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棱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513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 例平均年龄(27.3 ±2.3)岁;均有腹部手术史。有不同程度的经期切口瘢痕处胀痛,月经期增大,疼痛加重,月经后变小或消失;超声显示为腹壁瘢痕后方腹直肌前鞘内低回声包块,其边界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病灶直径1.0 ~ 2.0 cm,平均1.7 cm。21 例进行CA125检查均正常。全部行手术治疗,切口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子宫内异位症的发生与剖宫产术中直接种植有关;彻底的手术切除能治愈及减少复发;剖宫产术中正确操作可防治此病的发生。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治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发生率占普通人群的10% ~ 15%,常见发病部位位于盆腔、腹膜、卵巢,而腹壁切口内异症相对少见,但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亦有所上升。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种植和侵蚀性生长的特点,严重影响孕龄妇女的生活。本文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l2月收治的4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l2月收治的40 例患者年龄22 ~ 38 岁,平均(27.3 ±2.3)岁;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37例有剖宫产史,3例有畸胎瘤、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剔除史;发病时间为术后8个月~ l1年,平均(2.8 ±1.3)年。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经期切口瘢痕处胀痛,局部可触及痛性结节或肿块,月经期增大,疼痛加重,月经后变小或消失。肿块触之质韧,并有不同程度的触痛,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肿块多为单个或串珠状,皮下异位结节较浅表时可呈紫蓝色,囊性感。
1.2方法
首先是进行辅助检查,超声显示为腹壁瘢痕后方腹直肌前鞘内低回声包块,其边界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多呈低回声且夹杂无回声区,病灶直径1.0 ~ 2.0 cm,平均1.7 cm,与周围组织边界尚清。包块病理检查或腹部包块穿刺细胞学检查时提示为含内膜样腺体,内膜间质或含吞噬铁黄素的巨噬细胞。其次治疗方法是将确诊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用锐性分离法切除病灶,尽量切除病灶及周围组织1 cm,累及腹膜者切除受累腹膜及周围正常腹膜1 cm。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0例患者中,在采取了严格高质量的防治治疗措施后,37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92.48±15.64)min、手术平均出血量(51.63±16.48)mL、术后住院治疗时间(4.50±2.00)d、术后排气时间(21.06±3.50)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50±0.50)d,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一定时间无复发。并且成功防治率达到95.54%
3.讨论
3.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
通过本研究的调查我们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典型临床表现:有妇科手术史,确切地说是有子宫内膜种植可能的手术史;切口处肿块,肿块多为单个或串珠状,皮下异位结节较浅表时可呈紫蓝色,囊性感,需与切口感染、异物或转移性瘤结节鉴别;多数肿块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疼痛;超声表现为皮下混有无回声的混合性团块,周边轮廓不规则,同时明确与其他邻近组织关系;局部细针穿刺行细胞学检查,可提供精确的诊断依据。
3.2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
经血在自然流出的过程中夹有大量的子宫内膜组织,在经血流行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宫颈管狭窄、剧烈运动、经期性交等)受阻、甚至逆流,这时脱落的子宫内膜上皮组织,就可能随经血而流入盆腔,植入到其他器官的表层,再随体内激素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本病形成的较常见原因之一。常见的表现包括:①痛经,严重痛经的发生率约为50%,大多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一般于经前数天开始,呈周期性腹痛,也有疼痛周期与月经不同步而出现于经后者。病灶有严重粘连时,可以持续存在下腹部、腰骶部疼痛。②性交痛与肛门坠胀,尤其性交时感觉肛门坠胀或阴道胀痛是本病临床表现特征之一,通常以月经后半期更突出。③月经不调,可以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经期点滴不畅或经行似漏等。④不孕,据统计本病患者约有40%可能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而且其发生不孕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关,轻症与重症均可能导致不孕。⑤急性腹痛,多见于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巧克力囊肿”中的异位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体积骤增,可以导致腹部胀痛。若囊肿破裂,巧克力样物质溢入盆腔,可导致剧烈腹痛,一般不致造成休克(多发生在经期或月经后半期)。不同的病变部位出现的不适表现可能各异。如可出现排便、排尿疼痛,周期性血便、血尿,或可见周期咯血、胸痛。经期或月经前后发生低热,或见切口瘢痕处周期性疼痛、结节等。
3.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防治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主要有药物防治和手术防治,药物治疗有假绝经疗法和假孕疗法,一般要求至少用药6个月以上,但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能力,加之反复周期性出血致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因此病程越长,病变侵及范围越广,甚至侵及腹膜,故目前切口部位的内异症的主张手术切除为主,切除病灶时,应同时切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以保证无残留异位症。防治措施是首先对先天性的处女膜闭锁、宫颈粘连、阴道横膈与残角子宫等疾病,要到正规医院及早科学治疗。经期严禁性生活,行经期间要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经血逆流的发生。其次是人工流产、宫颈电灼、剖宫产等手术时,一定要防止重力挤压子宫发生经血的逆流。还有妊娠期与哺乳期对控制本病有作用,可酌情鼓励适龄未婚妇女结婚生育,并提倡母乳喂养。另外应提倡产后延长哺乳时间,使月经复潮推迟,对该症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只有通过上述方法才能够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诊疗时间,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 徐丛剑,郭孙伟.子宫内膜异位症[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郝敏,主编.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新进展[M].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3] 罗胜田,袁尹艳,英袁,等.腹腔镜联合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后 IFN-γ/IL-4 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53-54.
论文作者:金鲜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内膜论文; 子宫论文; 异位症论文; 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病灶论文; 手术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论文;