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_辽宁gdp论文

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_辽宁gdp论文

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龙江省论文,实证论文,产业发展论文,高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五年来,黑龙江GDP增长率一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但财政收入增长率却低于全国平均值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究竟是为什么?从表面上看,黑龙江GDP 增速较快,但地方财政并未同步增收。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初加工产品占GDP的比重太高,2004年,黑龙江仅原油、 成品油和原煤这三大“原字号”产品的利税即占工业总利税的90%。由于产成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自然是增产不增收。这表明,黑龙江仍处于全国产业分工的末端,说到底,黑龙江仍未摆脱粗放型、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为此,如何看待黑龙江省的高技术产业并加快其发展则是当务之急。

一、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3年是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一年,与2002年相比,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共有151户,比上年增长13.5%,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54.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总之,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通过横向对比就可发现,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在发展中仍存在若干问题。

1.经济增长并未带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

1999—2003年,黑龙江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值0.97个百分点,但财政收入增长率却低于全国平均值7.36个百分点,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并没有带动地方财力的增收(见表1)。

表1 GDP与财政收入增长状况 单位:%

年份

财政收入增长率 GDP增长率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全国

黑龙江

全国 黑龙江 全国

黑龙江

1999-2003 17.10 9.74 8.69 9.6616.45 11.60

2004

21.40 22.109.50 11.70

19.30 11.50

如表1所示,2004年是黑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 也是财政收入增速首次超过全国平均值的一年,但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不升反降(与五年前相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若按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来看,2003年黑龙江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只有5.6%,排名居全国第26位,比排名第一的北京低10.5个百分点,比排名倒数第一的西藏仅高1.2个百分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高技术产业逐年萎缩恐怕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2.高技术产业虽有发展,但在全国所占份额却在逐年下降

与1995年相比,2003年黑龙江高技术产业有了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利税增长较快,高达近3倍(见表2)。

表2 1995年、2003年高技术产业总体效益指标

1995年 2003年

全国 黑龙江

全国

黑龙江

总量总量 占全国

总量

占全国

高技术产业值(亿元) 4097.8 86.2 2.1 20556.1 254.6 1.2

占工业总产值(%) 4.5 3.9

14.5 8.8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1080.5 22.1 2.1 5034.0

60.0

1.2

占工业增加值(%)

12

4.4

高技术产业利润(亿元)178.0

2.0

1.1 971.410.3

1.1

占工业总利润(%)

11.7 1.8

高技术产业利税(亿元)326.3

6.5

2.0 1464.626.0 1.8

从表2可以看出,1995—2003年,黑龙江高技术产值从86.2亿元猛增到254.6亿元,增幅高达295.36%,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也从1995年的3.9%上升到2003年的8.8%,增加了4.9个百分点;高技术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了4.15倍和3倍,取得了较好的增长,形成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黑龙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2003年与1995年相比,全国高技术产业产值增幅高达501.64%,而黑龙江只有295.40%。再从横向对比来看,黑龙江高技术产值和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均从1995年的2.1%下降到2003年的1.2%,下降了0.9个百分点,下滑的速度太快。以上数据说明, 黑龙江高技术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3.高技术产业规模和所占份额递减,效益滑坡

高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最新科研成果之上的现代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不仅对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前,对高技术产业外延的理解较为宽泛,它包括产生于科技前沿的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科学技术等等。我国由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部三部委共同编写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将中国高技术产业范围确定为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这五大行业。从这五大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不容乐观,一是规模小,二是成长性差,三是整体效益不好,四是发展后劲不足。

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纵向对比发展较快,2003年与1995年相比,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了195.4%,增加值增长159.4%,利税增长300%。 尤为突出的是黑龙江省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最快,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黑龙江省医药制造业利税增长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航空航天制造业产值增长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

通过横向对比可以发现,2003年与1995年相比,黑龙江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增加值和利税这些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从整体上看,黑龙江高技术产业实力不如1995年。1995年黑龙江高技术产业产值尚占全国比重的2.1%, 但到了2003年只有1.2%,下降了0.9个百分点;增加值下降了1个百分点, 这些均表明黑龙江高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逐年退步,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慢,跟不上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1995—2003年全国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了401.6%,而黑龙江只增长了195.4%,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从分行业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来看, 黑龙江除医药和航空航天制造业增长较快之外,其他如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乏善可陈,甚至出现负增长,如2003年全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比1995年增长了368.3%,而同期黑龙江则为负增长(-2.9%)。

4.主要高技术产业获利差,“先导”产业发展滞后

黑龙江高技术产业优势主要是在医药、电子和装备制造等行业。通过横向对比就会发现,在东北三省黑龙江的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制造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这三个高技术产业中,只有航空航天制造业居于榜首,其他两个行业均居末位(见表3)。

表3 2003年东北三省主要高技术产业经营效益比较

医药制造业 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销售收入利税增加值 销售收入

利税增加值 销售收入 利税增加值

(亿元) (亿元) 占全国(%) (亿元) (亿元) 占全国(%) (亿元)(亿元) 占全国(%)

全国2750.7 446.9

100547.2 27.91009927.1674.8

100

辽宁64.27.5 2.763.5

1.1 7.3233.2 9.9 2.1

吉林83 17.84.52.40.1 0.611.3 -3.10.3

黑龙江 106.8

17.63.4122.2 6.7 13.3

6.8

0.7 0.1

如表3所示,一是黑龙江航空航天制造业销售收入高达122.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2.3%,但利润却只有1.69亿元,销售利润率为1.38%,比全国平均值低50%,而北京市航空航天制造业销售收入为30.05亿元,利润为3.02亿元,销售利润率为10.1%。由此可见,黑龙江航空航天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仅是北京的13.7%。这表明黑龙江航空航天制造业获利能力弱,经营效益差。二是医药制造业尽管其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一位,但经济效益指标也不如吉林省。三是2003年与1995年相比,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工业产值、增加值和利税不但没有增长,而且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尤其应关注的问题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高知识密集、高渗透和高增值的高技术产业,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先导”产业,是加快装备制造业由传统产业向“机电一体化”方向转变的“发动机”,也是以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并带动财政增收的“推进器”。2003年全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高达99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9.6%,辽宁完成233.2亿元,是黑龙江的34倍。因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严重滞后不仅仅耽误了本行业的发展,更阻碍了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所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则必须抢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个高技术产业的制高点。只有坚持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5.黑龙江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慢,落后于吉林和辽宁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吸引投资的首选地,是刺激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增值效益最大和带动GDP增长最快的区域。近年来, 尽管国家不断加大对开发区的整治力度,但各地“大干快上”开发区的热度却有增无减。2004年是黑龙江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一年,仅“哈开发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就占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产值总量的80%。但从横向对比来看,黑龙江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和创业环境排名却位次居后(见表4)。

表4 2003年东北三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及环境排名

经济发展排名

创新创业

综合加权 发展规模 增长幅度 增长速度

环境排名

长春4 2 9 2616

吉林9 8 122822

大连2226231518

大庆2539194 38

哈尔滨 3227324032

沈阳342535418

鞍山4040413347

黑龙江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和创业环境排名落后于吉林和辽宁,其中,经济发展综合加权排名大庆开发区居第25位、哈尔滨开发区居第32位,落后于东北三省的长春开发区(第4位)、吉林开发区(第9位)和大连开发区(第22位)。

二、加快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健康成长,一要靠政策,二要靠投入。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以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促进高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经验来看,发展高技术产业首先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支持是高技术产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因为高技术产业是以技术成果为起点,以市场为终点,经过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生产能力开发和市场开发这四个阶段,不仅投资量较大,而且风险也大,通常情况下,失败率高达60%以上。为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是政府应全力打造一个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快速成长的外部环境,提供更加有效的政府服务;二是在资源配置上除了政府把本身的投资当作第一推动力之外,更应注重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三是通过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出台各项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技术产业扶持的力度。在税收政策上,除应创造条件适当延长企业所得税免税年限之外,还应对那些经考核认定科技含量高、增值效益大和带动作用强的高技术产业,按实际发生额的70%抵扣所得税。在资金扶持上,应适当增加财政对科技型企业部分拨付加部分低息有偿使用的专项资助,对有市场潜力的高科技企业确因投资不足影响其发展时,财政给予必要的垫付金和周转金资助;在化解融资难题上,政府应积极推进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等。

2.整合高技术产业资源,调整产业布局,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

发展高技术产业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立足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集成各方面的力量,着力发展全省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业。一是以提高全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和市场化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有重点、有取舍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如航天航空、核电设备和生物工程等等;二是通过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聚集科技资源,建立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紧密关系;三是突出特色,加快培育独具地方特色的高技术支柱产业,尽快形成产业链和企业链的有效整合,通过上中下游相关产业和企业的配套,达到互动式的产业集聚,形成上下左右配套的产业联盟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四是通过强化投入来提高效率,确保R&D政府资金投入增长速度不低于GDP的增长速度,确保全省高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5.75%提高到2010年的18.0%(2003 年高技术产业占GDP比重全国平均值为17.53%)。今后,政府的制度安排将侧重于加强全省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化、网络化和系统集成化的建设。

3.变“抓大放小”为“放大扶小”,推动全省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发展

黑龙江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发展除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飞跃”外,更多地则应注重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要以财税、金融为突破口,完善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培育适合省情的高技术产业资本市场,加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发挥财税引导性作用。一是为科技型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二是要用好科技型民营企业创新基金,探索科技成果交易及科技型企业产权重组的市场与渠道;三是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抢占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制高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扶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撒芝麻盐”,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用于扶持民营企业高新技术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通过财政贴息、重点技改项目贷款贴息补助等方式,调动科技型民营企业大搞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鼓励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四是把抓大与扶小、带小结合起来,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向大企业靠拢;五是选择有限的领域或产品,在科研经费和产业政策上重点扶持那些科技含量高、处于龙头地位的民营企业,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率先在全省高技术产业的某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一批既有规模、又有高科技含量的民企产业群。

4.加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力度,进一步发挥开发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黑龙江要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首先应推进各类开发区的管理体制改革,以完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尽快实现从注重招商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等五个方向的转变。目前,哈开发区用地趋紧,影响了发展。为最大限度地节省开发区珍稀的土地资源,应对进驻开发区的企业严格把关:一是进驻开发区企业必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而不是一般的技术;二是进驻开发区必须是科技含量高、商品化和产业化前景看好的科技型企业,以便尽快形成具有黑龙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产业群;三是政府通过财税扶持政策、信贷扶持政策,按照产业链的形成规律来确定产业分工及产业布局,以便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充分共享和集聚效应,形成开发区企业间成群连片开发的集群架构格局。

标签:;  ;  ;  ;  

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_辽宁gdp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