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教育经济学研究主题探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经济学论文,世纪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2010)07-0060-05
教育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教育经济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也受到了学界的高度重视。为此,本文选取了《教育与经济》及《北大教育经济研究》两份国内期刊以及一份国外期刊《教育经济评论》(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作为分析对象,对三份杂志发表于2001~2008年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21世纪初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以期对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有所启示。
一、文章数量及主题分析
如表1所示,《教育与经济》在2001~2008年间共发行32期,刊登文章516篇;《北大教育经济研究》在2003~2008年间发行20期,刊登文章148篇;《教育经济评论》在2001~2008年间共发行48期,刊登文章430篇。
教育经济学的主题分类有多种方法。为科学、客观地对样本进行分类,笔者参考了美国Martin carnoy编著的《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第二版)》以及国内邱渊教授、范先佐教授、靳希斌教授主编出版的《教育经济学》的主题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将教育经济学的主题研究分为:基本理论、教育投资、教育供给与需求、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效益、教育财政与学生资助、教育体制与结构、教育与就业、教师的劳动与报酬、教育发展战略、史料研究。由于还有部分综合性论文无法明确划入某一类主题研究,故单列一项“综合类”。
(一)《教育经济评论》文章数量及主题分析
如表2所示,《教育经济评论》杂志在2001~2008年间刊登的430篇文章可归为12类。其中,研究主题以综合类研究的文章最多,共计101篇,占23.49%。这类文章大多从多学科的视角去研究教育领域的某一个问题或从经济学的视角去分析教育领域中的多个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外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多样化发展道路。如在2002年第1期上就有一篇名为Children from Disrupted Families as Adults:Family Structure,College Attendance and College Completion的文章,2005年第2期有一篇名为The Affect of Charter Schools on Charter Students and Public Schools的文章。
有关教育与就业的文章有63篇,占14.65%。从《教育经济评论》8年来刊登的文章看,大多集中在职业培训、学历与工资的关系、就业机会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有关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效益的文章分别有60篇,均占13.95%。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一门新兴学科发展的基础,21世纪初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始终是国外教育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所占比重位居第三位。而由资源的稀缺性自然延伸出的一个主题是资源的利用率与效益问题,这始终是国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如2003年第1期上的有一篇文章,名为The Efficlency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有关教育投资的文章有54篇,占12.56%。在《教育经济评论》8年发表的此类论文中,主要集中在对私人的教育投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投入、教育投入与收入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另外,从《教育经济评论》近8年收录的论文可以看出,教师的劳动与报酬、教育财政与教育支助、教育体制与结构、教育发展战略也是国外学界较为关注的主题,分别占6.74%、4.42%、4.19%、4.19%比重。而国外教育经济学界对教育经济学史料的研究以及教育供给与需求方面的关注较少,分别占0.70%和1.16%的比重。
(二)《教育与经济》、《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文章数量及主题分析
2001~2008年《教育与经济》和《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文章数量及选题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2001年至2008年国内的《教育与经济》与《北大教育经济研究》两本杂志,有关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题的文章最多,共计211篇,占31.78%。这与国内教育经济学起步晚,基本理论研究有待完善因而更受国内教育经济学界的关注有关,两份期刊刊登此类主题文章涵盖了教育产权、教育公平、教育产业性和人力资本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内容。有关教育财政与教育资助方面的文章有116篇,占17.47%,这些研究包括教育经费的筹措、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教育集资和捐资、助学贷款等研究内容。有关综合类论题的文章有84篇,占12.65%。有关教育投资的文章有79篇,占11.90%。除了上述四个主题之外,国内学界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效益(占7.23%)、教育体制与结构(占5.56%)、教育与就业(占5.12%)、教育发展战略(占4.37%)等方面也较为关注。而关于教师的劳动与报酬(占1.05%)、史料研究(占1.51%)和教育供给与需求(占1.36%)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二、研究主题的对比分析
1.在基本理论主题研究方面,国内学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研究 表4显示,8年期间,国内外学者在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主题研究方面所占比例分别是31.78%和13.95%,国内学者的关注度高出了国外学者的17.83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国内外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历史相关。教育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其理论体系更为完善。而我国的教育经济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西方国情的巨大差距,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自然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中之重。
2.在教育财政与教育资助主题研究方面,国内学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研究 表4显示,8年期间,国内外学者在教育财政与教育资助主题研究方面所占比例分别是17.47%和4.42%,国内学者的关注度高出了国外学者的13.05个百分点。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以及教育财政体制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对教育财政与教育资助关注的重点自然不同。在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壮大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财政体制改革、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步伐很大。如成本分担理论下的高校学费的收取与学生的资助、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教育财政、教育公平的政策价值取向与教育财政支撑体系构建等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8年来,教育财政与资助研究主题自然成为研究的重点所在。
3.在教育与就业主题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研究 表4显示,8年期间,国内外学者在教育与就业主题研究方面所占比例分别是5.12%和14.65%,国外学者的关注度高出了国内学者的9.53个百分点。教育与就业主题应该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国外的研究从教育经济学理论视野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在国内,近年来的学生就业更是一个多学科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事实上,国内有关研究教育与就业的文章很多,但从教育经济学学科角度来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并不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经济学研究学者们对此重要主题关注度不够。
4.在教育投入与资源配置主题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都给予了较一致的关注 无疑,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处于稀缺状态的教育资源如何合理配置始终是教育经济学关注的核心主题之一。表4显示,8年期间,国内外学者在这一主题研究方面所占比例分别是11.90%和12.56%,国内外学者都关注这一主题的研究。
5.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效益主题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表4显示,8年期间,国内外学者在这一主题研究方面所占比例分别是13.95%和7.23%,国外学者的关注度高出了国内学者的6.72个百分点。这与我国教育资源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供给严重短缺状况,国内学者更多的关注教育资源的供给是否充足,还没有关注到教育资源分配的效益与利用效率有关。
6.在教育体制与结构主题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关注普遍不高 表4显示,8年期间,国内外学者在这一主题研究方面所占比例分别是5.56%和4.19%。国内学者之所以关注的更多,是由于较多地开展了私立(民办)教育的研究。由于国情不同,办学体制改革在不同国家显现出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私立(民办)教育引起了国内较多学者的关注。从国内这两本杂志刊发的研究论文来看,关于民办教育的论文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对民办教育的重视程度一直在加大,如2001年至2007年此类主题文章一共才6篇,2008年一年相同主题的文章就已达到6篇。
7.对于教育经济学史料研究、教育供给与需求研究,国内外教育经济学界关注偏少 表4显示,国内外研究此类主题的比重均未超过2%。显然,学者们对教育经济学史料方面的研究都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教育经济学史研究发展到现在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教育供求与教育结构曾是教育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但是从3种期刊刊登的文章数量来看,国内外教育经济学者的关注都普遍偏少。
8.对教师的劳动与报酬主题的研究,国外学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表4显示,8年期间,国内外学者在这一主题研究方面所占比例分别是1.05%和6.74%,国外学者的关注度高出了国内学者5.69个百分点。
9.对综合类主题研究,国外学者给予了更多关注 表4显示,2001~2008年以来,国内外有关综合类主题研究所占比例分别是23.49%和12.65%,国外有关综合类主题研究的文章约占了总文章篇数1/4。事实上,伴随教育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许多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大多都要求多视角研究实践中的复杂的具体问题,综合类主题自然成为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总体来看,《教育经济评论》刊发的文章研究主题主要是以“投资—效益—就业”为主线,以基本理论研究为支撑,并由此延伸出多学科、多视角研究教育实践中复杂的具体问题。这与有学者选取32部在我国影响较为广泛的教育经济学教材、著作作为统计对象进行内容分类研究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这一研究成果认为,西方国家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以“投资—效益”为主线,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本概念,并由此延伸出教育的供求问题构成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1]而国内的《教育与经济》和《北大教育经济研究》两本杂志刊发的文章研究主题主要是以“基本理论—教育财政与教育投资”为主线开展研究。研究面较窄,缺乏多学科视角对现实中复杂的教育实践问题的分析。比如,国内这两本杂志在教育与就业问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效益、综合类研究方面均与国外的《教育经济评论》的此类主题研究有较大的差距。国内教育经济学还缺乏深入到现实的复杂教育实践问题之中去的研究。
三、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趋势展望
通过比较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经济学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分析学科研究的主题,有助于揭示我国教育经济学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教育改革任务的艰巨性,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颁布,教育经济学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我国教育的实际,着力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立足理论创新,逐步实现学科重建的理想。
1.立足国情,创新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本土化 随着教育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教育理论本土化成为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教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有学者指出,教育理论本土化是本土教育实践的学术化,并从本土教育问题切入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实现本土教育理论创新的过程。[2]3020世纪30年代来教育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表明,我国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体系内容大多还是停留在对西方教育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和解释阶段,还没有走出欧美教育经济学体系框架,立足国情开展原创性的本土化研究内容严重不足。事实上,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国情差异,当下中国教育经济学的使命就是要在研究思路上将国际理论视野和中国问题意识进行创造性的整合,走自己的路,构建中国教育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和理论概念,真正促进中国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本土化。
2.关注实践,致力于回答和解释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经济学不断从过去单纯的宏观研究逐步向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研究方向发展,为教育政策改革提供依据。伴随我国由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我国教育新的阶段性特征越发凸显,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亟待分析与破解。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更加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加强微观应用研究,提高决策服务的实效性。比如,在教育与就业研究方面,应加强对一般性就业、结构性就业、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等问题的对策性研究;在教育财政研究方面,义务教育财政研究的重心应由经费充足性研究逐步转移开展经费分配效益和公平的研究;在教育体制与结构研究方面,应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加强教育体制创新与教育结构优化研究。
3.拓展视野,加强综合性问题的研究 厉以宁教授在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初期就曾指出,教育经济学研究必然越来越走向多科性的研究,它是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3]无疑,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未来10到15年中国教育改革的社会性质会更加突出,教育改革的背景认知更加全面,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更加多样[4]。教育活动的复杂性意味着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着教育研究必须采取多元的研究方法。教育研究的多元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深刻反思和探索[5]。教育经济学要真正履行学科本身的理论和实践使命,就必然跨越学科之间的疆界,从跨学科视野和运用多学科方法研究教育中的政策及相关教育问题。
(感谢袁文娟对本文数据资料的整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