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在蓝光中跳舞_索尼论文

索尼在蓝光中跳舞_索尼论文

在“蓝光”中起舞的索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索尼论文,蓝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全球影响最大的三大综合性广播电视设备展之一,BIRTV开始和NAB展示一致的技术热点无疑是件好事,这说明BIRTV正在成为真正国际性的大展。对电视台的节目生产流程进行优化的技术就是在刚刚结束的BIRTV和今年4月的NAB上同样最为耀眼的技术热点之一。当然,同样最为耀眼的还有在这一技术领域再次走在了业界前列的索尼公司。

但与四个月前的NAB不同的是,8月底的BIRTV史无前例的赶上了奥运会,而奥运会实在是一个展示自我的绝佳机会。无疑,索尼像雅典一样抓住了这个机会。索尼的XDCAM专业光盘系列产品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日本NHK、美国NBS、巴西等全球众多权威电视机构的奥运赛事转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何以打动央视?

2003年8月25日,索尼、索贝及CCTV就三方基于专业光盘和网络技术合作开发CCTV体育中心制作系统签署框架性协议,三方共同合作开发适用于CCTV的基于专业光盘技术和采编播存一体化非线性网络技术的综合业务应用系统。现在,央视已经成功运用这套系统对雅典奥运会进行了全程直播。中央电视台宋宜纯副总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索尼设备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上的表现表示“相当满意”。

索尼的XDCAM专业光盘系统包括摄录一体机、录像机和专业光盘介质等系列设备。其突出特点是既可以记录高分辨率的原始内容,也可以记录分辨率较低但是精确到帧的音频和视频素材,从而能够实现工作流程的创新。进行新闻采访现场节目制作的工作人员将能通过摄录一体机或便携型录像机,以高出实时30倍的速度,将节目素材传输到膝

上编辑器或传送回演播室,使制作人能够立即开始节目的后期编辑。上载前移、编辑前移、编目前移、高效顺畅、无阻隔的“全程非线性”工作流程是这套系统最大的特点。

高质量、高效率、高可靠性的数字化电视转播已经成为决定奥运会赛事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此,全球各大电视转播制作公司都竭力在奥运会这类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时效性要求高的赛事转播报道中使用最先进、最可靠的电视节目制作转播设备,以求达到丰富节目内容,提高时效性,实现高可靠性播出的目的。索尼正是看准了这个机会。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9日的奥运火炬传递中,索尼新的专业光盘设备就已经深深打动了中国的电视人。在使用了索尼HDW-750P为北京奥组委拍摄2004雅典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之后,北京电视台摄像师陶巍表示:“对于我这个从业多年的专业摄影师来说,经历了从M3到BETACAM的跨越之后,通过这一次使用索尼的HDCAM设备,不禁又一次惊叹技术的发展带给电视画面表现力的冲击。”在整个火炬传递的拍摄中,索尼HDW-750P充分发挥了取景范围广、拍摄细节清晰的优势,直播了姚明点燃奥运圣火的精彩瞬间。

谈到为何最终会选择专业光盘技术,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丁文华说:“之所以在体育频道的综合业务系统中选择采用索尼的专业光盘技术及产品,关键点是中央台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面向网络化制作、面向媒体资产管理、面向优化工作流程进行大规模的革新。在所有的这些工作中,优化工作流程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电视台的总工程师们都很清楚,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优化电视台工作流程的技术前提,是实现广电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的基础,它关系到广电在竞争激烈的传媒争夺战中的生存问题。然而,数字化、网络化喊了很多年,其中的工作量与艰辛却远非喊口号那样简单。

针对电视台的“两化”需求,包括Sony、松下、Leitch、苹果、品尼高和索贝、新奥特在内的众多国内外厂商都纷纷发布了各自最新的解决方案。其中,Sony和松下基于IT技术的记录媒介所分别开发的XDCAM专业光盘与P2卡系统被认为是“后磁带记录时代”的技术典范,很自然的成了来自一线电视技术人员们关注的重点。而相对于松下的P2卡系统,专业光盘更多地超越了仅仅作为一种新技术的价值,成为真正推动广电节目制作流程革命的武器装备。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视台,CCTV自然承担了大量重要体育赛事的转播,这种挑战碰到赛事频繁的奥运会将变得更为严峻。而在今年的雅典奥运会上,CCTV则可以将节目素材在第一时间由XDCAM移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快速编辑,或者直接通过网路设施向后方节目制作中心进行高速传输;回到IBC(国际新闻中心)的成品节目光盘或是原始素材光盘可以通过收录系统以高码率和低码率方式向非线性制作网络系统进行高速上载;在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中,来自XDCAM专业光盘的节目内容和来自传统磁带设备的节目内容可以实现无缝融合,从而尽快地形成最终的节目。

正如丁文华所总结地那样,“优化工作流程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是节目上载,另一个是在上载后的初期编目和二次编目。专业光盘技术在这些方面有传统磁带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从最初的拍摄环节开始,有很多的元数据就已经记录在光盘上,也就是说很多编目工作在前期就可以轻松完成,而专业光盘在上载环节中又有着比磁带上载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这些关键环节中辅助全流程的优化,使得网络制作效率大大提高,这是CCTV看中专业光盘技术的重要之处。而随着专业光盘在网络制作系统中的导入,除了发挥在节目制作中比磁带更强的优势外,在节目交换中可以同时跨越AV与IT两个平台,在这方面对今后节目的存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何“全程非线性”?

在现有的电视节目生产业务系统中,一个节目是由多种不同结构和格式的数据文件组成的。在系统中,对这些数据文件的传递和管理,必须依照一定的流程,因而对节目生产过程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产生了某些限制。如果由于结构时效性的要求,在系统中想要实现一个简单的工作流程,往往会带来系统对节目文件管理上的麻烦,使得编辑制作这个节目的效率很低。国内外许多专业厂家一直在试图解决这一瓶颈,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采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存储和传输设备,对关键设备镜像备份,可是这种方法的结果是提高了系统的总体造价,也使维修维护成本增加,而且系统对不同管理工作模式的适应性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

于是,索贝(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的CCBN展览会上提出了全程非线性的概念,索贝CEO姚平对这一概念的解释是“在构造网络化多媒体的电视综合业务系统时,以贯穿电视节目生产、播出、发行、存储全过程的数据非线性传输方式,打破时间和工艺顺序对系统数据和设备调度的限制,构造灵活而易于管理的非线性工作流程,进而达到提高系统工作效率,提高系统可靠性以满足不同管理和工作模式需求的目的。”

以全程非线性概念来构造网络化多媒体,首先要解决的是消除素材上载的瓶颈,简单快捷地对素材进行非线性搜索和选取,取消VOD转化环节,从而高速地向系统存储设备传输素材的数据。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非生产性时间,大幅度地节省系统资源,甚至无需进行素材的上载,直接利用数字化的素材介质进行节目生产。

另一个要消除的瓶颈是节目的下载,以达到无需节目画面、声音、字幕的合成,而非线性地将这些数据存储在同一个进入介质上,满足节目播出、发行和存储的需求。这就要求能够方便地调整工作流程,以满足不同性质节目生产的要求,特别要解决时效性要求强的时事新闻节目的播出要求,如远离电视台本地地点发生的突发事件,需要进行追踪报道,就要在现场拍摄到一些素材后,立即进行现场编辑剪辑,将最关键的素材通过公共的数据传输网络,高速地传回电视台本部的网络中,再进行简单的制作后立即播出。等到记者从现场回来后,再用带回来的介质中的素材进行编辑,制作内容更加详细、深入或者是画面质量更加高的节目。

为了消除上述瓶颈,配合索尼容量大、易保存、体积小、重量轻的蓝激光光盘和专业摄像机、录像机,索贝开发了非线性编辑和电视台网络化多媒体业务的软件系统,希图通过和央视的合作,创造全球第一个完全非线性工作流程的实用实例。显然,这种合作如果成功,将在全球电视机构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掀起巨浪。

为何要合作?

与全程非线性的概念类似的是,Leitch公司也在NAB期间展示了新推出的所谓“集成内容环境”的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把制播流程分为内容制作、内容处理、内容传输、内容管理和显示、内容存储5个部分,并提出了各个部分的系统构成。显然,不论是全程非线性,还是“集成内容环境”,其技术趋势都顺应了数字电视制播一体化的特点。

对于生产厂家来说,仅仅提供单个的设备将无法在竞争中立足,因为电视台的台长们已经认识到,在设备采购中必须从系统、从整体进行考虑,任何单个设备的性能必须放在系统中进行考察。设备厂家显然对此问题已经有了认识,这就不难理解类似苹果和汤姆逊、索尼和索贝结成战略伙伴的深意,就是要利用各方的优势组合成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形成一个最忧的生产流程。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现在的索尼而 言,促使蓝光技术获得普及的要务是尽快的扩大规模,因为这有助于降低专业光盘的成本。索尼执行总裁兼集团COO安藤国威在今年的NAB上也表示,“如果大量生产的话,光盘的价格肯定会降下来。与采用半导体存储器等的方法相比,这一成本竞争力将成为强大的武器”。不过,安藤同时表示,“首先必须考虑的是是否适合广播电视台的商务机型。从现阶段看,对广播电视台而言,光盘是最方便实用的存储介质”。

不过索尼表示,自2004年3月CCBN期间XDCAM在中国正式开始接受定货以来,不到5个月的时间,专业光盘在中国已接受订货超过300余套,而专业光盘在中国的客户数量截止到2004年8月20日也增加到了四十家,同时全球出货已超过3500套。看上去,借助于与国内厂商和央视的合作,索尼的专业光盘技术正在逐渐进入“起舞弄清影”的佳境。

标签:;  ;  ;  ;  ;  

索尼在蓝光中跳舞_索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