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及其合作效应分析_城市经济论文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及其合作成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合作论文,中国论文,成效论文,区域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及其主要目标

我国各地政府为使经济合作长期化,积极寻求组织制度依托,自发地联合起来成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基本类型有省际的经济协作组织、省毗邻地区经济协作组织、省内经济协作组织和城市间经济协作组织四种类型。其主要活动形式包括组织合作区内不同地区之间开展双向经验交流和参观学习,高层领导互往;轮换地点定期召开高层领导人联席会议;建立省(区、市)长或市长专员联席会;正式设立协作区的常设办事机构等。成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有: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西北五省区经济协调会;黄河经济协作区;武汉经济协作区;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闽粤赣十三地市经济协作区;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湘鄂川黔边区;淮海经济协作区;中原经济协作区;陇海兰新地带市(州)长联席会;闽西南区域合作;闽东北五地市经济协作区;辽宁中部经济区;滇中八地州协作区;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长江三角洲城市经协会;江苏苏锡常通经济协作区;湖南长株潭经济协作区:丝路重镇经联会等等。

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有比较明确的合作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比较活跃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及其主要目标

二、经济协作区的经济合作效果

1、清除市场分割的障碍

我国区域间市场分割主要表现为行政区域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而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市场封锁,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市场,鼓励当地产品扩张市场容量,或者限制某些紧缺的原材料从本地流出,或者在要素市场上层层设卡,阻止人才的外流。目前,要打破这些阻碍区域合作的壁垒,不仅需要外部市场的力量,更需要政府去主动“解铃”。而各地政府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自发地组织起来的各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清除市场障碍,如黄河经济协作区在《黄河经济协作区联合协作互惠办法》中明确规定区内各方的商品、要素市场相互开放,由经营者自主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以及资金、技术、劳动力、人才、信息的流动,任何一方均不得设置市场准入壁垒。

2、发挥推动、引导、协调作用和服务功能

对分割市场的障碍进行清除,推动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建设,加速全国统一市场的进程,无疑有助于推动各区域之间开展经济合作。当前,区域经济合作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特别是在有效的政策推动、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合理的利益分配等方而存在不少问题,而地方政府通过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形式协商解决了大量问题,并且积极研究制定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鼓励合作的优惠政策,认真抓好政策的落实执行,充分发挥了政府的调控和引导作用,这些在区域合作的初期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各地政府还通过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形式有意识地组织各种跨地区的大型招商会、商贸会、交易会、洽谈会、协作会、协调会、高层领导对话等,促进信息沟通交流,加大宣传力度。在这些方面,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跨地区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如打通交通要道、通信网络化等,政府具有重要的协调作用。政府以优质的服务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招商引资作用巨大。

3、经济合作形式多样

由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的经济协作区遍及全国各地,这些区域内部的合作领域在不断扩大,从商贸、物资到旅游、环保、农业、工业、科教、金融、通信、交通等一系列行业,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深化,从简单的物资交换到人才流动、技术输出、资本联合等。在经济协作区的对内对外合作中,区域合作组织着力于以项目实施推动区域合作,一些合作组织还专门成立了开发公司,如黄河经济协作区联合发展(集团)公司、长江经济联合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长江三角州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合作项目中,投资类项目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跨地区基础设施联合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4、经济合作成果突出

一是合作项目和项目资金逐年增加。以西南经济协作区为例,1999年达成经济协作项目1169个,比上年增长123.95%,引进区外到位资金39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1.33%;区域内相互间引进到位资金51.9亿元,比上年增长94.4%。近三年来,区域内相互间共签订各类经济合作项目2986个,协议项目金额超过773亿元,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1998年在区域内实施合作项目609项,投资总额23.6亿元;与区外开展经济合作项目197项,投资总额12.8亿元。而1999年5月至2001年4月,长江三角洲城市之间经济合作项目达到726项,投资总额59亿元;与西部地区达成合作项目1113项,投资总额464亿元。黄河经济协作区成为东西合作的重要纽带,在2002年5月“第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洽谈会”上,协作区的九省区十一方就签订国内合作项目合同536项,投资总额约282亿元;达成经济技术合作协议384项,投资总额446亿元。(注:参见《解放日报》(2001年4月28日)及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网页及各省区市政府协作办网页。)

二是跨地区基础设施联合建设成效明显。经济协作区内实施的跨地区基础设施联合建设主要包括交通通信设施建设和区域性环境治理。西南经济协作区从2000年至今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使西南地区铁路、公路、港口航运、机场、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怀渝铁路建设进展顺利,成昆铁路电气化改造已完工,内昆铁路、南宁至昆明高速公路、北海机场扩建项目、九寨黄龙、攀枝花、兴义、安顺等一批民用机场、国家重点工程西江航运二期、防城港和钦州航道等大批项目正在建设中,仅广西就扩容和新开通昆明、贵阳等西南地区的通信话路27.2万条。黄河经济协作区积极开展黄河综合治理,仅2000年黄河全流域开展水土保持治理面积就高达12271平方公里,是历年中完成面积之最、长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的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如沪杭、沪宁高速公路、淮江高速公路、南京长江二桥、扬州——镇江长江公路大桥等也相继完工。这些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的交流合作和经济发展。

三是合作项目中企业投资和联合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如西南经济协作区内,四川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承担债务方式兼并了三年连续亏损的原万州市长江制药厂,新组建重庆迪康药业有限公司;云南华人总会,四川金沙建设工程公司联合投资在贵州分别兴建道真县鱼塘水电站和安龙县白水河二级电站;四川希望集团公司在广西投资成立广西贵港市万千饲料有限公司;南宁中迅公司在重庆投资成立画王喷墨印刷广告公司:四川乐山德胜(集团)钢铁有限公司收购云南禄丰钢铁厂等。

四是共同培育区域市场体系。如黄河经济协作区内各方的商品,要素市场相互开放,尤其是区内各方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共同编制或分段编制跨省区的精品旅游线路,建立旅游线路网络体系;共同或分段制作对外宣传品,通过参加旅游交易会或举办有关活动等途径,联合开拓国内外主要客源市场;各方在横向组团接待,信息交流等方面相互提供方便。西南经济协作区致力于建设和发展特色市场,如具有“西南第一粮市”之称的新都粮食批发市场,位于成都的西南最大物流中心和武侯区大型食品批发市场、贵阳酒类批发市场、重庆市西南仪器仪表批发市场等,特别是共同抓好旅游网络建设,共同推出旅游线路,把各省区市的旅游景点、线路捆绑起来,形成拳头产品,如重庆江津市,四川合江县,贵州赤市共建“生态旅游金三角”,对三地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共享资源,共同开发,以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的15个城市联手共建长江三角洲大旅游圈,发展区域旅游连锁经营,共同筹办旅游专项活动,编制长江三角洲旅游手册,共同宣传、联手推销、共同发展。

三、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1、一些协作区内极化效应明显或开始显现

在经济协作区内,相对发达地区在经济合作中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主要取决于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力量的对比,即净溢出效应的大小和方向。一些协作区内极化效应明显或开始显现,使协作区内各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这是包括政府干预下的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和市场自发作用在内的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黄河经济协作区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协作区,1988年成立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都集中在900元至1300元这一区间,而到了2001年,差距明显扩大,山东省要远远高于其他各省,达到10465元,除了新疆为7898元、内蒙古为6458元之外,其他各省分别为河南5929元,青海5732元,山西5444元,宁夏5338元,陕西5015元,甘肃4173元。

武汉经济协作区由武汉、岳阳、黄石3市于1987年发起,属于华中经济板块,由湘鄂赣豫4个省的28个城市组成。在该协作区内,武汉居中独厚,城市吸引力和产业聚集力不断放大,经济地位凸现。武汉市由199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56元,而一举升至2000年的16108元,远远高于湖北全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88元,湖南省的5639元、河南省的5444元和江西省的4851元。

西南经济协作区由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重庆6省区市组成,成立于1985年,当时五省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除西藏为894元外都集中在400元至600元的区间内,而到了2001年,重庆为5655元,四川为5250元,云南为4872元,广西为4697元,贵州为2865元,西藏为5307元,开始出现地区差距扩大趋势。

长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由15个城市于1992年成立。1990年,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南通、宁波、嘉兴、湖州、扬州、镇江、泰州、舟山、绍兴等15个城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在2600元至6400元的区间内,而到了2000年,则扩大到11910元至37830元的区间内,开始出现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其中,上海、杭州、无锡、宁波四个城市要领先于其他城市。(注:按当年价格计算。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分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经网数据中心。)

2、注重产业关联效应,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在我国一些经济协作区中极化效应明显或开始显现的现象,说明协作区内的发达地区或城市等空间单元的扩散效应较小,因此,协作区内的各成员方应注重产业和企业关联效应,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使得发达地区或城市对其他地区能够产生更大的带动作用。

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或大型企业集团产生外部经济的能力有赖于其前向、后向联系强度,前向、后向联系强度愈大,其产生的外部经济能力愈强,通过关联扩散效应产生较大的区域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最终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这种关联扩散效应具体表现为,集团中的核心企业通过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分工协作方式,来吸引和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实现技术、产品、人才、信息的扩散和交流,刺激本地企业的发展。主导产业或大型企业集团形成的区域乘数效应的大小不但取决于产业和企业关联度,而且取决于扩散效应所赖以发生的区域条件,如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因此,各地在招商引资中,必须注意引入企业与本地区的产业关联度,注意搞好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与东部相比,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要素关联度低,一是表现为以采掘业、原材料初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与农业关联度低,二是大中企业多是中央直属的军工、能源、原材料企业,其产业链条主要在全国和东部,与地方小企业联系小,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弱。因此,在东中西部经济合作中,西部各省区市的招商引资一定要注重产业和企业关联效应,培育主导产业和大型企业集团,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标签:;  ;  ;  ;  ;  ;  ;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及其合作效应分析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