见,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择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过临床常规组诊断后显示疾病被确诊,据符合《关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5],且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且在自愿的前提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原发疾病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糜烂、胃黏膜糜烂、胃癌等。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据50例。常规组:男女患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4.0%(27/50)与46.0%(23/50),年龄最大的为68岁,最小的为22岁,中位数年龄为41.3岁;实验组:男女患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6.0%(28/50)与44.0%(22/50),年龄最大的为69岁,最小的为24岁,中位数年龄为40.8岁。比较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止血方法

常规组:给予一般止血方案。包括奥美拉唑、血凝酶、肾上腺皮质激素、止血敏、垂体后叶素等止血药物,再给予适量的云南白药与冰盐水对胃管进行灌洗,治疗后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若3天后疗效不满意可进行手术治疗等方案。

实验组:采用内镜下进行止血,主要步骤为:(1)术前:进行急诊内镜止血前应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对患者做好体检服务,帮助患者及时建立静脉通路,扩充患者血容量。仔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例如:患者心电图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患者以往有心血管疾病等需加强临床监护,对急救药品、器械等做好准备工作,防止患者出现心血管意外情况,加重病情。(2)内镜止血措施:A:给予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帮助患者止血,止血前将导管前端位置调整至合适角度,使其与出血灶相对应,并在内镜的辅助下喷洒药物进行止血治疗,等到出血停止后观察数分钟完成操作。B:在可内镜的直视下在活检孔道部位插入内镜注射针,在出血血管附近的1-2mm部位选择注射点后注入1-2mL的1%肾上腺素液,总共药物剂量不超过8mL,直到出血停止后观察几分钟退出操作。C:依据患者创面情况选择相应规格的夹子进行金属钛夹止血操作。若创面直径在1cm以上选用夹子型号为MH-858型,若在0.5cm以下可给予型号为MD-59型的夹子。同时依据出血灶的长度、大小等选择合适的夹子数量。止血完毕后给予适量的生理盐水对血液进行冲洗,仔细观察患者出血灶情况,显示无活动出血征兆后可完成操作。(3)术后:止血完成后嘱咐患者禁止进食,留置胃管,48小时内对患者胃液进行抽取后观察是否存在再次出血情况,并给予适量的保护胃黏膜、抑酸类药物进行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项。其中显效表示止血完成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胃管内液体无血性胃液,24小时内止血成功等;有效表示2天内止血成功,上述指标有所改善;无效表示未成功止血,病情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再出血率、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出血停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差异。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止血效果、再出血率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出血停止时间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当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时用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止血效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与70.0%,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下表1。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后引发的出血症状,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占据消化道出血病变的发生率为70%左右,其中多数学者认为引起上述出血的原因为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表明[6],消化性溃疡导致的出血发生率为25%-29%之间,接下来为所占百分比在19%左右的门静脉高压出血情况。另外,临床上常见的病因还包括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药物性出血情况等。近几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如今已经成为临床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

内镜治疗技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案,且手术治疗成功率高、病死率较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出血情况,且在内镜的直视下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出血病灶与具体的出血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改善疾病预后等。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内镜下止血方案,并获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分析急诊内镜下止血的相关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方面:(1)行手术治疗时需保证手术视野足够清晰,术中可给予8%的去甲肾上腺素或者冰盐水进行冲洗,并起到收缩血管、止血、暴露出血灶、保证视野清晰等优势[7]。(2)选用钛夹帮助患者进行止血治疗时应尽量保证病变基底部位充分暴露,使得术中可看到出血血管,止血时对血管根部进行操作的止血效果最优;另外,使用钛夹时医师助手应严格掌握钛夹子的操作原理、使用方法等,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与术中配合工作;再者,使用钛夹进行止血治疗时,出血病灶与钛夹间的角度最佳的为90度左右[8],若两者之间的角度太小将可能使得钛夹滑脱并引发再次出血情况,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内镜直视下进行止血治疗后,显示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2.0%,常规组为1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出血停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进一步得知,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内镜止血方式的应用效果显著,止血成功率高,再出血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静,张佳莹,丁士刚等.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4):582-587.

[2]阮国永,史薇,姜英杰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成功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6):323-326.

[3]李彩丽,孙泽群,王斌等.超早期胃镜应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0):1006-1008.

[4]龚好,仲敏,陈怡等.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J].胃肠病学,2011,16(6):367-369.

[5]杨欣艳,李恕军,刘飞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8):727-729.

[6]张东伟,许树长,王志荣等.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9):931-932.

[7]周峰,俞宪民,张萍芳等.内镜止血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7):106-107.

[8]邵颖,魏晟,谭漫红等.Blatchford危险评分系统对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评估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62-66.

论文作者:宋建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  ;  ;  ;  ;  ;  ;  ;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体会论文_宋建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