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给课堂增添无限魅力论文_罗晓英

渲染——给课堂增添无限魅力论文_罗晓英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汀州小学 366300

摘 要:教学中巧妙运用教学渲染,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助于营造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给课堂增添无限魅力。

关键词:渲染 创设情境 朗读 情感

渲染是中国画技法的一种常用表现手法,也称晕染,以水墨或淡彩涂染画面,以烘染物像,增强艺术效果。教学渲染是指将渲染手法运用于教学并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活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怎样巧用“渲染”艺术,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言渲染,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语言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把学生的情绪高度调动起来。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在学生经过初读课文,了解了小姑娘伤得严重后,教者用充满悲伤的语气介绍道:“多么可怜的小姑娘啊!生命岌岌可危,输血刻不容缓。她已经失去了父母,在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亲人,难道还要失去唯一的生命吗?难道她的命运就这么悲惨吗?要是你,你会怎么做?” 这一导入语在学生心灵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同时激发唤醒了学生的情感,犹如戏剧的序幕,为整个课堂奠定了基调。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我马上引出下文:“让我们看看这个叫阮恒的小男孩是怎么做的?”这样创设情境既深深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又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所感受,为教学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打下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读渲染,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

1.范读扬情。优秀的教师范读,会一下子把学生们带入课文的意境中,带入作者所描述的美丽神奇的艺术世界之中。比如教师在朗读《太阳是大家的》这篇课文时,要抓住诗歌想象丰富、意境深远、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的特点,读得轻柔、抒缓、恬美,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朗读《一面五星红旗》这类课文时,要读得激情昂扬,突出对国旗的热爱和尊重;朗读《荷花》这类文质兼美的课文时,要读得有韵味,突出荷花的优美姿态,在语调的高低变化中,让读者感受荷花的动态美……教师字正腔圆、委婉悦耳、绘声绘色的范读不但沟通了课文与师生的感情,形成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更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引读煽情。在恰当的引读中,教师能将自己的感动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继而让学生也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喷发出来。这样的朗读才是真实、高效的,这样的阅读才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围绕中心句“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教者设计了一次引读:

引1.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我们大声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引2.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我们大声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引3.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我们大声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通过设计这三个朗读,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情绪高涨,对文章表达的意思很快就体会了,而且朗读也很到位,看来不失时机的引读,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入情入境,引读的作用真大。

三、以境渲染,使学生迸发耀眼的智慧火花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兴奋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我要学的强烈心理状态,为学习任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中研读第四段,体会孩子失去爸爸的悲痛心情,教者就设计了“创境”一环节,“如果爸爸平安归来,我一定会___;如果爸爸平安归来,爸爸一定会____。”意在帮助学生和作者达成一种情感的共鸣,幸福的团聚场面与下文的生离死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想象创境,为学习下文作者接到爸爸灵柩时的巨大悲痛做好情感的铺垫。哀婉的背景音乐及教师深情的导引,更为学生的动情朗读做了无痕的指导。

四、以情渲染,把学生探索的热情点燃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内在激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这是最关键的。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的最后,通过拓展,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在引读课文后,《红旗飘飘》高亢激昂的音乐渐渐响起,教师饱含着深情,道出了以下这段文字:“此时此刻,这首歌回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看着国旗,深情地诵出对国旗的热爱‘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激昂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此刻,满满的爱国情怀萦绕在整个教室,我知道,他们真地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此时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不同情感体验得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论文作者:罗晓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渲染——给课堂增添无限魅力论文_罗晓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