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患者及家属对HIV/AIDS的认识和态度调查论文_杨萌,马骏

人工流产患者及家属对HIV/AIDS的认识和态度调查论文_杨萌,马骏

(重庆市沙坪坝区妇幼保健院 重庆 400000)

【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流产患者及家属对HIV/AIDS知识的认识及对HIV感染者的接受态度。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行人工流产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人工流产患者及家属对HIV/AIDS一般知识了解的平均准确率为64.5%;了解的途径最常见于电视网络;对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了解的平均准确率为10.9%;41.0%的被调查者对AIDS患者表示同情,52.3%的被调查者对AIDS患者有讨厌或鄙视的负面情绪,18.6%的被调查者对AIDS患者表示恐惧。结论:应积极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流产患者及家属的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有效遏制艾滋病在人工流产患者中的流行和蔓延。

【关键词】人工流产;HIV/AIDS;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8-0250-01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主要通过性和血液传播的恶性传染病。我国AIDS感染者和患病人数逐年增长。卫生部门下属中国预防性病AIDS基金会将11月定为“红丝带关爱月”,但是广大群众对于HIV/AIDS知识的认知不尽人意。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提高人工流产患者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为了解人工流产患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象为随机抽取的2016年7月1日—10月31日在我院计划生育科愿意参加问卷调查的人工流产患者及家属,共调查900位对象,其中有效问卷为862份,有效率95.66%。

1.2 方法

为流行病学现况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封闭式调查问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人工流产患者及家属对HIV/AIDS的了解程度

按照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判定方法进行判定[1]。结果显示:人工流产患者及家属对HIV/AIDS一般知识掌握不甚满意,59.5%的被调查者认为HIV等同于AIDS,32.9%的被调查者认为AIDS可以治愈,45.5%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的AIDS患者不多,43.9%的被调查者怀疑自己感染HIV不知道检查的地方。可观的是89.1%的被调查者认为AIDS可以预防,89.8%的被调查者认为体检有必要检查HIV。

2.2 人工流产患者及家属对HIV/AIDS知识了解的途径

人工流产患者及家属对HIV/AIDS知识了解的途径最常见于电视网络。

2.3 人工流产患者及家属对HIV/AIDS传播途径的了解情况

人工流产患者及家属对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的平均准确率为10.9%,被调查者普遍认为HIV不易传播。

2.4 人工流产患者及家属对AIDS患者的态度

41.0%的被调查者对不同感染途径的AIDS患者表示同情,52.3%的被调查者对不同感染途径的AIDS患者表示讨厌或鄙视的负面情绪,18.6%的被调查者对不同感染途径的AIDS患者表示恐惧。

3.讨论

艾滋病(AIDS)是一种严重的病毒致死性疾病[2]。HIV/AIDS总人数仍呈持续上升的势头[3]。本调查结果显示:32.9%的被调查者认为AIDS可以治愈,89.1%的被调查者认为AIDS可以预防,45.5%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的AIDS患者不多;而在现在越来越多AIDS流行的趋势下,这种现状无疑会助长AIDS的蔓延。

另外,本调查中有89.1%以上的被调查者无法正确认识该病的传播途径。在无有效预防AIDS疫苗的情况下,加强传播途径的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群体对HIV/AIDS的知识了解的途径最常见于电视网络,其次是宣传资料和书籍报刊。加强宣传范围和力度,多途径(特别是电视、网络、书籍、宣传资料等)落实到实处,让社会群体更详细、更清楚、更全面的了解HIV/AIDS的传播途径。应充分利用存在的社交网络作为宣传平台、减少与异性的危险性行为、促进性伴告知、普及艾滋病知识、消除恐惧和歧视心理,从而有效控制HIV的蔓延。

多数人认为HIV感染者/AIDS患者应该得到同情、帮助和受到法律保护,认为可以和艾滋病患者一起生活[4]。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强调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正确观念。因此,在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应重点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宣传,以及提高群众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正当权益的认识,最大程度地减轻人群恐惧艾滋病的心理压力。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必须使社会相关各界承担相应的责任切实尊重和保障艾滋病患者的权利,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宽容策略消除社会对艾滋病相关人群的歧视和排斥营造支持性的社会道德环境[5]。

医务人员作为医学知识传播者,应加强对HIV/AIDS的学习;同时,医务人员作为易感群体,应该详细、全面了解HIV/AIDS的预防措施,真正认识并重视AIDS暴露的途径和危险性[6]。提高对HIV/AIDS的认识,重视国家对HIV/AIDS的政策,积极配合,落实到实处,有利于开展对广大人民群众HIV/AIDS知识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

[2]黑发欣,王璐,秦倩倩,丁正伟,王岚.中国50岁以上人群艾滋病疫情特点及流行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05).

[3]范引光.酒精饮用对50岁及以上人群HIV感染的影响研究.硕博论文,2014.

[4]聂世姣,俄木阿呷,杨爱辉,宋秀霞,周海群,周艺彪,姜庆五.四川省凉山艾滋病高发地区育龄妇女和妇幼工作者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态度调查[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6):645-652.

[5]朱海林,韩跃红.艾滋病反歧视的生命伦理进路,基于云南的艾滋病歧视调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3):109-113.

[6]肖桐明,黄桑,杨孜.某市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认识和接受态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4,19(6):804-806.

论文作者:杨萌,马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  ;  ;  ;  ;  ;  ;  ;  

人工流产患者及家属对HIV/AIDS的认识和态度调查论文_杨萌,马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